中國生產的低硫船用燃油不僅將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也將向全球供貨,體現中國在汙染減排方面的大國擔當。
今天(5日)上午,中國石化在浙江舟山召開低硫船用燃油全球供應保障新聞發布會。中國石化新聞發言人呂大鵬發布了中國石化低硫船用燃油全球供應保障計劃。
呂大鵬透露,中國石化已布局10家煉油企業生產低硫船用燃油,其中3家企業產品已供應市場,反饋良好。
呂大鵬宣布,中國石化2020年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2023年這一產能將超過1500萬噸。同時完善全球銷售供應網絡,到2020年1月1日前,在浙江舟山等國內主要港口實現低硫船用燃油全面供應,新加坡等50多個海外重點港口也將具備供應能力。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低硫船用燃油生產供應行動。
「此舉將助力二氧化硫減排60萬噸,相當於6400多萬輛國四卡車停開一年。」呂大鵬說。
船舶排放已成為全球港口和海域的主要大氣汙染源。呂大鵬透露,中國石化於2017年開始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的生產研發準備。在生產方面,布局鎮海煉化等10家臨近沿海的煉油企業開展資源生產,其中上海石化、金陵石化、海南煉化等3家企業已生產出符合限硫規定的產品供應市場。
在網絡建設方面,呂大鵬介紹,中國石化目前在上海和浙江區域港口已具備了低硫重質清潔船用燃料油供應能力。
「控制船舶排放汙染是一場全球範圍的藍天保衛戰,生產和供應低硫清潔船用燃料油是惠及全球的綠色行動,需要全球各國共同行動。」呂大鵬表示,中國石化有責任、有能力、有優勢規模化生產、供應低硫清潔船用燃料油。
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石化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祖榮表示,全球貿易中航運佔比約85%,航運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他介紹,我國率先實行限硫,但面臨資源保障壓力。低硫船用燃油市場規模約1200萬噸,發展潛力大。
在低硫船用燃油生產廠布局方面,劉祖榮透露,中國石化已分別在環渤海地區(天津煉化、齊魯石化、青島石化)、長三角地區(金陵石化、上海石化、鎮海煉化)和華南地區(茂名石化、湛江東興、海南煉化、中科煉化)進行了布局。
劉祖榮說,中國石化已構建完成覆蓋國內沿海港口的經營網絡,在海外40多個重點港口具備供油能力。另外,中國石化旗下的長城潤滑油也配套推出了適用低硫清潔燃料油的船用發動機油產品,並通過了國際知名船用柴油機製造商OEM認證。
船用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向大氣排放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這些排放物將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並對人類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近年來,國際海事組織一直在推進船舶大氣汙染防治,2016年通過的相關決議要求在「2020年後,船舶應在全球範圍內使用硫含量小於0.5%m/m的燃油」。
評估結果顯示,控制船舶氮氧化物排放對區域環境保護有顯著貢獻,對航運業和地區經濟負面影響微弱。
2015年12月,面對國際、國內的船舶減排形勢,交通運輸部頒布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京津冀)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開始推進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
該《實施方案》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內的核心港口區域靠岸停泊期間應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自2018年1月1日起,船舶在排放控制區內所有港口靠岸停泊期間應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自2019年1月1日起,船舶進入排放控制區應使用硫含量≤0.5%m/m的燃油。
2018年11月30日,交通運輸部印發《船舶大氣汙染物排放控制區實施方案》,將排放控制區地理範圍由3個水域擴大至全國沿海12海裡,要求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持續改善沿海和內河港口城市空氣品質。
推進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政策以來,據測算,相比2015年,預計2019年排放控制區船舶減排二氧化硫約60萬噸、顆粒物約7.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