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資源網2008年4月20日消息:飛機油箱滲漏在民航機務維修中,一直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由於工作環境惡劣,操作空間小,油箱內部結構複雜,燃油滲漏路徑難以分析,內漏點很難確定,所以修補油箱工作往往需要很長的停場時間,甚至反覆幾次才能完成。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搶修任務,快速、準確地查找到漏點的位置就顯得特別重要。而一個合適的檢測方法是事關搶修成敗的關鍵。一旦漏點確定,隨後的密封修補工作就會事半功倍,同時會有效減少工作量,縮短飛機停場時間,降低經濟損失。
本文將簡單介紹在空客A319/B-2332機左大翼外油箱滲漏故障中,東航山東維修部修理人員根據維護手冊要求,結合油箱滲漏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利用一種結構簡單、可操作性強的手動抽真空及「內外壓差——點滴查漏」的檢測方法,查找內外漏點,最終實施修理所積累的經驗,與同行們共享。(油箱外漏點滲漏區域見圖一)。
1、油箱外漏點檢測
精準的確定外漏點位置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內漏點的查找。我們將其分為兩步:塗抹滑石粉粗略查找,手動抽真空準確定位。
1.1塗抹滑石粉
常規目視檢查油箱滲漏外漏點。在油箱存有燃油狀態下,清潔可疑區域,然後塗上滑石粉,通過觀察滑石粉顏色變化就很容易發現漏油的大致區域,確定外部滲漏位置,測量滲漏速率。此項工作避免在高溫和大風雨雪的環境下完成,儘可能在機庫裡,油箱裝滿油的狀態下進行。
1.2手動抽真空
放掉或倒空大翼外油箱燃油,在外漏點位置用手動抽真空器抽真空(手動抽真空工具見圖二),根據油跡洇滲的先後和密封膠周圍含油的狀況,判斷出燃油外漏的範圍和來源方向。剷除外漏點含油密封膠,確定密封膠下結構滲漏點。並根據手動抽真空吸出的燃油量,判斷燃油路徑的長短,初步判斷油箱內漏點距外漏點的半徑範圍。準確定位結構外漏點對下一步工作至關重要。
2、油箱內漏點檢測
2.1常用方法分析:
目前飛機結構油箱滲漏檢測有許多方法,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
2.1.1倒吹法:
利用過濾的、乾燥低壓空氣由外漏點吹向油箱內部,油箱內部用肥皂液塗抹,觀察產生的微小肥皂氣泡確定內漏點。此方法簡單、易行。但要求維修人員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根據結構要對可疑滲漏點區域進行判斷,觀察要仔細認真,稍有疏忽,將前功盡棄。另外,有些區域不可接近,不易觀察,也給滲漏點檢測帶來困難。使用該方法具有局限性。
2.1.2容池法:
首先,在飛機外漏點處製作一個真空袋,然後用真空泵持續抽真空。同時,把油箱內部可疑滲漏源區域分別圍成若干個容池,再分別注入不同顏色的液體,這樣根據抽出的液體顏色的不同,就可以判斷出內漏點的位置。此方法工作量大,耗時較長,同樣存在盲目性,盲區也比較多。
2.1.3氦氣法(儀器法):
把油箱內的餘油清潔乾淨,再把漏油處的封嚴膠除掉,然後在外部漏油區域製作一個壓力盒,通過壓力盒由外漏點向油箱內部提供氦氣(惰性氣體),在油箱內部利用探測儀探頭進行探測,確定內漏點。此方法需專用儀器設備且費用較高。
2.1.4汙染法:
在結構油箱外漏點做密封罐,向密封罐中低壓充氨氣,灌充壓力為2.0-4.0PSI,在油箱內部疑似滲漏點處貼浸過50%硝酸汞溶液的紙條或抹布。檢查油箱內部漏氣的地方,試紙/抹布與空氣/氨氣的混合物相遇時將呈現黑斑。為了方便,也可以在漏氣的地方塗白堊水,白堊水與空氣/氨氣的混合物相遇將產生汙染斑。(塗白堊水溶液法,要注意只有在白堊水溶液幹了以後,才可以進行滲漏試驗。)此方法比較直觀,但溶液呈鹼性,滲漏路徑通道中鹼性不易完全清潔乾淨,會形成電解液,容易對結構產生電化學腐蝕。
2.2內外壓差——點滴查漏法
我們在原有的多種油箱滲漏檢測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常規的負壓法和吹液法的優點,設計了一套結構簡單、可操作性強的「內外壓差——點滴查漏」的檢測裝置,用來檢測飛機油箱內漏點。經地面反覆試驗及實際應用,此方法經濟性好、穩定可靠,直觀性強,而且對滲漏點能夠準確定位。所謂「內外壓差——點滴查漏」法,就是吊掛染色溶液,利用其重力勢能對外漏點壓力罐內的染色溶液施壓,同時參考AMM手冊中推薦的方法對油箱內部抽真空,其共同形成的壓力差將染色溶液從油箱外漏點通過滲漏路徑滲透到油箱內部,確定內漏點。此種方法在檢測過程中,通過輸液管能隨時控制染色溶液的流量、流速,又能隨時調整染色溶液的壓力,根據測試具體情況調整進度,一次性完成內漏點的粗略查找,準確定位。
2.2.1準備工作
2.2.1.1製作壓力罐
根據外漏點位置、外形、大小選擇透明保鮮盒,進行改裝:在壓力罐底部和上部邊緣分別打小孔,底部接輸液管,上部接放氣管。接頭部分用密封膠封裝,製成壓力罐,將壓力罐用固化時間較短的還氧膠DP110固定、密封於外漏點處。要求確保壓力罐不滲漏。
2.2.1.2連接吊瓶
將輸液管另一端連接到裝有螢光溶液或染色溶液的敞口可樂瓶,並根據要求將可樂瓶吊掛一定高度,壓力罐中壓力不要太大,一般為3-5psi,即可樂瓶吊掛高度相對壓力罐為2.1-3.5米左右。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通過調整可樂瓶高度實現壓力罐內染色溶液壓力的調整。另外,依據前期外漏點查找時手動吸出的油量,大致確定需注入染色溶液的注入量。並在可樂瓶瓶上標註液面位置。
2.2.1.3製作真空袋
在左大翼油箱通氣口蓋板處安裝熱補儀或真空泵。(優先使用空客推薦的油箱通氣口抽真空工具P/N98D57204000000。)若沒有條件,也可在油箱通氣口蓋直接製作真空袋(注意對通氣口進行適當保護)。設備真空壓力嚴格遵照手冊規定壓力值,嚴格進行監控,以免危及油箱及油箱附件的安全。油箱內部真空壓力不大於2.5PSI(可通過熱補儀的真空度控制真空壓力,真空度為5.9INHg),由於油箱內外壓差達5.5-7.5PSI,測試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縮短了檢測時間。
進行測試前,應注意檢查測試裝置系統的密封性,確保裝置可靠,以免在測試過程中,由於測試裝置問題造成檢測失敗。(內外壓差——點滴查漏法示意圖見圖三)
2.2.2檢測步驟
在左大翼油箱通氣口的真空袋連接熱補儀或真空泵,油箱內部抽真空,並隨時監控真空度。
打開輸液管控制開關,打開壓力罐上部邊緣放氣管,使染色溶液儘快充滿壓力罐。
待染色溶液從放氣管溢出時,關閉放氣管。
標記染色溶液在輸液管頂部容器內的液面位置,即測試初始位置。標註需注入染色溶液的注入量。
觀察輸液管點滴情況,保證染色溶液流動正常。
根據吊瓶液面位置的下降,估計沿滲漏途徑流入油箱內部染色溶液的體積,該量要求溶液進入油箱後肉眼觀察明顯。
拆除熱補儀,保持點滴瓶——壓力罐正常工作。
根據油箱內部結構形式,分析滲漏路徑,對內漏點位置進行預測,以決定開哪塊蓋板。
打開油箱蓋板,按照手冊規範,油箱內通風完畢後進入查找染色溶液的痕跡,根據染色溶液在油箱內的位置確定漏點的大致範圍(注意多個漏點的情況)。盲區用乾淨白抹布塗抹根據顏色變化查找漏點位置。
首次油箱內部的染色溶液量比較大,確定漏點的準確位置比較困難,可以用乾淨的抹布拭去染色溶液,觀察新的染色溶液的滲入。進而確定內漏點的準確位置。
關閉輸液管開關,鏟掉內漏點位置的密封膠,根據密封膠沾有燃油方向,繼續剷除密封膠,直到確定結構內漏點。
完全清潔內漏點區域,打開輸液管開關,再次確認內漏點位置。
檢測內漏點實拍現場見圖四。
2.2.3修理程序
2.2.3.1準備工作
首先,按照SRM結構修理手冊51-76-12準備消耗材料(見表一)、工具清單(見表二)
表一:消耗材料清單
項目 | 名稱 | 數量 | 材料號 |
1 | PR1422A 1/2 | 按需 | 09-001 參照51-35-00 |
2 | PR1005F | 按需 | 09-007參照51-35-00 |
3 | PR1422B 1/2 | 按需 | 09-002參照51-35-00 |
4 | PR148 | 按需 | 09-028A參照51-35-00 |
5 | 清潔劑:丙酮 | 按需 | 11-004參照51-35-00 |
6 | 底漆 | 按需 | 13-002參照51-35-00 |
7 | 面漆 | 按需 | 16-006參照51-35-00 |
表二:工具清單
項目 | 名稱 | 數量 | 材料號 |
1 | 密封膠剷除工具 | 按需 | 非金屬材料製作 |
2 | 密封膠成型工具 | 按需 | |
3 | 毛刷 | 按需 | 尼龍 |
4 | 乳膠手套 | 按需 | |
5 | 防毒面具 | 按需 | |
6 | 無紡棉抹布 | 按需 | |
7 | 注膠槍 | 按需 | 填角密封 |
8 | 壓舌板 | 按需 | |
9 | 防爆燈 | 按需 | |
10 | 封膠專用工具 | 按需 |
2.2.3.2修理程序
涉及燃油箱作業的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安全須知。
把油箱內漏區域的餘油用棉布沾幹,再用膠木鏟把舊膠清除乾淨,除膠時不要傷及周圍金屬結構,並且除膠範圍要超出兩側舊膠邊緣最小3英寸。且兩側密封膠搭接處製作13MM斜面過渡。
用棉布把要補膠區域的殘油擦乾,用清潔劑徹底清潔3~5遍。
在外漏點相應區域抽真空,清潔內部及滲漏路徑,直到把清潔劑從油箱內部通過縫隙抽出來。
再用乾淨的棉布把清潔過的區域擦乾。
外漏點相應的區域加裝熱補儀,封膠外部區域加熱,改善封膠區域固化環境。外漏點區域持續抽真空。
內漏點區域用沾有即時調好的油箱補漏劑PR1422A型膠的毛刷往清潔乾淨的區域依次均勻塗抹。直到發現有A膠從外漏點縫隙處被吸出為止,拆除真空裝置。
用毛刷塗抹增加後續密封膠粘著力的PR148,固化30分鐘。
待PR1422A型膠加熱固化三小時,再施塗調好的PR1422B型膠,新舊膠搭接最小12MM。同時外漏區域同樣要徹底清潔乾淨然後用PR1422B型膠封嚴,在密封膠施塗後,油箱外部鋪設熱補儀對封膠區域加熱,溫度為45攝氏度,使其儘快固化,加熱固化時間可縮短為12小時。
在PR1422B型膠表面刷塗一層PR1422A,兩側膠搭接最小12MM。
塗抹PR1005F,以保護密封膠。
恢復表面防護層。
同樣環境下留有密封膠膠樣。以便觀察密封膠固化情況,決定注油時間。
待密封膠達到雙倍表面乾燥時間時,撤除熱補儀,即可向油箱內加入燃油。
(作者單位:東航工程技術公司山東分公司維修部)
2薦聞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