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發現蝴蝶新物種:具有46條染色體

2020-11-25 cnBeta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俄羅斯科學家對一種常見蝴蝶的種群進行分析之後發現,它們原來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而且擁有非常特別的基因組構成。俄羅斯聖彼得堡動物學研究所的昆蟲學家兼演化生物學家Vladimir Lukhtanov和莫斯科國立大學的昆蟲學家兼化學家Alexander Dantchenko合作完成了這一研究。

他們確定的這一蝴蝶新物種屬於眼灰蝶屬,學名為Polyommatus australorossicus,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南部的高加索山脈北坡區域。研究結果發表在公開獲取的《比較細胞遺傳學》(Comparative Cytogenetics)雜誌上。

俄羅斯科學家對一種常見蝴蝶的種群進行分析之後發現,它們原來屬於一個全新的物種,而且擁有非常特別的基因組構成。

這篇論文的發表,可以說是一段20年研究歷程的總結。20世紀90年代中期,Vladimir Lukhtanov和他的學生及同事利用一系列現代和傳統方法,開始對俄羅斯的蝴蝶物種進行詳細研究。1997年,主要關注蝴蝶生態學的Alexander Dantchenko在高加索山脈北坡採集到一些眼灰蝶屬蝴蝶標本。這些蝴蝶一開始被鑑定為阿賽眼灰蝶(學名:Polyommatus aserbeidschanus)。

然而,當科學家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蝴蝶時,發現它們具有46條染色體。這一數目在眼灰蝶屬蝴蝶中很不尋常,而且與人類的染色體數相同。在20年時間裡,研究人員分析了超過一百個眼灰蝶屬物種的染色體,並對所有關係較近的物種進行了DNA測序,發現之前採集的蝴蝶其實屬於一個獨特的新物種。

在多年的研究中,科學家還發現,眼灰蝶屬中一些在遺傳學上關係緊密的物種,在幼蟲時期會取食不同但相似的植物。該發現不僅使昆蟲學家能利用植物信息尋找新的蝴蝶物種,而且有利於這些蝴蝶的保護工作。「我們對這項研究感到驕傲,」Vladimir Lukhtanov說,「這不僅對生物多樣性研究有很大貢獻,而且能幫助我們理解生物演化的機制。」

相關焦點

  • 人類創造出僅有1條或2條染色體的酵母菌株
    英國《自然》雜誌1日在線發表了兩項遺傳學重磅研究:中美兩國科學家已經創造出僅有1條或2條染色體而非傳統16條染色體的新型酵母菌株,融合酵母全部染色體未顯著損害細胞適應性。 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分散在多條染色體,染色體數量因物種而異。
  • 新混血蝴蝶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途徑
    :在自然界中,新物種通常是怎樣產生的呢?根據達爾文「進化論」,大部分新物種都是在自然選擇過程中,從現有物種內部中分化、演變而來的。而科學家日前在實驗室成功培育出了一種混血蝴蝶,它的基因與顏色同自然界中已知的一個蝴蝶物種相同。這是科學家首次找到確切的證據證明,雜交也是新物種產生的途徑之一。
  • 連飛鳥、蝴蝶、飛蛾都不例外,全因Y染色體
    無保護的X假設具體來說,他們想檢驗「無保護的X假設」,該假設表明,異配性中的Y染色體(具有XY(男性)性染色體而不是XX(女性)性染色體的人)不能保護個人免受所表達的有害基因的侵害。在X染色體上。她說:「我們不僅研究了靈長類動物,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的壽命數據,還研究了爬行動物,魚類,兩棲動物、蜘蛛、蟑螂、蚱蜢、甲蟲,蝴蝶和飛蛾等的壽命數據。」「而且我們發現,在如此廣泛的物種中,異性配偶性的確比同性配子性更早死亡,平均早於同性配子性死亡17.6%。」
  • 古代染色體數位化重建揭示哺乳動物進化—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USO/iStockphoto 人類有46條染色體,狗有78條,而一種位於南美洲的被稱為紅兔鼠的小型嚙齒類動物,擁有驚人的104條染色體。數十年來,遺傳學家們一直對染色體在哺乳類動物之間展現出的多樣性感到驚訝,現在他們有可能弄清楚這些差異是如何發生的。
  • 69條!17周胎兒多了23條染色體
    本報訊(記者朱曉京)正常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而一孕婦產前篩查時,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異常,胎兒的染色體有69條,屬於罕見的「三倍體」。3月17日,記者在瀋陽市婦女兒童保健中心遺傳室採訪時了解到,很多棘手的生育難題原來是在染色體上出了「錯」。
  • 浙發現多種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農藥汙染可使人類的下一代染色體易位   「人體共有46條染色體,在各種對人體有害的物理、化學、生物因素作用下,會斷裂重接,通過不同組合,形成無數種異常染色體核型。」盧主任講,14年來,他在湖州發現的第11種世界首報核型攜帶者的父母幾乎都是農民,而且父母都有頻繁接觸甲胺磷、草甘磷等有機磷農藥的歷史。
  • 昆明動物所發布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
    蝴蝶因其豐富的形態多樣性,自達爾文時代就作為研究物種適應性進化的重要類群之一,近幾年更被認為是研究形態遺傳、進化和發育的理想模型,已成為發育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種群遺傳學、保護生物學和生態學等研究領域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鳳蝶科是具有重要進化地位的蝴蝶支系,其豐富的色彩和形態等多樣性是昆蟲生態與進化研究的主題。
  • 一畸胎多出23條染色體
    南京日報報導(通訊員 王瑩 記者 倪秀萍 實習生 霍天雷)健康人體內的每個細胞中只有46條染色體,而市婦幼保健院最近在給一名孕婦檢查時,竟查出一個有69條染色體的胎兒。日前,該畸胎被引產。  據了解,懷上這一異常胎兒的女士姓陳。半個月前,她在孕期21周時來市婦幼保健院做B超檢查,結果提示胎兒大腦發育異常。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針鼴 (Ken Hur ley供圖)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他們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並追溯發現哺乳動物祖先可能曾有60條染色體
  • Science:馬基因組測序發現新染色體著絲點
    他們說,該項研究的重大發現之一是一個位於馬的第11條染色體上的看來像是正在形成的一種嶄新的著絲點(著絲點是染色體的中央區域,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起著某種重要的作用)過程中的區域。文章的作者寫道,大約53%的馬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看來與在人的染色體中所發現的基因序列相同(這種現象叫做種系間的保守同線性),它們也許可以在未來作為人類疾病的模型。
  • 我市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有關醫學遺傳學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填補了世界醫學遺傳學研究領域該項染色體核型的空白,豐富了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項目資料庫,對遺傳學的臨床研究、生殖醫學研究和優生優育具有重要意義。 據河南科技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研室老師趙曉介紹,染色體是人類的遺傳物質,正常情況下有46條(23對),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其中女性性染色體為XX,男性為XY。
  • 研究發現Y染色體正在逐漸消失!科學家:未來或有新男性誕生
    文/行走天涯研究發現Y染色體正在逐漸消失!
  • 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發布 揭示鳳蝶屬起源於39-57百萬年之間
    原標題: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發布 揭示鳳蝶屬起源於39-57百萬年之間  碧鳳蝶雌性個體圖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發布了碧鳳蝶染色體水平基因組,並進一步揭示鳳蝶屬起源於39-57百萬年之間,碧鳳蝶與柑橘鳳蝶和金鳳蝶的分歧時間在
  • 人類染色體數發現史:一位華裔科學家的孤獨挑戰
    ——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1955年12月22日,凌晨2點,觀察到人類細胞含有46條染色體。」當蔣有興 (Joe Hin Tjio) 在他新拍攝的人類細胞染色體照片的左下角標註上實驗觀察結果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這個數字將會對人類細胞遺傳學領域產生怎樣的歷史性影響。
  • 小鼠骨髓染色體標本的製備與觀察
    【基本原理】在真核生物中, 染色體的數量和形態具有物種的特異性, 迄今一直可以此作為物種分類的基本依據之一。染色體作為遺傳物質-DNA 的載體, 對生物的遺傳、變異、進化和個體發生, 以及細胞的增殖和生理過程的平衡控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每一個物種的細胞一般都有一定數目、形狀和大小的染色體。將體細胞核中全部染色體按照其大小、著絲粒位置,以至帶型有序地排列起來,此模式圖象排列即為核型(karyotype)或染色體組型。
  • 為什麼很多物種的雌性都比雄性長壽?
    一項新研究發現,擁有兩個同性染色體與更長的壽命有關。對於人類而言,性染色體通常是XX(女性)或XY(男性)。他們研究了229個物種在壽命上的性別差異,包括99個科、38個目和8個類,尤其關注壽命較長的那一個性別擁有的是同配子染色體(如XX或ZZ)還是異配子染色體(XY)。正如所料,在大多數物種中,具有同配子染色體的性別往往壽命更長。
  • 新疆發現一例世界首報人類染色體異常核型
    這一發現為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數據填補了一項空白,為醫學遺傳學的基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並將對臨床產前診斷、優生優育預防該遺傳病再發,具有一定的醫學應用價值。據了解,此病例患者是石河子一名中年育齡婦女,她婚後八年先後懷孕五次,均在三個月內自然流產,於去年12月向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求助。
  • 科學家發現,決定性別的Y染色體正在慢慢消失,男人下場如何?
    地球形成後大約10億年,最原始生命開始出現,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地球從誕生至今已經有了46億年的歷史,在這46億年的歲月長河中,地球上出現了很多生物,但為什麼就只有人類站在了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絕無僅有的智慧生命?
  • 新疆的蝴蝶,驚世駭俗!
    共有大小13處泉水,7個湖泊,這裡還有20條河流,是著名的通天河發源地。巴音布魯克,蒙古語意為「富饒的泉水」.巴音布魯克是一個草和花的海洋,在如蔭的茅草、苔草、蒿草、松草之間,盛開著許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在不暇拍照九曲十八灣和天鵝的時候,我關注到野花叢裡飛舞的這些精靈。 【物種簡述】: Coenonympha sunbecca 綠斑珍眼蝶,僅分布於新疆、蒙古。
  • 染色體組多倍化,讓纖弱「禾草」變身強勁之竹
    多倍化是物種形成的主要驅動因素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其數目變化會導致形態、解剖、生理、生化等諸多遺傳特性的變化。論文第一作者之一的昆明植物研究所馬朋飛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通常各種生物所包含的染色體數目是恆定的,如水稻是24條染色體,而人類則具有46條染色體,有性生殖過程中,正常配子具有的染色體數稱為染色體組,這樣水稻和人類的一套染色體組分別包括12對和23對。二倍體生物具有兩套染色體組,一套來自「父親」,另外一套則來自「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