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成江蘇首例「諾西那生鈉」鞘內注射治療患兒

2020-12-04 網易新聞

11月27日,1歲9個月的男孩哲哲因脊髓性肌萎縮,在蘇大附兒院接受「諾西那生鈉」鞘內注射治療,成為江蘇省首例接受該藥治療的患兒。

患病:

一歲男孩身體鬆軟

包先生一家來自宿遷泗陽,他的兒子哲哲現在才1歲9個月,昨天記者在病房中見到哲哲時,他正躺在床上,試著把一隻玩具眼鏡戴到自己的鼻梁上。見到陌生人哲哲並不害怕,他笑著喊叔叔,還伸出小手指打著招呼。家人把哲哲的褲腳撩起,他的小腿看起來非常纖瘦,和同齡胖乎乎的孩子不一樣。「1歲的時候體重就有18斤了,現在反而只有16斤,9個月的時間體重一直在往下掉。」包先生說。

包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出生後,就很活潑乖巧,和正常的孩子一樣滿屋子能爬能滾,可是今年年初一場感冒後,家人感覺哲哲明顯偏瘦,而且身體變得鬆軟。「原來能坐穩,現在坐不穩,搖搖晃晃;原來能雙手抱奶瓶自己喝,現在雙手抱奶瓶要媽媽扶著才行。其他孩子這個年齡應該可以在地上走了,但哲哲腳後跟離不開床面。」

從一歲發現孩子異樣,家人就帶著哲哲輾轉求醫,先後去過南京、蘇州、上海都沒有確診,最終通過夫妻和孩子的基因檢測,今年7月份哲哲被確診為脊髓性肌萎縮。

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6000-1/10000。得知蘇大附兒院是全國25家SMA診治中心聯盟成員之一,包先生趕緊帶著哲哲來到醫院就診。

蘇大附兒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湯繼宏介紹,哲哲患的是II型脊髓性肌萎縮症。這是一種罕見病,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人群中該病攜帶率較高,每40-50人就有一人攜帶該致病基因。

據了解,患者發病後由於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細胞退行性病變,從而導致軀體、四肢肌肉逐漸萎縮並喪失運動功能,也會出現呼吸障礙、吞咽障礙、骨骼變形、營養不良等多系統損害,脊髓性肌萎縮症也因此成為嬰幼兒最常見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嚴重者甚至無法存活到兩歲。

注射:

簡單的動作反覆練習

哲哲患病後,父母為他做過康復等手段治療,但是效果都不理想。湯繼宏告訴包先生,今年2月,諾西那生鈉注射液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並成為中國首個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藥物。但由於是進口藥,代價較為昂貴,一支69.97萬元,而且要終身治療。

看著孩子一天天消瘦無力,哲哲的家人表示再困難也要讓孩子得到治療。經過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的援助,該院神經內科脊髓性肌萎縮診治團隊籌備了諾西那生鈉注射液。

注射前,診治團隊為哲哲進行了充分的個體化評估,並指導了無痛腰穿鞘內注射方案。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湯繼宏組織團隊演練多次,就連看似最簡單的抽液操作,團隊都要用相同的藥瓶反覆練習。

「5毫升的藥水近70萬,一毫升是20滴,一滴就是7000元,要確保每一滴都用上。」經過充分準備,11月27日8時,哲哲成功接受了諾西那生鈉鞘內注射,據悉,這也是江蘇省首例接受該藥治療的患兒。術後哲哲呼吸平穩,無不良反應,病情平穩,次日就能出院。

注射了藥物,孩子能恢復到什麼程度?湯繼宏向記者解釋,SAM分為SMA-0型、I型、II 型、III型和IV型,如果不進行治療,大多數I型的患兒無法存活到兩歲。而哲哲屬於II型,如果不加以治療,可能一輩子只能坐輪椅,類似於霍金那樣的症狀,壽命也只能達到正常成人的水平。而通過治療,孩子以後可能會恢復到獨立行走的程度,對融入社會、正常求學很有幫助。

「脊髓性肌萎縮每個月在門診會發現一例,因為是罕見病,所以其他醫院常常誤診漏診。」湯繼宏提醒,該病症要注意早期識別和診斷。如果患者表現四肢無力,肌肉又軟又癱,就要引起重視。還有的患兒反覆肺部感染,其實並不是肺功能不好,而是呼吸肋間肌萎縮導致無力呼吸,所以給予再多消炎藥也沒有用。

心願:

希望藥物早日入保

據介紹,哲哲現在注射首針後,在兩個月內還要注射三針,以後每4個月打一針,需要終身治療。

包先生表示,哲哲已經加入了「脊活新生——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援助項目」,這也是國內首個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援助項目。目前哲哲打的首針近70萬元完全自負,另外三針由該項目免費援助。此外在維持劑量治療過程中,患者自負1針治療後,免費援助1針。

面對日後龐大的治療費用,包先生坦言不堪重負。他表示,自從哲哲患病後,肌肉日漸萎縮,影響吞咽和消化能力,常常便秘。大學本科畢業的妻子只能辭職在家,24小時陪伴孩子,每天要為哲哲特製軟糯的流質食物保證孩子的飲食。他自己也工作不久,為了湊齊首針的費用,除了拿出家中的積蓄外,親朋好友借了不少。根據包先生加入的全國病友群顯示,全國SMA病人有5萬人,江蘇為81人,他希望諾西那生鈉能早日進入醫保,或者通過藥價談判把價格早日降下來。

湯繼宏認為,諾西那生鈉上市後,可以給予患兒新的救治方案,改善運動症狀,延長患者生命。以後隨著社會和科技進步,一方面等待國家政策調整,加入醫保目錄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可能會有更多新的低價藥物替代治療。

(原標題:一針70萬!到底是什麼罕見病?什麼救命藥?)

(責任編輯:朱奭雋_SU09)

相關焦點

  • 鞘內注射microRNA有望治療SOD1介導的ALS
    鞘內注射microRNA有望治療SOD1介導的ALS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2 23:31:07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Robert H.
  • NURTURE研究最新結果顯示症狀前SMA患者持續受益於諾西那生鈉注射...
    本文轉自【美通社】;接受症狀前治療的兒童患者在持續使用諾西那生鈉注射液長達4.8年後存活率為100%,且沒有一位患者需要永久性通氣 患者持續保持運動功能,且與自然病史相比取得了進展性獲益,目前96%的患者能夠在輔助下行走 NURTURE研究最近已擴展至在8歲以下兒童中評估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的更長期療效和安全性上海2020
  • 江蘇吳中(600200.SH):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獲藥品註冊證書
    格隆匯 9 月 23日丨江蘇吳中(600200,股吧)(600200.SH)公布,近日,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分支機構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蘇州製藥廠(「蘇州製藥廠」)收到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藥監局」)核准籤發的注射用艾司奧美拉唑鈉《藥品註冊證書》。質子泵抑制劑(PPI)是治療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關疾病的首選藥物。
  • 注射用帕瑞昔布鈉歐盟首仿獲批
    上海臣邦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公司研發註冊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鈉通過非集中程序向歐盟成員國荷蘭和德國遞交的MA(歐盟仿製藥)申請已獲得批准。這是注射用帕瑞昔布鈉在歐盟獲批的第一個仿製藥,同時也是臣邦醫藥作為MAH(產品上市許可人)在歐盟獲批的第一個無菌注射劑產品。記者獲悉,這款產品即將在荷蘭與德國上市銷售。
  • 希為納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正式上市 可緩解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中國江蘇網5月11日泰州訊 5月11日,上海匯倫江蘇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希為納注射用西維來司他鈉正式投產上市。今後,全國各大醫院均能買到。這是中國醫藥城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全力推進產業化進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UC-MSCs在增殖能力、成纖維細胞集落形成能力、CD106免疫調節能力、神經誘導分化能力等方面優於BMMSCs。 臍帶資源豐富,UC-MSCs採集方便,具有安全性高、倫理爭議少等優勢;不表達MHC-Ⅱ類分子,無配型、排異相關問題產生,非常適合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應用。
  •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某周中醫治療醫案
    目前西醫對神經母細胞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手術和放化療,雖經各種手段治療,但四期高危的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治癒率極低。筆者目前接觸到的主要是四期高危的患兒,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四期高危的患兒才會尋求中醫的幫助,更早期的患兒多選擇西醫治療。筆者多年來所見四期高危患兒,經常規的手術和放化療治療,無一得生,目前中醫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有效的案例也屈指可數,可見此病治療難度是極大的。
  • 方建培:大膽進行臍帶血移植破除患兒死亡魔咒
    曾作為主要技術骨幹成功完成國內首例臍帶血移植治療兒童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國際首例無關供體臍帶血移植治療地貧,國內首例新生兒未「動員」外周血混合臍帶血移植等等,更有不少白血病兒童在他手中重獲新生。病人太多怕出門診早已得知方建培主任的門診人多,號不好掛,真正到了現場才能感受到什麼叫「多」。
  •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
    首例實施自體造血 幹細胞移植患兒出倉本報6月19日訊(記者趙汶)18日,在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經過30天的無菌隔離,海南第一例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實體瘤的瓊海女童小雪順利出倉,填補了我省兒童腫瘤治療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 問答|孩子長不高,注射治療安全嗎?
    問:矮小症患兒接受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治療,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答:瑞金醫院兒內科肖園醫師給大家總結了以下知識點。目前,越來越多的矮小症患兒接受了重組人生長激素(以下簡稱GH)注射治療。可以說如果符合上述適應證,而且注射時機(主要是骨齡)又在指南推薦的範圍內,那麼結果是肯定的——注射GH可以增加身高。但是不同疾病接受GH治療後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例如:生長激素缺乏患兒接受治療的結果是最理想的,如果診斷足夠早,治療時間充分,甚至有可能達到正常成人身高或者父母中值身高範圍內。
  • Blood:一種先天免疫性缺陷疾病被基因治療100%治癒
    至今為止,18位患兒全部存活,隨訪2.3到13.4年(中位隨訪6.9年),患兒獲得100%生存。這些基因治療的細胞一直穩定存活在所有患者體內。在此期間,年人嚴重感染事件從1.17次下降到0.17次,患兒體內免疫得到良好的重建。試驗的註冊號為NCT00598481.這是人類基因治療的創舉,意味著未來5000餘種單基因疾病都可能採用類似的治療策略而徹底治癒。
  • 江蘇省人民醫院成功實施首例內鏡引導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注射消融術
    中國江蘇網8月1日南京訊 (記者華誠)近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分泌腫瘤中心湯琪雲教授團隊成功實施了江蘇首例超聲內鏡引導下微小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無水酒精注射消融術,開創了神經內分泌腫瘤領域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的先河,標誌著該中心內鏡治療技術邁向新臺階。
  • 已逝全國首例美人魚症候群患兒有雙胞胎弟弟
    已逝全國首例美人魚症候群患兒有雙胞胎弟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5日 08:27 來源:長沙晚報   長沙晚報訊(記者 唐江澎 陳飛 通訊員 劉齡予)國內首例美人魚症候群患者「小魚兒」竟然有個雙胞胎弟弟
  • 一腔柔情 對患兒療病也療心
    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廣州市婦兒醫療中心成為廣東省定點收治醫院裡唯一一家兒童專科醫院,徐翼所在的感染科理所當然地成了與病毒直面交鋒的「主戰場」。  徐翼帶領的臨床團隊,憑著對科研的高度敏銳,基於臨床治療觀察形成經驗,從個例中歸納共性,思考多個排毒路徑的可能性並加以驗證,較早發現新冠肺炎患兒存在腸道排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