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曝光!你扔掉的垃圾正被你一口口吃掉?

2020-11-09 環保前線


你今天吃外賣了嗎?那你有沒有吃裝外賣的塑料盒子?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奇怪!但我告訴你,其實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吃塑料。在上篇文章中我就提到過,全球每人每周會吃掉一張信用卡!

人類扔給自然的垃圾,正被自然還回來

現在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據聯合國環境署估計,每年有超過64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佔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裝和塑膠袋。

而且90%的海洋塑料是微觀的,科學家將它們比作一種「湯」。至於為什麼比作是湯呢?因為最終它會被人類喝掉。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一夜之間,垃圾圍城。那些被我們扔掉的垃圾,終於被大自然給還回來了。只可惜,為此我們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國家地理雜誌」曾報導過一項最新研究:全球餐桌上90%的食用鹽都含有微塑料,等於每個人平均每年食用2000個微塑料。也就是說,我們每年在吃鹽的同時就會一起吃下一張信用卡。

如果你愛吃海鮮的話,吃下的微塑料會更多。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一項聯合研究發現,目前市場上的海產品幾乎都含有塑料。研究發現,魷魚每克組織的塑料含量為0.04毫克,蝦為0.07毫克,牡蠣為0.1毫克,螃蟹為0.3毫克,沙丁魚為2.9毫克。

埃克塞特大學研究所博士生弗朗西斯·裡貝羅說:「按照平均食用量來說,吃牡蠣或魷魚時可能會接觸到大約0.7毫克的塑料,而在吃沙丁魚時可能會接觸到30毫克的塑料。

作為對比,一粒米的重量大約是30毫克。」而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通過海產品攝入的塑料微粒高達 1.1 萬粒,大約是6張信用卡。

不僅是海洋生物,曾有研究指出,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你喝的飲用水可能就含有看不見的塑料纖維。

塑料微粒的重要的來源還有人們日常所用的個人護理用品,如磨砂潔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妝品等。另一個來源是滌綸(聚酯)、錦綸(尼龍,或者聚醯胺)、丙綸、氯綸、氨綸(萊卡)、維綸等人造纖維織物,最終它們都會流向海洋再回到人類體內。

此外,平時吃的各種方便麵、火腿腸、零食、外賣等塑料包裝食品,我們又隨著它們吃下多少塑料呢?

還有空氣中也含有塑料微粒,會被人類吸入肺部,當然人類吃塑料的途徑遠遠不止這些。如果把塑料想像成病毒,那全球已經被感染,病入膏肓。一周一張銀行卡,你可以算算你身體裡一共有多少塑料了。

而面對塑料,我們是不想吃也得吃,想逃也逃不掉!要知道大自然食物鏈是循環的,當海洋不斷為人類提供大量能源與食物的同時,人類早已成為了塑料汙染最終的受害者。

在塑料面前,沒有一個物種是安全的。現在塑料危機已迫在眉睫,假如不立即採取行動,未來我們將面臨無法解決的災難性難題。而挽救塑料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減少使用,不知道你能做到嗎?

最後大家抓緊點擊關注吧!咱們下篇文章,就來說一說塑料垃圾對人體的危害!

相關焦點

  • 蒼蠅碰過的食物要扔掉嗎?科學家:不妨吃掉
    但澳大利亞科學家認為這種做法「完全沒必要」,尤其是在城市裡,不妨試著吃掉這些食物。據澳洲網報導,雪梨大學醫學講師韋伯(Cameron Webb)建議人們「冒一次險」,試著吃掉那些被蒼蠅碰過的食物,然後可能會發現根本沒有任何問題。雖然蒼蠅被認為是細菌的傳播者,但實際上,它們轉移至食物的任何細菌都不太可能致人患病。
  • 太平洋垃圾帶正成為「塑料怪物」
    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最後去哪了?據報導,每年約800萬噸塑料垃圾被傾倒入海洋科學家在英國《科學報告》上刊文稱太平洋垃圾帶漂浮著超過8萬噸垃圾主要是塑料瓶、塑膠袋等塑料製品視頻:太平洋垃圾帶正成為「塑料怪物」海洋中的微塑料會對水生生物構成潛在威脅,比如海龜、魚類等海洋動物可能會將小塑料片誤認為是食物吃下去,進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威脅到人類
  • 沒開玩笑,你扔掉的塑料垃圾,正被你一口一口吃回來
    在你閱讀的這幾分鐘裡,又有成千上萬它這樣的塑料垃圾,加入了殺死海洋生物、毒害人類的隊伍。2017年4月,科學家在土壤裡、蚯蚓體內、母雞糞便和胃裡發現微塑料,首次證實微塑料已進入陸地食物鏈。這些微塑料經食物鏈傳遞至人類,身體吸收後,將可帶來不同嚴重程度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症。
  • 你扔掉的塑料瓶,是這樣一點點被自己吃掉的
    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垃圾總量約有10億噸,並還在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長。然而城市垃圾處理能力卻嚴重不足,大部分城市都面臨著「垃圾圍城」的窘境。垃圾填埋的費用也十分高昂,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200-300元人民幣。
  • 那些隨手扔掉的一次性「吸管」,總有一天換個身份爬上你的餐桌
    在肉眼看不見的地方,塑料正以多種形式回到你的餐桌上,每天「吃塑料」已不是危言聳聽。面對塑料給身體帶來的未知影響,《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為什麼要遠離「一次性」生活。
  • 科學家:你扔掉的塑料,正被一口一口吃回來,進入大腦「搞破壞」
    過去幾年,陸續有報導稱在珠峰上發現大量垃圾,包括糞便、塑料編織袋等,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塑料偵探」伊莫金·納珀(Imogen Napper)稱珠峰為「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堆」。  11月20日,發表於Cell子刊的一篇論文指出,珠峰頂上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垃圾,還存在大量微塑料。
  • 曾經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變成了網紅,在小吃街「天價」出售
    曾經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變成了網紅,在小吃街「天價」出售。一些中國美味需要坐在餐桌邊認真的人享用,還有一些人在街上散步邊吃,我們都喜歡請三五個朋友去購物,吃點零食,小編發現了一種曾經被我們忽視的零食,經常被當作垃圾扔掉,現在他變成了網紅零食,他是烤麵筋!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如今當我們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會發現隨處都是白色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特別難處理。雖然國家倡導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是依舊有不少商家不聽勸,仍然買一些低質的塑膠袋。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蠟蟲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種蟲子,它能夠將塑膠袋裡吃掉。
  • 10億蟑螂大軍,吃掉你的餐廚垃圾
    現在,在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蟑螂正打著一場名譽翻身仗。在這裡,一種名叫美洲大蠊的蟑螂每隻每天要吃掉自己體重5%的餐廚垃圾,10億隻蟑螂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吃」,每天能消化章丘區50噸的餐廚垃圾。10億小強「住豪宅吃大餐」走進黑暗、潮溼,有著30℃高溫的養殖間,一股熱浪與濃烈的氣味撲面而來。
  • 7500個比特幣被程式設計師當成垃圾扔掉
    近日,網上一位英國程式設計師備受人們的關注,被爆出他將藏有7500枚比特幣私鑰的硬碟當垃圾扔掉。這意味著什麼?根據相關數據,1月6日,比特幣延續漲勢,盤中一度突破350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相當於買一枚比特幣需要近23萬元人民幣。有網友對此表示,這可是把好幾個小目標都給弄丟了。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 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如今當我們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會發現隨處都是白色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特別難處理。雖然國家倡導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是依舊有不少商家不聽勸,仍然買一些低質的塑膠袋。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蠟蟲
  • 廣州將「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你願意拎垃圾下樓嗎?
    原標題:廣州將「定時定點」投放垃圾 你願意拎垃圾下樓嗎?   主持人:林圳  7月10日後,廣州要效仿臺北,在三成社區實施「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改革——如成功,無疑是居民生活習慣的一次革命。  如今大多數住宅樓的樓道裡,每層都設有垃圾桶,居民任何時候扔垃圾都可以。
  • 亂扔垃圾、亂擺雜物……曝光這些影響市容的行為!
    亂扔垃圾、亂擺雜物……曝光這些影響市容的行為!文明行為需要你我共同參與為進一步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我們的家園更整潔、城市更靚麗,促進市民養成文明的良好習慣,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幸福指數,更好地動員社會公眾參與、支持、宣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會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辦公室攜手新會區融媒體中心設立《曝光臺》欄目,面向全區範圍,曝光市民的不文明行為。
  • 章丘用蟑螂吃垃圾:每天吃掉15噸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
    來源:新京報章丘用蟑螂吃垃圾 衛生種群控制存疑3億隻「美洲大蠊」蟑螂每天吃掉15噸廚餘垃圾,網友擔心蟑螂成災,專家質疑種群控制與公共衛生問題工人在孵化室進行蟑螂卵鞘孵化。受訪者供圖蟑螂是人們公認的害蟲之一,近日,山東濟南市章丘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利用「蟑螂吃掉垃圾」的生物無害化處理垃圾的方式引發熱議。
  • 你最近都吃了些什麼?
    我們扔掉的垃圾,最終以另一種形式回到了我們的胃裡!早在2018年10月,科學家第一次在人類糞便中發現了塑料微粒,直接證實了,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最後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而且塑料種類多達9種,幾乎覆蓋了全部塑料類型,根據這一結果,科學家保守估計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體內都含有微塑料。
  • 這種被老外當垃圾扔掉的「魚泡」營養價值比魚肉還高,一斤30元
    就好比下面這種食材,在國內人們把它當成寶貝看,而在國外外國朋友卻把它當成垃圾扔掉。殊不知現在這種食物在國內的市場價格一斤可以賣到30元左右,而且它的營養價值可是比魚肉還高呢。想必朋友們看到圖中就知道這一種食物是什麼了,沒錯,它就是我們平時在市場上能買到的魚泡。魚泡也就是魚鰾,說白了就是魚在水中用來呼吸的部位。
  • 科學家終於找出母螳螂交配後吃掉老公的原因,看完你會覺得公螳螂死的值了
    以螳螂為例,公螳螂在與母螳螂交配過後,有很大的機率會被吃掉,科學家卻對原因有很大的爭議,但根據最新一份研究報告的實驗結果證明,原來公螳螂真的不死不行! ▼《皇家學會報告》的研究報告指出,交配過後將公螳螂吃掉的母螳螂,可以產出比沒有吃掉公螳螂的母螳螂更多的卵。公螳螂在被進食後會成為提供後代發育的養分!
  • 太平洋中央的這座垃圾島,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做垃圾分類
    上海的垃圾分類,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這是什麼垃圾?」成為每天最拷問靈魂的問題。為了普及分類常識,上海小學中學開始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居委會阿姨挨家挨戶進行垃圾分類教育,還有人把分類口訣編進流行歌裡,方便邊唱邊記……有人嫌分類費事費力,但垃圾分類真的是環保的第一步,心存疑惑的朋友,推薦你看這部經典紀錄片《塑料海洋》。
  • 螢光燈管壞了是什麼垃圾?這場趣味分類垃圾課,你學懂了嗎
    喝過的茶葉是什麼垃圾?用壞的螢光燈管是什麼垃圾?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在我市的逐步試點,如何分類垃圾,已經成為很多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一些真真正正出現在生活中的垃圾,往往比網傳的垃圾更加「棘手」,讓人不易分辨。
  • 垃圾不能亂扔,英語也不能亂說(扔垃圾的高階英文表達)
    01.把家裡的垃圾帶出去take out the rubbish = take it outsice the house 倒垃圾,扔垃圾Take out the rubbish when you leave. 走的時候把垃圾扔掉His father forced him to take out the rubb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