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監測 App 到底有沒有用?我睡了 34 晚,做了一個實驗

2021-01-07 hohot女神show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在超過一定年齡後就開始越來越注意自己的健康。比如從無肉不歡到必須有蔬菜;比如從非飲料不可到茶和白開水為首選;比如從時不時去通宵唱歌到早睡早起。

然而在這些健康改變中我發現睡眠對健康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很多人口中常津津樂道的「早起毀一生」也應驗了這一點,所以從去年年初開始我就堅持使用Sleep Cycle記錄睡眠,再到後來買了 Jawbone 的 UP 3,UP這款 App 也成為了我首屏常駐的應用。

從 Sleep Cycle 到 UP 3 的轉變,說明了我潛意識裡默認「硬體檢測」準確於「軟體檢測」,由此有了本文的對比評測——用手機 App 記錄睡眠到底可不可取?

為了達到有參照物對比的目的,除了 Sleep Cycle 之外,我還同時使用了Pillow,最終通過折線圖分析的形式進行對比分析。

相關閱讀:

你睡得好嗎?睡眠記錄鬧鐘 Sleep Cycle

沒有買手環,也要睡好覺:Pillow 比你更懂睡眠

我想幹嘛

我希望通過將數據以折線圖形勢呈現出來的方式,基於 UP 3 的睡眠數據標準,對比 Sleep Cycle(麥克風與加速度計兩種模式)和 Pillow 對睡眠檢測的準確度,最終探究軟體媲美硬體的可行性。

我同時開啟軟體(Sleep Cycle 或 Pillow)和硬體(UP 3),進行同樣時間的睡眠,最後對比數據結果。

具體一點

在 2015 年 11 月 11 日(確定不是為單身狗準備的特殊節日禮物?)發布的 5.0 版本中,Sleep Cycle 推出了基於麥克風監測之上的「聲音分析睡眠追蹤」,並聲稱這是一項擁有專利的技術。所以 Sleep Cycle 就有兩種睡眠追蹤模式,另一項為傳統的「加速度計睡眠追蹤」:

Sleep Cycle 的傳統追蹤方式,基於通過內置加速度計探測 iPhone 的位移從而測算夜間活動幅度——即,你動了多少。

Sleep Cycle 新的追蹤方式則是基於通過麥克風獲取夜間活動所發出的聲音——即,你發出了多少聲音。

故本次試驗實際上有兩個部分:

Sleep Cycle(麥克風)與 Sleep Cycle(加速度計)的準確度對比;

Sleep Cycle 與 Pillow 的準確度對比。

通過兩個 17 晚(總共 34 晚)的睡眠,我得到了以下數據:

第一個 17 晚:測試 UP 3 與 Sleep Cycle(加速度計);

第二個 17 晚:測試 UP 3、Sleep Cycle(麥克風)與 Pillow。

睡 34 個晚上,收集數據

UP 3 的睡眠數據界面明確給出了清醒、輕度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但其中心異常醒目的百分數僅僅說明了「實際睡眠時長/目標睡眠時長」,故沒有參考價值。

Sleep Cycle 的睡眠數據界面僅提供了以百分比形式呈現的睡眠質量,且開發者沒有明確給出計算公式,故我直接取其百分數。

Pillow 的睡眠數據界面非常豐富,除了有相對應 UP 3 各項數據的Awake、Light Sleep、Deep Sleep和REM,還有與 Sleep Cycle 一樣以百分比形式呈現的睡眠質量。

數據分類

在上文中我提到能獲得的所有原始數據有:

UP 3:清醒、輕度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

Sleep Cycle:睡眠質量(百分數);

Pillow:Awake、Light Sleep、Deep Sleep、REM 和睡眠質量(全為百分數)。

數據處理

由於 Sleep Cycle 是以百分數形式呈現,且無明確公式,故為了對比方便我將 UP 3 和 Pillow 都添加了處理數據:(快速動眼睡眠 + 深度睡眠) / 總睡眠,並以百分數形式呈現。

從原理上來說此項處理並不完全科學,但本文的目的並不是以絕對的科學為出發點,而是通過折線圖走勢的對比探究相對而言的精確。

最終能得到的所有數據如下:

第 1 個 17 天:

第 2 個 17 天:

有了數據,再分析

UP 3 與 Sleep Cycle 的「加速度計」和「麥克風」對比

由於不能同時開啟加速度計和麥克風的監測,Sleep Cycle 的 2 項子數據分別是在 1、2 兩個 17 天中分別進行的,分開對比:

我將 2 個時間段內的 UP 3 和 Sleep Cycle 的睡眠質量(百分數)分別做成折線圖:

紫色代表 UP 3,橙色代表 Sleep Cycle;

17(1)代表「加速度計」,17(2)代表「麥克風」。

很明顯,通過「加速度計」監測的結果多次出現交叉點,而通過「麥克風」監測的整體走勢則較為相似。

Pillow 與 Sleep Cycle 的「麥克風」對比

由於 Pillow 的原始數據就為百分比,故我直接將REM和Deep Sleep相加:

在 Sleep Cycle 內部對比之後,我選出麥克風的數據與 Pillow 進行對比:

紫色代表 UP 3,橙色代表 Sleep Cycle,紅色代表 Pillow;

三項數據都是基於第 2 個 17 天,也就是說我手上帶著 UP 3、將 iPhone 同時打開 Sleep Cycle 和 Pillow。

乍一看感覺差別不大,確實,差別不是很大,但仔細觀察後可以發現,即使 Pillow 在第 2 天與 UP 3 有了相交點,但相比於 Sleep Cycle,Pillow 的整體走勢與 UP 3 更為接近,尤其是在第 3 天至第 13 天之間,Sleep Cycle 的上下波動更為明顯。

Pillow 進一步分析

由於 Sleep Cycle 的數據僅局限於總睡眠質量(百分數),所以對其的探究也只能止步於此;而上文中也提到了,Pillow 的各分項數據是與 UP 3 一樣的,所以我又將 Pillow 的Awake、Light Sleep、Deep Sleep和REM與相對應 UP 3 的清醒、輕度睡眠、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進行了對比:

由於 Pillow 的數據是以百分數的形式出現,故我將 UP 3 的分鐘數轉換成了百分數進行對比:

紫色代表 UP 3,紅色代表 Pillow:

清醒(Awake):走勢基本一致;

輕度睡眠(Light Sleep):前期走勢相似,後 4 天波動明顯;

深度睡眠(Deep Sleep):雜亂無章;

快速動眼睡眠(REM):更加雜亂無章。

從清醒與輕度睡眠走勢大體一致、而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基本無參考價值來看,我認為 Pillow 睡眠監測的準確度完全是基於輕度睡眠主宰的基礎之上(因為在與 UP 3 相對比的過程中採用的「深度睡眠 + 快速動眼睡眠」恰恰就幾乎等於輕度睡眠的補角)。簡而言之就是:

你夜晚會翻身的那些時間就是你睡眠質量不好的時間,Pillow 將它扣除後,剩下的就是實打實睡眠質量好的時間段。至於「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別想了,App 是區分不出來的。

結論

Sleep Cycle 中,麥克風監測比傳統監測(加速度計)方法更為準確;

Pillow 比 Sleep Cycle 略為準確。

因此,App 進行睡眠監測是可行並且有很大可取之處的,它們的原理都是基於通過監測你夜間的身體活動得出你是否處於輕度睡眠,進而得出深度睡眠 + 快速動眼睡眠,倘若你想更進一步區別深度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最佳的方式還是購入可穿戴設備。

至於 Sleep Cycle 和 Pillow 的選擇:

Sleep Cycle:免費 + 內購訂閱, 12/年,高級版可獲得在線備份、睡眠輔助與備註、醒來心情與心率等功能;

Pillow:免費 + 內購( 30),高級版可獲得詳細統計圖表、3 種小睡模式、睡眠錄音播放完整權限等功能。

最後,給出我的建議:如果沒有對長期數據趨勢查看的需求,免費版的 Pillow 就夠了,不僅單日數據豐富且準確度和顏值都很高;至於高級版的選擇,就看你是想成為年費會員還是「一次購買終身使用」了。

你可以在 App Store 下載Sleep Cycle和Pillow。

相關焦點

  • 睡眠不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TED用一個實驗告訴你
    睡眠不足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特別是現在這個倡導996的大環境之下,似乎每個人都覺得熬夜一天兩天不算什麼,反倒是一天不努力工作就會落後別人好多。其實過重的工作壓力,以及長期的睡眠不足,會讓我們離疾病與死亡越來越近。
  • 產品|MIUI12的睡眠監測系統,可錄鼾聲和夢話!
    IOS都沒有想到的,MIUI做到了內置小米健康裡。 早在蘋果4代,5代就可以用手機檢測睡眠質量,但功能太少,需要更多的功能還得藉助第三方合作app,有些app甚至還是付費的,起點太高了。 就一個睡眠系統,沒必要這麼做吧。付費?想多了。 而小米卻做到了免費為大家做上這個功能,真貼心。
  • 好的睡眠,是最棒的「保健品」與「聰明藥」——助眠、睡眠監測APP...
    好的睡眠,是最棒的「保健品」與「聰明藥」——助眠、睡眠監測APP排行榜  鄭萃瑜 • 2019-06-11 12:03:00 來源:前瞻網 E5642G0
  • 健康一問:「達文西睡眠法」一天只睡2小時就精神百倍!靠譜嗎?
    夜班完全就是看運氣的,有時候可以安穩的睡一晚上,有時候會整晚忙碌不停,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剛睡下,來個病人處理一下,回來剛睡下,又來一個病人需要處理,一個夜班就這麼睡睡起起。我的感覺是,安穩的睡一晚固然難得,忙綠一整晚也過的很快未必就覺的很勞累,反而是睡睡起起的讓人痛苦難當,疲勞異常。
  • 兩天不睡給兩千:浙江一醫院招睡眠剝奪實驗者 名額秒光
    保持24小時不睡眠,可得1100元;36小時不睡,獲得1500元;48小時不睡,獲得2000元——10月24日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官微發布一則睡眠實驗志願者招募啟事。「我的手機都『爆炸』了——啟事裡的聯繫方式是我的手機。」
  • 那些睡眠監測設備,似乎會讓失眠變得更嚴重
    看醫生,用藥物或設備輔助還是用其他的方式讓自己快速入睡?世界衛生組織在 2019 年 3 月 21 日公布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大約有 20 億人有失眠的現象。與此同時,全球也大約有 21% 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會影響生活狀態,引發更多問題。
  • 為睡眠注入科技動力,享睡智能乳膠枕,質享睡眠新體驗
    【前言】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習慣藉助智能手錶、手環類產品來檢測自己的睡眠質量,但是很多時候這類手環類產品僅僅只起到了一個檢測的作用,對實際的睡眠質量並沒有改善。好的睡眠不僅僅需要睡眠時間充足,睡眠質量也要有所保證。
  • 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 蝸牛睡眠學睡判斷方法
    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蝸牛睡眠APP是我們的睡眠監測大師,了解我們的睡眠質量,從而更好的調整睡眠。那麼大家知道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嗎?向新海域很多用戶還不是很清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吧!蝸牛睡眠怎麼判斷深睡 蝸牛睡眠的原理:是通過呼吸。
  • 多導睡眠監測的意義
    (耳鼻喉科 史麗莎) 多導睡眠監測的意義 「 多導睡眠的定義:多導睡眠監測是當今睡眠醫學中的一項重要新技術,在世界睡眠研究界又被稱為診斷睡眠障礙疾病的"金標準",對於診治各種睡眠障礙相關疾病、保障人們健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智慧和睡眠成反比,99%的人都睡反了!
    因為索達吉堪布住在摩尼寶組,就在佛學院的東北角,那個地方比較偏高,在學院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看見凌晨兩、三點他的燈都沒有熄,也就是說他每晚平均都是兩、三點才睡覺。這就正應了一句話:一個人的智慧和他的睡眠完全成反比。一個睡眠很多的人往往智慧不會很多,而這些真正的大成就者睡眠時間非常短。
  • 針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夢加」睡眠監測儀想通過患者自查來幫...
    打鼾看似平常,背後有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症(SAHS)。通常醫生會建議有此症狀的人群到醫院做進一步監測,簡單說就是到醫院睡一晚,利用專業醫療設備檢測出多導睡眠圖並確定其 AHI 指數,即每小時睡眠內呼吸暫停加上低通氣的次數。一旦這個指數超過5,就可確診為SAHS。
  • 「睡眠經濟」能讓人睡個好覺嗎?
    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高達38.2%,意味著超過3億中國人有睡眠障礙。其中,越來越多的人像張鳴苑一樣,開始嘗試各種助眠產品,從而催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睡眠經濟」。從枕頭床品到眼罩耳塞,從藥物輔助到電子助眠,睡眠產品的邊界迅速拓展,並不斷邁向「高端」。   為了睡個好覺,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這個被失眠者喚醒的產業能否帶來健康睡眠?
  • 如果有這些症狀,建議你儘快做多導睡眠監測檢查!
    本文作者:曾進醫生 有很多患者諮詢是否需要做多導睡眠監測(PSG),以下我列舉一些需要做該檢查的明顯症狀。 1.睡眠時打鼾或伴有明顯的睡眠呼吸不勻稱者。
  • 麻省科學家:睡眠會影響學習效率
    再加上家長睡覺的時間也很晚,孩子即便不寫作業,隨便玩玩就很晚了。但我這位隨和的朋友,卻在孩子的睡眠上很堅持。即便寫不完作業,冒著群裡被值班老師@的風險,也要讓娃早早睡覺,她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一方面,出於學習習慣上的考慮。
  • 用"達文西睡眠法"只睡2小時就精神百倍?不要命的我試了下…
    怎麼睡都睡不夠,耽誤工作耽誤學習怎麼辦呢?網上流傳一種「達文西睡眠法」,據說著名畫家達文西不需要整晚睡覺,只要每4小時睡15-20分鐘。這樣一天下來只睡2小時左右,餘下大把的時間從事創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 CCTV科教頻道:能改善睡眠的光才稱得上科技之「光」
    家住哈爾濱的才原是中科大的一名博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大部分時間在實驗室裡做做試驗,研究一些關於自己學術方面的知識,由於自己剛剛轉入博士,好多專業知識需要補充學習,所以,才原經常在實驗室裡待到很晚,希望通過多看書多學習來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可是,最近有一件事讓才原很是苦惱:「睡眠過程中因為轉博士有壓力,所以可能睡得比較輕,比較淺,夜裡稍微有些聲音就會容易醒過來。」
  • 「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一句話讓多少學生嚴重睡眠不足
    「生前何必久睡,死後自會長眠」,第一次見到這句話是在一個高三教室牆壁上的勵志標語,當時心裡感覺還是有一點點震撼的。後來百度查詢,才發現原來竟是著名作家、民國才女蕭紅的名句。想想僅僅活了31個春秋的蕭紅。結合我們教育的現狀,心裡確實有諸多感觸。
  • 睡眠的奧秘:一天不睡相當於醉酒(圖)
    這些休息是有代價的。動物要一動不動地蟄伏好一陣子,其間很容易變成捕食者的盤中餐。冒這等風險到底能換來什麼好處呢?著名睡眠研究者艾倫· 雷希特沙芬曾說:「睡眠若不具有某種絕對重要的功能,就是生物進化史中最大的錯誤。」  時下主流理論認為睡眠是為了滿足大腦需要。這種說法部分是源於常識——好好睡上一夜,誰都會覺得腦筋清明吧?但難點在於用真實數據來驗證這個猜想。
  • 呼吸心率,實時監測無線傳輸,37度睡眠監測帶
    睡覺,一般是指人類睡眠,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理現象。人的一生中,睡眠佔了近1/3的時間,它的質量好壞與人體健康與否有密切關係,由此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是多麼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睡眠的質量決定著生活的質量。
  • 睡不著、睡眠淺,心諾即眠睡眠儀幫我找回深度睡眠
    睡不著、睡眠淺,心諾即眠睡眠儀幫我找回深度睡眠 2020年12月10日 10:21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作為一名外科主治醫生,工作期間每天的接診被安排得滿滿當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