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訊 形勢動蕩+疫情反覆,你以為香港房價降了嗎?
錯了!
香港樓市今年經過了多重考驗,但樓價僅有輕微跌幅。
【2020,任外界風雨飄搖,香港房價「我自巋然不動」】
儘管連續一年形勢不穩,儘管連續四波新冠肺炎來襲,但數據上顯示,香港房價依舊「巋然不動」。截至2020年12月中旬,香港一二手買賣登記量值分別為53944宗和5061.4億元。業界預測,香港全年的按預估買賣成交量僅同比下降1%,登記總額僅下跌3%。
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表示,2020年香港樓市遇到三大不利因素,包括年初社會運動困擾、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以及疫情的反覆。但今年樓價卻未出現大「跳水」的主要原因,是本地剛性需求大,加上低息環境,導致全年樓價僅有1%左右的輕微跌幅。
【房價不僅沒跌,在疫情平穩期甚至出現反彈】
縱觀香港全年樓市和交投熱度,確實隨著疫情「反覆周期」而表現出了輕微震蕩——但,沒有下跌,反而是在疫情平穩階段,成交出現了反彈。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土地註冊處數據,香港住宅買賣在6月和11月分別出現過兩個小高潮,分別是6987宗和6070宗成交,而這兩個月,恰恰是香港疫情平復的階段。
【星展銀行的預測完全錯了】
今年3月,星展銀行(香港)集團研究中心曾發表2020年上半年香港房地產業展望。星展香港房地產業分析師丘卓文指,樓市由去年中踏入下行周期,雖然10月公布施政報告放寬按揭保險後,11月成交回暖,但其後疫情爆發影響新盤開售,相信要待「限聚令」放寬後才可對樓市有相應支持。他認為,疫情導致上半年本港經濟倒退,加上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兩大因素直接打擊樓市。不過,由於今年的供應量維持1.8萬至1.9萬夥的低位,略為減低價格下行的風險,但仍預期全年本港整體樓價將下跌15%,當中豪宅市場跌幅更為顯著。
可惜,他的預測與現實完全相悖。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與非典時期香港房價大跌相比,今年疫情中沒有大跌的原因,是現在的樓市有多種政策,導致業主賣樓的成本增加。同時,影響交投量的主要原因僅僅是疫情下的限聚措施,民眾見面和出行的減少,導致買賣宗數下跌。
【二手房撐起今年香港樓市】
據香港地產代理商中原地產估計,香港2020年一手樓市的買賣量值約14900宗及1720億元,筆數創7年新低。但二手房市場,卻逆勢上揚,2020年全年約41400宗及3560億元——成交量創下6年新高,成交額則創下10年新高。
「總體來看,應該說今年的樓市是很好的。」廖偉強表示,自去年10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推出新的《按揭保險計劃》,放寬首次置業人士按揭成數,極大刺激推動了市民入市,使今年二手市場交易量同比上升14%。
另外一方面,疫情拖慢了新樓盤銷售進度,使買家將目標重投二手物業。在疫情最嚴重的前四個月,一手樓盤每月登記交易量不足1000宗,3月更不足600宗。廖偉強預計,明年如果疫情緩和後,開發商肯定很推出更多新盤。
【購房主要人群並未受疫情影響】
莊太量表示,從總體看,香港的經濟形勢已經出現反彈,香港第三季度的GDP跌幅已經較第二季縮窄。即使現在失業率較高,但失業率較高的行業,比如餐飲業,本來就不是買樓主力。香港置業的主力還是金融業、醫療等高薪水的從業者,而這些行業,在疫情期間的失業率並不高,醫療等領域反而因為疫情迎來了一波黃金期。
【香港樓市,2021年,繼續漲】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2020年第三季度GDP預估值同比實質下跌3.4%,二季度為下跌9.0%。經過季節性調整後,香港第三季度GDP環比上升3.0%,終止了連續5個季度收縮的態勢。
廖偉強預測未來香港的土地供應仍然十分有限,本地住宅的剛性需求將持續存在。「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隨著疫情負面因素逐漸消除,若明年的疫苗接種及與內地通關等利好信息刺激,香港的房價有升無跌,大約能上漲10%。」
莊太量分析,香港明年樓市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美國為主導的量化寬鬆政策、全球的經濟反彈、加上香港本土今年因疫情延後的結婚生子家庭,對房子的需求在明年都會逐漸釋放和反彈,最快明年第一季度就可以見到樓市行情出現明顯的回升。(王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