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沒有可能存在E=MC而不是E=MC的宇宙?如果存在,那個理論宇宙存在的環境和條件應該是什麼?
這實際上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其原因可能不是你想的那樣。
簡短的答案是:不—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任何合理、相似的「能源」定義下是不可能的。
我們用國際單位測量能量,焦耳—焦耳實際上是千克米--每秒的平方。
不過,這裡有一個關鍵點:
根據數學規則(很抱歉,你不能在你的假設世界中改變數學規則),方程式需要在兩邊都有平衡的單位。
這在技術上被稱為「維度正確性」—如果沒有它,數學就完全是無用的工具,因為它不能反映現實。
所以我們應該假設E=MC在等號的兩側必須有相同的單位。
好的,接下來讓我們核對一下,好嗎?
所以在這個著名的方程式的左邊,我們有:
E(焦耳)以千克米為單位,即每秒的平方在右側,我們有:
M以公斤為單位C,米/秒因此:
C的平方以米—每秒為單位的平方-。MC的單位是千克乘以米-每秒的平方。
…這是焦耳!萬歲!這是正確的能量單位—因此E=MC在尺寸上是正確的。
好的-那麼讓我們來看看如果在你的宇宙裡,又發生了什麼?
直截了當地說,我們有一個問題,因為MC的單位是千克米/秒立方米,所以如果E=MC,那麼能量在你們宇宙中的定義不是焦耳,而是其他單位。
因為它是我發明的—所以我要叫它「史蒂夫」—在此正式定義為:「每秒1千克/立方米」。哈!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就要叫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了!你已經見過你的死對頭了!
我得在這講清楚-你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在你們的宇宙中,E=mc,所以叫做「E」的東西是用「史蒂夫」來測量的,而不是焦耳。
好的—有什麼大不了的…那又怎麼樣?
問題是,還有很多其他涉及能量的方程式,我們必須把所有的方程式都看一遍,並把焦耳改成史蒂夫。
例如:「瓦特」—在我們的宇宙中,功率單位的定義是每秒1焦耳的能源消耗率。所以一個100瓦的燈泡每秒使用100焦耳的能量。在你們的宇宙中,它每秒使用100個史蒂夫的能量。
如果我們在你們的宇宙中保持原樣,那麼所有與「力」有關的方程式將不再「維度上正確」,因為在你們的宇宙中,能量是用史蒂夫來測量的。
好的—那麼也許我們可以將瓦特重新定義為「每秒1個史蒂夫」…問題解決了—對吧?
可惜不是。
讓我們看看使用瓦特的其他方式。維基百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使用瓦特進行計算的簡單示例:
「一個體重100公斤的人,如果在5秒內爬上3米高的梯子,就是在以大約600瓦的速度做功。質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然後除以將物體提升到給定高度所需的時間,就能夠得出做功或功率的比率。」
好的,這個示例把人的質量、牆的高度、重力,以及所需的時間計算出來。
但是自從我們把瓦特的含義從每秒/焦耳改為每秒/史蒂夫之後,爬梯所做功的整個公式就不再起作用了…從根本上說,在你的宇宙中攀爬階梯所需的能量不僅是不同的「能量」—這也取決於它如何作用於我們的宇宙的不同方面。【不僅是「數量」的不同,能量的計量方式也已經和我們宇宙的不一樣了」】
顯然,我們不能把千克、米或秒的單位改成更類似於「史蒂夫」的單位--因為這些是我們的「基本單位」—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把「g」定義為重力加速度的方式。重力的單位是米/秒的平方…但是要使爬梯子公式起作用—它必須以米的平方/每秒的平方為單位!
這是行不通的—我們不能再用牛頓的方程式了,因為它們(在此假設下)都是錯的!
也許我們改變了攀爬梯子的方程式,使得爬梯子所需的功率取決於梯子高度的平方和爬上梯子所需時間的平方?
這會很奇怪,因為照這樣來看,攀爬2米高的梯子需要的力,是爬兩個首尾相連的1米梯子的兩倍!
在你醒悟前,這個問題很快就會失控,再說什麼都不管用了。
所有物理(和生物或化學等)中的每一個方程式都必須改變,以適應你這個看似很小的改變!
這裡的底線在於:
因為維度正確性是數學的一個要求,而數學不是你可以簡單地說「如果假設…」的東西。倘若沒有一些非常嚴重的後果—我們可以非常自信地說,E=MC的宇宙是存在的,並且它是如此的與眾不同,以至於我們甚至無法開始思考它會是什麼樣子的。
這可能需要一些奇怪的事物,比如二維時間或類似詭妙殊形的東西。
基本上—根本沒有辦法去想像你假設中的宇宙會是什麼樣的!
這是非常令人傷心的,因為這意味著我不能有一個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國際單位:-(
簡單地說:
我們對現實事物的看法受制於相對無限,而現實事物只受絕對整體性的約束。
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在目前的理解下被定義為質量—能量等效,我的理論將這種方法擴展到包括但不限於時空的質量—能量等效。
如果我們只把E=m×c^2當做質量—能量等效,那麼我們就沒有看到「c^2」在「E=m×c^2」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c^2」表示時空((dx/dt)^2)實體。
「c^2=((dx/dt)^2)」的平方表示「能量—質量」代表「時空」的積分值。
如果照假設E=m×c^3,這意味著在局域宇宙中能量—質量代表時空的雙積分態,高密度/凝聚態。
這可能是黑洞或奇點中的物質狀態,其中E=m×c^n,其中n大於或等於2,而在蟲洞中,n的值應該小於2(最有可能小於1)。
(與時間不同,空間—質量—能量是真實的物理屬性/現象。質量是由累積勢能含量表示的屬性。)
dt=(dx×((E/m)^(1/2))),此等式可以表示:
時間可以表示為空間-能量-質量相互作用/相互轉換的結果。
方程積分後,空間—質量—能量是累積時間含量的表達式。
根據我的理論,在大爆炸或類似的事件中,原始原子被轉錄/轉換為量子化的無限小實體,稱為現實的量子/原子。
不同密度的量子化的無限小實體代表了空間—質量—能量和我們局部宇宙中其他現實事物的表示。
以下是一些設定:
根據我的理論,在萬物之初(絕對起源),宇宙不是絕對的虛無。
絕對起源不會偏向於任何特定的首選狀態,即使是絕對虛無也不能。
絕對起源應該是所有選項的絕對總和的疊加,包括所有真實/想像的,所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可能/不可能的等等。
絕對本源是絕對的總體性,就像絕對無限的存在。
轉化成局部宇宙的原始原子類似於單元存在實體。
在大爆炸或類似的事件中,原始原子被轉錄/轉換為量子化的無限小實體,稱為現實的量子/原子。
不同密度的量子化的無限小實體代表了空間—質量—能量和我們局部宇宙中其他現實事物的表示。
下面三個是我的數字預測,我在上文已清楚地提到了它們的含義。
愛因斯坦的方程E=m×c^2在目前的理解下被定義為質量—能量等效,我的理論將這種方法擴展到包括但不限於時空的質量—能量等效。
如果我們只把E=m×c^2當做質量—能量等效,那麼我們就沒有看到「c^2」在「E=m×c^2」中的存在和重要性。
「c^2」表示時空((dx/dt)^2)實體。
「c^2=((dx/dt)^2)」的平方表示「能量—質量」代表「時空」的積分值。
「E=m×c^2」實際上代表了「能量-質量實體」,相當於「時空實體」。
與時間不同,空間—質量—能量是真實的物理實體/屬性。
但是,質量是一個代表累積勢能含量的屬性,就像夸克勢能一樣。能量產生於希格斯場相互作用等。
在上述前提下,讓我們考慮「E=m×c^2」和「c=dx/dt」
E=m×c^2。(能量—質量等價性,愛因斯坦用最好的數學和物理知識證明了這一點,這一點毋庸置疑。)。和C=dx/dt。(速度=位置隨時間的變化的變化,這個方程式幫助我們理解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
當我們將E=m×c^2和c=dx/dt或dx=c×dt組合時,可以推出:
C=(E/m)^(1/2)=dx/dt,即:
dx/dt=((E/m)^(1/2))即時空和能量—質量是等價的實體。平方根函數意味著能量-質量是時空的綜合表示。E=(m×(dx/dt)^2)&m=(E×(dt/dx)^2)即質量和能量與時空的關係可以用來定義彼此,即使把質量作為累積勢能的表示可能更合適。dt=(dx×((E/m)^(1/2)即時間可以表示為空間—能量—質量相互作用/相互轉換的結果。方程積分後,空間-質量-能量可以表示累積時間含量。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quora-羅導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