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間,一座融合現代科技與徽韻特色的機場正在崛起。
蕪湖宣州機場輻射範圍為安徽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皖東南地區,產業結構優、發展後勁足、區位交通好、創新活力強、生態環境美。立足現有資源的條件下,如何把機場建成蕪湖等高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的「羽翼」?點睛之筆是,蕪湖宣州機場在規劃建設時,功能品質就優於一般支線機場,在對標國家民航局「四型機場」的建設要求下,打造融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一體,又具有蕪湖自身特色的中小型機場樣板。
有「顏」有「料」功能品質等高對接
「四型」體現在哪裡,細節見真章。
「你看,這是我們應用的圍界安防管理平臺,能夠在圍界遭到入侵時起到監控、警告、報警的作用,防止相關不安全事件的發生。」機場運行保障部場務員姜賽向記者介紹說。再比如將監控信號、天氣信息等引入應急指揮中心,可觀測飛行區大部分區域, 調度人員可在機場範圍內進行遠程應急指揮;跑道兩端配備I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保障跑道具備I類運行的能力,可減少由於天氣原因而帶來的航班備降及延誤;消防及救護設施上,滿足在最佳能見度條件和地面通暢條件下,機場消防救援應答時間不超過3分鐘等等,安全不可留「死角」。
「我們機場採用的地源熱泵系統為航站樓製冷供熱,相比於傳統空調系統,節能可達50%以上。」機場運行保障部能源設備科動力保障員沈琪不無自豪地說道。
而體驗感最強的,莫過於從進入機場大門一排而立的「自助值機」開始,自助行李託運、自助安檢、自助登機到行李追蹤等,可以說,在這裡登機全流程可以實現自助完成。
「我們的行李託運區採用了國內先進的集中判圖形式,改變原來全靠現場判圖,可以把行李全靠整體傳輸到後臺來判斷,減少前臺人工量,既可以降低能源損耗,也能有效地減少顧客等待時間。」機場安檢護衛部副部長鄧煜向記者演示著,「還有機場各種人性化考量,如無障礙設施、母嬰設施等等,呈現出來的是一座小而精的機場,『五臟俱全』,讓旅客感受到舒適、溫馨。」
打造中小型「明星」機場
「蕪湖宣州機場在機場項目建設上有『兩個創新』:即地下人防工程與航站樓進出港分流結合、在同類型機場中創新建設機坪管線加油;『兩個同步』:即地源熱泵建設與綠色機場規劃同步、弱電系統建設與智慧機場謀劃同步。」機場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躍進說道。
「四型機場」的要求,對應的是民航業從傳統的注重數量、總量、增量的量優式發展向注重質量、效率、效益的質優式發展模式的轉變,蕪湖宣州機場的建設便成了這一內涵式發展的生動實踐。
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也是基礎設施建設的底線。「對安全的強調,貫穿於建設全程,落實於制度體系。從應急指揮中心、跑滑系統、助航燈光、消防及救護設施等方面,體現出『平安機場』的內涵。」孫躍進指出,「機場建設在青山綠水間,『綠色機場』上,我們強調生態上守住紅線、管控藍線、增加綠線。蕪湖宣州機場在機場選址、規劃、設計、建設等階段,努力更有效率地利用各類資源,更低限度地影響生態環境,建造合理環境負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適的綠色機場。」
「『小機場有大智慧』。我們分別從智慧管理、智慧生產、智慧服務、智慧安全四個方面打造『智慧機場』,提升機場的信息化水平,突出數據的復用和共享,滿足旅客對機場服務與運營越來越高的要求。通過智慧建設,優化飛機流、旅客流、行李流以及貨油流等四大航空地面保障流程,進而帶動航空業務與非航業務的發展,提升機場核心競爭力,配合蕪湖『智慧城市』戰略,為實現機場遠期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孫躍進表示。
「『人文機場』則體現在地方特色的融入和對旅客的人文關懷上。航站區以『蕪彩斑斕·宣墨流韻』為主題,通過色彩繽紛的彩葉樹種、行雲流水般的灌木飄帶、亦虛亦實的層級擋牆『山巒』,將皖南水墨山水的氣質與機場現代科技感相結合,打造蕪宣機場獨有特色。」孫躍進告訴記者。但更為內核的是,蕪湖宣州機場建設始終把旅客放在突出位置,把旅客舒適度和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比如我們提出打造從『家門』到『艙門』的聯運服務,讓旅客從『過客』變『賓客』,打造出『蕪宣』這一張機場服務品牌。」看著從一片丘崗之地「脫胎」已成的現代化機場,孫躍進難掩自豪與感慨,「蕪湖宣州機場目前已將跑道和平滑道道肩均拓寬至7.5米,滿足未來D級、E級飛機飛行需求,並積極謀劃跑道延長等基礎工作,我們要打造出一座中小機場中的樣板機場,為未來發展航空物流、航空器維修保障等產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圖為蕪宣機場一角。
【來源:蕪湖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