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墮落的起源
魏司道
伊甸園中的兩棵樹,象徵兩大原則。生命樹象徵生命的原則,分別善惡樹象徵試驗的原則。
生命之約(或稱工作之約)包括試驗的原則與試探的原則。從神來的就是試驗,從撒但來的就是試探。神不能以惡來試探人(雅一13),從神來的,亞當與夏娃所經歷的就是試驗。目的不是在引誘人犯罪,乃是把人的本性由起始點的完美帶到終點的完美。
從撒但來的,從始至終,牠是故意引誘人類犯罪。聖經說撒但從起初就是犯罪的(約壹三8),成為撒謊之人的父(約八44)。罪在宇宙中的來源是聖經未啟示的;但罪在人類中的起源,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是我們的始祖受撒但的試探而來的。
第三章開頭就說到「蛇」:「耶和華神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我們知道一條真正的蛇,乃是撒但試探夏娃的工具。蛇的狡猾性正適合撒但試探夏娃的工具。在夏娃受試探中,我們看出撒但利用蛇的這種詭詐性。
為什麼蛇試探夏娃而不試探亞當呢?亞當是人類立約的代表,若要人類都落在罪中,亞當首先要陷在罪中。然而撒但卻很聰明地接近夏娃而不接近亞當,也許是因為亞當直接領受上帝的命令,而夏娃是間接從亞當得知這個命令。我們也記得,神是在夏娃被造之前頒布命令給亞當的(創二16-17)。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二章14節說到,不是亞當被引誘,而是亞當在明知犯罪的情況下,吃了禁果。夏娃卻受了引誘。正如保羅所說的,魔鬼在迷惑夏娃上成功了,以致她被說服,吃了禁果。從道德的觀點來看,亞當的罪更勝於夏娃的罪,然而藉著夏娃的被引誘,導致亞當的犯罪。
撒但試探夏娃經過兩個步驟:第一步,首先讓夏娃懷疑神的話;第二步,那試探人的用謊言否定神的話,來引誘她犯罪。
第一步,撒但要夏娃懷疑神的話:「神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嗎?」神只是禁止他們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事實上,神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二16-17)。這樣,就達到了撒但的目的,叫人對神的善良與恩典起懷疑。撒但在這裡是說神對待亞當和夏娃太嚴厲了,撒但的這種暗示是想讓夏娃起疑心:「神豈是真說……?」這個開頭的問題,目的是叫人懷疑神所說的,這正好像說:「你怎麼知道神真說了這話?」撒但起初是說謊者,牠知道用聰明的方法說出一半的真理是最有效的謊言。
夏娃對撒但的回答,並非是神所啟示的。她加上了神所未吩咐的「也不可摸」幾個字。在神所說的話語上作此種加添,夏娃似乎是開始接受魔鬼的意見,認為神太嚴厲了。我們知道在神的話語上有所加添與刪減,或疑惑神的話和真理都是不對的。
現在試探進入第二階段。那試探人的公然地拒絕神所說的真理。神曾說:「你們吃的日子必定死。」魔鬼卻反對說:「你們不一定死。」這裡是一個直接地違背神的話。
緊接著這項否認之後,撒但就曲解神的話。「因為神知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這意思說神禁止亞當和夏娃吃這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目的是要攔阻他們得到他們所應得的享受。撒但試探夏娃的工作已經成功,所留下的就是夏娃去考慮是否吃這禁果,撒但已經為夏娃吃這禁果預備好了道路。現在夏娃看著這個果子,她首先考慮的是這果子好作食物;第二,又悅人眼目;第三,是令人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於是她就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亞當,亞當也吃了。
事實上,神的目的乃是叫人得益處,而魔鬼的目的是要把世界陷於罪中。撒但既然直接地否定神的話,夏娃就當在此二者之間有所選擇。她應當聽神或聽撒但呢?在試探之前,她是信神的,但現在當她面臨抉擇時,夏娃就聽信了撒但。
(選自《字裡行間——細讀創世記》,趙中輝譯,改革宗出版有限公司,標題為編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