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長期存在的效率問題,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2020-08-19 LEDinside

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克服長期存在的LED效率問題的新設計,並且可以轉換成雷射啟動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的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LED,該LED可能是解決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難題的關鍵。這一概念在實驗室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實現了亮度的大幅提高並具有產生雷射的能力。

該團隊還包括來自馬裡蘭大學、倫斯勒理工學院和IBM Thomas J. Waston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該LED的亮度比傳統的亞微米大小的LED增加了100到1000倍。

據NIST的Babak Nikoobakht介紹,該LED與傳統LED使用的材料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形狀,該LED採用了製造LED的新架構。

LED燈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明亮LED的發展贏得了諾貝爾獎,並開啟了照明的新時代。然而,即使是現代的LED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光更加明亮,但很快亮度就會降低,使得LED的效率非常低。這個被業界稱為「效率下降」的問題阻礙了LED在從通信技術到殺毒等許多有前景的應用領域的應用。

團隊對該LED進行了全新設計的實驗:與傳統LED中使用的平面設計不同,研究人員用又長又薄的氧化鋅線製造了一種光源,他們稱之為翅片(「長」和「瘦」是相對而言的:每個翅片只有大約5微米長,大約是人類平均頭髮寬度的十分之一)。翅片陣列看起來像一個小梳子,可以延伸到1釐米或更多的區域。

LED像素設計示意圖 圖片來源:NIST

翅片LED像素設計包括發光的氧化鋅翅片(紫色)、絕緣介質材料(綠色)和金屬接觸(黃色)

這個新設計能發出橫跨紫色和紫外光邊界波長的明亮的光,產生的能量是典型的小型LED的100到1000倍,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發現。

Nikoobakht說:「一個典型的面積小於1平方微米的LED發光功率約為22納瓦,但這種LED能產生高達20微瓦的功率。這表明這種設計可以克服LED的效率下降,使光源變得更亮。」

在增加電流的同時,研究小組還發現了另一個驚人的現象。雖然LED起初在一個波長範圍內發光,但它相對較寬的光發射最終縮小到兩個波長的強烈紫色光。這清楚地表明了他們的微型LED變成了微型雷射器。

Nikoobakht說:「將LED轉換成雷射需要很大的努力。它通常需要將LED與諧振腔耦合,使光在諧振腔周圍反射,從而產生雷射。而翅片的設計可以自己完成整個工作,不需要增加另外的腔。」

微型雷射器不僅在化學傳感領域,而且在下一代手持通信產品、高清顯示器和消毒方面,對於晶片規模的應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Nikoobakht說:「它很有潛力成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這不是人類製造的最小的雷射發射器,但它非常明亮。如果效率沒有下降,它將會大有用處。」(來源:國際半導體照明聯盟ISA)

轉載請標註來源!更多LED資訊敬請關注官網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納米級LED克服「效率降低」難題,還能發射雷射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克服了「效率降低」難題的納米級LED,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明亮而微小的光:科學家們製造出更好的納米級LED
    新設計克服了長期存在的LED效率問題可以轉換為雷射來啟動。發光二極體的新設計可實現亮度的顯著提高以及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使其在一系列應用中有價值。與傳統的亞微米尺寸LED設計相比,該器件的亮度提高了100到1000倍。
  • 納米級LED產生雷射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可能是克服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的關鍵。LED燈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明亮的LED的研發贏得了諾貝爾獎,並開啟了照明的新時代。然而,即使是現代的LED也有它的局限性,這讓它們的設計者感到沮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光更加明亮,但很快亮度就會降低,使得LED的效率非常低。這個被業界稱為「效率下降」的問題阻礙了LED在從通信技術到殺毒等許多有前景的應用領域的應用。
  • NIST開發納米級3D列印凝膠新方法
    納米材料是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型材料,由於納米微粒(1-100nm)的獨特結構狀態,使其產生了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從而使納米材料表現出光、電、熱、磁等特殊功能,在醫學、要學、化學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 納米科學:科學家克服了製造量子點顯示器的瓶頸!
    納米科學:科學家克服了製造量子點顯示器的瓶頸!(Phys.org) - 儘管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了量子點,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些納米級發光半導體顆粒的廣泛商業應用。主要問題是需要將量子點沉積並圖案化到基板上,並且目前沒有方法能夠以高解析度和大規模實現這一點。現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通過結合兩種常規方法克服這種權衡:光刻法,其使用光來以高解析度對量子點進行圖案化;和逐層組裝,它使用量子點的電荷在大面積上均勻地沉積它們。
  •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打開APP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1-29 14:30:31 在2000年,外量子效率為25%,而如今對藍光GaN基LED最好的外量子效率已超過70%。圖2.9給出了從2000年到2008年GaN基LED外量子效率發展變化圖。從圖上中可以看到提高LED的發光效率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1)提高內量子效率(2)提高光提取效率。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其是以液體為基礎的,據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幫助LED實現與固體薄膜中結合量子點的LED相比兩倍的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新型LED可達到200 lm / W以上的功效。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nanobodies),被證明可以中和新冠病毒SARS-CoV-2,並且以一種與其他抗體不同的新方式與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
  • 量子點與Micro LED結合提升發光效率與散熱效果
    >   LEDinside   量子點螢光粉為納米等級的顆粒,其好處為有較佳的吸收率、高轉換效率及高演色性等優勢,應用以固態照明及顯示為主。
  •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打開APP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發表於 2018-04-24 06:41:00 日前,LED光電巨頭歐司朗宣布
  •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陳學仕教授研究團隊決定在量子點溶液中加入鹽水,也就是氯化鈉溶液,成功將量子點包覆住,形成結晶,「就像把量子點抓回來,聚縮成均勻分布的一顆小點。」而經過「包膜」的量子點也更穩定,就像泡了鹽水的蘋果,不易受到水、氧的侵蝕。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事實證明,這些短波長的雷射比常規光束更聚焦,並且能夠製造具有高水平結構細節的凝膠,尺寸小至100納米(nm)。NIST科學家最新開發的技術可以創建複雜的微觀結構,例如柔性電極,生物傳感器或軟微型機器人。
  • 美國新工藝 可修復用於透明LED屏幕的「分子級薄膜」
    通過超強有機酸處理由二硫化鉬製成的單層半導體,研究人員能夠讓材料的效率實現百倍增長。首席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Ali Javey表示:「這項研究是『一片完美的單層光電材料』的首次展示,此前我們從未聽聞如此薄的材料可以做到」。
  • LED行業的2019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陳長江(音譯)及其同事利用納米級3D列印技術在其他傳統LED的表面上創建了微觀的不對稱金字塔陣列,能夠使LED的光提取效率高達90%。9月臺灣國立師範大學納米研究團隊成功地用納米材料製造UV LED。這是第一次實現在石墨烯表面產生紫外線。
  • 科學家意外創造全新LED設計,發光功率提升1000倍
    這意味著要維持照明效率,LED 必須在較低的電流下工作,且由於 LED「光效下降」效應,我們必須增大 LED 器件的面積,或在一個燈泡中增加更多的 LED,從而在不犧牲效率的同時增加亮度,這不僅限制了所有商用 LED 的性能提升,也將亞微米級 LED 和雷射器的輸出功率限制為納瓦。不過,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
  • 美國宇航局可能已經捕捉到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
    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數據,這可能是對太陽納米耀斑的第一次完整觀察。這項研究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可能是一個假定的納米耀斑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它的第一次明亮起源到它的消亡。納米耀斑是太陽表面的微小噴發,其大小約為普通太陽耀斑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發現更多關於納米耀斑的細節,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將太陽日冕加熱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原因。雖然這標誌著納米耀斑的完整生命周期首次被完成,但研究人員早在1972年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科學家們想知道太陽的外層大氣,也就是所謂的日冕,是如何在離太陽核心更遠的情形下達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
  • 奧林巴斯公司最新發布LEXT OLS4500 納米檢測顯微鏡
    奧林巴斯公司非常榮幸地宣布,將於6月3日在日本、中國、韓國和泰國發布LEXT OLS4500 納米檢測顯微鏡。LEXT OLS4500是一種工業用新型顯微鏡,能夠進行無縫放大觀察,實現從幾百微米到幾納米的測量。
  • LED行業的2019 - 同花順財經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陳長江(音譯)及其同事利用納米級3D列印技術在其他傳統LED的表面上創建了微觀的不對稱金字塔陣列,能夠使LED的光提取效率高達90%。4月據外媒報導,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已知的半導體可用於構建能夠進行超級注射的同質結構,可為高效藍光、紫光、紫外和白光LED以及光學無線通信(Li-Fi)光源等的設計開闢全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