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張強Angew. Chem. Int. Ed.: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

2021-01-09 OFweek維科網

清華大學張強Angew. Chem. Int. Ed.: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金屬電池穩定性

【引言】

新能源電動汽車和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對安全的、高比能的儲能體系的需求。在眾多的負極材料中,金屬鋰由於理論比容量極高(3860 mAh g?1)和電極電勢低(–3.040 V vs.標準氫電極)的特性,成為負極材料的最佳選擇。然而,鋰化學性質活潑,易於電解液反應在鋰負極表面生成固態電解質界面膜(SEI)。由於SEI的組成和結構上的不均勻性,鋰在沉積過程中容易生成枝晶,從而造成電解液損耗、電極粉化以及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其不能應用於商業化電池。因此,調控SEI均勻性,抑制鋰枝晶生成,增強鋰金屬電池循環穩定性成為當下的主要挑戰。

【成果簡介】

近日,清華大學張強教授課題組通過調控液態電解液中鋰離子溶劑化層的組成和結構,改善SEI和鋰沉積的均勻性,從而增強了鋰金屬電池在液態電解液中的循環穩定性。在液態電解液中,SEI的組分主要來源於鋰離子的溶劑化層。因此,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可顯著改善SEI的均勻性,抑制鋰枝晶生成。本工作中,氟代碳酸乙烯酯(FEC)和硝酸鋰(LiNO3)通過醚酯混合溶液的溶劑化作用同時引入電解液中,改變鋰離子的溶劑化層的組成和結構,從而生成富含LiF和LiNxOy的SEI,增強SEI的均勻性,獲得均勻的鋰沉積形貌。將該電解液運用於紐扣和軟包電池中,均可以獲得高庫侖效率和長循環壽命,並且可以在低溫和高溫條件下穩定運行,極大提高了鋰金屬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分子動力學和第一性原理的計算模擬,進一步揭示了新型電解液中鋰離子的溶劑化層的組成和結構,加強了人們對於溶劑化層在分子層面的認識,為之後電解液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相關成果以「Highly St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Regulating the Solvation of Lithium Ions in Nonaqueous Electrolytes」為題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圖文導讀】

圖1. 原位光學顯微鏡觀察鋰沉積過程

a) EC/DEC和b) FEC/LiNO3電解液中鋰的沉積形貌,沉積電流密度為1.0 mA cm-2。

圖2. Li | LiFePO4紐扣及軟包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Li | LiFePO4紐扣及軟包電池在EC/DEC或FEC/LiNO3電解液中的電化學性能。a) Li | LiFePO4紐扣電池在0 C倍率下的循環性能和庫侖效率。b) Li | LiFePO4軟包電池在2 C倍率下的循環性能,軟包電池使用50 μm厚的鋰箔為負極。c) Li | LiFePO4紐扣電池的電壓-容量曲線。d) Li | LiFePO4紐扣電池的電化學阻抗譜(EIS)。e) Li | LiFePO4紐扣電池在?10℃時,不同倍率下的比容量和庫侖效率。f) Li | LiFePO4紐扣電池在60°C的高溫性能和庫侖效率。

圖3. SEI的組成和結構分析

鋰金屬負極在FEC/LiNO3電解液中形成SEI的組成和結構分析。a) Li 1s譜圖,b) N 1s 譜圖。c) 在FEC/LiNO3電解液中形成的SEI的TEM圖像d) 不同電解液下,鋰離子穿過SEI需要的活化能。

圖4. 計算模擬鋰離子溶劑化層

a) FEC/LiNO3和b) EC/DEC電解質液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結果。元素顏色:H白,Li紫,C灰,O紅,N藍,F綠和P黃。未溶劑化的溶劑分子為淺灰色。c) FEC/LiNO3和EC/DEC電解質中Li–O和Li–F徑向分布函數g(r)的模擬結果。d) 基於第一性原理計算的溶劑和鋰離子之間的結合能。e) FEC/LiNO3和f) EC/DEC電解液中形成的鋰離子溶劑化層、形成SEI的示意圖。

【小結】

基於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的思路,FEC和LiNO3被同時引入到電解液中,形成一種新型的電解液。FEC替代傳統的EC作為共溶劑參與溶劑化層,同時,LiNO3 通過溶劑化作用溶於醚酯混合電解液並參與溶劑化層。由於溶劑化層組成和結構的改變,導致生成的SEI中富含LiF和LiNxOy, 從而增強SEI的均勻性,抑制鋰枝晶的生長。該新型電解液在紐扣電池和軟包電池中均展現出高庫倫效率和長循環壽命的特性,鋰金屬電池穩定性顯著增強。同時,該新型電解液在高低溫條件下仍可保持穩定循環性能,具有較寬的工作溫度窗口。理論模擬則進一步揭示了溶劑化層組成和結構的改變,為之後新型電解液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工作的作者依次是張學強、陳翔、程新兵、李博權、沈馨、閆崇、黃佳琦和張強。

相關焦點

  • ...Chem. Int. Ed.: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金屬電池穩定性
    清華大學張強Angew. Chem. Int. Ed.:調控鋰離子溶劑化層,增強鋰金屬電池穩定性 【引言】新能源電動汽車和可攜式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對安全的、高比能的儲能體系的需求。
  • 清華大學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理解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及其構效關係,開發設計更加穩定、高效的電解液體系,是抑制電解液–負極界面反應、穩定金屬鋰負極,實現鋰金屬電池實用化的必然要求。最近,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團隊基於鋰鍵化學理論,深入理解了電解液組分間相互作用關係及其對電解液性質的影響,實現了高效電解液體系的理性設計,並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進展。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電池電解液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理解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及其構效關係,開發設計更加穩定、高效的電解液體系,是抑制電解液–負極界面反應、穩定金屬鋰負極,實現鋰金屬電池實用化的必然要求。最近,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團隊基於鋰鍵化學理論,深入理解了電解液組分間相互作用關係及其對電解液性質的影響,實現了高效電解液體系的理性設計,並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進展。
  • 化工系張強團隊在鋰金屬沉積規律認識與調控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11月11日電 為了解決鋰金屬負極存在枝晶生長的安全隱患,清華大學張強教授研究團隊通過研究提出了金屬鋰沉積擴散-反應競爭機制,引入親鋰共價有機骨架以降低鋰離子的界面擴散能壘,獲得了無枝晶生長的複合鋰金屬負極。這為新體系二次電池提供了關鍵能源材料化學基礎。
  •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
    清華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鋰金屬負極骨架親鋰化學及材料設計領域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2月1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工系張強課題組在《科學進展》及《Research》上發表系列文章《摻雜碳材料親鋰性化學誘導鋰金屬均勻形核》(Lithiophilicity Chemistry of Heteroatom-Doped Carbon to Guide
  • 基於去溶劑化鋰離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為高比能鋰金屬電池助力
    在該工作中,周豪慎教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於去由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電解液,將其應用於高比能鋰金屬電池(NCM-811//Li)並獲得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半電池:在83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約140 mAh g−1;全電池:在兩倍過量鋰的情況下,2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在170 mAh g−1)。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該電解液由非活性的「凍結狀」溶劑分子和去溶劑化鋰離子-陰離子構成的類晶體狀鹽溶質組成。▲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導論電解液對各種電化學儲能設備,尤其是對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LIB)/鋰金屬電池(LMB)體系的成功運行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清華新聞網2月17日電 金屬鋰以極高的容量(3860 mA h g-1)和最負的電勢(-3.040 V vs. 標準氫電極)而成為儲能界的「聖杯」,是下一代高能電池最有前景的負極材料之一。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硫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600 Wh kg-1,有著巨大的產業前景。
  • 25歲博士畢業,27歲任教清華,先獲優青再獲傑青,EnSM副主編張強教授
    教授簡介  張強,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長聘教授2000年進入清華大學進行本科及研究生學習,2009年獲博士學位後先後赴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德國馬普協會弗裡茨—哈伯(Fritz Haber)研究所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9月回國加入清華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2017-202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電解液對於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搭配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可以輕鬆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電流分布的不均,會 引起枝晶的產生和生長,進而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安全事故。
  • 電解液電池對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近日,清華大學的Xiang Chen(第一作者)和張強(通訊作者)對金屬鋰電池的電解液設計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在該文章中作者從陽離子-溶劑、陽離子-陰離子和陰離子-溶劑的角度對高安全鋰金屬電池的電解液設計進行了介紹。
  • 趙勇教授課題組在Angew. Chem. Int. Ed.報導鋰金屬電池新進展
    鋰金屬負極因其十倍於傳統石墨負極的理論容量和最負的化學電勢,而受到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在電池循環過程中,由於高活性的鋰金屬對於大多數電解液組分(溶劑、多硫化物、添加劑等)具有熱力學不穩定性,導致嚴重副反應和枝晶不可控生長,造成鋰金屬電池的低庫倫效率和循環穩定性。
  • 河南大學趙勇教授團隊Angew: 液/液電解液界面抑制鋰金屬電池中鋰...
    以鋰對稱電池和鋰氧氣電池為模型電池,系統研究了PFTOS和液/液界面對鋰金屬的腐蝕和枝晶生長的抑制能力。在該電解液體系中,PFTOS對鋰金屬具有超強的潤溼性(接觸角:0°,圖2a),這將有利於鋰離子在鋰負極表面的均勻沉積。同時,PFTOS對鋰金屬也具有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圖2b-d)。
  • 解密鋰離子電池中碳酸丙烯酯(PC)和碳酸乙烯酯(EC)的差異
    【引言】鋰離子電池是通過鋰離子在含鋰過渡金屬氧化物和貧鋰石墨材料之間的嵌入和脫出實現能量的儲存和釋放。石墨材料之所以能實現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全靠電解液在石墨表面分解形成的離子可導、電子不導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膜。
  • 吳浩斌&盧雲峰:離子整流半固態界面助力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
    在確定的電流密度下,不引發擴散控制的鋰枝晶生長的「安全容量」與電解質的鋰離子遷移數(tLi+)和擴散係數(DLi+)相關聯(圖1A)。因此,當使用離子導體作為界面保護層時,應兼具高tLi+和DLi+,從而實現高面容量鋰金屬負極的穩定循環。
  • 優化電解液可增加鋰空氣電池容量
    原標題:優化電解液可增加鋰空氣電池容量   科技日報華盛頓7月22日電 (記者何屹)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德國燃燒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研究證明,一種電解液可有效增加鋰空氣電池的容量。
  • 清華大學:氟化SEI膜大幅提升鋰金屬二次電池循環穩定性
    近日,清華大學的Tao Li(第一作者)和Qiang Zhang(通訊作者)對氟化SEI膜對Li的沉積行為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表明氟化SEI膜能夠顯著改善金屬鋰二次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和安全性。通常氟化SEI膜指的是含LiF較高的SEI膜,氟化SEI膜的研究源自於鋰離子電池。
  • 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
    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溶劑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1:51 湖南大學馬建民團隊揭示了穩定鋰金屬電池用雙氟乙醯胺調節的梯度固體電解質界面和鋰離子溶劑化。
  • Angew. Chem. Int. Ed.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
    湖南大學王雙印教授: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幹法剝離含有多種空位作為高效氧析出電催化劑 【引言】 尋找清潔,可再生和可負擔得起的能源技術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關鍵,氫能源由於其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