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應曉燕
「B肝患者或B肝病毒攜帶者,除了要堅持抗病毒治療,還要每年定期檢查。」浙江省立同德醫院介入治療中心副主任毛穎民說,前不久,他接診了一例危重的B肝患者,因劇烈腹痛急診入院,結果查出肝癌,且已是晚期。
入院時已非常危險 腹腔內出血近2000毫升
這位病人姓吳,53歲,從事建築工作,中等個子,身材結實,身體向來不錯。然而,這麼一位大家眼中身體棒得可以打死老虎的大男人,半個月前被診斷為肝癌晚期。
「那天,他來就診時已經接近傍晚,躬著身體、皺著眉頭、臉色蒼白、神情淡漠,臨床稱之為『痛苦貌』。」毛穎民醫師說,「家屬反映,他從前一天開始腹痛的,原本以為是小事,忍忍就過去,沒想到,越來越痛,那天實在擋不牢,就來醫院了。」
經檢查,毛醫師發現,吳先生的肝臟上有個直徑10多釐米的腫塊。更糟糕的是,腫瘤表面的肝臟包膜已經破裂,引起腹腔內大出血。「他出血接近2000毫升,身體裡將近一半的血都流光了。」毛醫師說,他之所以出現劇烈腹痛,一方面與肝臟包膜破裂有關;另一方面與腹腔出血引起急腹症有關。由於出血量過大,他的血壓等各項指標急劇下降,接近休克前期。
及時有效地把血止住,對吳先生來說至關重要。明確診斷後,毛醫師立即給吳先生做了「肝癌破裂出血動脈栓塞術」,即通過導管對患者肝臟中給腫瘤供血的動脈進行精準的栓塞。毛醫師說,該手術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正常肝組織的血供,又有助於避免術後出現肝臟功能衰竭。手術很順利,第二天,吳先生的精神狀態就明顯好多了。
肝癌早期可能毫無症狀要及時檢查
平日裡感冒發燒都不常有的壯男,怎麼就患上肝癌了呢?面對吳先生家人的疑問,毛穎民醫師說,這與吳先生患B肝,且從未做過抗病毒治療,也沒有定期檢查有關。
早在20年前,吳先生就在體檢中查出B肝表面抗原呈陽性,並被告知到專科門診就診,必要時進行抗病毒治療,但由於當時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他就沒往心裡去。毛醫師說,此次檢查發現,他體內的B肝病毒處於活躍期,意味著他患肝癌與B肝密切相關。
研究發現,B肝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他們患肝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10倍以上。在我國,75%的肝癌與B肝有關。
毛醫師說,儘管近年,我國B肝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但B肝病毒攜帶者仍很多。與普通人相比,他們患肝癌的風險較高,尤其是沒有接受正規抗病毒治療者。
「像吳先生這樣的情況,出現腫瘤應該至少有半年到一年了,換句話說,如果他在半年或一年前進行相關檢查,就可以早期發現腫瘤,情況肯定比現在好得多。目前,我國早期肝癌治療的五年生存率可達70%,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則不足20%。」毛醫師說,目前吳先生只是接受了第一步治療,預後等情況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肝癌早期可能毫無症狀,但可以通過篩查發現。毛醫師建議,B肝或B肝病毒攜帶者,至少每半年做一次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項:
血清生化檢查(肝功能)及腫瘤標誌物甲胎蛋白的水平:主要反映肝臟的生理功能,用來篩查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等。
B肝病毒檢測:有助於了解病毒的複製水平,幫助醫生選擇抗病毒藥物。
肝臟B超或者CT:主要發現是否存在肝硬化門脈高壓的合併症和肝癌結節,也能夠發現一些其他的肝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