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5日09時23分,中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發射使用的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去年,該火箭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中,由於海陽港沒有火箭專用的總裝測試廠房,只能是火箭與衛星在北京總裝廠房對接好之後,整體採用「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的方式,運輸到海陽港碼頭。
這次任務,海陽火箭總裝技術廠房投入使用。長十一海遙二火箭在北京僅完成部段級裝配後,由公路運輸抵達海陽港,在新廠房裡進行箭體對接、測試、裝填和星箭對接等工作,然後,快速轉運上船。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格局,減少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
這背後是大量的人力物力。
海陽港新廠房
「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製,包括「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央視頻號」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衛星和6顆推掃衛星。
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該系列衛星充分繼承了「吉林一號」高分03A星成熟單機及技術基礎,通過採用輕量化結構設計、高度集成電子學系統、高解析度超輕量化低成本相機等創新技術,使得整星重量控制在40kg量級,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重量、高分辨的特點。其中,推掃衛星可獲取全色解析度優於1m、多光譜解析度優於4m、幅寬大於17km的推掃圖像;視頻衛星可獲取解析度優於1.2m,覆蓋面積不小於14.4km*6km的彩色視頻影像。
這背後包含無數人的奮鬥與期盼。
「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
海上發射具有快速、靈活、機動、高效的特點,既能顯著提高火箭運載能力,又能有效降低成本,由於技術難度高,世界上掌握這一技術的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完成海上發射,這本身就有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
此次發射任務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具體組織實施,這也是海上發射團隊在遠離陸地發射場的區域,再次進行的無依託發射。據海上發射團隊隊長楊曉論介紹,這個團隊成立時間還不到3年,這背後是一遍遍的任務推演熬夜加班,一次次的實驗測試精益求精,一場場的寒冬走進場區採集數據,是1000多個日日夜夜苦苦探尋。
發射團隊
據公開報導,這次任務中,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團隊、西安衛星測控中心青島站等測控部門參與了此次任務測控。
一次發射,天南地北來相助!
天基測控與數據中繼團隊
海上發射使用的平臺,由中國國際海運貨櫃有限公司提供,使用的德渤3號船,於2017年1月交付煙臺打撈局,該型船是當時我國單邊抬浮力最大的打撈工程船。
航天人常講,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再一次得到體現。
德渤3號
不完全統計,新華社、中新社、青年報、我們的太空等多方記者齊聚海上,記錄這次發射。
發射消息牽動著衛星冠名商的心,也牽動著無數關心中國航天的人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