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個月前,湛盧文化的洪濤兄在微信中呼叫我,即將出版的《全黑軍團》的預讀本會寄給我,必將全黑軍團比喻為我們的「中國女排」,邀我來上幾句推薦語,印在腰封上,一起推推這本早該在中國面世的好書。譯者又是毛大慶博士,我內心暗自感佩,這已是他的第N本譯著,作為成功創業者,他千頭萬緒;作為跑者,他萬水千山,是以怎樣的時間管理之法和堅忍不拔意志,才做到如此碩果纍纍的呢?除了感佩,還是感佩。
一本書,往往會藏在書架或記憶的某個角落中,需要某種觸發,老友重逢式地再捧讀起來,感覺好極了。洪濤兄的邀約便是激發,我決定要把幾年前草草翻過的《黑衣軍團》再精讀一番,以我存留的記憶,這並不是輕鬆讀物,雖然作者已然將需要我們享用的精華一一列出,周到得仿佛一本精緻教材,只待你全然吸收,在人生與商海中直達幸福彼岸。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對於全黑隊缺乏運動認知的讀者,腦海中不一定可以浮現出與書中對應的場景。因此,我又找來了All or Nothing系列紀錄片的全黑篇章,以增加視覺記憶。這些影像的作用很神奇的,前段時間看All or Nothing熱刺篇章,很多場景很過癮,以至於如今每看到熱刺的比賽報導,腦子裡都會一一浮現出片中的更衣室、訓練場的景象,每個人物都被我依照那種記憶賦予了奇特的動感。影像,作用妙不可言。
平日裡,我常會感慨關於體育的鄭重寫作日漸缺乏,其實自己也沒有決絕之心,極難沉潛下去。久而久之,面對體育的人和事,漸漸也就沒有了答案,或者有了答案路徑依賴症,以所謂通識和真理去詮釋現實好像也無堅不摧。我的KINDLE裡存儲著631本英文書,大多沒有通讀,但時常點開,以最大耐心延展閱讀時間,長長見識,也覺心安,若有毛大慶博士的堅韌之心,日後也該譯出若干,展示一下鄭重寫作的力量。
還是回到《全黑軍團》吧。All Blacks,是紐西蘭人的信仰。這樣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的,但我真不敢確定信仰到底意味著些什麼,似乎這樣一個最高級的詞就能概括一切了,無需更多言語。我其實更喜歡在照片裡看到的,紐西蘭超市裡那齊刷刷的黑色貨品,國民們瘋狂地將生活中的細小物件也通通「全黑」了,嬰童的奶粉以及聖誕的禮物。至今我還沒有機會去紐西蘭,如若有緣,必得請上一件真正的「全黑」戰袍,一如2009年跑趟南非就得煞有介事穿上件1995年版的「瞪羚」球衫一般。11年前,第一次登上南非大陸,為世界盃轉播做準備,但滿腦子裡都是電影裡看來的橄欖球傳奇,「瞪羚」球衫被我放在衣櫃中多年,每每看到,總覺得與南非尚有一絲關聯。
All Blacks,是紐西蘭人的信仰。
像我這樣的橄欖球假球迷,還是最容易拜入「全黑」門下,安全且氣派,好似自己也有了一顆冠軍的心。當「歷史最佳」的頭銜授予「全黑」時,我也忙不迭地點頭稱是,其實看不懂門道的,只是覺得氣吞萬裡如虎的勁頭當世無雙。2013年,《遺產:關於生活和生意,「全黑」能教給我們些什麼?》附標題——《關於領導力15課》剛剛出版時,我就點擊購買了,總覺得如何透視一支冠軍球隊的本領自己應該學到的,「遺產」扎樣的詞也好高級。當初的好奇心甚重,但看了幾頁也就放下了,直到2015年在英國舉行的橄欖球世界盃賽,我所服務的CCTV5+頻道幾乎直播了所有好看的比賽,「全黑」紐西蘭挺進決賽之時,我才翻把書翻出來,且忙不迭地在朋友圈裡曬了一下封面,黑白兩色,酷酷的。我那時依然沒有勇氣沉下心去讀完這本人生指南的,但關於「全黑」的秘密還是值得探尋的。
「全黑」之所以有「歷史最佳」一說,理由之一是這個偉大球隊百年來的勝率為75%,實在難得,有贊為「現象級紀錄」的。近些年「全黑」雖也有起伏,內部保持著優良傳統,冷靜思慮,建成更好的團隊與組織。百年恆強,一個大大的神話,但「全黑」在新世紀最初年也曾遭逢險境,形象破敗。2003年世界盃一塌糊塗,「全黑」力不從心,隊中傳出球員違紀和酗酒醜聞,舉國震驚,這日子還怎麼過下去啊。如果你日後有機會讀到這本書,也會看到作者記述下的那個黑色細節,「全黑」客場慘敗,人們要四處尋找四散醉臥的「全黑」隊員們,草叢裡,溝渠裡,簡直了。時任主教練的傳奇人物格拉漢姆·亨利早就察覺到球隊內部的不堪,再立大旗,決心再造世界上戰績最佳的運動團隊。核心要義是要更新球隊文化,強調個人性格以及領導力。
1905年的All Blacks。
說幹就幹,在一次漫長旅程結束後,「全黑」最核心人員被要求取消休假,先開了三天閉門會議,推出了被玩笑為「全黑咒語」的球隊文化核心——Better People Make Better All Blacks。這句話望文生義並不難,意思自在人心,但是能傳神地將其微妙之處翻譯成中文則實在太難,求助於朋友圈,得到的答案五彩斑斕,居然有「小巫成就大巫」、「好人更黑」這樣的奇思。回到現實中,「更好的人成就更好的全黑」,雖然淺白,但意思還算完整。一個橄欖球王國開始堅信,若求場內強大,先求場外球員個性完善。成人與成事之間的辯證關係清晰自然,自有因果。這便是「全黑」推出的關鍵戰略卻動力,讓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找到「為什麼」的根本。紐西蘭橄欖球聯盟的官方說法,這是為了「團結和激勵紐西蘭」,聽著不陌生,甚至有些耳熟。亨利的表述試圖更深刻些,「我們非常幸運,能夠有悠久的歷史來激勵我們。這對現在正在承擔責任的人來說很重要,因為職責就是書寫遺產。」首先,遺產的第一個象徵便是球衣,代際傳承,讓每一代球員皆有神聖之感。看看All or Nothing開篇,你就會知曉,每一次全黑名單的宣布都是紐西蘭的一件大事,拍攝全家福和接受球衣皆具儀式感,看似平常,實則彌足珍貴。此所謂書中強調——「明確目標,驅動各位未來願景而戰。」
很快那次決定未來的閉門會議再也不是什麼秘密了,其他橄欖球國度費些周折也拿到了「全黑」內部達成的共識。首先,在球隊中塑造領導力,「全黑」中的領導力並非是軍隊中達成的絕對服從,而是要信任每一位球員,將每個人都賦予強大的領導力。因此,與其他球隊不同,「全黑」是隊長加15位活生生的領導者組成的,臨場戰鬥力和決斷力異常強大。理念與情懷需要穩穩落地才能釋放能量,「全黑」決定尊重每位球員的個人發展成長模式,為每位球員制定每年、每周甚至每日的訓練規劃。主教練亨利曾經做過校長,對於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最是擅長,形成了不斷進取的內部哲學,提出口號「冠軍需要做更多(Champions Do Extra)」。此所謂書中強調——「共擔責任,讓領導者創造領導者」,成功的組織中,並非充斥著領導者身後的追隨者,而是每個人都該成為領導者,領導者不是特權,而是一種義務。
重樹訓練的意義,提出「為勝利而訓練」的理念,大多數重要比賽都是在周末舉行,久而久之周四訓練變得意義重大,這天訓練量要加大,一切從實戰出發要求,積累經驗,激發勝利渴望。為了讓球員們從容面對不可想像的壓力,「全黑」著重加強了腦部生理研究,塑造球員抗壓能力,他們堅信在任何與身體打交道的比賽中,頭腦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控制注意力,從而控制思想,就能控制情緒,優化表現。壓力在全黑內部的定義是,期待、審視和後果。做出糟糕的決定不是因為缺乏技巧或天生的判斷力,而是因為無法在關鍵時刻應對壓力。還有一項特殊精神塑造法是其他橄欖球國度根本無法偷藝的,沒錯!就是毛利戰舞——「全黑必勝」,如今我們看到的已是優化過幾個版本了,無論怎麼變,「全黑」唯一堅信的就是,精神氣質的表達一定要找到外化方式。此所謂書中強調——保持冷靜,關鍵時刻對抗壓力。
追求勝利的過程,就是塑造人的歷程,教化人心可謂最高境界。「全黑」在那次著名的閉門會議之後提出,要為紐西蘭全社會「留下遺產」,不僅達成超一流的賽場表現,還要讓「全黑」的每一位成員成為全紐西蘭人信服的榜樣,尤其是要讓紐西蘭的未來一代自小為「全黑」而自豪。「全黑」內部有一句近百年的名訓——「把球衣留在更好的地方」,意在追求球隊在全社會的更高價值和地位,「更好的人成就更好的全黑」的閃光理念得到社會一致贊同,「全黑」的每一分努力促成紐西蘭可以擁有更多更好的醫生、律師、銀行家和商人,以及更好的父兄和朋友。我想這才是「全黑」在紐西蘭可以得到無上尊重與榮耀的核心理由。
與澳大利亞隊決戰之後,普通觀眾不過看到的是「全黑」盡情歡慶蟬聯冠軍志偉業,但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隊長戈邁和MVP卡特也像其他隊友一樣從容收拾好更衣間才離開球場,這是「全黑」的另一名訓——「清掃一室」,大有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之意。在《遺產》一書中記述,「成功的領導者可以平衡好驕傲與謙遜之間的平衡,在競技表現中可以盡情驕傲,但在重大使命面前,保持謙遜是最有力量的。」「全黑」文化中還曾勸誡每一位球員,「你的能力可以將你帶到想去的地方,但只有你的性格才能讓你可以留在那裡。」這話需要慢慢品著。
2015年世界盃賽期間,納米比亞隊隊長雅克在社交媒體上接連感慨「全黑」居然那麼謙遜,原本他們可以有太多的理由驕傲或者傲嬌一番。賽後,「全黑」隊邀請納米比亞隊員到自己的休息室中共飲啤酒,愉快交談,幾位巨星級球員耐心與納米比亞球員一一合影。雅克一再問自己,還會有另外一支冠軍隊會如此開放、自謙、從容嗎?小組賽最後一場後,湯加隊隊員們跪在場地中間,做著祈禱,「全黑」幾位隊員也加入到祈禱人群中,在他們的意識中,信仰就是島國文化中最自然儀的一部分,無論在場上大家各自何種角色,只要裁判哨聲吹響,我們就是朋友,就是一家人。這境界孕育了強大的氣場與人氣。
關於「全黑」偉大的話題暫且至此。做個更好的人,留下自己的遺產,將我們自己的球衣留在更好的地方,都該時不時成為我們心中篤信的名訓。成人與成事皆有法度,驕傲並謙卑著。此所謂書中開篇即強調的——保持謙遜,建立高於對手的文化。這個境界算是高階啊,全黑也強調每個人都有公眾和私域生活之別,不僅要用成績和表現修飾和塑造公眾形象,也要全身心地在私域生活中認同全黑價值觀導向,唯有此才能全身心,唯有全身心,才有可能成就偉大。關於這個思考和觀察可以持續下去,以往我們似乎有了答案,但並不確信。
聲明: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懶熊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