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失調
在供暖建築物內,同一豎向的各層房間的室溫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溫度,而出現上下層冷熱不均的現象,通常成為系統垂直失調。雙管系統的垂直失調,是由於通過各層的循環作用壓力不同出現的;而且樓層越多,上下層的作用壓力差越大,垂直失調就會越嚴重。樹上鳥教育暖通設計杜老師。
單管系統運行期間,由於立管的供水溫度或流量不符合設計要求,也會出現垂直失調現象。但在單管系統中,影響垂直失調的原因,不是象雙管系統那樣,由於各層作用壓力不同造成的,而是由於各層散熱器的傳熱係數 K 隨各層散熱器平均計算溫差的變化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由於重力循環作用壓力不大,因此在確定實際循環作用壓力大小時,必須將水在管路中冷卻產生的作用壓力考慮在內。
水平失調
異程式系統供回水幹管的總長度短,但在機械循環中,由於作用半徑較大,連接立管較多,因而通過各個立管環路的壓力損失難以平衡,會出現進出立管流量超過要求,而遠處立管流量不足。在遠近立管出現流量失調而引起水平方向的冷熱不均的現象,成為系統的水平失調。
工程中防止水平失調的方法:①、供回水幹管採用同程式布置;②、異程式採用不等溫降進行水力計算;③、異程式採用首先計算最近立管環路的方法
建築物耗熱量指標
建築物耗熱量指標,是在採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全部房間平均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需由室內採暖設備供給的熱量,用於控制和評價建築物的採暖能耗水平,以整個建築為計算對象,較多考慮熱損失的有利因素,扣除建築物內部得熱量,數值較小,有強制性標準限制。
採暖設計熱負荷指標
採暖設計熱負荷指標,是在採暖室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各房間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需由室內採暖設備供給的熱量,用於按照最不利條件,確定所需要的採暖熱源、管網和房間末端設備容量,以每個房間為計算對象,較多考慮熱損失的不利因素,不扣除建築物內部得熱量,相反需要考慮熱源狀況和是否連續採暖的附加係數,數值較大,沒有強制性標準限制。
析溼係數和熱溼比
①、析溼係數和熱溼比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反映了空氣處理過程的變化方向,在焓溼圖上是空氣處理過程線的斜率。熱溼比和析溼係數的換算關係為:
②、析溼係數x和熱溼比ε。顯熱比 SHF 三者都是用來描述空氣處理過程特性的一類參數,它們可以描述包括表冷器的處理過程在內的各種空氣處理過程。但它和表冷器的特性沒有直接關聯,正如不能說「表冷器的熱溼比」一樣,不能說「表冷器的析溼係數」,只能說「表冷器實現的空氣處理過程的熱溼比(析溼係數)」。
③、析溼係數 ,更多的情況下用來描述進入表冷器的空氣相對溼度對除溼量的影響。在進風焓值及冷水供回水溫度保持不變時,進口空氣相對溼度越大,表冷器實現的除溼量越大,實現的空氣處理過程的析溼係數 越大。另一方面,進風參數及冷水供回水溫度保持不變時,不同的表冷器實現的除溼量是不同的,這取決於表冷器各自的熱交換效率。
④、熱交換係數和接觸係數是描述熱質交換設備(包括表冷器,噴水室等)性能的參數,當介質進口參數一定時,這類設備的輸出是一個定值。
⑤、當進入熱質交換設備的一側介質(例如,空氣)參數變化時,使用同一熱質交換設備就必須改變另一側介質的參數,才能保持出口參數不變。在空調系統運行調節時,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
置換通風
置換通風為下部送風的一種特例,其機理是送入的冷空氣層依靠熱浮升力的作用上升帶走熱溼負荷和汙染物,而非依靠風速產生送風射程, 因此只適用於全年送冷的區域;當送入 熱風或送風速度較大時,便不再屬於置換通風範疇,為一般下部送風。
制熱季節性能係數( HSPE)
由於以空氣為熱源的熱泵在供熱季節中的供熱量與氣候條件有關,還與機組在部分負荷下運行的時間、效率以及輔助加熱器的加熱址等因索有關,故宜用「制熱季節性能係數」 ( HSPE)來評價機組的經濟比。HSPF=供熱季節熱泵總制熱量/供熱季節熱泵總的輸入能量。
製冷季節能源效率( SEER)
國家標準《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 GB 21445.2-2008 規定,能源效率等級(簡稱能效等級)按製冷季節能源效率(SEER)的大小,依次分為 l、2、3、4、5 五個等級,1 級所表示的能源效率最高,而 2 級表示為機組的節能評價值。製冷季節能源效率(SEER)是在規定工況條件下。製冷運行時從室內除去熱量的總和與消耗電量總和之比。
建築體積 V0和換氣體積 V
建築體積應按與計算建築面積所對應的建築物外表面和底層地面所圍成的體積計算。換氣體積,當樓梯間及外廊不採暖時,應按 V=0.60V0 計算;當樓梯間及外廊採暖時,應按 V=0.65V0算。
暖通設計公開課程:防煙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