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會人傳人,一文看全打噴嚏、戴口罩、洗手的正確姿勢

2020-12-05 騰訊網

1月20日晚,鍾南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肯定有人傳人現象」。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

同時他也提到:「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病毒儘管有很多的同源性,但是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病毒,只是某些方面有近似的地方。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正在爬坡但相比SARS傳染性沒那麼強。」

據騰訊醫典介紹:冠狀病毒種類繁多,在電子顯微鏡下它們看似頭戴「皇冠」,這也是它們名稱的由來。

電鏡下的冠狀病毒,來源:Dr. Fred Murphy, CDC

冠狀病毒只感染脊椎動物,它們會寄宿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上呼吸道和胃腸道,冠狀病毒有4個屬,它們分別是:阿爾法屬(α CoV)、貝塔屬(β CoV)、伽馬屬(γ CoV)、德爾塔屬(δ CoV)

冠狀病毒的四大家族

其中,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是貝塔屬,曾經讓全世界人類恐慌的非典(SARS)、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都屬於貝塔屬。

在貝塔屬裡又分為A、B、C、D 四個亞群,其中SARS病毒的屬於貝塔屬B亞群(β CoV B)而中東呼吸症候群的戶口屬於貝塔屬C亞群(β CoV C)此前發現,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共6種,除非典和中東呼吸症候群以外,其他4種也都在阿爾法、貝塔屬當中,是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之一,也有的會引起重症肺炎,而本次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屬於第7種。

(7種可感染人類冠狀病毒的系統分布)

根據最新研究公布的基因組測序結果,該種新型冠狀病毒和浙江舟山蝙蝠類SARS病毒的相似程度最為接近,達到了88%,所以,與SARS病毒一樣,該病毒也屬於貝塔屬B亞群(β CoV B),但從這個結果並不能推斷出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就是蝙蝠,而生鮮市場多種動物混雜,也很難找到確切的傳染源。

疾控專家正在全力應對此次疫情,而作為普通大眾,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防護措施保護自己。根據騰訊醫典整理的公眾防護重點如下:

大眾熱議的N95級別口罩究竟有何作用?

人們口中常說的N95,不是一個牌子,而是一種口罩型號。

N95是基於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認證標準,該標準將專業防護口罩分為三大類九種型號。

N代表非油性顆粒,另有R、P型代表油性顆粒。非油性顆粒物包括煤塵、水泥塵、酸霧、焊接煙、微生物等;油性顆粒物則包括油霧、油煙、焦爐煙等。每一型號又分為三種過濾效能級別,分別為95%、99%和100%。N95的意思即為「過濾非油性顆粒效率為95%的防塵口罩」。

N95級別口罩並不等同於醫用防護口罩

選擇N95級別口罩,並不意味著達到了醫用防護口罩標準,在SARS之前,是沒有醫用防護口罩的。

在抗擊非典特殊時期,WHO臨時推薦醫務人員使用美國NIOSH認證的N95口罩(用於職業灰塵防護),沒有表面抗溼性和血液阻隔能力。

N95口罩只說明使用了N95濾材,口罩的過濾效率達到N95要求,但不是醫用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規定口罩的過濾效果要達到N95要求(對非油性0.3μm顆粒的過濾效率大於95%),同時還要具備表面抗溼性、血液阻隔等醫用防護要求。

達到N95級別,僅是選擇口罩的重點之一

口罩的防護效果,不僅與口罩材料的過濾效率有關,還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洩漏率)高度關聯,呼吸防護用品與人體面部密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防護效果。

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氣流首先流向阻力小處,如果口罩與人體面部密合不好,呼吸氣流首先穿過口罩直接與人體面部接觸,而不通過過濾材料,無論濾料的過濾效率多高,均起不到濾過作用,口罩的整體防護效果就難以保證,口罩周邊哪怕是1mm的縫隙也會造成防護效率的顯著下降。

因此,過濾材質過濾效率高、口罩結構設計與人面部結合的密合性好時,才會有好的防護效果。

廠家生產、測試產品時使用的是標準頭模,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面型各不相同,沒有一個萬能的設計能適合所有人的面型,需要根據自己的面型選擇適合的口罩。

口罩根據固定方式一般分為頭帶式和耳帶式,佩戴時應參照包裝上的使用說明,一般先檢查口罩完整性、頭帶(耳帶)的鬆緊度和連接部位,然後佩戴口罩並調節鼻夾。

比「選口罩」更重要的是「戴口罩」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傳播的有效手段。選擇醫用外科口罩能很好地預防呼吸道疾病。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動圖中所用口罩為普通口罩,僅供參考)

1、首先將口罩打開,區分它的正反面,一般顏色較深的一面為正面,用手摸起來質感比較光滑的為反面。戴口罩的時候,一定要讓口罩的反面朝內貼近自己的皮膚,口罩的正面朝外。

點擊播放 GIF 4.2M

2、區分了口罩的正反面之後,把口罩的兩根繩子掛在耳朵上,用手把口罩往下拉伸一下,將嘴巴和下巴全部包裹起來。

點擊播放 GIF 5.0M

3、讓指尖由內向外按壓自己的鼻梁,順著鼻梁形狀向兩側移動,讓口罩的上端緊緊貼緊自己的鼻梁,這樣口罩不容易往下掉,使其全面遮蓋口鼻,貼合面部,這樣才能起到防塵和霧霾的效果。

點擊播放 GIF 4.5M

除了戴口罩,及時洗手同樣重要

在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要記得洗手。

洗手時,要注意用流動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時間不少於15秒。

為了方便記憶,操作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一外一夾一弓一大一立一腕」

1、掌心對掌心相互揉搓

2、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

3、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4、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

5、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

6、指尖在掌心揉搓

7、清潔手腕

打噴嚏時一定要用正確方式加以遮擋

打噴嚏時,為了減少飛沫傳播,一定要採用以下姿勢:

1. 用一次性紙巾和手帕遮掩口鼻,用完將紙巾丟進有蓋的垃圾桶中並及時洗手,手帕可以帶回家清洗

2.若沒有紙巾和手帕,請用衣服的袖子掩住鼻子和嘴巴,而不是用手

3.如果穿著短袖,請抬起手臂,對著胳肢窩打

最後,有噴嚏絕對不要憋回去,對身體健康並沒有好處。

應對疫情的防護措施,可以總結為以下4條重點

1.少外出,儘量別到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去;

2.戴口罩,選擇質量合格、貼合臉型的口罩;

3.勤洗手,學會七步洗手法;

4.多通風,室內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若仍然出現、或已經出現了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感染症狀,請務必做到以下幾件事:

1.待在家不要出門,委託其他人購買並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即使是在家中,在其他人面前也要佩戴口罩。口罩的選用和佩戴方式請參照上文。

2.如果症狀不嚴重(體溫低於38C°,只有咽痛咳嗽、沒有呼吸困難),應該居家休息,最好一直呆在自己單獨的房間,使用單獨的衛生間,避免將病原傳染給其他人員。同時還要注意: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袖子(而不是手)遮住口鼻。

多用肥皂洗手,每次至少20秒鐘。如果沒有肥皂和水,請使用酒精類洗手液。

讓老人、小孩、免疫力較弱、患有慢性病(如心臟病、肺病、腎病、糖尿病)的人不要接近自己。

私人用品(碗筷、被子、毛巾、衣物、被褥等)不能與他人共用。而且用完後要及時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

3、如症狀較重(體溫在38C°及以上且持續發熱不退、咽痛和咳嗽嚴重、呼吸困難),應及時到就近的醫院就診,出發前同樣要戴好口罩,陪護照顧者也要戴好口罩。

4、去醫院的方式要選擇開車、打車或就近騎車、走路等獨立的交通方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防止與太多人接觸,以免病原擴散。

5、到了醫院,直接去發熱門診掛號,護士一般會首先進行體溫測量。

6、告訴醫護人員你最近去過哪些地方旅行(越詳細越好),有什麼症狀、最近是否接觸過疑似患者。

7、配合醫生進行各種檢查,等待確診。如果已確診,需要立即住院隔離治療,密切監測病情進展。同時和患者曾密切接觸的人也要進行觀察。

8、患者用過的任何東西,如毛巾、衣物、被褥等都必須嚴格消毒。

相關焦點

  • NEW | 洗手這件"小事",比戴口罩還重要!
    在各種科普及官方倡導下,出門「戴口罩」的防護措施已深入人心。其實,「勤洗手」也同樣重要,有時甚至比戴口罩更重要,但很多人都習慣性地忽視了,或者嫌麻煩而甚少洗手。
  • 蔡英文出席公開活動未戴口罩,馬英九忍不住炮轟:她應該檢討
    編輯:霍特臺灣在21日出現首例新型肺炎確診個案,僅僅不到3天的時間就再新增2名新個案。對此,馬英九前幾天來到景美應集廟前發紅包時特地戴上口罩,他表示,作為公眾人物應當作出正面示範;此外,他也批評蔡英文出席法鼓山活動未戴口罩的行為應該進行檢討。
  • 360°詳細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A:在疑似病例基礎上,採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進行病毒全基因組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Q:如何判斷重症病例?Q:需要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鑑別的疾病有哪些?A:主要與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SARS、MERS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鑑別,與肺炎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及細菌性肺炎等鑑別。
  • 新型冠狀病毒確定人傳人,在家在外我們如何保護自己?
    鍾南山院士表示,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確定存在人傳人現象:在廣東出現2個病例,患者沒有去過武漢,但家人去了武漢後染上了新型冠狀病毒,回到家中女兒被感染;武漢已有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 冬季防疫不能松,戴口罩的正確方法你知道嗎?
    比如大聲說話、打噴嚏、咳嗽時,都會讓一些病原體通過飛沫的方式傳染給其他人。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也是飛沫傳播,因此,冬季防疫不能鬆懈,科學規範地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病毒通過飛沫傳播。戴口罩既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又能在自己有了呼吸道症狀時保護身邊人。下面,就重溫一下戴口罩的一些細節吧!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國醫學科學院專家組答疑解惑
    問:新型冠狀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方式有哪些?  曹彬:從目前的情況看,95%以上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都與武漢有關,例如去過武漢或從武漢來。從一些聚集性病例的發病關聯次序和醫務人員感染情況判斷,人傳人的特徵十分明顯,且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知識】擴散!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
    10現在看,超級傳播者還沒出現。11應對疫情要抓住兩個要害,一是早發現,一是早隔離。12疑似病例既然已經報告、隔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還不知道的隱形感染者,因此要嚴格防控。43對3歲以下的孩子,不一定推薦戴口罩,建議通過減少外出來加強防護。44對一般人來說,只要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和人保持一米安全距離,外出時戴口罩,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就已經能夠防護。
  • 國家衛健委1號公告:新型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鍾南山:確認可人傳人
    今早7點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博通報,上海確診第二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患者為35歲男性,上海市戶籍,於1月16日在上海市一發熱門診就診後被收治入院隔離治療。經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經專家評估確認,該病例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目前患者體溫正常,生命體徵平穩。
  • 科學戴口罩「指南」您收好
    科學戴口罩「指南」您收好本報海口1月10日訊 (記者 馬珂 通訊員 楊靜)科學戴口罩,對於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具有預防作用,既保護自己,又有益於公眾健康。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為引導公眾科學戴口罩,有效防控疫情,保護公眾健康,省疾控中心特提出以下指引。
  •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你應該知道的100條科學信息
    10現在看,超級傳播者還沒出現。  11應對疫情要抓住兩個要害,一是早發現,一是早隔離。  12疑似病例既然已經報告、隔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還不知道的隱形感染者,因此要嚴格防控。  13不能排除疫情下沉到青少年的可能,現在還是應該立足於防。  14發熱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
  • 中南大學湘雅專家解答「新型冠狀病毒」三十問
    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佩戴口罩及手套 2.加強開窗通風 3.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或者免洗洗手液洗手 4.打噴嚏或咳嗽的時候注意呼吸道禮儀,注意用紙巾或胳膊肘捂住口鼻,不要直接用雙手捂住口鼻。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問答:需要拒收武漢來的快遞嗎?
    其中7種冠狀病毒會感染人,包括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MERS-CoV、只導致輕微呼吸道症狀的HCoV-229E和HCoV-OC43、可感染嬰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HCoV-NL63和HCoV-HKU1。 SARS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強,而MERS冠狀病毒的傳染性很弱,極少發生人傳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目前來看介乎於這兩者之間。
  • 戴口罩有用嗎?
    2月6日 一則新聞震驚到了很多人—— 寧波有一男子未戴口罩去菜市場買菜 結果15秒感染了新冠肺炎! 緊接著,一男子取藥未戴口罩 50秒被感染的新聞也出現了 這些新聞再次展示了 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有多強 2020年2月8日下午2:
  • 防控新型肺炎期間,太陽出來了,可以出去透透氣嗎?醫生說出實情
    同時,很多在家裡蟄伏了很多天、憋得不行的民眾,看到和煦的陽光,心裡在琢磨,聽專家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怕熱,那麼太陽出來了,我可以出去透透氣嗎?真的是這樣嗎?聽且筆者慢慢分析。防控新型肺炎期間,太陽出來了,可以出去透透氣嗎?
  • 一文看懂武漢肺炎病毒最新研究:病毒基因弱於非典,但分子變異性更強
    說的正是武漢肺炎疫情,春運、春節關口,人傳人也已發生。  最新通報,截至1月22日上午10時的國家官方通報,全國總共已有13個省市共計確診441例,治癒25例,死亡9例。美國、日本、韓國和泰國都出現確診病例。
  • 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需要...
    我市這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我們在流調中和檢查中也發現有些餐飲從業人員個人防護意識不強,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需要進一步規範。在這裡提示餐飲、冷鏈從業人員工作和居家時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餐飲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尤其是手部衛生。
  • 「冠狀病毒」、「肺炎」的英文怎麼說?疫情熱詞大盤點!
    病毒詞彙:病毒 virus /'vars/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k,run'vairs/ 新型冠狀病毒 novel coronavirus >肺炎 pneumonia /numoni/非典型性肺炎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中東呼吸症候群 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先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請更正思維: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說,其本身是一種「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疾病」,只要是某個人接觸到「足夠多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即會患病,坊間流傳的「某種人根本不會患病」的言論屬於謠言,並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