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香港樓價指數前十月徘徊,中大型豪宅跌幅最甚
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香港新冠病毒第四波來襲,市場憂慮樓市將被拖累,預計2020年樓價按年將以「下跌」收官。
11月26日,香港官方樓價指數顯示,前10個月私人樓宇售價指數累計升幅僅0.45%,其中,100至159.9平方米的住宅價格跌幅最甚,幾乎回到2017年水平。此外,10月數字尚未反映11月以來第四波疫情爆發的影響,市場預計疫情將拖累年內最後兩個月樓價行情。
中大型豪宅最受傷
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以下簡稱「差估署」)發布上述官方樓價指數。根據該署《私人住宅-各類單位售價指數》報表,10月私人樓宇售價指數按月跌幅為0.57%,最新報380.9點,是半年內的新低。差餉是一種源於英國的香港稅款項目,早期稱為警捐,主要按照徵地的房產價值或租值抽取一個比例的款項,因而差估署發布的樓價指數具有權威性。
差估署發布的分報表《私人住宅-各類單位平均售價》則列舉按區域和面積分類的樓價行情。報表將樓宇按面積從小到大分為A至E五類,並分列港島、九龍、新界的統計數據,故而共有15個報告小項。10月數字中只有6個小項錄得按月升幅,其中,九龍E類豪宅(160平方米或以上)按月漲價31.3%,但僅有20個以下成交案例,反映個案拉高平均水平;不過,C類中型住宅(70至99.9平方米)較為抗跌,港島、九龍分別按月升1.5%、5.5%,新界微跌0.06%。
報告顯示,D類物業(100至159.9平方米)是「重災區」。與9月相比,港島、九龍、新界價格跌幅分別高達2.9%、10.6%、14.3%;每平方米成交均價分別為21.75萬、18.55萬、10.62萬港元,而根據歷史成交價,這一水平的報價幾乎回到2017年水平。
樓價隨疫情反覆
今年以來,香港樓市受到疫情影響,價格徘徊。根據香港確診人數爆發走勢,迄今為止香港已經歷三波爆發,分別發生在2月、3月至5月、7月至8月,並在11月中起進入第四波爆發期。在爆發期之間的緩和時段,樓價一度小幅回暖,但難以帶來堅定的樂觀主義。
根據香港政府發布的最新消息,11月20日至11月26日,確診加疑似個案累計456宗,平均每天65.1宗,而前一個7天時段平均每天僅8.7宗個案。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差估署10月指數下跌令人意外,因為10月指數主要反映9月下旬及10月上旬的實際市況,當時疫情表現穩定,確診宗數顯著減少,新盤銷情也相對理想。有鑑於第四波疫情爆發,陳海潮將後兩個月行情預測調低,原先預期第四季樓價可升3%,但現在修訂為下跌逾1.5%。以此推算,他預計全年樓價最終或微跌近1%。
萊坊執行董事林浩文也認為,由於「第四波」疫情,樓市仍然持續下跌,預計全年住宅樓價調整跌幅約2%至3%。此外,他指出,目前香港樓市「畸形」,因為一方面住宅樓價仍然高企、一手新盤銷情熾熱,但另一方面,住宅以外物業如寫字樓、商鋪等,價格則下跌。他呼籲,現時經濟環境下,政府可以放寬額外印花稅SSD的限制, 以增加二手住宅供應量,亦可避免買家湧向一手樓;同時,可協助有現金流壓力的業主套現或減輕負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