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w. Chem. Int. Ed.∣新型細菌四氫異喹啉生物鹼

2021-02-13 南大IFB

點擊上方「南大IFB」關注我們

異喹啉是各種天然、合成和半合成化合物的核心,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在天然產物中,植物來源的苄基異喹啉族生物鹼約有800種獨特的化學結構,其中morphine、papaverine和noscapine等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細菌來源的四氫異喹啉天然產物雖不常見,但仍具有重要的抗癌作用。例如saframycins A和Mx、quinocarcin、dnacins和ecteinascidins強有力的抗癌活性和遷移抑制活性。其中Ecteinascidin ET-743已在歐盟批准用於軟組織癌治療,並在美國被批准用於脂肪肉瘤治療。近日,Andriy Luzhetskyy課題組發現了一類全新骨架的四氫異喹啉,相關研究刊登在Angew. Chem. Int. Ed.雜誌上。

Figure 1. perquinolines1-3結構

Andriy Luzhetskyy於2011年在薩爾蘭赫爾姆霍茲藥物研究所(HIPS)建立研究小組。並於2015年,成為德國薩爾蘭大學藥物生物技術教授。他主要從事合成生物學和放線菌代謝工程的研究。

近期,他們課題組從菌株Streptomycessp. IB2014/016-6中分離並鑑定了一類全新骨架結構的四氫異喹啉,命名為Perquinolines A-C(1-3)(Figure 1)。活性結果顯示,1-3都具有抗腫瘤活性,其中1具有麻醉的功能。為了研究該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路徑。首先他們通過結構分析進行了13C標記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化合物1中的A環來自L-Phe,B環來自琥珀酸,C環是由聚酮合酶形成,D氨基丁酸可能來自琥珀酸而不是穀氨酸脫羧形成。(Figure 2)

Figure2. 醋酸鈉碳標記實驗結果

接下來通過序列分析以及基因敲除pqrA確定了該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Figure 3。在敲除pqrG和pqrI後,分別得到了化合物48。作者通過分析發現,PqrA是8-amino-7-oxononanoate 合成酶(AONS),他的同源蛋白具有催化胺基酸和醯基CoA縮合的功能。因此他們表達了PqrA蛋白,並且在體外進行酶反應,成功證實了4是由PqrA催化L-Phe和succinyl-CoA生成(Figure 3)。此外,他們還驗證了該酶的底物寬泛性,能接受glutaryl-CoA、幾種其他胺基酸和苯丙氨酸衍生物進行反應。

Figure3. perquinoline生物合成基因簇及預測功能及PqrA 體外酶催化及自發醯化反應 

在後續生物合成過程中,作者猜測可能由PqrG催化4和3,5-DHPG縮合再經過後續反應生成8。在這個過程中PqrH可能發揮了某些功能。為了驗證這個猜想,他們分別構建了含有PqrAG和PqrAGH基因的異源宿主S. lividans TK24,進行了生物轉化實驗。當他們向發酵液中投餵3,5-DHPG後,PqrAG和PqrAGH的異源宿主都能產生8這就證明了8是由PqrG催化4和3,5-DHPG直接生成的。從而推測出化合物1-3的生物合成路徑。先由PqrA催化L-Phe和succinyl-CoA生成4,在PqrB等酶的作用下生成 3,5-DHPG,而4和3,5-DHPG由PqrG催化縮合,再經類似Pictet-Spengler反應生成異喹啉化合物8。而8再經過PqrI轉上一分子的氨基丁酸或丙氨酸形成12。反應過程中發生轉氨後,就會形成支路產物3。(如Figure 4)

總之,Andriy Luzhetskyy課題組發現了一類全新骨架的細菌四氫異喹啉天然產物1-3,該類化合物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徑代表了四氫異喹啉核心結構的前所未有的組裝。此外,1-3的生物合成路徑拓寬了我們對AONS等酶參與天然產物組裝的理解。

https://doi.org/10.1002/anie.201905538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Angew. Chem. Int. Ed.:一種新型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抑制劑的發現
    抑制細菌呼吸作用是開發新抗菌藥物的一個有效途徑,結核分枝桿菌的電子傳遞鏈及ATP合成酶的組成如上圖所示,其中2012年FDA批准的耐多藥結核病貝達喹啉(BDQ)即為結核分枝桿菌F-ATP合成酶首個上市的抑制劑;近年來貝達喹啉臨床耐藥日益嚴重,發現具有新作用方式的F-ATP抑制劑是克服貝達喹啉耐藥的有效途徑
  • 常見的喹啉合成反應
    喹啉在醫藥上主要用於製造煙酸系、8-羥基喹啉系和奎寧系三大類藥物。煙酸系藥物有煙酸胺、強心劑、興奮劑和治絛蟲病藥;8-羥基喹啉系可用於製造醫治阿米巴蟲病用藥和創傷消毒劑,以及防黴劑和紡織助劑等;伯氨奎寧、氯化奎寧和羥氨奎寧則是合成的治瘧疾特效藥。異喹啉可用於製造殺蟲劑、抗瘧藥、橡膠硫化促進劑和測定稀有金屬用的化學試劑。
  • Angew. Chem. Int. Ed.:新型納米金彈光熱化療結合成功進行癌症治療
    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ACS nano(2010, 4, 6874-6882)和Biomaterials(2011, 32, 1657-1668)相繼報導了理化所研製的新型納米載藥系統在惡性腫瘤治療及其生物安全性評價方面的工作之後,最新一期國際材料界頂級刊物《德國應用化學》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1,
  • 雲南大學邵志會課題組在Angew. Chem. Int. Ed.發表論文
    最近,該課題組通過發展2,3-聯烯醇酯作為一類新型的1,4-雙親電試劑和四碳單元,首次實現了鈀催化的不對稱[4 + 1]環加成反應,為手性環戊烯的構建提供了一種新方法。同時,通過調控鈀催化劑的配體,發展了[4 + 3]環加成/交叉偶聯反應新模式,為官能團化七元氧雜環的合成提供了一種新途徑。
  • 清華大學張強Angew. Chem. Int. Ed.: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
    分子動力學和第一性原理的計算模擬,進一步揭示了新型電解液中鋰離子的溶劑化層的組成和結構,加強了人們對於溶劑化層在分子層面的認識,為之後電解液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小結】基於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的思路,FEC和LiNO3被同時引入到電解液中,形成一種新型的電解液。FEC替代傳統的EC作為共溶劑參與溶劑化層,同時,LiNO3 通過溶劑化作用溶於醚酯混合電解液並參與溶劑化層。由於溶劑化層組成和結構的改變,導致生成的SEI中富含LiF和LiNxOy, 從而增強SEI的均勻性,抑制鋰枝晶的生長。
  • Ang Chem Inter Ed:新型抗生素通過破壞膜電位殺傷細菌
    2019年6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蒂賓根大學和哥廷根大學以及德國感染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抗生素的作用方式,該抗生素對多重耐藥病原體非常有效。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Angewandte Chemie》雜誌上。2016年,由Andreas Peschel教授領導的蒂賓根研究小組發現了第一個纖維肽。
  • 【Angew. Chem. Int. Ed.】二碘(III)的滷鍵給體有機催化劑
    圖片來源:Angew. Chem. Int. Ed.
  • Angew Chem:虎皮楠生物鹼Himalensine A的14步不對稱全合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化學系和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雙聘教授徐晶課題組以14步的簡短路線,更加高效地完成了虎皮楠生物鹼Himalensine
  • Angew. Chem. Int. Ed.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
    電催化分解水產氫是非常有前景的產氫方法之一,氧析出反應被認為是電催化分解水的決速反應。氧析出反應是一個多步驟、四電子過程的上坡反應,其反應動力學差,過電勢高。因此,發展高效廉價的氧析出反應電催化劑至關重要。過渡金屬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由於其獨特的二維結構、大的比表面積以及其特殊的電子結構顯示出良好的電催化性能,其用於OER已有了廣泛的研究。
  • Angew. Chem. Int. Ed.超薄 ZnIn2S4納米片用於光催化產氫
    由於氫的高能量密度、可存儲性和可運輸性的特性,廣泛引起了科學界的興趣。在可持續獲得氫氣的各種策略中,光催化可能是最便宜,最簡單的方法。然而,生產具有高太陽能到氫能轉化效率的半導體的異質光催化劑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齊魯工業大學陳建賓團隊在Angew. Chem. Int. Ed.發表科研論文
    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匯聚山東省優質科教資源,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打造科教融合優勢特色,是國家「產教融合」項目首批建設高校、山東省首批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首批立項建設單位,是山東省新型工業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領域的重要力量。
  • 【Angew. Chem. Int. Ed.】醯基給體在NHC卡賓催化中的作用
  • 【Angew. Chem. Int. Ed.】後翻譯中精氨酸酶的作用為不同肽序列中非蛋白源性鳥氨酸殘基提供了核糖體途徑
    核糖體合成和翻譯後修飾肽(RiPPs)是一類具有新型生物活性物質的天然產物,以及合成有用酶的主要來源。
  • 昆明植物所在單萜吲哚生物鹼研究中取得進展
    單萜吲哚生物鹼具有結構複雜、成藥率高的特點,一直是天然藥物化學研究的熱點。迄今已報導該類生物鹼約3000個,其中應用於臨床藥物有數十個,如長春鹼類、喜樹鹼類、奎寧鹼類、士的寧鹼類、玫瑰樹鹼類等。我國西南尤其雲南是單萜吲哚生物鹼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是生物鹼研究的寶貴資源。
  • 趙俊偉教授課題組在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論文
  • 化學學院何川/賈桂芳課題組在Angew. Chem. Int. Ed.發文報導RNA...
  • Ange Chem Int Ed: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於鉑的納米顆粒 有望高效...
    隨後研究人員對10種不同的人類細胞進行研究後發現,這種肽包裹的納米顆粒能夠高度選擇性地殺滅肝癌細胞,其與藥物索拉非尼具有相同的毒性效應,索拉非尼是當前用來治療原發性肝臟腫瘤的最常用藥物,相比索拉非尼而言,新型納米顆粒的選擇性更強,而且比化療藥物順鉑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