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學生或家長在與數學老師打交道的過程中,常常會發現數學老師與別的老師不一樣,與一般人也不一樣,主要是對事物理解以及行為方式。而且數學老師的性格往往都很固執。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數學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以及行為方式嗎?
我們知道以前教數學的大多數都是男老師,尤其在高年級班級裡,男性個性本來就比女性要固執,再加上數學這門課尤其強調精確性,所以往往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刻板不懂變通。但是近年來高等教育越來越普及了,越來越多的女教師加入到數學老師這個行列中來。不僅僅是在小學,初中、高中裡的數學女老師也越來越多。大概女性天生比較知性吧,所以近年來人們對數學老師的看法有了一定的轉變。
這裡我們著重來談談數學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我們剛剛接觸數學時,都是從培養數感開始的,也就是初步形成數量這一抽象觀念。知道數量的實際意義以及實際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學習數字之間的運算,最開始是簡單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後來我們學習了乘方開方這樣高級一點的運算,再後來我們還學習了積分微分這樣的運算。在這些運算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學習了方程,也就是帶有未知數的運算。這些運算能幫我們解決很多現實中的複雜問題,我們開始認識到數學的巨大威力,同時也開始感到它的魅力。
我們知道數學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代數與幾何兩部分。在學習數字的同時我們還對很多圖形進行了學習,主要是三角形和圓形,這是平面幾何裡面的兩個基本圖形。所以他們的性質就成了學習的重點。實際上這兩種圖形的學習貫穿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對於各種幾何圖形性質的證明,使我們了解到了公理體系,還打開了通向邏輯推理的大門。其實現在來說,對於高中階段學得比較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於數學來說算是入門了。數學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但是要看你學到了何種程度。
總的來說,對數學的學習越深入,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愈加深刻。認識改變了,觀念也會隨著改變,也就顯得與常人不一樣了。身邊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只不過大家不那麼關注罷了。北大數學天才柳智宇放棄自己燦爛的前程,卻選擇了毅然出家。這種做法是讓常人匪夷所思的,我想他也是在數學中得到了某種啟示吧。道只有一種,路卻有千萬條,條條相通,只要堅持不懈總能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