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教授袁孟峰研究B肝新藥:解決患者終身服藥難題

2021-01-08 澎湃新聞

B肝治療不敢停藥難題如何破解?香港大學研究團隊給出了答案。

香港大學B肝專家袁孟峰 香港大學網站 圖據《星島日報》12月25日報導,香港大學B肝專家袁孟峰及其研究團隊針對B肝的難治性,正研發一種針劑類新藥,以解決病人需要終身服藥才能控制病情惡化的問題。袁孟峰介紹,現時B型肝炎「沒可能被完全根治」,為醫療系統帶來壓力,團隊只能向幫助患者停藥的目標研究。研發的新藥可以通過降低B肝病毒的表面抗原至無法量度的水平,令病毒無法再「催眠」病人自身免疫系統的細胞,患者無須終身服藥,新藥或將在3-5年內面世。

香港大學官網顯示,袁孟峰教授是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腸胃肝臟科講座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內科教授,主要研究乙型和C型肝炎,是國際頂尖的B型肝炎研究者,榮獲瑞典卡羅琳學院諾貝爾大會邀請,提名候選人角逐2020及2021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藥的研究著眼於,當前B肝治療不敢停藥這個棘手的醫療難題。公開資料顯示,對待B肝病毒複製活躍、肝損害明顯的患者,需要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才能形成抗病毒效果。否則,停藥後病毒DNA又可再次成為病毒複製的基礎,繼續複製出新的B肝病毒基因。

而肝癌是香港第三大致命癌症,每年約有1500人死於肝癌。據香港特區政府今年10月8日公布的《2020–2024年香港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顯示,現時香港大約分別有54萬人及2.2萬人感染乙型及C型肝炎病毒,超過七成的肝癌與慢性B型肝炎有關。

目前,袁孟峰團隊對於新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星島日報》報導稱,早前進行的一項針對新藥的臨床研究顯示,八名志願者在完成4-9個月的療程後,病毒量均有所下降,當中兩名患者更達到「功能性治癒」,無須再服藥。

除了藥物控制,袁孟峰還建議特區政府實行全港B肝病毒篩查。他表示,香港近一半B肝及C肝的帶菌者並不知道自己染病,當中三成病毒性肝炎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等致命疾病,建議政府實行全港B肝病毒篩查,否則醫療成本會比及早治療、控制病情更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研發B肝新藥曙光初現!中國科學家李文輝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每一個研究B肝的人都希望能夠攻克這個難題。我們現在走兩條路,一是認識B肝病毒本身,側重於基礎,二是推動改善未來治療手段,側重於應用。」「所裡很早提出,做好基礎研究,促進應用研究。」李文輝說。目前全世界仍有超過2.4億慢性B肝患者,中國約有8000萬人感染B肝病毒,每年約30萬人死於慢性B肝相關疾病。由於現有藥物不能根治B肝,病人必須終身服藥。
  • 貴州百靈抗B肝新藥「替芬泰」正式啟動臨床研究
    8月15日,1.1類化藥新藥「替芬泰」臨床前研究總結及臨床研究啟動新聞發布會在貴陽舉行,作為貴州省首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抗B肝新藥——「替芬泰」正式啟動臨床研究。
  • B肝進入治癒時代!治癒率超過30% 患者不必終身服藥
    原標題:B肝的治癒率已超過30% 中國慢B肝臨床治癒研討會在蘇舉行 B肝已進入治癒時代,目前通過全國各地肝病專家的共同努力,B肝的治癒率已超過30%,患者不必終身服藥……昨日,中國慢B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蘇州研討會舉辦,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正式加入該項目,以造福蘇州的B肝患者。
  • 中大教授證實B肝受體 為根治B肝新藥研發奠基
    中大教授證實B肝受體 為根治B肝新藥研發奠基 2015-03-05 09:46:10這一受體是全球科學界找尋了約半個世紀的難題。  B肝病毒通過什麼渠道進入人體,全球科學界已尋找近半個世紀。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王一鳴、高志良教授的課題組證實NTCP是B肝病毒的肝細胞受體,這為徹底治療B肝的新藥研發,提供了藥物靶點及前期研究基礎。
  • 最近三年時間,B肝新藥治療成人B肝,具有哪些突破?
    成人慢性B肝的治療療程較長,不僅增加治療難度,並且還給B肝患者選擇藥物方向增加困難。慢性B肝的發病機理是什麼?成人慢性B肝(CHB)發病機理是什麼?同時,TAF也是最近十年以來,批准的治療慢性B肝首個新藥。無論是新藥市場或是B肝患者,均對TAF預期較高。該新藥作為新型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適用於治療未失代償的慢性B肝。相比第一代的替諾福韋酯(TDF),艾拉酚胺(ATF)更具有用藥劑量少,效果基本與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相近的優勢,並減少了對人體的骨骼、腎臟毒副作用。
  • 「強效B肝新藥」進入醫保,有根治B肝的希望?拿數據來說話
    在過去,大家都認為慢性肝炎不可治癒,但在去年中國慢B肝臨床治癒(珠峰)工程項目蘇州研討會上,楊希忠表示,隨著抗病毒藥物和治療方法的快速發展,部分患者能夠實現臨床治癒,B肝患者轉氨酶恢復正常,患者不必終身服藥。 而在抗病毒藥物中,不得不提韋立得。
  • B肝還能等到治癒新藥嗎?B肝患者「自愈」比「治癒」更可靠
    B肝還能等到治癒新藥嗎?B肝患者多注意這些更可靠,原因在這裡   B肝已經困擾了人類四千多年,之前的數千年因為醫療技術有限,B肝意味著絕症。近幾十年來,由於科技和醫療技術的進步,很多先進的醫療設備被研發出來,客觀上為研究B肝提供了條件。
  • 揭示B肝感染奧秘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此前,肝臟及器官移植開拓者、2012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得者託馬斯•斯塔茲爾博士,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哈維•阿爾特博士,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主席安娜•洛克博士等,也曾獲得該獎。發現病毒受體,揭示B肝感染奧秘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
  • 中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B肝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全球人口有20億人曾感染B肝。目前全世界仍有超過2.4億慢性B肝患者,中國約有8000萬人感染B肝病毒,每年約30萬人死於慢性B肝相關疾病。由於現有藥物不能根治B肝,病人必須終身服藥。
  • 中國科學家獲全球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日報本報訊(記者 張航)記者昨天從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獲悉,該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此前,李文輝帶領團隊成功找到了B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這被譽為是找到了病毒入侵肝臟的「大門」。B肝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由於現有藥物不能根治B肝,病人必須終身服藥。
  • B肝治癒新希望——使用RNAi療法的新藥研究進度如何?
    對於RNAi療法藥物 DCR-HBVS 正式在人體中用藥,奧克蘭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教授,奧克蘭市醫院紐西蘭肝移植科副主任兼肝病專家 Edward Gane 博士說道,「基於RNAi的療法有可能改變慢B肝的治療模式。通過強大的和長效的機制,這種療法不僅可以沉默S抗原,還可以沉默其他病毒基因,基於 RNAi 的治療可以使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產生有效的免疫反應。
  •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此前,肝臟及器官移植開拓者、2012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獲得者託馬斯•斯塔茲爾博士,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的哈維•阿爾特博士,美國肝病研究學會主席安娜•洛克博士等,也曾獲得該獎。發現病毒受體,揭示B肝感染奧秘李文輝2001年從協和醫科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到美國哈佛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擔任講師。
  • 他在B肝病毒感染研究「迷宮」中找到了「門」
    發現B肝病毒受體,為新藥研髮帶來曙光——記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得主李文輝教授 日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自2007年回國至今,李文輝及其團隊一直潛心致力於B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B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的發現,為攻克病毒性肝炎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 B肝新藥解決2個方向,設計影響cccDNA中間產物,克服抑制
    目前已上市的B肝藥物,主要提供了通過持續但部分幹預B肝病毒複製過程,來延長疾病狀態的手段。無論是全球大小藥企,都可以見到非常積極地尋找新的原料藥與治療幹預措施,以選擇性地解決B肝病毒複製周期的方方面面。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美國新冠確診病例已經累計230多萬,HepatitisBFoundation資金斷供,網頁新藥更新表單也一直停留在2月。為了幫助更多專家學者及患者更及時的了解全球B肝新藥進展,綜合整理了全球最新B肝新藥一手資訊供大家參考。
  • 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
    發表於2020年2月20日的《LIVER INTERNATIONAL》上,研究人員總結歸納當前B肝藥物開發實驗進展。B肝新藥科研有多難,關注表面抗原清除率,研究人員提示前景研究人員認為,免疫反應在疾病的不同階段影響B肝表面抗原消失是必需的。新B肝聯合用藥更需要個性化,基於當前已批准的核苷酸類似物(NAs)的安全性,新組合用藥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 中國學者發現B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受體獲B肝研究領域國際最高獎
    李文輝教授於 2007 年進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並開始對B肝及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展開研究,歷時 5 年於 2012 年年底時發現了這兩種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 NTCP (牛磺膽酸鈉共轉運蛋白),這一成果對於B肝病理學研究之意義深遠,得到了肝病研究領域各方的廣泛認可,被認為或能在未來用於開發新一代B肝類藥物。
  • 發現病毒受體揭示感染奧秘,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全球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B肝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全球人口有20億人曾感染B肝。目前全世界仍有超過2.4億慢性B肝患者,中國約有8000萬人感染B肝病毒,每年約30萬人死於慢性B肝相關疾病。由於現有藥物不能根治B肝,病人必須終身服藥。
  • 科研人員在B肝肝硬化動物模型研究領域獲得新突破
    新華網杭州2月2日電(記者俞菀)近日,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君教授團隊歷經5年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高度模擬人類B肝病毒(HBV)自然感染誘發的慢B肝肝硬化小鼠模型。研究結果於2019年1月30日在國際權威胃腸肝病學雜誌Gut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