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級LED克服「效率降低」難題,還能發射雷射

2020-08-18 科技工作者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NIST研究人員Babak Nikoobakht說:「這是製造LED的新架構。雖然我們使用的材料與傳統LED裝置相同,但對它們的形狀進行了改進。」

雖然LED裝置開啟了照明新時代,但即便是現在使用的LED設備,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出的光更明亮。然而,亮度很快就會降低,使LED的效率變得非常低。「效率降低」問題限制了LED在通信技術、殺毒等多個領域的應用。

Nikoobakht等設計的新型LED裝置克服了效率降低問題,但這完全是意外之喜——他們的主要目標只是製造一種微型LED,以滿足晶片實驗室技術的需求。

與傳統LED使用的平面設計不同,研究人員在新LED中引入了氧化鋅翅片。翅片陣列看起來就像一把小梳子,並可以向1釐米以外區域延伸。

Nikoobakht解釋說:「我們從翅片結構上看到了希望,因為它們細長的形狀和較寬的側面或許能夠接收更多電流。一開始,我們只是想測試一下新架構能承受多高的電流,結果卻發現它變得越來越亮。」

新LED能發射出紫光至紫外光的明亮光線,產生的功率是一般小型LED的成百上千倍。Nikoobakht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發現。面積約1平方微米的LED,發光功率約為22納瓦,而新LED能產生高達20微瓦的功率。」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還取得了另一個驚人的發現:雖然新LED最初是在一定波長範圍內發光,但它相對較寬的發射光範圍最終縮小為兩個波長的強烈紫光。這說明,新LED裝置變成了微型雷射器。

Nikoobakht說:「將LED轉換為雷射非常不容易。它需要將LED與諧振腔耦合,使光在腔內反射。翅片結構讓新LED能夠獨立完成整個工作,無需再依託諧振腔。」

微型雷射器在化學傳感、可攜式通信產品、高清顯示器和晶片級設備等方面,都有重要應用價值。Nikoobakht說:「新型LED裝置有可能成為未來應用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它能發出明亮的雷射,並且效率不會降低。」

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張夢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bright-tiny-scientists-nanoscal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克服了「效率降低」難題的納米級LED,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克服長期存在的效率問題,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克服長期存在的LED效率問題的新設計,並且可以轉換成雷射啟動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的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LED,該LED可能是解決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難題的關鍵。這一概念在實驗室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實現了亮度的大幅提高並具有產生雷射的能力。
  • 納米級LED產生雷射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可能是克服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的關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光更加明亮,但很快亮度就會降低,使得LED的效率非常低。這個被業界稱為「效率下降」的問題阻礙了LED在從通信技術到殺毒等許多有前景的應用領域的應用。 儘管研究人員的新型LED設計克服了效率下降的問題,但研究人員最初並不是奔著解決這個問題去的。
  • 紫外led燈具雷射打標機的優點及在LED燈具市場的應用分析
    打開APP 紫外led燈具雷射打標機的優點及在LED燈具市場的應用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1 15:25:42
  •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打開APP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發表於 2018-04-24 06:41:00 日前,LED光電巨頭歐司朗宣布
  • 明亮而微小的光:科學家們製造出更好的納米級LED
    新設計克服了長期存在的LED效率問題可以轉換為雷射來啟動。發光二極體的新設計可實現亮度的顯著提高以及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使其在一系列應用中有價值。與傳統的亞微米尺寸LED設計相比,該器件的亮度提高了100到1000倍。
  • 紫外雷射打標機對led燈具打標的作用及優點
    打開APP 紫外雷射打標機對led燈具打標的作用及優點 尚拓雷射 發表於 2020-12-01 09:09:51 尚拓雷射專門研發了自動化多工位雷射打標機。多工位同時加工能顯著提升led燈雷射打標機的工作效率,尤其是打標led球泡燈這類小的led燈,一機一人每次只能打標一個led燈未免太浪費人力物力,因此多工位同時加工的led燈雷射打標機應需而生。
  • 鈣鈦礦LED研究獲重大突破,外量子效率達到21.6%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黃維院士團隊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博士及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劉利民博士團隊共同提出了鈍化分子形成氫鍵與鈍化效應的競爭機制,並通過理性分子設計,削弱氫鍵的限制作用,從而顯著改善了鈍化的效果並降低了鈣鈦礦薄膜中的非輻射損耗。通過這一發現,黃維課題組實現了外量子效率達到21.6%的高效鈣鈦礦LED器件,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 雷射切割機切割厚鋼板時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題?
    雷射切割機切割厚鋼板時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題?但倘若要切割更厚的不鏽鋼板,10mm之上的不鏽鋼板通常要用到超5kW的大功率雷射發生器,並且切割品質也會顯著下降。大功率雷射發生器機器設備成本費用非常高,而且輸出的雷射模式也會影響到雷射的切割加工,因而傳統的雷射切割加工方法在切割厚鋼板時,優勢不大。
  •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陳學仕教授研究團隊決定在量子點溶液中加入鹽水,也就是氯化鈉溶液,成功將量子點包覆住,形成結晶,「就像把量子點抓回來,聚縮成均勻分布的一顆小點。」而經過「包膜」的量子點也更穩定,就像泡了鹽水的蘋果,不易受到水、氧的侵蝕。
  •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打開APP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1-29 14:30:31 在2000年,外量子效率為25%,而如今對藍光GaN基LED最好的外量子效率已超過70%。圖2.9給出了從2000年到2008年GaN基LED外量子效率發展變化圖。從圖上中可以看到提高LED的發光效率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1)提高內量子效率(2)提高光提取效率。
  • 物理學家使電子納米雷射變得更小
    挑戰是在納米級連接光學和電子設備。為了實現這一點,光學組件不能大於數百納米,這比人的頭髮寬度小約100倍。此大小限制也適用於片上雷射器,這對於將信息從電信號轉換為承載數據位的光脈衝是必需的。然而,光是一種具有數百納米波長的電磁輻射。量子不確定性原理說,光粒子或光子可以在其中存在一定的最小體積。它不能小于波長的立方。簡而言之,如果使雷射太小,光子將無法容納其中。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不過在雙光子光刻術中,飛秒雷射用於精確固化樹脂。不僅點到點過程耗時,而且雷射器工作在高強度下,有可能會損壞材料,而且儀器昂貴。 先前美國LLNL的研究人員在2018年1月宣布找到了一種改進雙光子聚合(TPL)的方法,雙光子聚合是一種納米級3D列印技術,LLNL將雙光子聚合3D列印技術開發到可以兼顧微觀精度同時又滿足較大的外型尺寸的水平。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其是以液體為基礎的,據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幫助LED實現與固體薄膜中結合量子點的LED相比兩倍的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新型LED可達到200 lm / W以上的功效。
  • 研究人員研發奈米線UV LED,可望克服效率衰減問題
    、智慧照明等特殊照明基於AlGaN的UV LED由於存在較低的內部量子效率、低擷取效率、低摻雜效率、極化電場大以及差排密度外延高等缺點,限制了UV LED的高功率應用... 一般來說,基於AlGaN的UV LED由於存在較低的內部量子效率、低擷取效率、低摻雜效率、極化電場大以及差排密度外延高等缺點,這些都限制了UV LED在高功率的應用。
  • 長春光機所研製出橙紅光波段最高螢光量子效率的碳納米點
    發光碳納米點是近十年興起的新型納米發光材料,其無毒、發光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好、原料廣泛等優點,引起國際上廣泛的關注。該領域發展面臨的瓶頸是缺少調控碳納米點發光帶隙的手段和增強其螢光量子效率的方法。目前,碳納米點在藍光和綠光波段已實現較為高效的發光,但在可見區長波長波段,特別是橙光到紅光波段,缺少高效率發光的碳納米點。
  • 美國新工藝 可修復用於透明LED屏幕的「分子級薄膜」
    通過超強有機酸處理由二硫化鉬製成的單層半導體,研究人員能夠讓材料的效率實現百倍增長。首席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Ali Javey表示:「這項研究是『一片完美的單層光電材料』的首次展示,此前我們從未聽聞如此薄的材料可以做到」。
  • 納米尺度下:LED、雷射LD與量子點應用
    當我們將許多層不同材料的半導體納米薄膜重迭在一起時,可以形成「量子井(Quantum well)」,例如:在砷化鎵晶圓上分別成長砷化鎵、砷化銦鎵、砷化鋁鎵的納米薄膜或是在藍寶石上成長氮化鎵、氮化銦鎵、氮化鋁鎵的納米薄膜,都是屬於量子井結構,如圖四(b)的量子井LED發光層結構所示,研究顯示具有量子井結構的LED發光二極體或LD雷射二極體元器件具有更好的發光效率。
  • 雷射二極體發射深紫外光
    遠場模式的UV-C雷射投影到屏幕上。UV-C半導體雷射器的截面結構。脈衝作用下UV-C半導體雷射器的發射特性。根據《應用物理學快報》雜誌的一篇報導,日本名古屋大學已經與旭華成公司合作製造了一種能夠發射深紫外光的雷射二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