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它們戰勝厄運 以獲重生 18:11【瀕危物種大拯救 1】

2021-03-01 央視紀錄

加利福尼亞禿鷹、阿拉伯長角羚羊、金獅面狨、巴西的玳瑁龜、蒙古的普氏野馬、非洲的野狗,這些曾經被挽救於滅亡命運的珍稀動物,如今又再次陷入滅絕的邊緣。它們是否可以戰勝厄運獲得第二次重生呢?


通過世界各地的人工繁殖計劃以及重新放歸自然行動計劃,科學家們在堅持不懈的拯救這些即將在地球上消失的生物物種。


第一集

在聖露西亞山山坡上紅杉的映襯下,一隻猛禽在空中盤旋。這種翼展長近3米的猛禽被稱為加州神鷲。加州神鷲的領地曾一度從大西洋沿岸延伸到太平洋。到19世紀時,人們只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到1950年,它們的領地縮小到只有美國洛杉磯以北的一小塊地方。


到了20世紀80年代,這一物種幾近滅絕。也就是在那時,生物學家們決定在3個區域重新引入加州神鷲: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以及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加州神鷲一次只產一枚卵,如果第一枚丟失,它們會再產一枚。利用這個特點,人們會取走第一枚卵,進行人工孵化,從而使加州神鷲夫婦再產一枚卵,以此增加幼鳥的數量。


1987年,這一物種曾瀕臨滅絕。但生物學家喬•伯內特對這種鳥很有信心。他現在正積極地投入到拯救加州神鷲的工作中。伯內特和其他生物學家已將大約400隻加州神鷲放歸野外。他們對放歸的每一隻都了如指掌。多年來,生物學家們耗費巨大精力,才培育出了這些加州神鷲,然而它們能否適應野生環境,能否獨立撫育後代,是否將再次面臨滅絕?

相關焦點

  • 拯救物種的努力或面臨致命缺陷!大多數瀕危動物救援項目未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
    儘管如此,一些自然資源保護論者常常不將氣候變化納入考慮範圍,而這意味著保護這些物種的計劃很可能以失敗告終。就算世界並沒有在變暖,野生動植物的前景仍將是灰暗的。去年有報導稱,一百萬種物種或將被抹除——這會是第六場大滅絕。其發生的原因目前主要是棲息地的破壞,但是本世紀的氣候變化預計會將更多物種推下滅絕的峭壁。沒了家園,如何拯救動物?
  • 拯救珍稀瀕危物種 一組數字看「成績」
    國家林草局今天(4日)發布消息,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我們的救援》:物種瀕危與我們有何相干?地球需要我們拯救嗎?
    「我們正在經歷的物種滅絕,還來得及挽救和阻止嗎?」「人類挽救那些瀕危的蝴蝶、雪豹,究竟有什麼用?」「人類該為挽救一個物種而殺死另外一個物種嗎?」「人類應該幹預全世界的生態環境和物種嗎?」賽託蒂說:「只要我繼續保護獅子,我的孩子們就會再看它們,孩子們的後代也會看到,獅子不會變成童話。」在炮火威脅和極度貧困下拯救冰川「世界上只剩下一個冰川了,它消失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場」。
  • 冰凍樣本能夠拯救瀕危動物嗎?
    編者按       最近,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提出了一項新計劃——收集並冷凍瀕危動物的活體組織。雖然該計劃尚未制定日後克隆這些動物的計劃,但人們不難看出,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手段——動物一旦滅絕了,它們的遺傳物質還存在,可以通過克隆,再現這些動物。
  • 兩個瀕危物種的不小心結合,竟造就了「神奇物種」
    因此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科學家們在盡最大努力拯救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拯救瀕危物種可以幫助它們建立專屬保護區,這種措施的前提是被拯救的物種種群數量尚可,最終可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但如果物種成員個數已經十分稀少,那麼就只能尋找其它辦法,例如通過人工參與的繁殖策略,同種間的交配或者親緣關係較近物種間的交配。
  • 儘量減少物種在我們的時代滅絕 幫助瀕危物種在自然界繁衍
    這本書的封面是一隻冠冕狐猴的照片,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狐猴打開又大又重的圖冊,首先就看到了一句話——書名是「瀕危,我們與它們的未來」,但問題是,什麼瀕危?。雖然作者給「成功」打上了問號,但還是肯定了我國對大熊貓的保護,使得大熊貓從瀕危物種降級為易危物種。可是整個生態系統還是不容樂觀,比如氣候的變化對大熊貓主要食物竹林的影響。通過大熊貓這個例子也反映了生態系統是個整體,牽一髮而動全身,破壞是很容易,但維護和恢復極其困難。
  • 我們要拯救物種的滅絕
    生物多樣性損失發展趨勢的研究人員清醒地認識到,在21世紀之內,突飛猛漲的滅絕速率能輕而易舉地消滅掉目前存活著的大部分物種。在物種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留給它們的適宜棲息地有多少。研究人員對棲息地面積和物種數量的關係進行了計算和多次修正,他們也經常在科學和流行期刊上對該數字進行引用。
  • 華南虎:極度瀕危物種之一 野生不到30隻
    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的十大物種之一。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在中國存活的圈養華南虎僅為70餘只,正在南非野化的7隻,(雌虎「國泰」,雄虎「虎伍茲」,和雌虎「麥當娜」,以及後從蘇州來的雄虎「327」),還有「國泰」的3隻小幼崽,「麥當娜」的1隻幼崽。國內動物園圈養的華南虎只有60多隻,散布在全國19家城市動物園中。
  • 過火面積佔1/10!世界最大溼地瀕危物種遭威脅
    連日來,志願者們努力搜尋瀕危物種,將它們從大火中拯救出來。潘塔納爾溼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溼地,面積達到242000平方公裡,大部分都位於巴西境內。據法新社12日報導,進入8月以來,由於降雨量偏少,還有強風和高溫,火勢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持續蔓延。截至目前,該地區今年已經發生了12567起大火,過火區域已經達到總面積的10%,是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 | 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2020-07-07 1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瀕臨滅絕的物種11:小頭鼠海豚
    它們的重量約為55千克,其大小和形狀與海豚相似,但它們外觀更加纖細,並且有更大的翅片,增加了它們的身體表面積,有利於溫暖水域的散熱它住在。小頭鼠海豚生活在沿海岸線的淺水瀉湖中,適合強潮和高糧食供應。在比30米深的水域中很少見到它們。它們是生活在溫暖水域中的唯一一種海豚,溫度範圍從14°C到30°C,能夠承受如此大的溫度波動。
  • 今天18:00檔,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帶您一同關注瀕危動物...
    今天18:00檔,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帶您一同關注瀕危動物,不讓影像資料成為它們最後的「家」! 也如設計者所說 這是對我們的警示 今天18:00檔 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 帶您一同關注瀕危動物 希望更多人行動起來 不讓影像資料成為它們最後的
  •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禁捕10年急如星火
    長江瀕危物種大揭秘而如今,很多生活在長江的特有物種,卻被列為瀕危物種,曾經的經濟型魚類也已經不見蹤影,無窮源泉的長江陷入了「無魚」之困。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西雙版納葫蘆島: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
    60餘年來,在一代代科學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版納植物園成了植物的「諾亞方舟」:1125公頃的土地上,收集有活植物1.3萬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原始熱帶雨林250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 夏威夷已新生18隻瀕危物種僧海豹|滅絕與希望:綠會瀕危物種觀察
    今年18隻中,有9隻是五月份初出生的。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說:「雖然僧海豹一般不被認為具有攻擊性,但哺乳期的母親有攻擊性,可以很好地保護自我。」「對一些母嬰對來說,今年比往年更安靜,因為3月底到5月中旬,各種海灘公園都關閉了。」該機構說,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無法像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那樣、頻繁地去監測海岸線上的海豹們,但仍然對幼崽進行了抽查。
  • 瀕危物種,很多你沒見過卻悄悄地消失了
    其實自然裡面有著不少類似的精靈,它們每一個都能迷倒一片。但它們很多也都在走向滅絕,也就是說人類再也沒辦法看見它們。朱䴉,世界上最珍貴,同時也是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黑足鼬,最少時僅剩下18隻。有些物種正在悄悄的消失,到2100年地球上的物種還會消失一半!它們會像恐龍一樣,僥倖的也只能成為化石。人們需要關注並意識到,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生物是何等神奇,這一點很重要。倘若我們沒有好好去拯救這些物種,那麼我們子孫後代的「影像方舟」中將會有更多的不幸對象。
  • 科學家緊急培育人工胚胎,拯救該瀕危物種
    據英國《獨立報》1月16日報導,近日,為了拯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科學家們培育了胚胎。據悉,科學家們培育了一個新的胚胎,他們希望這一舉措能夠幫助緩解北方白犀牛的滅絕。這已是科學家培育出的第3個拯救白犀牛的人工胚胎。科學家在最後一頭雄性犀牛死亡前,提取了它的精液並緊急冷凍,在和世界上僅剩的2頭雌性北方白犀牛的卵子結合後,得到了這寶貴的第3個人工胚胎。未來,這個寶貴的胚胎或許會培育出北方白犀牛幼崽。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