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吃外賣了嗎?那你有沒有吃裝外賣的塑料盒子?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奇怪!但我告訴你,其實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吃塑料。在上篇文章中我就提到過,全球每人每周會吃掉一張信用卡!
人類扔給自然的垃圾,正被自然還回來
現在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據聯合國環境署估計,每年有超過64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佔比最大的是食品包裝和塑膠袋。
而且90%的海洋塑料是微觀的,科學家將它們比作一種「湯」。至於為什麼比作是湯呢?因為最終它會被人類喝掉。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一夜之間,垃圾圍城。那些被我們扔掉的垃圾,終於被大自然給還回來了。只可惜,為此我們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國家地理雜誌」曾報導過一項最新研究:全球餐桌上90%的食用鹽都含有微塑料,等於每個人平均每年食用2000個微塑料。也就是說,我們每年在吃鹽的同時就會一起吃下一張信用卡。
如果你愛吃海鮮的話,吃下的微塑料會更多。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一項聯合研究發現,目前市場上的海產品幾乎都含有塑料。研究發現,魷魚每克組織的塑料含量為0.04毫克,蝦為0.07毫克,牡蠣為0.1毫克,螃蟹為0.3毫克,沙丁魚為2.9毫克。
埃克塞特大學研究所博士生弗朗西斯·裡貝羅說:「按照平均食用量來說,吃牡蠣或魷魚時可能會接觸到大約0.7毫克的塑料,而在吃沙丁魚時可能會接觸到30毫克的塑料。
作為對比,一粒米的重量大約是30毫克。」而一名海鮮食客一年中通過海產品攝入的塑料微粒高達 1.1 萬粒,大約是6張信用卡。
不僅是海洋生物,曾有研究指出,美國學者對來自五大洲14個城市的150份自來水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高達83%的樣本帶有塑料微粒。你喝的飲用水可能就含有看不見的塑料纖維。
塑料微粒的重要的來源還有人們日常所用的個人護理用品,如磨砂潔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妝品等。另一個來源是滌綸(聚酯)、錦綸(尼龍,或者聚醯胺)、丙綸、氯綸、氨綸(萊卡)、維綸等人造纖維織物,最終它們都會流向海洋再回到人類體內。
此外,平時吃的各種方便麵、火腿腸、零食、外賣等塑料包裝食品,我們又隨著它們吃下多少塑料呢?
還有空氣中也含有塑料微粒,會被人類吸入肺部,當然人類吃塑料的途徑遠遠不止這些。如果把塑料想像成病毒,那全球已經被感染,病入膏肓。一周一張銀行卡,你可以算算你身體裡一共有多少塑料了。
而面對塑料,我們是不想吃也得吃,想逃也逃不掉!要知道大自然食物鏈是循環的,當海洋不斷為人類提供大量能源與食物的同時,人類早已成為了塑料汙染最終的受害者。
在塑料面前,沒有一個物種是安全的。現在塑料危機已迫在眉睫,假如不立即採取行動,未來我們將面臨無法解決的災難性難題。而挽救塑料危機的唯一辦法,就是減少使用,不知道你能做到嗎?
最後大家抓緊點擊關注吧!咱們下篇文章,就來說一說塑料垃圾對人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