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稱一些常見鳥類也面臨滅絕威脅

2020-12-03 上海熱線

  新華社倫敦4月29日電國際鳥類聯盟日前發布《2018全球鳥類狀況報告》稱,在全世界已知的約1.1萬種鳥類中,40%的鳥類數量正在減少,平均每8種鳥類中就有一種面臨滅絕威脅,其中不乏常見種群。

  這份最新報告指出,在數量銳減的鳥類中,不僅有珍稀品種,更包括不少常見種群。例如,在歐亞大陸分布範圍極廣的歐斑鳩,近20年來數量已減少25%。大西洋海雀、非洲灰鸚鵡、北極地區的雪鴞等人們熟悉的鳥類數量也在不斷下降。

  報告認為,集約型農業成為威脅全球鳥類生存的最主要因素,對1091種瀕危鳥類造成了影響。耕地擴張導致鳥類棲息地減少,各種化學製劑的使用汙染了鳥類生存環境。

  報告舉例說,美國一項研究發現,該國常見的白冠麻雀在每年兩次遷徙前會通過大量進食增加新陳代謝。但近年來,由於新菸鹼類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導致白冠麻雀的體重和體內脂肪含量明顯下降,使其遷徙方向及距離都發生了改變。

  此外,亂砍濫伐、外來物種入侵、非法捕獵以及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等,都是造成全球鳥類生存狀況堪憂的重要原因。

  報告同時肯定了國際環保組織以及各國政府為保護瀕危鳥類做出的努力。由於措施得力,巴西紅嘴鳳冠雉、模里西斯粉鴿等25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鳥類數量有所回升,滅絕風險級別從「極危」下調到「瀕危」。

  國際鳥類聯盟執行長帕特裡夏·蘇裡塔表示,鳥類是分布範圍最廣的物種之一,幾乎遍及所有生態系統,因此鳥類生存狀況是衡量全球生態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應引起關注。

  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鳥類聯盟是全球合作性保護組織,關注全球鳥類的現狀、生存環境以及對其造成影響的各種問題。

聲明: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儘快與上海熱線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相關處理。聯繫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 責任編輯:姚衛斌

相關焦點

  • 常見昆蟲 也面臨滅絕威脅
    人們一直認為只有一些對棲息地要求高的珍稀昆蟲瀕臨滅絕,但新研究發現即便一些常見昆蟲也面臨巨大威脅。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英國《生物保存》雜誌上發表報告說,對棲息地要求不高的昆蟲往往依賴不同種群間的基因交換,與生活在特定棲息地的昆蟲相比,分布廣泛的昆蟲擁有更加多樣化的種內基因庫。
  • 瑞士瀕臨滅絕鳥類高達近4成 專家呼籲採取措施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怡蓁】瑞士資訊4月26日報導稱,全世界約有1/8的鳥類受到滅絕威脅。在瑞士,這個受威脅鳥類紅色名單上的數量甚至是全球的三倍。根據瑞士的鳥類保護組織SVS / BirdLife的資料,國際鳥類組織(BirdLife International)4月23日公布的一份有關全球鳥類數量狀況的科學報告顯示,在11122種已知鳥類中,156種已經滅絕,還有5種存活在人工圈養環境中。
  • 紐西蘭年度鳥類評選出爐:冠軍稀有,瀕臨滅絕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備受紐西蘭人歡迎的年度鳥類(Bird of the Year)評選結果出爐,黃眼企鵝贏得了2019年度鳥類冠軍。據悉,黃眼企鵝是有史以來第一隻贏得「紐西蘭年度鳥類」冠軍的海鳥生物,它擊敗了鴞鸚鵡、黑知更鳥、慄胸鴴以及紐西蘭扇尾鶲,獲得桂冠。評選組織方Forest & Bird發言人Megan Hubscher稱,這次評選黃眼企鵝獲得了12022張選票,和第二名鴞鸚鵡所獲票數幾乎勢均力敵。
  • 法媒:日本今年將捕撈227頭鯨魚 其中一類鯨魚面臨滅絕威脅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法媒稱,專家們稱,日本7月1日恢復的商業捕鯨活動所針對的3種鯨魚中的一種面臨滅絕威脅,另兩種鯨魚的亞種群數量也嚴重減少。據法新社7月1日報導,在去年底宣布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後,日本如今宣稱,該國允許在今年12月底前在其領海內捕撈227隻這種巨型海洋哺乳動物。報導稱,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宣布的暫停捕鯨決定禁止一切捕鯨活動,但包括日本在內的3個國家後來利用相關漏洞無視這一禁令,同時繼續留在該委員會中。
  • 棲息地喪失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
    發表在國際熱帶雨林與環境保護網上的一篇題為「全球領導人警告棲息地喪失威脅到所有人的未來」的文章稱,現在的地球處於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時期。因此,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締約方大會,可謂當前的頭等大事,但國際合作的精神似乎與世界瀕危野生物種一樣面臨滅絕的危險。美國未籤署協議,巴西等一些國家也正在逐漸脫離全球國際合作軌道。
  • 糧農組織:地中海和黑海鯊魚面臨滅絕危險
    在過去兩個世紀中,由於毫無節制的捕撈和獵殺,地中海和黑海中的鯊魚數量急劇下降,現已瀕臨滅絕的邊緣。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的主要內容之一。糧農組織在3月14日發布的《地中海和黑海的軟骨魚類:狀態、生態和生物報告》中指出,過去200年來,地中海捕撈重量中鯊魚所佔的比例降低了97%以上,如果目前的捕撈狀況持續下去,鯊魚將面臨滅絕的危險。此外,據估算,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黑海海域鯊魚物種的捕撈量也下降了近一半。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周佩德羅·卡多佐說:「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他告訴法新社:「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上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行走的昆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在過去的五億年中僅第六次消失。最後一個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錯誤的太空巖石消滅了陸地上的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這次要怪我們。
  • 研究:全球變暖影響海洋生態 珍稀鯨魚面臨滅絕威脅
    中新網5月28日電 據外媒報導,近日,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稱,受海洋變暖影響,北大西洋露脊鯨的食物供應鏈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這種鯨魚開始面臨著日趨增加的滅絕風險。報導稱,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從2010年482頭已降至現在的411頭。
  • 貴州省華南豹這一珍貴物種面臨著滅絕威脅
    省林業廳相關部門專家通過近十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一珍貴物種面臨著滅絕威脅。    據林業廳相關研究人員介紹,豹在歷史上曾廣泛分布於貴州各地.由於受到嚴重的捕獵和棲息環境的破壞,豹的數量已很稀少,在貴州的分布區明顯減少,並且數量在近年逐年減少,在數十年前曾常有豹出沒的一些地方,現在已很難看到豹及其活動痕跡。
  • 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讓部分海鳥瀕臨滅絕
    新華社倫敦12月12日電(記者張家偉)總部位於英國的國際鳥類聯盟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鳥類的生存狀況總體上看有好有壞,但許多海鳥正由於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的影響而面臨滅絕風險,需要加強相關保護措施。  全球鳥類生存狀況數據由非政府組織國際鳥類聯盟整理更新,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使用。
  • 紅色名單更新:28338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自1964年以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一直在評估世界生物的現狀。這份紅色名單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地球物種狀況。圖片來源www.haoweixin.net其中淡水魚類的情況尤為嚴重。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資料,日本特有的淡水魚類有一半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墨西哥的三分之一也是如此。罪魁禍首如下:農業汙染、城市汙染、自由流動的河流、水壩、堰、漁業和入侵物種的流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淡水生物多樣性部門負責人William Darwall說: 「為了延緩這種趨勢,我們迫切需要針對人類如何使用淡水的政策,以滿足這些生態系統中許多其他物種的需求。」
  • 英國蝴蝶面臨被耕種滅絕的危險
    勃艮第公爵和骯髒的船長這樣的英國蝴蝶面臨著被耕作滅絕的危險,因為保護措施未能保護該國一些最稀有的物種。一項研究發現,英國蝴蝶面臨著被集約化耕作滅絕的風險,因為保護措施未能保護該國一些最稀有的物種。研究人員警告說,受到威脅的物種包括勃艮第公爵、骯髒的船長和高棕色貝母。
  • 科學家:五十萬種昆蟲面臨滅絕
    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面上行走的臭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科學家在「警告人類」中說,地球上面臨滅絕動植物中有50萬種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周一發表的綜述研究的主要作者佩德羅·卡多佐(Pedro Cardoso)說:「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他告訴法新社:「但是,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飛行、爬行、挖洞、跳躍和在水面上行走的臭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負責為IUCN跟蹤鳥類的英國劍橋市國際鳥類聯盟科學主管Stuart Butchart認為,這項研究的總體方法是合理的。
  • 科學家警告: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人為活動是「罪魁禍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11日報導,芬蘭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中撰文警告稱,約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它們的消失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影響。該研究作者、自然歷史博物館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表示:「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為憂慮,而這只是冰山一角。
  • 棲息地退化鳥類致危 四川七種鳥類進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在眾多威脅因素中,棲息地退化和喪失成為受威脅鳥類致危因素之首,佔所有因素的80.8%。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解焱表示,棲息地破壞直接或間接導致鳥類食物減少,從而影響種群及整個生物鏈,因此保護刻不容緩。
  • 生態學家警告:受殺蟲劑等威脅,昆蟲正加速滅絕
    據西班牙《公眾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西班牙專家指出,昆蟲的滅絕速度比哺乳動物、鳥類或爬行動物快8倍。西班牙昆蟲學協會和非營利組織「生態學家在行動」聯合發起了「沒有昆蟲,就沒有生命」運動,呼籲對昆蟲進行更多的研究和保護,強調昆蟲在地球生命中的重要性。根據研究人員提供的數據,地球上已知昆蟲有約100萬種,佔地球生物多樣性的80%。
  • VOA慢速 | 食草動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更高
    But a wide-reaching new study finds that plant-eating animals, or herbivores, are at higher risk of extinction.科學家們常常擔心世界上的食肉動物滅絕。但一項涉獵廣泛的新研究發現,以植物為食的動物或食草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更高。
  • 科學家: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2000多種或在人類口中滅絕
    作者:文/虞子期 在地球上,生物可以說控制著地球的生態系統穩定發展,但是隨著氣候變化的加劇以及人類活動等因素,我們看到的越來越多的生物面臨滅絕或消失。
  • 全球瀕危物種資料庫低估滅絕風險—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視的瀕危物種資料庫可能低估,甚至嚴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許多動物面臨的滅絕風險。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發現,由於未能整合新的技術,例如衛星和航空圖像,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皮書」對數以百計的動物面臨的威脅進行了錯誤的分類。因此,動物保護組織可能會錯過許多物種面臨的滅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