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馬基因組測序發現新染色體著絲點

2020-12-04 生物谷

Science

據11月5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研究人員成功地為一匹名叫Twilight的灰色的研究用馬做了基因組的測序。研究人員說,這一工作闡述了馴化的過程,並顯示了其與其它的像牛這樣的被測序的胎盤類哺乳動物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相似性。

Claire Wade與全世界各地的同僚一起報告了Equus caballus 基因組的高質量測序草案初稿。他們說,該項研究的重大發現之一是一個位於馬的第11條染色體上的看來像是正在形成的一種嶄新的著絲點(著絲點是染色體的中央區域,它在細胞分裂過程中起著某種重要的作用)過程中的區域。

文章的作者寫道,大約53%的馬的染色體上的基因看來與在人的染色體中所發現的基因序列相同(這種現象叫做種系間的保守同線性),它們也許可以在未來作為人類疾病的模型。該基因組的序列測定已經使得人們可以研發對某些馬的遺傳性疾病的遺傳學測試,例如多糖沉積性肌病、遺傳性馬局部皮無力及周期性高血鉀性癱瘓。然而,儘管人與馬之間存在著很大程度的保守同線性,但在第11條染色體上的看來是新的著絲點卻沒有在任何其它的種系中被發現,從而提示它在進化上是新出現的。文章的作者說,該著絲點具有功能而且穩定,但由於它過於新近,所以還沒有獲得其它哺乳動物著絲點的典型標記。該馬的基因組還表明,馬最初的時候是從一個母馬數量相對較大的但公馬非常少的馬群中被馴化的。(生物谷Bioon.com)

其他物種基因組研究:

Science:家蠶基因組測序成功

Nature Genetics:黃瓜基因組精細圖譜繪製完成

Nature:馬鈴薯晚疫病病菌基因組測序完成

PLoS ONE:繪製出首張黃瓜基因組圖譜

PLoS Biology:老鼠全基因組測序圖公布

Nature:高粱基因組完成測序

Nature Biotechnology:測出植物寄生型線蟲基因組序列

Nature:三角褐指藻基因組完成測序

更多基因組信息。。。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Science 6 November 2009:DOI: 10.1126/science.1178158

Genome Sequenc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Population Genetics of the Domestic Horse

C. M. Wade,1,2,3,* E. Giulotto,4 S. Sigurdsson,1,5 M. Zoli,6 S. Gnerre,1 F. Imsland,5 T. L. Lear,7 D. L. Adelson,8 E. Bailey,7 R. R. Bellone,9 H. Bl?cker,10 O. Distl,11 R. C. Edgar,12 M. Garber,1 T. Leeb,11,13 E. Mauceli,1 J. N. MacLeod,7 M. C. T. Penedo,14 J. M. Raison,8 T. Sharpe,1 J. Vogel,15 L. Andersson,5 D. F. Antczak,16 T. Biagi,1 M. M. Binns,17 B. P. Chowdhary,8 S. J. Coleman,7 G. Della Valle,6 S. Fryc,1 G. Guérin,19 T. Hasegawa,20 E. W. Hill,21 J. Jurka,22 A. Kiialainen,23 G. Lindgren,24 J. Liu,25 E. Magnani,4 J. R. Mickelson,26 J. Murray,27 S. G. Nergadze,4 R. Onofrio,1 S. Pedroni,14 M. F. Piras,4 T. Raudsepp,8 M. Rocchi,28 K. H. R?ed,9 O. A. Ryder,30 S. Searle,15 L. Skow,18 J. E. Swinburne,31 A. C. Syv?nen,23 T. Tozaki,32 S. J. Valberg,26 M. Vaudin,31 J. R. White,1 M. C. Zody,1,5 Broad Institute Genome Sequencing Platform,1 Broad Institute Whole Genome Assembly Team,1 E. S. Lander,1,33 K. Lindblad-Toh1,5,*

We report a high-quality draft sequence of the genome of the horse (Equus caballus). The genome is relatively repetitive but has little segmental duplication. Chromosomes appear to have undergone few historical rearrangements: 53% of equine chromosomes show conserved synteny to a single human chromosome. Equine chromosome 11 is shown to have an evolutionary new centromere devoid of centromeric satellite DNA, suggesting that centromeric function may arise before satellite repeat accumulation. Linkage disequilibrium, showing the influences of early domestication of large herds of female horses, is intermediate in length between dog and human, and there is long-range haplotype sharing among breeds.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磅!新發現挑戰染色體組裝經典模型
    當細胞處於有絲分裂期時,染色質可進一步高度濃縮成1400nm的有絲分裂染色體。但是在之前的研究方法中,人們廣泛採用電子顯微鏡觀察DNA,但是在所獲得的DNA圖像中,它的對比度比較低。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沙克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被稱作ChromEM的電鏡樣品染色方法,從而能夠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直接觀察細胞核中的染色質結構。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科學家通過納米孔測序技術,結合其他改進和驗證的互補技術,實現了對葡萄胎CHM13全基因組進行的高覆蓋、超長讀取。
  • 科學家第一次實現了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新的方法,首次完成了人類染色體從一端到另一端的完整序列(「端粒到端粒」),沒有缺口,並且準確性達到空前水平。科學家通過納米孔測序技術,結合其他改進和驗證的互補技術,實現了對葡萄胎CHM13全基因組進行的高覆蓋、超長讀取。
  • Genome Research:研究生發現更全面染色體測序方法
    生物谷報導:來自韓國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 ,南加州大學USC生命科學學院分子與生物信息學課題組的生物學家發展了一種能對一個生物體全部染色體進行測序的新方法,這一研究方法發表在Genome Research雜誌上。
  • Science:牛染色體組測序的完成開啟了許多新的門徑
    據4月24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研究人員現在已經完成了對整個牛染色體組的測序,這一成就對我們加深了解哺乳動物的進化、加速牛奶和肉製品的基因改良並由此而更好地了解人類疾病以及對它們的相關治療都會有促進作用。
  • Nature最新論文驚人發現,最強癌基因竟然不在染色體上……
    而Nature發布的新研究中,科學家終於首次直接觀察了ecDNA (不止基因測序) ,並證明了它的重要性:ecDNA上的癌基因,是腫瘤的整個基因轉錄組當中,表達水平最高的那部分基因。而染色體上癌基因的表達相對較低。
  • 癌症難治,罪魁禍首竟不在染色體上……
    而Nature發布的新研究中,科學家終於首次直接觀察了ecDNA (不止基因測序) ,並證明了它的重要性:ecDNA上的癌基因,是腫瘤的整個基因轉錄組當中,表達水平最高的那部分基因。而染色體上癌基因的表達相對較低。
  • Science:破解細胞每次分裂時染色體正確遺傳之謎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1424。這些研究人員集中研究了細胞中一種名為「紡錘體檢查點(spindle checkpoint)」的途徑,這是一種質量控制機制,確保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準確遺傳。紡錘體檢查點途徑是在染色體上的一個叫做動粒(kinetochore)的位點被激活的。動粒是一個機械界面,蛋白纖維結合這個界面,把染色體分開。
  • 科學家首次完成對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現在,遺傳學家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對整個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進行測序並覆蓋了300多萬個此前沒有被繪製出來的鹼基對。
  • 科學家首次完成對人類X染色體的完整測序
    據外媒報導,儘管科學家已經完成了整個人類基因組的測序但仍有一些空白。現在,遺傳學家在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研究中帶來了一個重要的基因序列,即對整個人類X染色體從頭到尾進行測序並覆蓋了300多萬個此前沒有被繪製出來的鹼基對。人類基因組計劃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科學事業之一。
  • Science:利用CRISPR/Cas9操縱染色體重組繪製遺傳圖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方法解決這種問題:利用CRISPR/Cas9技術在酵母細胞有絲分裂期間進行靶向重組事件。在細胞有絲分裂---而不是減數分裂---期間,在準備分離的一條染色體臂上發生的罕見雙鏈DNA斷裂有時是通過一種被稱作同源重組的機制修復的。這種機制利用同源配對的另一條染色體替換從發生斷裂的位點到斷裂的染色體臂的末端之間的序列。正常情形下,這種有絲分裂重組非常罕見,因此用來繪製遺傳圖是不現實的。
  • 疑難解析:著絲粒與著絲點
    紡錘絲牽引的是著絲點還是著絲粒呢?有的版本說著絲點,有的說是著絲粒,在這裡我初步探討一下。1. 著絲粒(Centromere):在兩條姐妹染色單體相連處,有一個向內凹陷的縊痕,稱為主縊痕,光鏡下相對不著色。著絲粒處於主縊痕的內部,是主縊痕的染色質部位。
  • 有絲分裂染色體、DNA數量變化圖釋疑
    大家好,請根據近期所學,完成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量變化圖:關於二者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數量變化,有兩種畫法
  • 高通量測序解析X染色體失活
    X去活性(X inactivation)也就是X染色體失活,是指一般女性雖然都有兩條X染色體,但事實上有一條會惰性化,變成巴爾體(Barr body),這個過程由Mary F. Lyon發現,因此也被稱為裡昂化作用。 「男性染色體為XY,女性的則有兩個X,其中一個會被關閉。如果沒有關閉,就無法存活。
  • 周周講第二十五期:「基因在染色體上距離著絲點較遠」意味著什麼?
    點擊上面的藍字關注 生物競賽菁英聯盟 有這樣一道遺傳題:西瓜的基因A/a位於染色體距離著絲點較遠的位點上
  • PNAS:測序組裝染色體技術
    這正是一些基因組研究人員在嘗試通過新一代DNA測序數據,拼接成染色體時所面臨的同樣問題。這些染色體能提供基因組組織和結構變異方面的信息,有助於解析進化歷史。為了能拼湊出這些染色體來,科學家們可以通過物理或者遺傳圖譜完成,但是對於許多物種而言,這種指導性的圖譜並不存在。
  • 新型冠狀病毒33:胡晉川博士;高通量測序;間期,有絲分裂,紡錘
    ;間期,有絲分裂,紡錘 ——網友提問 「高通量是相對於第一代測序的。第一代測序只能一次測1個樣品的1段序列,產生的數據量相對來說很小,而高通量測序一次能夠產生的數據量在幾十G上百G,可以一次測很多的樣本…」網友「河傳楊穎(yǐng)」說。
  • 染色體核型、微陣列、高通量測序、FISH等檢測手段的區別與應用
    那麼,染色體核型分析、二代測序、基因晶片、高通量測序、微陣列、FISH等檢測手段有哪些區別?  高通量測序也稱二代測序  主要用來檢測單基因病基因突變位點和染色體的微缺失微重複。檢測基因位點和染色體使用不同的試劑盒及測序深度,分析方法也不相同。
  • Science: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導致一連串具有癌症特徵的突變
    為了確定染色體橋斷裂的直接後果,他們將活細胞成像與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Look-Seq)相結合。通過比較子細胞或孫細胞(granddaughter cell, 即子細胞在分裂後產生的子細胞)的單倍型拷貝數和結構變異,就可以揭示BFB循環中的複雜突變機制,其中的一些突變機制經過兩代以上才會發生。
  • 20年磨一劍:納米技術完全測序人類X染色體
    即便如此,其中依然存在數以百計的空缺,尚無一條染色體被真正完成 [1]。 如今,科學家首次完成了一條 「從頭到尾」 真正完整的人類染色體測序。7月14日,《自然》雜誌上刊載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 Karen Miga 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2]。該團隊使用最新的納米孔測序技術,首次完成了從端粒到端粒、完整無缺的人類X染色體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