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塵埃!參宿四非正常變暗或由巨大恆星斑造成

2020-12-05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恆星黑子造成參宿四奇怪的變暗

藝術家創作的紅色超巨星參宿四插圖。

在這幅圖中,參宿四的表面被巨大的恆星斑所覆蓋,導致其亮度降低。恆星在脈動中會有規律地向周圍釋放氣體,這些氣體凝結成的物質就是塵埃。

(配圖:圖片部/ MPIA)

新研究表明,是一些黑點造成了最近參宿四的非正常變暗,這些黑點暫時覆蓋在這顆巨大恆星表面,佔據了整顆恆星至少一半的面積。

參宿四構成了獵戶座的肩膀,是夜空中最著名、最為人熟知的恆星之一,也是最大的恆星之一。

參宿四是一顆「紅色超巨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1倍,寬度是太陽的900倍。如果把參宿四放到太陽系的中心,它將吞噬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對於距離地球約500光年的紅巨星來說,這可是一次長距離的旅行。)

參宿四正在膨脹,這也意味著它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最終會以一場劇烈的超新星爆炸收尾。去年秋天,這顆超巨星開始明顯變暗,這促使一些天文學家推測,參宿四可能即將迎來落幕。

但是在今年春天參宿四結束了變暗的低迷狀態,到五月又恢復了平日的光輝。亮度恢復又促使一些天文學家假設,參宿四變暗是塵埃雲造成的,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參宿四的光在到達地球之前,被塵埃雲擋住了一大塊部分。

但是新的研究表明,變暗是參宿四本身固有的一種現象。研究人員在今年1月、2月和3月使用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望遠鏡(JCMT)仔細觀察了這顆超巨星,該望遠鏡在亞毫米光波下觀測宇宙,人類憑肉眼無法看到這種波長。

研究小組在之後將這些數據與過去13年對參宿四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對比,這些數據中也包括由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Atacama Pathfinder Experiment)拍攝到的圖像,阿塔卡馬探路者實驗望遠鏡位於智利,同樣可以在亞毫米光線下進行觀測。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T·達馬瓦德納(Thavisha Dharmawardena),在一份聲明中說「讓我們驚訝的是,即使是在亞毫米的光波下,參宿四的亮度在變暗過程中也僅有原來的80%。」

Dharmawardena 說:「這個現象的發生與塵埃的存在是完全沒關係的,認識到恆星本身已經發生了如此巨大的改變,這讓人很興奮。」

研究人員說,綜合數據分析表明,參宿四變暗與平均表面溫度下降到約360華氏度(200攝氏度)有關。(恆星通常溫度約為5840華氏度或者3230攝氏度。)

但是,因為在2019年12月採集的參宿四的高解析度圖像顯示出亮度強度明顯不規則,所以不太可能溫度下降很對稱地發生在整個星球。

Dharmawardena說:「綜合我們的結果,這清楚地表面,巨大的恆星黑子覆蓋了50%到70%的恆星可見表面,每個黑子的溫度都低於其他地表的溫度。」

恆星黑子是短暫的黑色部分,相當於在恆星表面擁有較強磁場的較冷的斑點。我們的太陽也有它們;天文學家數百年來一直在數太陽黑子以此測量恆星的活動。(太陽黑子充當了太陽風暴的發射臺,例如耀斑和被稱為日冕物質拋射的巨大等離子體爆發。)

研究人員明年會繼續使用麥克斯韋望遠鏡研究參宿四以了解更多有關超巨星,它的滅亡對其附近的宇宙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麥克斯韋望遠鏡的高級科學家Steve Mais說「想參宿四這樣的前幾代恆星實際上製造了我們在地球上和我們人體內找到的大多數元素,並在巨大的超新星爆炸中將它們分布到整個宇宙中。」

Mairs說:「儘管我們不能預測恆星會何時爆炸,但追蹤它的亮度不僅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有趣的恆星類別的演變,而且還能幫助我們寫下我們自己的宇宙歷史。」

參宿四通常被認為是在夜空中亮度排第十的恆星,排名次於參宿七——獵戶星座中第二亮的恆星。它是一顆明顯帶微紅的半規則變星,視星等在+0.0至+1.6之間變化,這是比其他任何一等星都大的範圍。在近紅外波段,參宿四則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拜爾星命名法中它的名稱是獵戶座α星,譯成拉丁語是Alpha Orionis,可以縮寫成Alpha Ori 或者 α Ori。

被歸類為M1-2光譜型的紅超巨星,參宿四是肉眼可見的最大的恆星之一;猜測它如果作為處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表層會超越小行星帶並且可能會會吞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甚至是木星的軌道。雖然如此,在銀河系中仍然有一些更大的紅超巨星,包括仙王座 μ 星和大犬座 VY。參宿四質量的計算範圍略小於太陽的10倍、略大於太陽的20倍。

據計算,它距離太陽約700光年,絕對星等約為6等。年齡不到1000萬年的星宿四由於它的超大質量進化地非常迅速,並且應該在大約不到10萬年內由於一場超新星爆發終結了它的進化。從它的誕生地,涵蓋獵戶座腰帶上星星的獵戶座OB1星協離開以來,這顆速逃星被觀測到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穿過星際介質,並形成了超過四光年寬的弓形激波。

1920年,參宿四成為了第一顆除太陽外被測定角直徑的恆星。接下來的研究確認了它的視直徑(即明確的大小)在0.043 ~ 0.056 角秒;以上測定的範圍歸因於不同波長下的非球面、臨邊昏暗、絕熱脈動和變化的外觀。另外它還被複雜的、不對稱的包層所包圍,其大小大概是參宿四的250倍,是由於恆星自身質量的損失造成的。目前地球上歸測到的參宿四的角直徑僅不如劍魚座D和太陽。

作者:Mike Wall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參宿四神秘變暗是由於覆蓋表面70%的恆星斑所致
    參宿四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500光年,是夜空最明亮的恆星之一,但到2020年4月,它的亮度已下降至正常水平的40%,從而人們猜測它可能演變成超新星。今年4月之後,參宿四開始再次變亮,排除了成為超新星的可能,因此天文學家開始尋找一種新的理論來解釋這種不同尋常的恆星變暗現象。一種主流理論認為,一團巨大的塵埃和氣體雲在地球和參宿四之間移動,遮蔽了大質量恆星的部分視野。馬克斯普蘭克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指出,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恆星變暗」是由於巨大的「冷星斑」造成的,「冷星斑」覆蓋了恆星表面70%的面積,從而降低了恆星的溫度。
  • 參宿四褪色是因為超大的太陽黑子嗎?
    最新研究表明,參宿四有可能產生了巨大的恆星斑——我們稱之為太陽黑子,覆蓋了表面大部分區域,導致其亮度變暗了三倍。有一種觀點得到了觀測結果的支持,那就是參宿四噴出了一團巨大的塵埃雲,其中有微小的矽酸鹽和碳的顆粒,可見光不能穿透這些物質,因此在我們看來,恆星變暗了(全面披露:這篇文章由我的同事兼朋友艾米麗·萊維克和合著者發表)。
  • 參宿四恆星上巨大的斑點可能解釋了它反常的暗淡
    圖源:MPIA參宿四——一顆處於其生命最後階段的巨大恆星——表現得十分怪異,它的亮度急劇下降。這個新的研究歸因於參宿四片狀表面的巨大星點,其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圖源:NASA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的一項新的研究中,將參宿四上亮度急劇下降的現象與其光球層中的巨大瑕疵聯繫在一起,其中,光球是恆星表面明亮發光的部分。參宿四上這些暗淡、冷色的斑點讓人想起太陽黑子,但它們覆蓋了這顆即將死亡的恆星表面的50%至70%。這項新的研究由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塔維沙·達爾馬瓦德娜領導。
  • 參宿四變暗,是終於要炸了嗎?
    參宿四並不是要炸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參宿四最近會莫名的變暗是因為有一顆超巨大行星射入太空的物質雲團所造成的。獵戶座是人類比較熟悉的一個星座,這個星座存在四個明顯的「稜角」,這些稜角都是由恆星構成,參宿四就位於其中一個角上,因此它又被稱為「獵戶座α」。
  • 參宿四變暗後又快速變亮,是爆發前奏嗎?科學家已看到發生了啥
    參宿四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恆星之一,位於獵戶座的左上角,是顆很明亮的星體,屬於夜空中的第九亮星,但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參宿四的亮度降低了幾個月,最低時只有原先亮度的36%,但是到了今年的1月份,參宿四的亮度又恢復了,半年之中參宿四變暗又變亮,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比太陽大數億倍的參宿四,為什麼會突然變暗又變亮?原因找到了
    參宿四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恆星之一,位於獵戶座的左上角,是顆很明亮的星體,屬於夜空中的第九亮星,但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參宿四的亮度降低了幾個月,最低時只有原先亮度的36%,但是到了今年的1月份,參宿四的亮度又恢復了,半年之中參宿四變暗又變亮,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參宿四變暗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表面星光
    變暗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表面星光(Credit: NASA, ESA, and E.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導稱,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結果表明,著名的參宿四前所未有地變暗,很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參宿四是一顆處於生命最後階段的紅超巨星,位於獵戶座,距離地球約725光年,是夜空中最易辨認的恆星之一(除太陽外第十二亮的恆星)。
  • 參宿四突然變暗,真相竟然是...
    在璀璨的星空中,有科普工作者最TM喜歡的一顆明星,這就是參宿四,為什麼參宿四這麼受歡迎,原因就是這哥們是一顆紅超巨星,借著參宿四,科普工作者們那就可以展開了,把自己熟悉的那一套又給拿出來了,什麼星等、變星、測距、中子星、脈衝星、夸克星、黑洞,還有什麼錢德拉塞卡極限、伽馬射線暴、恆星的演化、元素的誕生等等等等,貌似這些內容,我這個婊子之前也講過,慚愧慚愧。
  • 參宿四突然變暗是星冕洞作怪?
    參宿四突然變暗是星冕洞作怪?參宿四屬於脈動變星,就像心跳一樣,不停地收縮和膨脹,半徑在 684 ~ 1172 R⊙ 之間變化,導致變光周期有一個425天的短周期和一個5.7年的長周期。天文學家們還觀察到了參宿四的噴發現象。2020年4月以前,歐南天文臺超大望遠鏡開始拍攝的參宿四的亮度已下降至正常水平的40%。一些天文學家猜測參宿四即將變成超新星,將大多數物質排入太空,進入生命盡頭。
  • 即將爆炸的超級恆星——參宿四,是否會危及地球?
    ,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哈勃的研究團隊認為,從恆星表面大型對流單元的上升流中釋放出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穿過高溫大氣到達溫度較低的外層大氣時,降溫冷卻形成了塵埃顆粒,進而產生了塵埃雲。從2019年末開始,這些塵埃雲阻擋了大約四分之一從恆星表面射出的光線,直到2020年4月,恆星才恢復了正常亮度。
  • 哈勃發現了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背後的秘密
    ,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哈勃的研究團隊認為,從恆星表面大型對流單元的上升流中釋放出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穿過高溫大氣到達溫度較低的外層大氣時,降溫冷卻形成了塵埃顆粒,進而產生了塵埃雲。從2019年末開始,這些塵埃雲阻擋了大約四分之一從恆星表面射出的光線,直到2020年4月,恆星才恢復了正常亮度。
  • 哈勃發現了參宿四神秘變暗事件背後的秘密
    Orionis)的意外變暗很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哈勃的研究團隊認為,從恆星表面大型對流單元的上升流中釋放出的超高溫等離子體,在穿過高溫大氣到達溫度較低的外層大氣時,降溫冷卻形成了塵埃顆粒,進而產生了塵埃雲。從2019年末開始,這些塵埃雲阻擋了大約四分之一從恆星表面射出的光線,直到2020年4月,恆星才恢復了正常亮度。
  • 塵土飛揚,千鈞之力:參宿四變暗並非因為寒冷
    新的研究表明正變得黯淡的參宿四可能並不是在變冷,只是被塵埃所覆蓋由ESO大型望遠鏡在2019年12月和今年1月之間對參宿四進行的觀測,顯示了這顆恆星正在大幅度的變暗去年底,有新聞爆出恆星參宿四正在明顯地變暗,最終降低到它以往亮度的40%。這種變化引發了大眾的猜測——這顆紅超巨星很快就會引發一場巨大的超新星爆炸。
  • ESO望遠鏡拍到最新參宿四表面圖像,終於知道參宿四為何變暗了
    對於恆星觀測者而言,參宿四一直是夜空中的一座燈塔,然而它在去年年底開始變得暗淡。在寫下這句話的時候,參宿四的亮度僅有它正常亮度的36%,這一變化甚至肉眼可見。天文愛好者和科學家們一樣,都迫切希望能找到更多有關這史無前例的暗淡的信息。
  • 參宿四戲劇性的變暗可能是它打了一個噴嚏
    參宿四戲劇性的變暗。這是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超大型望遠鏡上的球體儀器拍攝的2019年末參宿四的圖像生成的。去年冬天,紅色超級巨星參宿四在其令人難以置信的調光活動中人氣飆升,該活動於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2月結束。這一下降是如此戲劇性,以至於恆星跌出了前20顆最亮的恆星,這讓科學家們困惑不解。參宿四的亮度是可變的,或多或少是按規則的周期變化的。
  • 參宿四離奇變暗的原因找到了
    相信不少朋友對參宿四前段時間的騷操作都還印象深刻。這顆位於獵戶座肩部的著名恆星從2019年9月開始發生快速變暗,亮度一度降至只有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這種變化肉眼可見。然而,事實證明,參宿四隻是跟我們開了個生死玩笑。在吊足地球人胃口後,參宿四的亮度從今年二月左右開始回升,到四月份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 超亮恆星參宿四神秘變暗的原因終於揭曉
    (Betelgeuse為參宿第四星,又稱獵戶座 α 星座)最傑出的恆星之一的亮度明顯下降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絞盡腦汁。據哈勃望遠鏡的研究人員推斷,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尤其是獵戶座中第二亮的天體——可能由於其表面噴湧而來的塵埃雲而變暗。
  • 哈勃望遠鏡數月觀察提供線索 紅超巨星「參宿四」變暗原因破解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近日報導稱,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觀測結果表明,著名的參宿四前所未有地變暗,很可能是由於大量熱物質噴射到太空中,形成的塵埃雲阻擋了參宿四表面的星光而造成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此前也確認了參宿四的「變暗事件」。 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們對此提出了許多理論,試圖去解釋這種突發變化。很多人認為,在約1000光年之內的超新星爆發,都會對我們地球生命造成致命影響。
  • 哈勃望遠鏡發現參宿四(Betelgeuse)的神秘調光原因
    最近對參宿四(Betelgeuse)的觀測顯示,該恆星在 2019 年代末和 2020 年初的意外和顯著變暗期很可能是由密集熱氣體的噴射和冷卻造成的,而且該恆星可能提前一年多經歷另一個調光期。圖註:這幅四幅圖顯示了快速演化的明亮的紅色巨星參宿四的南部區域,可能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幾個月突然變得微弱了。望遠鏡從恆星表面巨大的對流室的出現中噴出了明亮、熾熱的等離子體。在第三幅圖中,流出的排出氣體迅速向外膨脹。冷卻後形成巨大的塵埃雲。最後一幅圖顯示出巨大的塵埃雲,擋住了恆星表面四分之一的光(從地球上看)。
  • 獵戶座參宿四詭異變暗,科學家終於找到原因:爆發方向直指地球!
    1840年間亮度增加、1849年有一個較短的光變周期,1852年時到達頂峰,此後參宿四光變一直持續,但並沒有明確的周期性。 參宿四的劇烈活動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對太陽中的米粒斑和黑子的持續研究,發現了太陽大氣中存在的對流現象,從而發現了參宿四也存在類似的現象,而且參宿四的活動程度更為劇烈!在1990年初在用紅外波段觀測時,天文學家發現了參宿四上存在巨大的對流胞,並且發現了參宿四的自轉軸指向在天球北極的方位約為55°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