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進口替代空間80%方大炭素跑最快

2020-11-23 網易財經

近年來,碳纖維需求量保持了15%左右的增速。機構預測,2013年中國碳纖維需求量將達到1.66萬噸,比2012年大幅增加47.6%,市場空間巨大

高性能纖維和複合材料,是材料科學中又一塊極其重要的領域。

在這片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碳纖維。碳纖維是一種主要由碳元素組成的高性能纖維,它既具有炭素材料的固有特性,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一類性能神奇、用途廣泛的化工新材料,有「新材料之王」和「夢幻材料」的美譽,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交通運輸、體育休閒等產業。

在工信部《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中,碳纖維以及以碳纖維為基礎的一系列複合材料不僅僅是六大發展重點之一,而且還被列入「十大重點工程」,工程目標是「到2015年,碳纖維產能達到1.2萬噸,基本滿足航空航天、風力發電、運輸裝備等需求。」

遺憾的是,當前我國碳纖維產業與國外先進國家有較大的差距,日本、美國和德國等掌握著核心技術,長時間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並形成產品壟斷,致使近年來我國碳纖維的進口率一直維持在80%以上。

不過,在國家政策扶持和研發投入支持下,我國碳纖維的研發和產業化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本文中要探討的高性能纖維,主要包括了碳纖維、芳綸和玻璃纖維等三種,以及涉及以上新材料生產的行業領軍企業——方大炭素(600516.SH)和長海股份(300196.SH)。

碳纖維進口替代空間80%

如上所述,高性能纖維主要包括碳纖維、芳綸、玻璃纖維等幾大品種,其中,碳纖維由於其優異的性能和極其廣泛的市場應用成為重中之重。

從碳纖維的分類看,按照原絲類型可以將碳纖維分為聚丙烯腈基碳纖維(PAN-CF)、瀝青基碳纖維、粘膠基碳纖維;按照規格可以分為大絲束碳纖維和小絲束碳纖維;按照性能可以分為通用級碳纖維和高性能碳纖維。

碳纖維為什麼能成為「新材料之王」?

先來看看碳纖維的特性:碳纖維的含碳量在90%以上,呈黑色,具有強度高、比模量高(強度為鋼鐵材料10倍,質量僅有鋁材的1/2)、質輕、耐腐蝕、耐疲勞、熱膨脹係數小、摩擦係數低、耐高低溫等優越性能。

尤為重要的是,碳纖維是高性能複合材料中增強基材,也就是說,碳纖維是樹脂基、金屬基、陶瓷基複合材料等高性能複合材料(本期調查研究其他文章中會逐一探討)最重要基材。這需要從碳纖維的產業鏈說起。

從碳纖維產業鏈來看,最上遊是原絲,碳纖維處於中遊,而下遊是碳纖維複合材料及碳纖維複合材料產品。

其中,由聚丙烯腈原絲製得的碳纖維——即聚丙烯腈基碳纖維(PAN-CF),生產工藝比其他方法簡單,而且產品的力學性能優良,用途廣泛,目前產量約佔全球碳纖維總產量的90%,佔據絕對主流。

PAN-CF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原絲成本、電力消耗成本、氨氣製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其中原絲是碳纖維生產成本中佔比最大的部分,大約佔到總成本的50%-60%。

通過原絲製得的碳纖維通常不會被單獨使用,按照不同的配比,碳纖維一般只通過與樹脂、金屬或者陶瓷等基體材料進行複合後再使用,常見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包括碳纖維增強樹脂、碳纖維增強碳基複合材料(即C/C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金屬基複合材料、碳纖維增強陶瓷基複合材料等。

下遊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領域極其廣泛:從全球來看,碳纖維在航天航空、體育休閒、一般工業應用比例分別為22%、17%、61%。

碳纖維產業鏈每一級的深加工,都會產生高幅度增值。業內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生產碳纖維的利潤是1,那麼加工成預浸料後的利潤是2-4,而加工成複合材料的利潤將是4-8。也就是說,碳纖維產業鏈中自上而下的每一級深加工都會產生高幅度的增值。

近年來,碳纖維需求量保持了15%左右的增速。機構預測,2013年中國碳纖維需求量將達到1.66萬噸,比2012年大幅增加47.6%,市場空間巨大。

具體來看,2010年我國碳纖維消費量約7800噸,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6%,約85%依賴進口。不過,我國碳纖維消費領域以中低端的體育休閒為主,佔比65%,而高端領域航空航天的應用只佔4%;按照2011年國內消費量1萬噸、國內產量2000噸計算,進口量約為8000噸,也就是說,目前我國碳纖維進口依賴度約為8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碳纖維前景無疑一片光明,但我國碳纖維發展卻依舊仍重而道遠。

從碳纖維的歷史來看,世界碳纖維材料研究始於20世紀60,而碳纖維材料的工業化生產則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並在2004年以後處於急速擴張的狀態。

我國也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碳纖維,基本與國外同步,但發展卻非常緩慢,研製和生產水平大約相當於國外上世紀70年代末期水平,落後國外先進水平30年以上。

碳纖維的生產與其他很多新材料相似,都具有工藝流程長、技術關鍵點多的特點,是一種多學科、多技術的集成工藝,生產技術壁壘很高。目前,世界碳纖維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東麗公司、東邦公司和三菱人造絲公司手中,這3家企業技術嚴格保密。

而目前我國碳纖維的生產,面臨著原絲質量不過關、生產成本高、生產線規模小和產品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以12K的碳纖維產品為例,國外產品當前的市場銷售價格大約在150-220元/kg,而很多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都在這個價格之上。

國內涉及碳纖維產業鏈生產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上遊原絲生產企業奇峰化纖(0549.HK)、S上石化(600688.SH),碳纖維生產企業方大炭素、中鋼吉炭(000928.SZ)、金髮科技(600143.SH),下遊複合材料產品生產企業博雲新材(002297.SZ)、三普藥業(600869.SH)等。

另外兩種重要的高性能複合纖維是芳綸和玻璃纖維。其中,芳綸包括同位芳綸、對位芳綸等產品,技術含量高,是傳統氨綸材料的升級替代品。國內市場上,泰和新材(002254.SZ)是芳綸產品的龍頭企業。玻璃纖維行業相對成熟,不過國內大多數企業都還停留在生產初級的玻纖紗階段,長海股份擁有玻璃纖維上中下遊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和配套,最值得關注和跟蹤。

方大炭素:大步進軍高端碳複合材料

相信很多投資者對方大炭素並不陌生。資料顯示,方大炭素主營業務是石墨及炭素製品的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公司炭素製品毛利率保持在25%左右,高於競爭對手中鋼吉炭10%左右的水平,在傳統炭素領域優勢依然明顯。

方大炭素顯然並不滿足於傳統炭素領域的成績。近年來,公司大手筆推進高端炭素業務。從碳纖維再到石墨烯,方大炭素的每一個動作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2013年1月30日,方大炭素髮布公告稱,擬以2.33億收購集團持有的撫順方泰精密碳材料有限公司股權。該公司所有碳纖維高端產能的注入,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鏈結構、顯著提高公司炭素新材料業務的綜合實力,也標誌著公司產業鏈將向碳纖維的應用——複合材料高端領域擴展。

公告顯示,方泰精密主要業務為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的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為1K、3K、6K、12K、24K聚丙烯腈基碳纖維。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主要承擔年產3100噸碳纖維項目建設。項目共分兩期,分別為1500噸/年及1600噸/年碳纖維工程。目前一期工程主體廠房及輔助廠房已基本完成,將於2013年10月調試後投產;項目二期將在一期工程投產後開始建設。

5月9日,公司發公告稱,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對「以石灰石為原料製備石墨烯的方法」授予發明專利權通知書,標誌著公司布局已久的石墨烯領域再取得突破性進展。

6月15日,公司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7.96億元,用於特種石墨及針狀焦項目。

「上述兩種產品均屬技術壁壘極高的高端材料,國內進口依存度曾長期在80%~90%,國產化戰略意義重大。」一位長期跟蹤方大炭素的資深研究員表示,「預計13-15年實現淨利潤7.08億、9.22億、13.52億元,對應PE分別為20、15、10倍,公司產品高端化路線明確,建議資本市場長期關注。」

不過,由於鋼鐵行業冷淡,鐵精粉、炭素製品需求縮減,方大炭素上半年業績同比下降了17.27%。碳纖維和其他高端碳素產品需求也與國內外經濟形勢密切相關,這些也正是方大炭素髮展所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

長海股份:玻纖全產業鏈初現端倪

玻璃纖維方面,由於國際經濟不景氣,玻纖價格持續下跌,大多數玻纖企業將步入寒冬。8月19日,國內玻纖巨頭中國玻纖(600176.SH)發布半年報,淨利潤同比下跌近20%。

不過,長海股份則逆勢保持良好增長。繼2012年淨利潤大增52%之後,公司2013年中期再度錄得逾10%的增長。

長海股份的逆勢增長,得益於公司全產業鏈的布局。

「從玻璃纖維的產業鏈來看,上遊的是玻纖紗,之後是玻纖製品,下遊是最高端的玻纖複合材料。」長海股份董秘蔡志軍對記者表示,「通過近年的擴張,公司已逐漸形成從玻纖紗到玻纖製品和複合材料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及其配套。公司主營產品之一的薄氈,目前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第一,完善的產品鏈條和技術優勢讓公司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

公司半年報顯示,投資1.97億的「擴大年產2.7萬噸玻纖特種氈製品項目」和投資5.96億的「年產70000噸E-CH玻璃纖維生產線」項目是公司實現『全產業鏈的重要保證。

「預計到2013年底公司能夠形成10萬噸玻纖紗、8萬噸玻纖製品的權益產能,到2014年公司將完成10萬噸玻纖紗、10萬噸玻纖製品的配套,10萬噸複合材料也將提上議程。」廣發證券鄒戈表示,「從長海股份發展中我們捕捉到了美國OCV(全球最大最先進玻纖複合材料商)成長軌跡,相信其『紗、製品、複合材料』的業務模式將實現良性發展。」

不過,上述兩個重大項目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都是2013年3月31日,但截至2013年中期,兩個項目的投資進度分別只有69.19%和55.72%。

對此,公司董秘蔡志軍解釋:「投資進度只是已投入的資金和預計投資總額之比。公司在行業內有著較高的地位和話語權,利用商業信用購買了部分設備,暫未支付現金。實際上,這些項目都已完工並投產,並且已經產生效益。」

根據公司規劃,年產70000噸E-CH玻璃纖維生產線項目投產後,公司玻纖紗產能將從3萬噸提升至10萬噸,增幅達233%。而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如何讓銷售與產能同步高速增長,實現產銷兩旺並帶動公司淨利潤的大幅增長。

本文來源:理財周報 作者:張偉賢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先進碳基複合材料行業下遊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附報告目錄)
    先進碳基複合材料行業下遊需求旺盛,發展空間較大(附報告目錄)1、先進碳基複合材料產業鏈介紹先進碳基複合材料是指以碳纖維為增強體,以碳或碳化矽等為基體,以化學氣相沉積或浸漬等工藝形成的複合材料,主要包括碳/碳複合材料產品(碳纖維增強基體碳)、碳/陶複合材料產品
  • PCR技術迭代 進口替代空間大
    當前,國內市場上約有PCR儀廠商數十家,進口品牌約佔市場總量的70%以上,國產品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第二代螢光定量PCR,是目前PCR技術的主流,已具備良好的臨床基礎,正處於成長期過渡至成熟期階段。分子診斷主流技術PK分子診斷中恆溫擴增技術(LAMP)和實時螢光定量PCR(qPCR)兩種技術競爭較為激烈。
  • 碳纖維PEEK可應用在航空領域
    碳纖維複合材料非常了解的蘇州挪恩復材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熱塑性碳纖維PEEK。,具有非常好的機械性能,耐熱性能,耐腐蝕性能,並且摩擦係數比較多,可以很好的運用在惡劣複雜的環境下,航空航天就是因為在太空,所以碳纖維聚醚醚酮複合材料就得到了非常廣的運用,很好的替代了傳統的鋁和其他金屬材料製造各種飛機零部件。
  • 金宏氣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龍頭 進口替代與成長空間巨大
    與中芯國際爭取追趕臺積電,上海微電子爭取追趕荷蘭ASML公司,華大九天、概倫電子等公司爭取在晶片設計軟體EDA領域有所突破一樣,一家低調的公司在半導體電子特種氣體領域同樣承擔著國產進口替代的民族使命,它就是即將登陸A股科創板的金宏氣體。
  • 【雙語彙】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進口替代戰略
    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進口替代戰略在十多年前globaliza-tion(全球化)大踏步向前推進的時候,不少人欣喜地宣布「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
  • 方大炭素入圍2020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
    方大炭素入圍2020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 2020-03-19 14:44:00
  • 2017年中國新材料領域看好 CMP 拋光材料進口替代空間巨
    2017年中國新材料領域看好 CMP 拋光材料進口替代空間巨2017/3/17 10:23: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一、CMP 拋光材料進口替代空間巨大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半導體市場需求規模全球第一的國家,根據IC Insights
  • 聚碳酸酯巨頭再次提價,國內龍頭受益進口替代
    PC用於電子和IT設備、汽車配件、醫療設備等多領域,我國是全球最大PC消費國,嚴重依賴進口,需求每年以8%-12%的速度快速增長。聚碳酸酯是一種抗衝擊性強、透明、耐熱耐寒的工程塑料。2016年全球PC有效產能496萬噸,消費量433萬噸,行業前五強(CR5)佔有率約為80%,為寡頭壟斷格局。
  • PCR技術迭代 進口替代空間大臨床應用需求提升
    當前,國內市場上約有PCR儀廠商數十家,進口品牌約佔市場總量的70%以上,國產品牌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第二代螢光定量PCR,是目前PCR技術的主流,已具備良好的臨床基礎,正處於成長期過渡至成熟期階段。  分子診斷主流技術PK  分子診斷中恆溫擴增技術(LAMP)和實時螢光定量PCR(qPCR)兩種技術競爭較為激烈。
  • 江豐電子:高純濺射靶材行業龍頭受益進口替代發展空間大 增持評級
    投資要點:高純濺射靶材行業龍頭,打破海外技術封鎖受益進口替代趨勢。公司是國內高純濺射靶材行業龍頭,產品包括鋁、鈦、鉭和鎢鈦靶極濺射材料,是國內少有打破海外技術封鎖的龍頭企業,已進入中芯國際、臺積電、格羅方德、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等半導體和平板製造廠商供應鏈,公司受益於下遊客戶持續擴產業績彈性大。產品下遊需求旺盛,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 碳纖維行業龍頭光威復材深度解析
    2018 年國內碳纖維企業理論產能 2.68 萬噸,其中中復神鷹、江蘇恆神、精功集團、 光威復材和中安信 5 家企業產能佔全國總產能 70%以上,吉林精功、光威復材等企 業正繼續投資進一步擴充碳纖維的產能。在碳纖維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製造成本佔生產綜合成本 80%左右,其中設備折舊、電費大約分別佔到 40%和 20%左右。
  • 臺灣永虹推出碳纖維複合材料微波回收技術 具體成果最快年內發表
    臺灣永虹先進材料於2018法國JEC復材展舉行「碳纖維複合材料經濟性回收解決方案」發表會,這項讓廢料變黑金復材回收技術,以循環經濟兼具獲利與環保的創新商業模式
  • 全球鋁電解電容器供應商:加快國內產品進口替代
    全球鋁電解電容器供應商:加快國內產品進口替代 2015-06-29 21:51:50責任編輯:   中新網益陽6月29日電(記者 劉柱)「艾華集團將利用過去近30年的技術積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勢,加快國內鋁電解電容器的進口替代
  • 方大炭素是6124點前的中國神華?解讀背後的上漲邏輯
    方大炭素就是一個再典型不過的案例。炒石墨電極漲價講得是估值,賭石墨電極只漲不跌就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上海證券報)   一個月裡股價接近翻四倍的方大炭素周五終於熄火了!周五,方大炭素盤中漲幅一度逾8%,但在尾盤一小時內快速跳水,收盤下跌7.06%。
  • 為什麼超跑都用碳纖維?它的優缺點有哪些?
    沒錯即是碳纖維。不管車身或是內飾,這種領有諸多好處的高檔質料曾經被大批的軟體在超等跑車上,即使不是超跑,少許尋求行動機能的車型也會用到這種質料,來凸顯高檔感和行動感。本日咱們就來看看碳纖維材質好處有哪些,為何會云云高昂。甚麼是碳纖維材質?碳纖維材質的英文稱號為Carbon Fiber,也被簡稱為CF。
  • 方大炭素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獲「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方大炭素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獲「高交會」「優秀產品獎」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記者獲悉,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方大炭素新生產產品石墨烯複合功能性無紡布亮相受到熱捧
  • 圖解:碳纖維管材的十大應用形式
    一、無人機機體部件碳纖維材料質輕而高強,物理化學性能都非常好,如今的航拍機、植保機等飛行器都偏向於使用這種材料,大多數金屬的疲勞極限是其抗拉強度的30%-50%,而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疲勞極限可達到抗拉強度的70%-80%,在使用過程中可減少由突發性事故帶來的機體傷害,安全性高,壽命長。
  • 方大炭素石墨烯新產品榮獲第二十二屆高交會「優秀產品獎」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杜雪琴)記者從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悉,近日,方大炭素石墨烯複合功能無紡布、石墨烯改性抗菌口罩及水性石墨烯電熱膜等新產品亮相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受到各界關注,其中,石墨烯新產品石墨烯複合功能無紡布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下遊應用領域廣闊,國內增長空間巨大
    碳纖維在世界的發展已有百年,最早萌芽於 19世紀 80 年代白熾燈的發明,經過約半個世紀的停滯,隨著 20 世紀中期基礎研究的發展與化學纖維的出現,高性能碳纖維在美國得以問世。尤其是 70 年代以後,碳纖維憑藉其優異的特性在下遊產業中迅速商業化,更多的企業嘗試將碳纖維應用於自身產品中,自此碳纖維邁入高速發展期。
  • 廣州車展新款邁莎銳MS580碳纖維製造
    在世界各個頂尖的車展上,也可以看到它的一些作品,包括改裝的法拉利、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等超跑車型。它出的一些改裝版本,主要是為客戶提供非常尊貴、無獨有偶的產品,注重個性化打造。邁莎銳比較擅長的就是碳纖維製造範疇,它有著世界頂尖的碳纖維製造工藝,為世界上主流的汽車廠家提供碳纖維組件,包括寶馬、法拉利等車企,都會去置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