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專委七局)黨支部第133期「每周一測一學」如期進行。一張A4紙,兩段重要知識,41個填空。15分鐘的時間裡,會議室裡只能聽見沙沙的寫字聲,從委員會駐會副主任到辦公室普通幹部,所有人都聚精會神奮筆疾書。
收卷了,緊張的氣氛剛有所緩解,第二項測試接踵而至:「請承擔本周測試出題、判卷任務的同志現場背誦題目和答案。」
「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宗委辦公室綜合處借調幹部馬貴琳毫不遲疑,朗聲背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這是本次測試的第一段內容。隨後,民宗委辦公室綜合處的戴品品同志背誦了第二段內容—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有關會議精神。兩段文字不長,但包含許多新提法、新概念,做到一字不差實屬不易。兩段堪稱完美的背誦結束後,會議室裡響起了一片掌聲。
結束了?早著呢!
「現在,請馬貴琳同志和戴品品同志分別進行解讀領學。」
「下面開始學習研討,請孫冬冬同志圍繞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進行學習解讀。」
「最後,請民宗委駐會副主任楊小波同志作學習點評。」
……
測試、講解、研討、點評環環相扣,轉眼就是兩個半小時。活動結束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獲取新知、開闊視野的興奮和滿足。連續三年,民宗委辦公室的黨員幹部每周都會經歷這樣的磨礪淬鍊,每個人都在此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而這,僅是他們建設學習型組織、研究型單位、和諧型集體、服務型團隊的「法寶」之一。近年來,該黨支部以「每周一測、每月一研、每人一條、每仗一評」為抓手,努力打造「四型室局」,為做好新時代政協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每周一測:建設學習型組織
從2017年9月開始,民宗委辦公室黨支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民族宗教業務知識為基本內容,由綜合處、民族處、宗教處輪流選取兩段重要知識,每周一上午組織全局幹部閉卷填空、背記。2018年9月,「每周一測」升級為「每周一測一學」,每周確定一個學習主題並解讀「一測」內容,由一位同志主講,其他同志參與學習討論。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便於集中學習,黨支部堅持分處組織答題、微信群錄製語音解讀。目前,這種利用碎片化時間堅持系統化學習的方式,已融入黨員幹部的工作、學習、生活。通過長期堅持「每周一測一學」,民宗委辦公室將黨建工作融入日常業務工作,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黨員幹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斷提升,由「每周一測」彙編而成的《理論業務知識應知應記200題》更成為大家的案頭必備工具書。對新進政協的年輕同志來說,「每周一測」有助於他們及時掌握政協工作和民宗工作話語體系,儘快擔當主體業務工作。每周集中測試、自願背誦、解讀發言、公布百分榜、預告下周題,藉助這種常態化、拉練式、集體性周而復始的互動學習、比學趕超,該支部不斷錘鍊精益求精、嚴謹細緻的工作和學習作風,樹立起「優、勤、慎、嚴」的工作標準。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黨支部開展「每月一研」。
每月一研:建設研究型單位
作為直接服務委員會履職的專委會辦公室,只有具備較強的業務研究能力,才能為委員會高質量協商議政提供有力保障。為此,黨支部每月開展一次針對民族宗教領域重要專業性問題的學習研討交流,由一位同志在提前深入研究基礎上進行主講,兩三位同志預約發言,其他同志參與討論,全支部同志輪流主持,目前已開展近20次研討活動。比如,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宣部尋烏扶貧調研報告上作出的重要批示後,就「如何改進政協專委會調研工作」開展深入研討,對如何在調研中摸準實情、找準癥結、精準獻策提出建議。支部還就打贏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社會治理與鄉村振興、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涉民族宗教立法修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討。為了提升「每月一研」質量,支部組織編印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和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摘編》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與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民族和宗教問題的論述摘編》等學習材料,幫助大家提高理論水平,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支部還成立了三個跨處室的常設研究小組,每位同志確定了一個長期跟蹤研究的課題,比如新疆、西藏、社會治理等,積極配合政協機關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工作部署,由年輕幹部擔任課題負責人。9月23日,全國政協領導同志參加民宗委辦公室黨支部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組織生活會暨「每月一研」專題研學活動,圍繞學習貫徹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進行深入研討。目前看來,「每月一研」有效激發了同志們的學習熱情,支部學習研究的氛圍越來越濃,年輕幹部的業務研究能力有顯著提升,為委員會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每人一條:建設和諧型集體
批評是團結的利器。為構建「和諧型集體」,每年年底,黨支部每位同志互相之間都要提出一條優點和一條缺點,也就是「每人一條」。同時,支部把「每人一條」作為每年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的重要內容,坦誠直面問題,相互熱忱提醒。通過「每人一條」,學優點、找差距、補短板,引導黨員幹部見賢思齊,學習身邊榜樣,不斷改進作風,增強集體意識,凝聚團隊力量。通過個人努力,每年在優點上做加法,在缺點上做減法,揚長補短,讓互相學習、互相督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達到增進和諧的目的。團結就是力量,有了一個風清氣正、團結和諧的政治生態,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工作集體,就能夠在承擔重點任務時實現全局一盤棋,就能夠轉化為現實工作中的凝聚力戰鬥力。委員會分黨組高度重視辦公室黨支部建設,分黨組副書記堅持每周三中午與幹部交流談心,做好思想工作,為幹部解疑釋惑、加油鼓勁,激發了每位同志幹事創業、進取奉獻的自覺和熱情。
每仗一評:建設服務型團隊
作為委員會辦事機構,「服務」是辦公室的天職—既要做好政務性服務,也要做好事務性服務。組織承辦委員會重要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就是檢驗學習成效、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試金石。提高服務質量重在形成「服務規範」,形成服務規範有賴於「每仗一評」。黨支部重視抓日常工作規範和工作制度建設,在完成重大工作項目後及時召開全體幹部會議,開展「每仗一評」,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形成規範,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近年來,黨支部狠抓建章立制、整改落實,已形成了《民宗委承辦雙周協商座談會組織服務工作規範》 《少數民族界、宗教界委員反映社情民意座談會工作流程》《加強和改進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分組討論組織服務工作辦法》等近20項工作制度規範,在推動各項工作不斷提質增效、創新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手記:
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辦公室(專委七局),主要工作任務是為民宗委履行職責、開展各類協商議政活動提供政務性服務。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強、複雜敏感,因而,民宗委辦公室黨支部特別重視加強政治建設,一直在探索增強黨員幹部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的好方法。2017年,他們經過不斷摸索,終於找到了「每周一測」這個有效機制,並以此為切入點,確立了以「四個一」為抓手的黨支部建設思路。
作為「每周一測」的發起者,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楊小波指出,通過持續開展「每周一測」,辦公室黨支部成員的追求已經遠遠超越「百分榜」。實際上,對測試問題的回答,就是在不斷深化思考,如此反覆持續,必能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形勢、研究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測試本身也在不斷強化不甘落後、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強化見賢思齊、互幫互學的團結精神,強化日積月累、久久為功的堅韌精神。
民宗委辦公室主任竇文表示,開展「每周一測、每月一研、每人一條、每仗一評」的目的,就是通過簡便易行、能夠長期堅持的方式,不斷增長黨員幹部的能力素質,不斷強化黨員隊伍的團隊意識,打造堅強的戰鬥堡壘,使大家能更好地承擔和完成工作任務。在推進落實「四個一」的過程中,還有兩方面收穫:「一測」「一研」由易到難,而黨員幹部都能順利適應,說明支部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提升;「一條」「一評」越談越實,而黨員幹部都由此彌補了不足、激發了潛能,說明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得以增強。
創建模範機關,不僅是想法、說法,更重要的是做法。民宗委辦公室黨支部堅持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從小切口入手抓組織建設,通過把「每周一測、每月一研、每人一條、每仗一評」等做法相結合,形成了聚合效應,起到了以點帶面建設「學習型組織、研究型單位、和諧型集體、服務型團隊」的效果。可以說,這一做法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給個人和集體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可喜變化。
(來源:《旗幟》202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