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4000字;閱讀時長10分鐘
文章來源:寧波赫德
在寧波赫德學校的小學部,存在一個特殊的「鐵三角」,胡劍靜校長、程斌紅副校長、陳幸副校長。小學部的Luna老師曾以「山水」比喻這三位校長:胡劍靜校長,是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程斌紅校長和陳幸校長,是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便是陳幸校長。
陳幸
■ 寧波赫德小學部副校長、中方數學課程主任
■ 高級教師,教齡30年
■ 浙江省名師名校長計劃培養人選、寧波市「名教師」稱號
一直從事小學數學研究,創建了「反思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主持的《發展小學生數學反思能力的實踐研究》、《小學數學綜合實踐生本作業有效性的探索研究》等多個課題在省級獲獎;幾十篇論文在《小學數學教師》等中文核心期刊公開發表。
一個從未停止挑戰的中年「學生」
兩年前,陳校長來到了赫德。從穩妥的體制內學校轉而到赫德這樣的創新型雙語學校,這種改變,即使年輕人都未必敢挑戰。但是陳校長卻是欣然接受。理由是:在這個年紀還能有機會去嘗試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環境,難道不是好事嗎?
確實,陳校長似乎從來不是那種猶豫退卻的人。她說話做事一貫乾脆,哪怕第一次見面的人,聊天幾個來回,就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言語的爽朗與內心的坦蕩。這樣性情的人,是鮮少會害怕改變的。
30年前從學校畢業後,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當一名數學老師。然後一路從新手教師,到教研組長、教導主任、副校長、書記……並相繼入選了浙江省「5522」名師名校長培養人選、寧波市「領軍與拔尖人才」、寧波市小學數學學科教育家培養對象;也成為了浙江省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心專家庫成員,寧波市特級教師名教師跨區帶徒指導教師,寧波市職評高評委專家等。
一份光芒閃耀的履歷背後,是從不止步的前進步伐。1990年,陳校長從師範學校畢業,那時候拿到手的,是一個中專文憑。但是緊接著,從1994年到2005年這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她邊工作,邊一刻不停地相繼完成了專科、本科到研究生課程的全部學習。直到現在,她依舊在專業上和她的團隊進行著深入研究。
「作為一名老師,就要永遠有做學生的心態。教材在變,學生在變,教學方式在變,教育理念在變,老師不學,怎麼教孩子?」陳校長說。
一個「禮物」收到手軟的數學老師
陳校長的書櫃裡,有一隻可愛的杯子,跟她一貫的風格略有不同。一問才知,這是學生送的。
「陳老師,如果我這次數學期末考試能98分以上,我就送你一杯咖啡!」
「好的,我等著你的咖啡!」
期末考試結束後,孩子看著自己漂亮的分數笑眯了眼。第二天就從家裡帶來一杯熱乎乎的咖啡,隨贈一隻親自挑選的可愛杯子。「陳老師,這是我自己磨的咖啡,這是我自己選的杯子,都給你!」
不止是咖啡、杯子,陳校長的辦公桌上,還會時不時出現一把糖果,一包零食,一張貼貼紙……這些小東西都是孩子們眼中的寶貝,但是大家卻毫不吝惜地送到陳校長面前,這是孩子們對一個老師表達喜愛最直接的方式。在大家眼裡,沒有什麼陳校長,也沒有什麼「名師」,孩子們喜歡的就是數學課上的陳老師而已。
為什麼大家這麼喜歡陳老師?陳老師的數學課是什麼樣子的呢?
「課堂一定是有討論聲、質疑聲、笑聲的,而不是老師的一言堂。任何學生在課堂上表達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或者解題方法,無論對錯,首先都是值得鼓勵的。這樣孩子們才會有一個安全的心理環境,才更願意發表自己的觀點。」陳老師說。
因此,陳老師的課堂上經常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場景。而孩子們在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往往就會對之後的傾聽環節格外認真。他們往往一邊確認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一邊對比其他同學的解決方案是否更好。陳老師相信暢所欲言的課堂環境,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
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也是另一個教師節,小朋友為陳老師準備了小禮物
對於讓很多孩子和家長都頭疼的家庭作業,陳老師的觀點是:老師和家長應該承擔不同的育人責任。
比如教孩子怎么正確解題,應該是老師的責任;而家長需要給到的支持,是在家督促孩子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
教師除了教會孩子正確答題,還要指導他們學會時間管理,比如能在學校裡完成的作業,儘可能在學校完成,回家就可以有時間自由安排自己的課後生活;家長也不能因為孩子學習效率特別高不斷在學術任務上不停加碼,而應該為保持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等創造條件。
30年來,陳校長一直堅持一線教學。她最喜歡的依舊是給孩子們上課。在她看來,能在課堂上帶著孩子們玩,多有趣啊!
Autumn
一個傾囊相授的「領路師傅」
在採訪陳校長的時候,中途進來一個年輕數學老師,問她手上這張自己出的數學卷子是否合適。陳校長拿過來,看了兩眼馬上說:「你現在帶著的這幾個孩子基礎不錯,作為一份進階練習的卷子,最後部分的題難度還不夠,可以把現在的最後一題替換成這道。」一邊說一邊拿起筆「刷刷刷」寫下一道新題。
陳校長在教年輕老師時的「風格」,就是乾脆利落地給大家很多實操性的案例。對於青年教師來說,有一個在數學科目上從教30年的「領路師傅」,那就是擁有了一個取之不盡的「教學案例庫」,更何況這個「寶庫」還大門常開,傾囊相授。
陳校長在幫老師修改試卷題目
「小學數學如何教,我是自己一路走過來的。這其中的重點難點,我都經歷過。所以對於年輕老師的培養,我不會對他們很苛刻,但會很到位。」陳校長說。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教學計劃怎麼定、教學目標怎麼定、練習課怎麼上……青年教師課堂經驗不夠豐富,這時候直接跟大家講教學大道理,效果差強人意。所以陳校長選擇實操。練習課,她親自上;教學計劃,她帶頭定;網課,她先來錄……而她的日常課堂,老師們只要有時間,隨時推門進去聽,陳校長歡迎大家「圍觀」。
數學老師Eva Xu說:「陳校是一個特別『接地氣』的校長。生活中她幽默開朗,一句玩笑能把人逗得捧腹;工作時嚴謹細緻,點評犀利,總想著把最好的都教給每一位老師。她待所有老師都一視同仁,有資源就一起共享,有工作就共同分擔。只要老師自己願意學,她就不遺餘力地教。」
以前的徒弟為陳校長私人定製
的人偶
近年進入赫德的年輕數學老師們在工作中進步非常快,除了小班化學生人數少讓老師們有更多精力投身教學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數這個「領頭師傅」的傾囊相授了。
在團隊老師們實力日益強悍,命題能力愈加出色的時候,陳校長帶領大家開始了《階梯數學》的編撰。寧波赫德《階梯數學》這一拓展性的作業本是由小學部全體數學教師共同命題編寫的。每次作業由數學七巧板、數學多稜鏡組成,滿足了不同孩子在數學上的不同需求,裡面的內容也能孩子們領略更為廣闊的數學天地。
一個定義赫德數學的「指路人」
無論是在培訓青年教師時,還是解答家長諮詢時,陳校長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事情: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這個名詞,近幾年一直在被反覆提及,但是,什麼是數學思維,怎樣才能培養數學思維?陳校長拿一年級孩子的一道簡單數學題舉了一個深入淺出的例子。
圖上畫了兩條路,一間屋子,讓孩子們選出哪條路離屋子更近?如果讓家長來指導,可能就讓孩子指一下近的那條路就結束了。
但是老師會問孩子:你怎麼讓別人知道你說的是哪條路呢?孩子就會聯繫剛剛學過的方位知識,於是他會說:上面一條路比下面一條路近;另外的一個小朋友還會說:左邊的路比右邊的路近。
老師繼續引導:想想看,還有什麼方法呢?孩子們又想,我們學過符號呀。於是就會有孩子標好數字,說:路線1比路線2近;還有小朋友說:路線a比路線b近……
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用數學語言做出描述和解答,這就是最基礎的數學思維。
「孩子和成人有不同的語言系統,所以家長教孩子,家裡可能會雞飛狗跳。畢竟會做題的人不一定會教,會教題的人又分好幾個水平等級。所以學會正確引導孩子,並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是老師們一輩子的課題。」陳校長說。
為了能潛移默化地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陳校長為各年級的孩子都準備了好玩的數學遊戲。課間,在教室裡,走廊上,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幾個一堆,小腦袋頂在一起,聚精會神地玩立體四子棋、七巧板,或是數獨遊戲。
立體四子棋是寧波赫德一直推行的數學遊戲,孩子們在縱、橫、直、斜的棋盤中尋找棋子的落腳點,這讓觀察和思考成了遊戲的制勝法寶。低齡段的孩子則熱衷於智力七巧板。在拼湊和分割的過程中,多樣的幾何圖形讓孩子們在幾何世界裡碰撞出更多創意的火花。
從來不願閒著的陳校長,還親自操刀,獨立編撰了一套《思維遊戲100》的拓展練習冊。翻開書本,每一頁都有一道思維練習題,供學生們細細研究,熱烈討論。
陳校長編撰的《思維遊戲100》
日本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認為:學生在進入社會後,如果沒有什麼機會應用,那麼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會忘掉。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工作,那種銘刻在腦中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方法,會長期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陳校長在日常教學教研中反覆強調的,也正是這一點。人人都知數學重要,卻未必人人都清楚,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在這一過程中淬鍊出來的思維方式。
在採訪的最後,我們問陳校長:「如果當初你教的不是數學,是語文,或者其他,還能有現在這樣的好成績嗎?」
「就算我不教數學,也不能改變我本身數學優秀的事實。所以有了這個基礎,我覺得教什麼都不會差,我的文學造詣也是不錯的哦!」一本正經說完後,自己先笑倒了。還是那個自信爽快、愛跟大家笑鬧在一起的陳校長。
【來源:《當代教育家》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