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別張莉娜

2020-10-19 邁普光彩LED

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17日20時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院士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也是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致力於原始創新科研,演繹了綠色材料的「神話」故事。

張俐娜是我們在2020年送別的第30位兩院院士。



據武漢大學官網介紹,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196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Cellulose》、《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和《高分子學報》等編委。


張俐娜院士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涉及高分子物化、農業化學、環境材料和生物學交叉學科,其成果的原始創新性以及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已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她發現了一種嶄新的低溫溶解法,開創了高分子低溫溶解的技術及新機理,並已初步實行工業化試驗;開闢了構建基於天然高分子新材料的途徑及揭示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創建了無汙染、價廉、生產周期短的人造絲和玻璃紙生產新方法;揭示了多糖鏈構象及其構效關係,可推動食品和生命科學的發展。

張俐娜院士近十年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863、國際合作等項目10多項,總經費約1300萬元。基礎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410餘篇,其中370篇發表在國際SCI源刊;主編專著3部;獲準專利62項;獲省級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獲國際上纖維素與可再生資源材料領域的最高獎——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Anselme Payen)獎。

她曾說,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所以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盡我們所能建設好這個國家。

  • 重磅!十堰全面啟動這項改革!機構、編制都有大變化
  • 十堰警方緊急提醒!趕緊註銷!
  • 急尋主人!十堰市民澆花時撿到一隻小動物,腳上還有一串編號...

來源/光明日報、澎湃新聞

微信廣告合作/0719-8665479、13797867325

責編/筱爽 終審/郭應均

點亮"在看"

張院士一路走好↓

【來源:秦楚網】

相關焦點

  • 前方特寫:送別馬拉度納
    11月26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女子含淚送別馬拉度納。新華社發(馬丁·薩巴拉攝)南半球夏日的烈日格外毒辣,卻無法驅散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阿根廷人。11月26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男子舉著畫有馬拉度納頭像的T恤衫含淚送別馬拉度納。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滿江紅》,為送別而作,卻極為與眾不同
    古人送別,往往設宴餞別,三五好友杯酒惜別,更兼詩詞文賦,寫滿別情。唐詩宋詞中,送別題材的詩詞就佔很大比例。而送別詩詞中名作也極多,「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等等數不勝數。今天再向大家介紹兩首冷門的送別詞,這兩首詞都是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奇的是兩篇俱是為送別同一個人接連而作。
  • 送別「60分貝暖醫」
    送別「60分貝暖醫」 2020-03-01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年僅35歲的民警張周亮因公犧牲,今天,渭南全城送別(組圖)
    親人們懷著悲痛心情,送別張周亮最後一親人們懷著悲痛心情,送別張周亮最後一尤其在今天,冷得讓人無法呼吸。輓歌奏響,淚溼眼眶,現場民警們面色凝重、為忠魂默哀,再抬頭早已是泣不成聲。蒼天垂淚別戰友,大愛無聲頌忠魂!一行行熱淚,一束束鮮花,一幅幅輓聯,寄託著大家對張周亮的無限的哀思。
  • 千人冒雨送別「兩彈元勳」王大珩
    7月29日,老校友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王大珩。當日,「兩彈一星」元勳、著名光學科學家王大珩院士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社會各界千餘群眾前來送別。本報訊(記者劉歡 實習生熊蕙)昨日上午9時,我國兩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勳王大珩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包括數十名院士在內的近千名社會各界人士從四面八方趕來,送別老科學家。昨天清晨,突降大雨。儘管如此,不到8時,通往八寶山殯儀館公墓禮堂的迴廊裡,就已站滿了王老生前的友人、同事,人們胸戴白花,依次肅立。大風卷著雨水淋溼了衣衫,卻始終沒人撐傘。
  • 滿屏彈幕送別「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網友留言致敬國家功臣
    1月22日,「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得主、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舉行,不能來現場的網友們通過網絡送別於老,寄託哀思,紛紛在于敏故事短片中以彈幕形式留言「國士無雙」「於老一路走好」。目前僅嗶哩嗶哩視頻網上就已出現給於老的一萬餘條彈幕留言,大家以特別的方式,一同送英雄最後一程。網友通過彈幕送別于敏。
  • 轉發,送別!一生盡瘁!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黃鴻升火化,女友痛哭失聲需人攙扶,楊丞琳許瑋甯等人哀傷送別
    據臺媒報導,黃鴻升的遺體將會在今天(9月25日)下午在殯儀館火化,在中午時分已陸陸續續有好友到達送別小鬼最後一程,其中就包括有楊丞琳、許瑋甯等人哀傷送別。
  • 終於明白送別詩詞為什麼要寫柳樹,原來柳樹代表這麼多意思!
    不過今天是明白了,因為那個柳者意象:留也。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折柳也是一首古代歌曲。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枝柳條贈給遠行者。
  • 送別巨星!
    至此,2020年我國已送別29位院士。劉若莊院士,一路走好!
  •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北京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為他送上最後一程。
  •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
    2020我們已送別35位院士】11月27日,著名相圖與熱力學專家金展鵬院士逝世,享年82歲,他已是今年逝世的第35位院士。2020年以來,我國已痛失35位兩院院士。他們獻身科研,嘔心瀝血,這些「國之脊梁」,值得我們銘記轉發,送別!
  • 98歲老友坐輪椅送別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
    信息 98歲老友坐輪椅送別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 2016-08-14 15:31:35來源:北京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相處時難別亦難秋風送寒杏葉黃 任正非送別榮耀
    華為心聲社區公開了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今年11月17日,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 30 餘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 華為心聲社區公開了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
  • 著名的《西廂記 長亭送別》,只一句話就把鶯鶯的另一面暴露無遺
    《西廂記》作者是元代文學家王實甫,其中的「長亭送別」情節,尤其動人,它寫的是女主人公崔鶯鶯於十裡長亭送心上人張生進京趕考的場景。張生和崔鶯鶯,是一對衝破封建世俗婚戀觀而自由相愛的戀人,二人短暫歡愉之後,即將飽嘗長久的離別,面臨兩地相思。
  • 《精靈寶可夢》都市傳說(十三):送別之泉的秘密,雪女的傳說
    NO.1 送別之泉的秘密送別之泉我們在上一篇的都市傳說裡面也有提到,但是關於送別之泉還有屬於它的一個都市傳說,送別之泉又被成為神奧地區的第四個湖泊,據說這個地方可以讓靈魂通往靈界,因此送別之泉也被稱為「送泉」,而這裡也是眾所周知的連接反轉世界和寶可夢世界的一個連接點,非常具有神秘感
  •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送別,火神山28位大體老師 2020-04-20 2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王勃的《秋江送別》,只有短短四句,但感情層層遞進
    一首送別詩,只有四句,感情卻非常深。王勃的這首《秋江送別》,感情層層遞進,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詩人有什麼妙筆。這是詩人客居蜀地送別友人所作。很明顯,我們能知道送別的季節,是早秋。那麼,這一句是否有隱含含義呢?答案是有的!
  • 千人送別胡亞美院士
    胡亞美院士(資料圖)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昨天清晨,上千人來到八寶山殯儀館,送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亞美。胡亞美是新中國兒科醫學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我國兒童血液腫瘤學開創者,白血病患兒親切地稱呼她為胡奶奶。「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送別》是胡亞美院士生前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旋律悠遠,意蘊悠長。胡亞美生前曾說,「如果有來世,我還要當醫生。」在音樂聲中,那位曾經總是笑著面對孩子們的奶奶,就像睡著了一樣安詳。胡亞美的博士研究生、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主任鄭胡鏞說,胡亞美院士對所有人都特別平易近人,和藹親切。「醫院裡,無論老少,都稱呼她為胡大夫,這是她最喜歡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