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上的鹿紋圖有何寓意?

2020-12-06 域鑑文化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鹿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

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具有怎樣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

雙鹿圖:君臣和諧的呼聲

清青花雙鹿圖標本
清青花雙鹿圖標本

瓷畫中這種類型的《雙鹿圖》,出現於清早期。

畫面中兩隻鹿歡快地聚在一起, 前景有些小草,遠處一抹是群山。雙鹿似乎是一大一小。而且左邊大的那只有鹿角,是公的;右邊那隻小鹿,有的有角,有的無角,性別不一。大鹿前行中回頭望著小鹿,似乎在招呼它跟上;在後的小鹿看著大鹿,聽話地舉足欲前。

《雙鹿圖》畫意應來自《詩經·小雅·鹿鳴》這首古詩。

在解讀《雙鹿圖》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這首《鹿鳴》詩。全詩共三章,原文如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據專家分析,《鹿鳴》表現的是古代君王舉行宴會招待群臣時的情景。

原來,君臣之間平時等級森嚴,禮數以敬為主,先王因此擔心君臣感情不通,故制訂一套「燕饗之禮」,用於宴會之時,「以通上下之情」,最終目的當然是讓臣下更好地為君主服務。詩用「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起興,是因為鹿群在吃草時,發出歡快的「呦呦」叫聲,可以烘託君臣宴會時的歡樂氣氛。

清早期瓷畫《雙鹿圖》,其實畫的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場面。

前景中的野草,即是鹿所食的「蘋」「蒿」「芩」。通過畫《鹿鳴》詩興的部分,來間接表現興後面的主體內容。比如雙鹿的一大一小,一前一後,一呼一應,就象徵著君與臣的等級關係;雙鹿歡快的動作,則象徵著君臣之間的和諧親密。

查看明代瓷器上的鹿紋,很少在同一畫面中如此刻意畫雙鹿的。清初突然流行《雙鹿圖》,應該有原因。

這個原因就是滿清入關後民族矛盾的尖銳。

即使是統治集團內部,滿族君主與漢族大臣之間也關係緊張。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亂」爆發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雙鹿圖》在瓷器上大量湧現,應該是民間的一種無言呼聲:學學古代君王的待臣之道吧,君臣和諧國家才能安寧!

康熙中期之後,瓷畫《雙鹿圖》逐漸少見了。這表明此時的君臣關係已經大有改善,社會趨向穩定。但《雙鹿圖》作為一種美好的詩意瓷畫,在瓷器中仍有存在的價值。

清青花雙鹿圖標本

就是清中期出現的一種「雙鹿圖」瓷畫。由於時代背景已經不同了,鹿紋的主題會出現變化。從君臣關係角度看,圖中的雙鹿顯得過於親暱,總不如清初的《雙鹿圖》畫得生動、得體。

鹿鳴宴圖:延攬才俊的誘餌

清初瓷器中有一批瓷畫,以鹿為主體,以飛燕為配角,引人注目。

清青花鹿燕紋標本
清青花鹿燕紋標本
清青花鹿燕紋標本
清青花鹿燕紋標本

從上圖的幾個畫面看,雖然繁簡有所不同,但鹿與燕都畫得很明確。這種瓷畫的主題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畫中「燕」與「宴」諧音相通,鹿、燕組合應該是在表示「鹿鳴宴」之意。「鹿鳴宴」是中國古代與科舉考試有關的著名宴飲,一般是鄉試中舉的人,才有資格參加,乃人生一大喜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鹿和燕之外,右側還畫著一株枝繁葉茂的松樹,松樹樹冠部有一大塊雲團,這也是有特別用意的。松樹其實象徵著人才,松樹長入雲端則是「凌雲」之意,示人要有「凌雲」之志。鹿鳴宴、凌雲志,這兩幅瓷畫鼓勵學子參加科舉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意圖一目了然。

科舉鄉試之後舉行「鹿鳴宴」的習俗,起源於唐。

據《新唐書·選舉制上》記載:鄉試「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 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鄉試之後,地方長官邀請中舉者參加慶祝宴會「鄉飲酒禮」,與地方官員和年長鄉賢結識,並確定年輕人與年長者之間的禮數。因在酒宴上要「歌《鹿鳴》之詩」,故名「鹿鳴宴」。

為什麼在鄉試之後的慶祝宴會上要「歌《鹿鳴》之詩」呢?

《鹿鳴》是《詩經·小雅》中的第一篇,講的是古代君臣舉行宴樂,交流感情之事。因詩的起首一句是「呦呦鹿鳴」,故題名《鹿鳴》。

《鹿鳴》詩中的君臣關係,與鄉試之後地方長官和新科舉人的關係有相似之處,故「歌《鹿鳴》之詩」的實質,是要對進入官員隊伍的新人進行「禮」的教育,在古代社會屬特別重要的政治習俗。因此,「鹿鳴宴」在唐宋兩代十分流行,明清時期也一直沿用下來。

明代瓷畫中有許多與科舉有關的品種,如「魚躍龍門」「魁星踢鬥」「並蒂蓮花」「一甲登天」等,但似乎沒有「鹿鳴宴」的一席之地。到清初,瓷畫中大量出現《鹿鳴宴圖》,而明代流行的科舉題材卻少見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應該先對清初實行科舉制的情況有所了解。

滿清入關是少數民族佔領中原大地,當時滿族在文化上的落後是顯而易見的。在漢族大臣的幫助下,滿清統治者早早地意識到吸收漢族文化為己所用的重要性。

選拔人才方面,順治二年(1645年)江南甫定,清政府就立即實施科舉制度。同年,范文程奏疏道:「治天下在得民心。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宜廣其途以搜之。請於丙戌(1646年)會試後,八月再行鄉試,丁亥(1647年)二月再行會試。」清政府採納了這個建議,非常時期竟連續開科取士,可見其用人心切。

但那時剛剛亡國的漢人抗清情緒高漲,許多胸懷民族大義的讀書人拒絕參加科舉考試。滿清統治者因此想方設法要引誘漢族青年才俊步入科舉之途。

瓷畫《鹿鳴宴圖》就有這方面的意圖:參加鹿鳴宴多麼榮耀啊,從此可以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享盡富貴!

明清瓷畫中的科舉題材,因背景不同而出現較大區別。

清代《鹿鳴宴圖》與明代「魁星踢鬥」「並蒂蓮花」「魚躍龍門」等圖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引誘性的,而後者則是祝願性的。祝願性題材出現的前提,是大家把參加科舉視為一種當然的共識,讀書、科考、做官,人生當然之義。而引誘性題材,則是人們對科舉本身是否應該參加,面臨兩難選擇時才會出現。

因此,瓷畫《鹿鳴宴圖》更像是一個誘餌。

福祿壽圖:思想束縛的象徵

清代的《古樹伏鹿圖》是鼓勵人們讀古書,做大官,得福祿的瓷畫,但現實生活中的人未必都有這樣的雄心。更多的人只是希望自己和家人生活幸福,健康長壽就可以了。

因此,《古樹伏鹿圖》很快又演化出另一個寓意長壽、富貴的新瓷畫品種,以滿足人們有更廣泛群眾基礎的心理需要。

清青花古樹靈芝伏鹿紋標本

畫著一隻臥伏的鹿和一株古老的松樹,粗看上去與「古樹伏鹿圖」十分相似。但細看又有不同。

主要區別:一是古樹畫得更接近松樹;二是圖的右下方多畫了一朵靈芝。

在傳統觀念裡,松樹是長壽的象徵,一株樹畫得更像古樹,還是更像松樹,隱含的畫意是不一樣的。靈芝是長壽的食物,明代瓷器上的「祝壽圖」, 就常見鹿銜靈芝獻給壽星的場面。

清青花古樹靈芝伏鹿紋標本
清青花古樹靈芝伏鹿紋標本

將靈芝畫在松樹旁,意在暗示這松樹象徵長壽。

所以,這幅瓷畫的改變雖然不大,但其實它的畫意已經轉向了,確切地說,已經屬於「祝壽圖」一類的進一步演化。

首先,在這兩幅「祝壽圖」中,松樹旁的靈芝都畫得十分誇張,其目的是將松樹「長壽」的象徵意義表達得更加明確。其次,既然「松」表示長壽,鹿的表意也回歸單純,只表示「祿」。

因此這樣的圖,名稱應是「松鹿圖」,或者「壽祿圖」。單純表示「祿」的鹿,已經不需要強調它的臥伏了,所以這兩幅圖中的鹿都站了起來,顯得生氣勃勃。

在圖中還可以觀察到,在松枝的下方、鹿首的上方,有一個圓圈,內寫一個「壽」字。

為什麼要在半空中畫一個圓圈,寫一個「壽」字?

或許這個細節本身也有祝壽之意。圓圈代表甘露,天降甘露在傳統意義上是吉兆。甘露本身也是增壽之物,故裡面寫「壽」字表明其用處。這個「壽」字進一步確切告訴大家,這幅瓷畫的畫意就是「祝壽」。

另外,從「壽」字處於松樹樹冠之下的位置看,或許還有「落壽」的一層含義在裡面。

而鹿抬頭迎著下落的「壽」字,則可能有「鹿受」的用意。「落壽」「鹿受」都與「祿壽」諧音,這樣,一幅圖中有了多重的「祿壽」之意,集中展示了清代人為「祝壽」而產生的眾多巧思。

清青花古樹靈芝蝙蝠伏鹿紋標本

上圖是前面幾幅「祝壽圖」的又一種新變化。

它的畫法是除了「松鹿」之外,又在空中增添了兩隻蝙蝠。「蝠」諧音「福」,以蝙蝠喻「福」,是清代的一種創新。

這樣畫面中的「蝠」「鹿」「松」三物,就可以組合成「福祿壽」的畫意了。

「福祿壽喜」數者並舉,可說是清代瓷器紋樣的最大主題。

除了松、鹿、蝙蝠,還有石榴、佛手、桃子,山、海、文字、花卉,福、祿、壽三星人物等,也可用於祝賀性題材。這些祝賀性的繪畫元素和它們數不勝數的組合形式,在清代構成了壯觀的祝壽、祝福類瓷畫品種。其數量之多,可用「泛濫」一詞來形容。

「祝壽」「祝福」是人們在瓷畫中表達願望最沒有政治風險的內容。在這方面不斷花樣翻新,實質上是清代社會思想領域受到高度束縛折射出來的現象之一。

從這個角度觀察,我們或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清代瓷畫的內容,其實遠不如明代豐富多彩。

相關焦點

  • 明清瓷器紋飾鑑賞:清代鹿紋圖的美好寓意!
    #明清瓷器紋飾#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動植物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古人瓷器紋飾「有畫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些紋飾究竟表達了怎樣的期盼和祝福?本文以一組清代鹿紋為例,解讀它們的寓意以及之間的種種演變關係。鹿鳴宴圖:延攬才俊的誘餌清初瓷器中有一批紋飾,以鹿為主體,以飛燕為配角。下圖4個瓷片畫面雖然繁簡有所不同,但鹿與燕都畫得很明確。
  • 明清瓷器畫片賞析:充滿吉祥寓意的鹿紋圖!
    #明清時期的瓷器上,以鹿為主體的紋飾圖案有很多,它們不但寓意豐富,而且變化多端。《雙鹿圖》在瓷器上大量湧現,應該是民間的一種無言呼聲:學學古代君王的待臣之道吧,君臣和諧國家才能安寧!康熙中期之後,瓷畫《雙鹿圖》逐漸少見了。這表明此時的君臣關係已經大有改善,社會趨向穩定。但《雙鹿圖》作為一種美好的詩意瓷畫,在瓷器中仍有存在的價值。
  • 出現在古代瓷器、玉器上的百獸之王獅子,都蘊含了什麼寓意?
    明十七世紀 田黃石雕瑞獅紙鎮 尺寸:9.5cm 成交價:RMB40892800唐代瓷器上的獅紋有單純構成畫面的也有與人物配合構成畫面的,如長沙窯褐彩注子上的模印貼花獅紋、太原西郊唐墓出土的青瓷扁壺上模印的獅與胡人形象。
  • 元明清礬紅瓷器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礬紅是一種釉上彩瓷,可以到金元時期的彩瓷。因是以青礬(FeSO4.7H2O)煅燒所得到的氧化鐵(Fe203)配入釉中,故稱礬紅。礬紅瓷器時代不同,礬紅彩瓷呈色也不同,因為礬紅是氧化鐵,元明清礬紅顏色不同朝代也不同。元明清礬紅瓷器呈色有什麼不同,如何斷代,如何鑑別新仿和老礬紅瓷器?
  • 禮物有何寓意?(含歷屆會面禮)
    禮物有何寓意?(含歷屆會面禮)   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兩岸領導人將舉行66年來首次會面。這是歷史性的一刻,也是兩岸關係史上的裡程碑。  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除了兩人談什麼、有何成果之外,禮儀如何安排、晚餐吃什麼、互相贈送的禮物是什麼,這一切都會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同時背後也有豐富的含義。
  • 數十件明清時期玉器精品將在加拿大上拍
    數十件明清時期玉器精品將在加拿大上拍     Lot81:清代白玉雕馬相關類比品,為清代雕青�Lot79:乾隆期套玻璃料瑪瑙雕戲馬紋連體鼻煙壺,僅故宮有類似藏品。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加拿大超級生活網報導,加拿大樂得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於9月7日在多倫多舉辦第七場中國藝術品拍賣會,拍品分別有瓷器、玉器、字畫和翡翠珠寶及各種雜項收藏品,共約251件。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這時期的圖案裝飾,主要表現在瓷器、織繡、建築彩畫、漆器和銅鏡等方面。 宋、元、明、清各時代的瓷器,在唐代陶瓷器的基礎上有很大發展,並各有特色。在敘述上,一般宋代瓷器以瓷窯地區為別,明清瓷器以朝代年號為別。 宋瓷。宋代瓷器有兩個顯著成就:一是在花紋裝飾上的突出發展,二是青瓷的燒制。宋以前瓷上只有雕刻花紋,繪畫紋樣僅有極少量。
  • 古陶瓷上的魚紋裝飾,都有什麼寓意?
    魚是中國古人生活中最常見的動物之一,常被古人賦予祥瑞的寓意,《史記·周本紀》中便記載有「鳥、魚之瑞」的典故。從考古材料來看,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彩陶上就已出現魚紋,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此後商周青銅器、漢代銅洗、唐宋以後的瓷器上,魚紋都是常見的裝飾紋樣,代表著多種吉祥寓意。
  • 元明清瓷器鑑定之造型和紋飾特徵
    永樂時期另有一種純白脫胎帶暗花的器皿,胎體非常輕薄。這種「薄如卵幕」的瓷器,造型精美,都是盤、碗之類,後世雖有仿作,但在暗花紋飾的技巧上仍有所不及。宣德瓷器的造型種類更加繁多,無論盤、碗、杯、壺、罐、瓶等製作都非常精緻,而且能獨出心裁,銳意創新,如「無擋尊」可稱是空前之作,除乾隆時曾經仿製外,後世很少有此種仿品。
  • 意必吉祥:古代瓷器上的圖案寓意解析
    瓷器,自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眾多意義,尤其是上面的紋飾,題材豐富,技法巧妙,可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下面列出各種瓷器的圖案,明其寓意,一飽眼福: 二龍戲珠 以馬上封(蜂)候(猴)的寓意來表達一種立即就要升騰的願望。
  • 組圖:皇家十大把玩之物 明清兩朝鼎盛
    第二是核桃,作為把玩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胸懷天下的境界。「福祿」,作為把玩源於明清。它是能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它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把玩中領略中華和諧韻味。
  • 火石紅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如何看待瓷器上的火石紅?
    火石紅的真正形成原因是由於元明清景德鎮青花瓷器的胎是由瓷石或瓷石加高嶺土而燒成的。瓷石和高嶺土中都含有一定數量的鐵,瓷石中的鐵元素多數以鐵的氧化物晶體的形式存在,而高嶺土中的鐵元素則是以膠體鐵離子的形式存在於胎土之中。
  • 大麗花有何寓意? 大麗花有哪些花語?
    大麗花有何寓意? 大麗花有哪些花語?時間:2017-02-19 13:51   來源:花百科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麗花有何寓意? 大麗花有哪些花語? 從外表看,大麗花具有層層厚重的花瓣,直接就給人以雍容華貴之感,寓意著大方、富貴和大喜之兆。
  • 瓷器中的纏枝紋是有講究的,又名萬壽藤,有著生生不息的寓意
    瓷器中的纏枝紋又名萬壽藤,纏枝紋不斷有著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圖為琺瑯彩纏枝蓮紋雙連瓶,清乾隆,故宮博物院,高17.5cm,口徑6.8—4.8cm,足徑7.5—5.1cm。龍泉窯青釉凸花纏枝蓮紋尊,明,高33cm,口徑13cm,底徑16.3cm。
  • 傳統寓意紋樣——幾何紋樣
    回紋傳統寓意紋樣。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的幾何紋樣。寓意吉利深長,蘇州民間稱之為「富貴不斷頭」。回紋圖案在明清的織繡、地毯、木雕、瓷器和建築裝飾上到處可見,主要用作邊飾或底紋,富有整齊、劃一而豐富的效果。
  • 中和美色,黃承天德——明清御窯黃釉器特展在京開幕
    黃釉是明清時期皇家的專用釉色,民間不得擅用,故黃釉瓷器為明清時期皇家嚴格控制的瓷器,專為皇室御用,或為祭祀專用。尤其是清代,全黃釉器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是等級最高的皇家御用瓷器。因存世數量稀少,搜集尤為不易。
  • 瓷器上的重大紋樣之一「菊花紋」!
    菊花作為瓷器重大紋樣之一,植物紋飾鋪天蓋地,其中的菊花紋花團錦簇,成為一景。歷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裝飾瓷器的名品佳作。 宋代:紋樣秀麗 宋瓷的裝飾題材,喜用花卉紋飾,紋樣秀麗,線條流暢,體現了清新、典雅的藝術特色。
  • 晶哥聊古玩:叫人一眼難忘,珍貴非凡的玳瑁釉瓷器!
    #玳瑁#在萬千中國瓷器品種中玳瑁本是生在嶺南的一種海龜的名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就是說玳瑁的殼異常美麗,世人多用它做華美的飾品。玳瑁以長壽著名,最久的活到了1500歲,因此又叫「千年龜」。玳瑁的花紋有有玻璃之亮透,玉質之柔潤,象牙之光順,觀之令人美不勝收,又有「吉祥長壽」的寓意,故而在古代受達官貴人的喜愛,常用來送禮。(今天已經是嚴禁捕殺的極危物種,不要參與買賣玳瑁材料哦!)玳瑁這麼美卻無比稀少,宋人便有了在瓷器上重現它的光華的點子。但要把這麼美的圖案燒製成瓷器,一半靠手藝,一半靠運氣。
  • 元明清陶瓷紋飾與色彩特點和鑑定
    例如元瓷上慣用的變形荷花瓣(俗稱「八大碼」)圖案,就是在晉瓷紋飾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尤其元代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的出現,開闢了瓷器裝飾的新紀元,打破了過去一色釉的單調局面。明、清以後各種色彩的發明更豐富了瓷器的裝飾,而每一種裝飾方法的出現都有其產生、成長、發展過程,因此也可據以推斷器物年代的遠近。
  • 鑑別:古瓷器火石紅現象的真假
    在古玩瓷器上露胎的部位, 經常出現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紅色或淺黃色的班塊, 或周邊分布有邊框的紅色線條, 以及有黑褐色的芝麻黑奌存在的現象,這就是窯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