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語是如何擺脫閩南語的影響,慢慢被日語所同化改造的

2021-01-09 橋川野鴿

在我國東南沿岸的東部,東海的邊緣存在著一個從北到南長達1000多公裡的群島,這個群島叫做琉球群島。從地理位置上看,這個群島位於日本和中國之間,其中最近的島嶼距離臺灣省不過幾十公裡,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在1879年日本侵佔琉球群島之前,在琉球群島上存在著一個「琉球國」,他們有著自己的語言,叫做琉球語。

在「琉球國」存在時,這個島國是當時中國的附屬國,島上官方文書上用的是漢字,而且使用的是中國的年號,在明朝和清朝,琉球還不斷的安排留學生到我國的北京,南京以及離它最近的福州學習先進的技術。

在民間琉球和當時的閩南地區也是頻繁的來往。根據資料記載,每當夏秋兩季起颱風後,琉球就會有很多船隻和漁民因為大風大浪的緣故,被颱風吹到閩南沿海,而我國會救濟這些漁民並在颱風結束後幫助他們返回家園。這也說明了當時往來兩地是非常方便的。從而當時的琉球語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閩南語的影響。而當時閩南還有很多人移民到琉球群島,給琉球當地帶去了閩南文化。

至今在琉球的很多地方都留有閩南文化的遺蹟(比如廈門和金門當地流行的「風獅爺」文化,在琉球當地至今也還存在著,這正是閩南和琉球之間古時候交流的證據)。這些交流導致了當時的琉球語和閩南語基本有著高度對應的關係,相對於同日語的聯繫要遠遠小於閩南語。(其實當時的日本國內也是大量的使用漢字,特別是官方的層面,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很大)

但是於此同時,琉球前往日本比前往中國要方便的多,所以琉球和日本也是有很頻繁的往來的,琉球語言也受到了日本語的影響,但是在當時和日語的相同點也不是特別多(畢竟受閩南文化的影響更大)。這就相當於北方官話和閩南話之間的區別(屬於同種語系但是不能直接交流)。

隨著1879年的日本侵佔,日本殖民者在琉球強制推廣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其中在學校等公共場合學生一律不能講琉球語,而只能講日語,誰要是講琉球語被發現了,就要在脖子上掛一個類似銘牌一樣的牌子,直至掛牌的這個人發現了下一個講琉球語的人,才能摘下牌子傳遞給下一個人。如此繼續,琉球語慢慢的失去了其延續的土壤,甚至慢慢的本土的發音慢慢的被日語所同化。而琉球語當中的閩南語成分也逐漸的失傳或者讀音發生了改變。在琉球形成了一種混夾著琉球口音的新方言-「衝繩式日語」。

而現在的學術界也把琉球語當做日語當中的一個分支,相當於我國的北方官方和粵語的區別,讀音有差異但是可以一一對應。所以說現在琉球語同日語的聯繫要遠遠大於閩南語,甚至可以說和閩南語幾乎沒啥聯繫了。目前琉球還在日本的託管之下,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琉球語和日語就要劃上等號了。

相關焦點

  • 日本邊緣人口:琉球人和阿伊努人被嚴重同化,和族部落民被歧視
    語言是日語,主要宗教是日本神道和日本佛教。由於和族人口在總人口中的絕對優勢,其文化也有著絕對的強勢地位,不僅在不斷同化僅剩不多的國內少數民族,在世界範圍內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可一說日本文化、日本歷史和和族文化、和族歷史幾乎是等同的同義詞。
  • 日語是如何起源的?
    近現代的日本文化對中國的近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在相對遙遠的古代則恰好相反。古代中國因其文化先進而對周邊國家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文字方面。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古代日本在很長的時間裡都和中國一樣使用著漢字。雖然現在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已經取消了漢字,但是在日語裡面依舊留存了大量的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今天的日語。
  • 學習了這麼久日語,你真正了解日語嗎
    櫻花之國—— 日本使用日語的國家或地區:日語主要使用於日本。在日本統治臺灣、朝鮮半島、東南亞、大洋洲和中國部分地區的時候、當地人被強迫學習說日語、並且被強迫起日語名字,所以現在仍有人可以同時講日語和本地語或更熟練地使用日語。在很多定居於美國加州和巴西的日本移民中、有一些也會說日語。他們的後裔雖然有日語名、但是卻很少能熟練地使用日語。
  • 閩南語簡介
    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從地理上可以說,泉州,廈門,漳州,莆田,龍巖五個地區均屬閩南,但我們通常所說的"閩南"這個說法,具有特定的涵義,並不包含莆田,龍巖,其主要是依據語言,文化,風俗上來劃分的,莆田說的是莆田話略區別於閩南話,而龍巖說的是客家話.兩地均不屬閩南語系.因此狹義上所指的閩南僅指--泉州--廈門--漳州--三個地區.但由於閩南作為一個特定的文化傳承下來
  • 有趣的語言影響 英語「tea」來自閩南語「茶」
    有趣的語言影響 英語「tea」來自閩南語「茶」 qz.fjsen.com 2012-12-22 08:10  佔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而由於閩南地處沿海開放口岸,所以閩南文化與外來文化一直以來便相互包容,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文化現象,例如閩南語和外語的相互影響與演變就十分有趣。「茶」在英語裡叫做「tea」,這個詞便是英國人從拗口的閩南話裡「偷學」走的。當時茶和絲綢、瓷器比肩,堪稱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 為何日語和閩南語有大量詞彙相似?閩南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現代日本文化對中國的現代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在相對遙遠的古代,卻恰恰相反。 中國古代由於其先進的文化,特別是在寫作方面,對周邊國家的文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古代朝鮮,古代越南和古代日本與中國同時使用漢字。雖然朝鮮,韓國,越南等國家取消了漢字,但日語中仍有大量的漢字。可以說沒有漢字就沒有今天的日語。 正是因為日語中有大量的漢字,所以日語的出現與漢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臺語」、閩南語、「臺語文學」
    「臺語」和閩南語之爭也是老話題,民進黨「執政」時推行母語教育,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數十年逼迫民眾學「國語」,小學生說母語還要受罰,成長經驗痛苦。硬性規定小學課程中加添母語教學,幾年下來虛有其表,師資和教材不到位,學習成果不佳。政黨輪替後,母語教學式微,綠色政客、媒體高聲呼喊:國民黨在去「臺灣化」。  以「臺語」來統稱臺灣地區居住人民的語言,政治上十分不正確。
  • 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擺脫「螃蟹效應」
    在生活和工作中其實有意無意地,都會受到「螃蟹效應」的影響。生活中,為什麼父母要你考重點學校,最重要的就是獲得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當周圍的人都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你也會因為從眾或者不好意思的心理跟著學習,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自覺學習,不會出現影響,幹擾別人的事情。
  • 在太空中也可以聽到閩南語!
    伴著先民漂洋過海的腳步,閩南語開始影響中國臺灣和東南亞等地區,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主要語言之一。閩南語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泉州方言則是早期閩南語的代表。 在泉州,大人小孩都會說閩南語,卻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閩南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沒聽過閩南語歌曲,不足以談人生
    中國臺灣學者莊永明在《臺灣第一》書中披露:早在中國臺灣第一首閩南語流行歌曲尚未誕生前,"有兩首歌曲甚受大家所喜愛傳唱,其中之一就是《雪梅思君》。歌裡唱到:"唱出一歌分你聽,雪梅做人真端正…….勸你列位注意聽,要學雪梅這所行(品行)"。
  • 多元還是同化:歐洲對待穆斯林的難題
    [摘要]如何對待穆斯林?是文化多元,還是強制同化?有沒有第三條路呢?歐洲所出現的雙重困境,同樣擺放在中國面前。巴黎的「黑色星期五」震撼了整個世界。如何化解世俗化的歐洲與穆斯林後裔的矛盾?英國與法國是不一樣的,英國採取的是文化多元主義的方針,而法國是強制同化的政策,但似乎都失敗了,歐洲陷入了深刻的困境之中。先說英國,英國在19世紀是頭號帝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被統治的種族、民族和所信奉的宗教也五花八門。
  • 柯文哲「翻譯」蔡英文口號,用閩南語「調侃」,民眾心情鬱悶
    同時臺北市的市長柯文哲接受採訪聲稱,民進黨在過去一年的工作中,所做出來的成績僅僅是虛張聲勢罷了,並沒有通過任何的行動表現出來有什麼作為,此外他更是用閩南語調侃了蔡英文的競選口號。臺北市長接受採訪質疑民進黨執政能力。
  • 日語的起源:漢語在日語起源、發展過程中的影響
    通過對當今日語的觀察,不難推測在日語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中,漢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沒有漢語就沒有如今的日語。筆者接下來將簡述日語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以及漢語對日語的影響,並對日語成熟後的影響進行自己理解的闡述。
  • 八閩千姿:一位民間藝人的閩南語歌曲「情結」
    中新社漳州2月17日電 題:一位民間藝人的閩南語歌曲「情結」  作者 劉永明 鄭德鴻  許友成是一位閩南語歌曲的民間傳播者,數十年來培育了一批批優秀的閩南語歌手,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讓那些優美動人的經典閩南語老歌,得以一代代傳唱下去,響徹全球。
  •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兩岸閩南語歌手「以歌會友」 (2/4) "← →"翻頁
  • 一顆流星(閩南語)
    關注請點上面藍色字:懷念鄧麗君  這首閩南語歌曲《一顆流星》是鄧麗君在1973
  • 日語學日語五十音篇
    日語學習入門必備軟體,快速學習記憶五十音圖:包含平假名,片假名和羅馬音.為日語進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擁有清晰的單字發音和整體發音. 可調夜間模式,時刻保護眼睛,睡前使用效果記憶更佳. 整理總結並遊戲中常見的日語,擺脫看不懂日文遊戲選項和大意的困擾.
  • 為何日語有些漢字讀音會和江浙方言很像?吳音是怎麼傳到日本的?
    有種說法是當時這種讀法經由朝鮮半島傳到了日本,但這其實證據不足,一般認為吳音是從中國直接傳到日本的,但毫無疑問對當時的日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那「吳音」的標準音是什麼呢?所以漢音對當代日語影響最為深遠,現代日語中通常漢字如果是音讀,還是以漢音為主,但是佛教用語除外,因為南朝尊佛教,一開始吳音傳到日本就是伴隨著佛教傳過去的,所以一些佛教用語中的漢字現代還是以吳音為主。另外《古事記》的萬葉假名多使用吳音。
  • 第三屆「閩歌賽」拉開帷幕|閩南語歌曲 歌賽 閩南語歌_網易新聞
    本報福州訊(記者張)在成功舉辦兩屆之後,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音樂家協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全球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閩南語歌具備傳統與現代兼有的美好特質,它除了帶給參與者對音樂、文化、風土人情的參與和分享外,也更多地通過比賽過程的交流,把閩南語歌內涵中的大愛,最大限度地傳播出去。據介紹,福建和臺灣地區多年來都是閩南語歌曲最盛行的地區。以往屆為例,兩岸參賽選手往往能以不同的風格詮釋相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