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中的纏枝紋是有講究的,又名萬壽藤,有著生生不息的寓意

2021-01-07 堂主小楊

瓷器中的纏枝紋又名萬壽藤,纏枝紋不斷有著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圖為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清乾隆,故宮博物院,高17.5cm,口徑6.8—4.8cm,足徑7.5—5.1cm。

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蓮紋尊,明,高33cm,口徑13cm,底徑16.3cm。瓷尊撇口卷唇,短頸,溜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內凹。通體施青釉,器身滿刻凸纏枝蓮紋,纏枝紋也會以暗紋的形式出現。

琺瑯彩纏枝花卉蒜頭瓶,故宮博物院,清乾隆,高18cm,口徑2.6cm,足徑5.5cm。纏枝紋配上琺瑯彩特別的好看。

鬥彩纏枝花紋梅瓶,故宮博物院,清雍正,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瓶圓唇,小口,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鬥彩裝飾。頸部繪4組朵花紋,肩部飾勾蓮紋,腹部以6組折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上下以變形勾蓮紋相隔。

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高45.1cm,口徑5.1cm,足徑13.4cm。   瓶為葫蘆形,上小下大,直口,溜肩,束腰,雙鼓腹,圈足。通體黃釉紅彩劃花裝飾,口部為朵雲紋,上下二段主題紋飾繪纏枝蓮花,上為四朵,下為二朵,束腰處繪纏枝靈芝紋。

粉彩折枝花卉紋燈籠瓶,清乾隆,高24.6cm,口徑8.2cm,足徑8.2cm。瓶撇口,短頸,溜肩,筒形腹,圈足。因形如燈籠,故稱「燈籠瓶」。瓶內壁施松石綠釉,外壁錦地上錯落有致地描繪蓮花、牡丹、月季等紋飾。

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故宮博物院,明永樂,高13.9cm,口徑31.6cm,底徑21.5cm。在青花中纏枝紋出現的頻率很高。

相關焦點

  • 富貴牡丹花 圖案寓意深
    中國人愛牡丹,將它看成富貴的象徵,那些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圖案被廣泛用於雕刻、繪畫、瓷器等,就可以作為明證。中國人愛牡丹,將它看成富貴的象徵,那些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圖案被廣泛用於雕刻、繪畫、瓷器等,就可以作為明證。  牡丹,又名木芍藥、洛陽花等,明代筆記著作《五雜俎》中說:「天下有九福,洛陽為花福。」曾在洛陽博物館展出的「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故宮博物院藏牡丹題材文物特展」,就曾列舉了一些牡丹圖案的寓意,展出的故宮珍寶也與牡丹有關,如清代粉彩錦雞玉蘭牡丹圖盤、清代掐絲琺瑯雙鳳牡丹紋鏡。
  • 【精品推薦】元青花纏枝紋梅瓶
    元代瓷器的纏枝紋,仰俯側背,極盡變化,部分瓷器上的牡丹紋可能參考了刺繡花樣,或為描造刺繡花樣的匠人所設計。元代牡丹紋、蓮花紋多採用折枝或纏枝的構圖方式。纏枝花裝飾具有典型的S型特點,和折枝花裝飾一樣強調對稱性,主要汲取了伊斯蘭文化藝術特徵。
  • 卷草紋的造型來源是什麼,又具備怎樣的文化寓意?
    其造型來源說法主要有三種:初唐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一是隨著六朝時期佛教東漸而傳入的忍冬紋樣演變而來並受中國文化影響,田自秉先生在《中國紋樣史》一書中提到:「如從紋樣發展演變來分,漢代可稱之為捲雲紋,魏晉南北朝稱之為忍冬紋,唐代稱之為卷草紋(唐草紋),近代則稱之為香草紋,名稱各異,但大體呈波浪形枝蔓骨架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表現在宋、元、明、清瓷器上的牡丹花紋,有寫實的,有裝飾化的;有折枝、散花、纏枝的;有單獨、連續的;有單色和彩色的。不論繪畫、刻、劃、剔、雕,都顯示出牡丹花的特色。尤其在造型變化和表現手法方面,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為這時期花卉紋飾中最具特徵、變化最多的裝飾圖案之一。
  • 我有一個烏金底粉彩描金如意紋天球瓶價值多少?
    此件烏金底粉彩描金如意紋天球瓶,是來自廣東省深圳市肖先生的珍藏。烏金釉被譽為瓷器中的「黑美人」烏金釉是一種光潤透明、色黑如漆的高溫釉,因釉料取自景德鎮附近所產的烏金土而得名。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的藝人在宋代黑釉的基礎上發展烏金釉。清代各種釉色品類繁多,烏金釉作為黑釉中難得的佳品,正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種。
  • 瓷器上的重大紋樣之一「菊花紋」!
    菊花在元青花上做主題紋飾及輔助紋飾均有,為了強化陶瓷菊花紋的吉祥寓意,陶瓷菊花紋往往與其他象徵性的紋飾組合,共同表達美好的願望,菊花紋以及菊花紋與其它紋樣的組合所表現的吉祥內容主要有福、壽和平安等幾個內容。
  • 明清瓷器紋飾鑑賞:清代鹿紋圖的美好寓意!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動植物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古人瓷器紋飾「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些紋飾究竟表達了怎樣的期盼和祝福?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鹿鳴宴圖:延攬才俊的誘餌清初瓷器中有一批紋飾,以鹿為主體,以飛燕為配角。下圖4個瓷片畫面雖然繁簡有所不同,但鹿與燕都畫得很明確。
  • 精品瓷器鑑賞——轉心瓶和天球瓶
    還仍有許多疑問需要研究解決!許之衡在其名作《飲流齋說瓷》中記載,"瓶之腹玲瓏剔透,瓶內更有一瓶兼能轉動,若是者,名曰'轉心',乃內府珍裳殊品也"。轉瓶的製作難度很大,要把外瓶的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的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尤其是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的話,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
  • 黃地礬紅彩也叫黃上紅 寓意祝福皇上洪福齊天
    外壁近口沿處畫兩道青花弦線,腹部繪青花纏枝靈芝紋,圈足外牆畫兩道青花弦線。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正德年制」四字雙行外圍雙圈款。沿面上繪圓圈紋和卷草紋。外壁以卷草紋為地,分布有圓形開光,開光內書寫阿拉伯文。折沿下一個自右向左署青花楷體「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橫排雙長方框款。
  • 出現在古代瓷器、玉器上的百獸之王獅子,都蘊含了什麼寓意?
    明十七世紀 田黃石雕瑞獅紙鎮 尺寸:9.5cm 成交價:RMB40892800唐代瓷器上的獅紋有單純構成畫面的也有與人物配合構成畫面的,如長沙窯褐彩注子上的模印貼花獅紋、太原西郊唐墓出土的青瓷扁壺上模印的獅與胡人形象。
  • 中國古代家具上的圖紋有寓意
    它是古代的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演化而來的幾何紋樣,有雷雲紋、鉤連雷紋、三角雷紋等。  回紋的特徵是以連續的迴旋線條折繞組成的幾何圖紋,其中有圓滑的「火鐮紋」、「如意紋」;有斜的「鉤連雷紋」,曲折排列、遞連搭接、間隔交替;有方正的「乳丁雷紋」,中間凸起乳丁。  回字紋有單體的形式,一反一正相連成對和連續不斷的帶狀形,常用二方連續的圖案,四方連續組合的,有「回回錦」。
  • 明清瓷器上的鹿紋圖有何寓意?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鹿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具有怎樣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前景中的野草,即是鹿所食的「蘋」「蒿」「芩」。通過畫《鹿鳴》詩興的部分,來間接表現興後面的主體內容。比如雙鹿的一大一小,一前一後,一呼一應,就象徵著君與臣的等級關係;雙鹿歡快的動作,則象徵著君臣之間的和諧親密。查看明代瓷器上的鹿紋,很少在同一畫面中如此刻意畫雙鹿的。清初突然流行《雙鹿圖》,應該有原因。
  • 在十萬片瓷器碎片中重塑藝術典範
    康雍乾三朝瓷器同修記者在圓明園的文物修復室內看到,劃分出大片的空間陳列著過火木、銅鎏金西洋鐘錶、瓷器碎片、琉璃、磚雕及石刻等文物,這些石刻和磚雕刻有精美的龍紋、鳳凰、魚、花卉等圖案;黃、綠、藍、黑等多彩琉璃飾以如意、蛟龍等吉祥寓意的紋樣,明亮的色彩與燒焦的過火木形成鮮明對比,用無聲的語言向世人訴說那場劫難。
  • 世界各博物館藏龍泉窯瓷器薈萃
    1991年,遂寧市金魚村發現一處大型宋瓷窖藏,經清理髮掘,出土瓷器985件,其中有一批極為珍貴的南宋龍泉窯瓷器,堪稱國寶。 元龍泉窯梅子青釉雙耳帶環瓷瓶 四川博物院 實際上,龍泉窯的瓷器也一直受到宮廷的關注,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都有為數不少的龍泉窯瓷器收藏,可以說,
  • 瓷器中的貴族,元代青花瓷器!其實元代除了青花外還有這些品種!
    元代瓷器,廣銷海外,從東亞越印度洋,至波斯灣,中東的伊朗、土耳其亦有大量元代瓷器被發現。這些外銷的元瓷,以南方各窯的產品為主。元代瓷器風格特徵:元代瓷器明顯具有草原民族的獨特風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創燒了許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類型。創燒單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設立樞府專門管理燒造瓷器,樞府燒出的白瓷為甜白釉色,被後世稱為"樞府瓷"。並且此時對外貿易、中西文化交流頻繁,開始燒造大量外銷瓷。
  • 新中式風格吉瑞圖案有回紋和萬字紋
    新中式風格吉瑞圖案有回紋和萬字紋,回紋是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或方或圓的迴環狀花紋,由於其形如回字所以稱之為回紋,有著富貴不斷頭的吉祥寓意,並且對稱均衡的構圖也寓意家庭四平八穩、和和美美。這種象形的思維方式,奠定了先輩們在進行紋樣藝術創造時的意象化審美觀念。
  • 明清瓷器畫片賞析:充滿吉祥寓意的鹿紋圖!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鹿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具有怎樣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雙鹿圖》在瓷器上大量湧現,應該是民間的一種無言呼聲:學學古代君王的待臣之道吧,君臣和諧國家才能安寧!康熙中期之後,瓷畫《雙鹿圖》逐漸少見了。這表明此時的君臣關係已經大有改善,社會趨向穩定。但《雙鹿圖》作為一種美好的詩意瓷畫,在瓷器中仍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