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進口替代戰略
在十多年前globaliza-tion(全球化)大踏步向前推進的時候,不少人欣喜地宣布「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這一讓地理學家皺眉不已的論斷得到了全球主義者的熱捧,畢竟free trade(自由貿易)規則帶來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已經將各國前所未有地緊密聯繫在一起。不過歡呼聲來得有些早,事實證明美國式protectionism(貿易保護主義)依然存在。
美國貿易戰的威脅讓人們重新審視發展的路徑。從development economics(發展經濟學)的角度看,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東亞國家經濟迅速發展與實行export orientation(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密切相關。這一策略指著重於利用國外資源與開拓國際市場,以生產有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帶動本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模式。Four Asian Tigers(亞洲四小龍)就被認為是出口導向的典型代表。
和export orientation相對應的發展模式是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進口替代戰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是指用本國產品來替代進口品,或者說通過限制工業製成品的進口來促進本國工業化的戰略。拉美國家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曾普遍採用進口替代戰略,比如從上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巴西就一直採取這種發展模式。尤其是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拉美不少經濟體的發展速度都超過了industrialized west(西方工業化國家)。
不過進口替代戰略的美譽並沒有一直持續,隨著上世紀80年代後拉美國家陸續跌入Middle Income Trap(中等收入陷阱),進口替代戰略遭到不少詬病,也被認為是拉美lost decade(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禍首。
但在川普上臺後,隨著一系列反全球化政策的實施,出口導向的貿易環境惡化,protectionism(貿易保護主義)回潮,進口替代戰略也被重新考量。(王亞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