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奇懸疑劇場」後,愛奇藝又在今年推出了「迷霧劇場」計劃,包含多部懸疑短劇,並由耿樂,廖凡,白宇,譚卓,朱亞文等多位實力派演員參與。
接下來我們看看「迷霧劇場「推出的第一部劇《十日遊戲》改變自東野圭吾的小說《綁架遊戲》,由朱亞文,金晨,劉怡君,耿樂主演。
該劇總共12集,以一個借遊戲名義進行的綁架案,逐步揭開事實的真相,情節緊湊,扣人心弦。
首先,通過三個主角的情感描寫,「謊言」一詞貫穿了整個劇本,將懸疑逐步推向高潮。
通過《謊言之國》這款角色扮演類遊戲將觀眾帶入劇情。
在遊戲中,玩家不是一個人,而是虛無的影子。他的特殊技能是穿透每個人內心的黑暗面。這個影子想要變成人類,所以它需要通過謊言來激發和引誘人們內心的黑暗面。
在現實中,沈輝父女為了用謊言掩蓋事實真相,將原本無辜的於海推向絕望的深淵。
而每一個謊言的背後都包含著他們各自的「欲望」。
沈芸意外「害死」了妹妹,作為乖乖女的她面對牢獄之災害怕無助,選擇求助父親隱瞞真相;
作為父親的沈輝,為了救自己的女兒,他任意玩弄別人的人生,可以沒有任何底線;
作為受害者的於海,誰能說他完全是被引誘?為了為開發的遊戲籌資借高利貸,又為了錢走上綁架犯罪的道路。
《謊言之國》的開始,意味著「綁架遊戲」的開始。
《謊言之國》的前三關,預示「謊言會吞噬人的良知」。人在喪失良知之後會變得越來越陰暗,然後再也沒有辦法說出真心話。到那個時候就成為了彼此的牢籠。
現實中的沈輝父女用一個個謊言引誘於海進入圈套。從假扮路捷到自願被綁架,中間的各種曖昧,一切都是精心設計好的,最終就是讓於海成為殺人拋屍的兇手。
在設計遊戲的第四關時,在現實的影響下,於海原本的設計理念被改變。
按照於海設想,第四關預示「謊言的困境」。那些被奪走真心黑化了的人們試圖吞噬玩家。玩家必須奪走更多的真心才能贏得這個遊戲。
然而,假扮路捷的沈芸的出現,給這個黑暗的遊戲注入了些許光明。同時也讓他們之間產生了別樣的感情。
她對於海說:
可以換一種過關的設定:把真心還給這些人,拿到真心的人就解除了他們自己的牢籠,那玩家的困境也就隨之解除了。
接著,沈芸講了一個《謊言與公主》的故事,暗示是自己讓於海陷入了謊言的深淵,而自己也如故事中的「公主」一般,本身就是一個謊言。
隨著雙方關係的微妙變化,謊言的性也發生改變。最終,真心將謊言撕裂。
於海將到警察局自首的沈芸拽出了大廳,他由一個被動參與的受害者變成一個主動承擔罪責的「罪犯」,為的就是讓沈芸脫身。
沈芸把錄音證據交給了於海,然後為了讓於海離開,改變了原定的計劃,將房門反鎖,準備割腕自殺。為的也是讓於海脫身。
兩人在錄口供時,將同一件事情,編成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故事,為的就是將全部罪責懶到自己身上,保護對方安全。
吳宇柯說,每次共犯們都在講不一樣的故事,但不同的是,他們都把對方描繪成了主犯。
真是愛的力量讓他們變得如此義無反顧!
其實,劇中的每一個人都活在謊言之下。
沈芸,同學眼中的完美女孩,父親眼中的優秀女兒,因為意外「害死」了自己的妹妹而陷入謊言遊戲中不能自拔。
而她自己其實本身就是一個謊言,她並不是沈輝的親生女兒,而是多年沈輝參與的兇殺案的倖存者,她的存在是沈輝贖罪的一種方式。
於海辛苦開發的遊戲,突然遭遇投資人的撤資,籤的問題讓促使他先借高利貸,後走上綁架勒索之路。
但他其他花費全部心血設計的遊戲,其實是他個人內心黑暗的投射。
小時候經常被酗酒的父親毒打,父親墜樓後,生活並沒有如自己相像的那樣好轉,如今母親又因為患病住在療養院。
他面對父親的死亡,顯得冷漠,神態自若,沒有絲毫的傷心。與母親的震驚,驚恐形成鮮明的對比。
之後加入這場綁架的謊言遊戲,與其說是被引誘,不如說是她內心的自我意識促使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就如沈輝說的,他就如他的遊戲一樣,孤獨、傲慢、自我,同時又很自卑,就像哪朵躲在陰暗角落裡,永遠也不可能長大的蘑菇一樣。
沈輝,用愛的謊言來完成救贖,用善意來掩蓋自己的懦弱。於是,謊言遊戲成為一場徹底的悲劇。
多年前和兄弟一起參與一樁殺人案,因為自己的軟弱,讓幾條鮮活的生命慘死刀下。
當發現了衣櫃中一個鮮活的小生命時,他偷偷的將她撫養下來,給予無盡的關懷和愛護,甚至超過了自己的親生女兒。
他要用對沈芸的愛來抹去縈繞在心中的負罪感,完成對自我的救贖。
這種扭曲的愛,讓她與妻子和親生女兒的關係惡化,讓他不擇手段的去幫助沈芸去掩蓋「殺人」真相。
最後,老三的被殺害讓他徹底戰勝了心中的懦弱,用自己的生命為這場救贖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