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了「效率降低」難題的納米級LED,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2020-08-18 科學大觀園雜誌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NIST研究人員Babak Nikoobakht說:「這是製造LED的新架構。雖然我們使用的材料與傳統LED裝置相同,但對它們的形狀進行了改進。」

雖然LED裝置開啟了照明新時代,但即便是現在使用的LED設備,也有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出的光更明亮。然而,亮度很快就會降低,使LED的效率變得非常低。「效率降低」問題限制了LED在通信技術、殺毒等多個領域的應用。

Nikoobakht等設計的新型LED裝置克服了效率降低問題,但這完全是意外之喜——他們的主要目標只是製造一種微型LED,以滿足晶片實驗室技術的需求。

與傳統LED使用的平面設計不同,研究人員在新LED中引入了氧化鋅翅片。翅片陣列看起來就像一把小梳子,並可以向1釐米以外區域延伸。

Nikoobakht解釋說:「我們從翅片結構上看到了希望,因為它們細長的形狀和較寬的側面或許能夠接收更多電流。一開始,我們只是想測試一下新架構能承受多高的電流,結果卻發現它變得越來越亮。」

新LED能發射出紫光至紫外光的明亮光線,產生的功率是一般小型LED的成百上千倍。Nikoobakht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基礎性發現。面積約1平方微米的LED,發光功率約為22納瓦,而新LED能產生高達20微瓦的功率。」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還取得了另一個驚人的發現:雖然新LED最初是在一定波長範圍內發光,但它相對較寬的發射光範圍最終縮小為兩個波長的強烈紫光。這說明,新LED裝置變成了微型雷射器。

Nikoobakht說:「將LED轉換為雷射非常不容易。它需要將LED與諧振腔耦合,使光在腔內反射。翅片結構讓新LED能夠獨立完成整個工作,無需再依託諧振腔。」

微型雷射器在化學傳感、可攜式通信產品、高清顯示器和晶片級設備等方面,都有重要應用價值。Nikoobakht說:「新型LED裝置有可能成為未來應用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它能發出明亮的雷射,並且效率不會降低。」

原創編譯:雷鑫宇 審稿:西莫 責編:張夢

期刊來源:《科學進展》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bright-tiny-scientists-nanoscale.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納米級LED克服「效率降低」難題,還能發射雷射
    納米LED裝置由發光氧化鋅翅片、絕緣介質材料和金屬觸點構成。《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克服長期存在的效率問題,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NIST最新發布:小而明亮的納米級LED 克服長期存在的LED效率問題的新設計,並且可以轉換成雷射啟動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的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型LED,該LED可能是解決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難題的關鍵。這一概念在實驗室用微型LED進行了演示,實現了亮度的大幅提高並具有產生雷射的能力。
  • 納米級LED產生雷射
    《科學進展》雜誌8月14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馬裡蘭大學和倫斯勒理工學院等開發了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有望突破長期存在的光源效率限制。研究人員經演示實驗後發現,新型LED的亮度是傳統亞微米級LED的100~1000倍,並且具備產生雷射的能力。這些特性在規模化和小型化應用中具備潛在應用價值。
  •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打開APP 歐司朗克服LED晶片的Droop效應 提高發光效率 發表於 2018-04-24 06:41:00 日前,LED光電巨頭歐司朗宣布
  • 如何提高LED驅動電源的效率
    打開APP 如何提高LED驅動電源的效率 led網 發表於 2019-10-23 16:26:22 大家都知道提高LED驅動電源效率最常見的就是優化電子變壓器參數設計
  •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打開APP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1-29 14:30:31 在2000年,外量子效率為25%,而如今對藍光GaN基LED最好的外量子效率已超過70%。圖2.9給出了從2000年到2008年GaN基LED外量子效率發展變化圖。從圖上中可以看到提高LED的發光效率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1)提高內量子效率(2)提高光提取效率。
  • 科學家開發出新型納米級LED:亮度比傳統LED增加1000倍,還能變身為微型雷射器
    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開發的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LED)可能是克服長期以來光源效率限制的關鍵。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們的形狀。」LED燈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但明亮的LED的研發贏得了諾貝爾獎,並開啟了照明的新時代。然而,即使是現代的LED也有它的局限性,這讓它們的設計者感到沮喪。在一定程度上,增加LED的電量會使其發光更加明亮,但很快亮度就會降低,使得LED的效率非常低。這個被業界稱為「效率下降」的問題阻礙了LED在從通信技術到殺毒等許多有前景的應用領域的應用。
  • 納米科學:科學家克服了製造量子點顯示器的瓶頸!
    納米科學:科學家克服了製造量子點顯示器的瓶頸!(Phys.org) - 儘管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了量子點,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些納米級發光半導體顆粒的廣泛商業應用。現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通過結合兩種常規方法克服這種權衡:光刻法,其使用光來以高解析度對量子點進行圖案化;和逐層組裝,它使用量子點的電荷在大面積上均勻地沉積它們。研究人員Joon-Suh Park等人在最近一期「納米快報」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新量子點圖案化過程的論文。
  • 吐故納新:弗洛裡光電材料推出低介電常數、低CTE、透明的納米級UV膠
    另外,優異的封裝材料往往需要多個性能的最優化,目前很多封裝材料在粘度、透明度、介電常數、硬度和柔韌性等重要性能之中的一個或多個方面存在不足,繼而會嚴重影響所獲光電器件的性能。電子封裝材料的不斷創新和性能提高一直是光電產業一個棘手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江蘇省和蘇州科技項目的支持下,弗洛裡光電材料(蘇州)有限公司研發部通過大量的實驗,成功地開發出基於納米填料的UV膠。
  •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陳學仕教授研究團隊決定在量子點溶液中加入鹽水,也就是氯化鈉溶液,成功將量子點包覆住,形成結晶,「就像把量子點抓回來,聚縮成均勻分布的一顆小點。」而經過「包膜」的量子點也更穩定,就像泡了鹽水的蘋果,不易受到水、氧的侵蝕。
  • 鈣鈦礦LED研究獲重大突破,外量子效率達到21.6%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黃維院士團隊與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博士及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劉利民博士團隊共同提出了鈍化分子形成氫鍵與鈍化效應的競爭機制,並通過理性分子設計,削弱氫鍵的限制作用,從而顯著改善了鈍化的效果並降低了鈣鈦礦薄膜中的非輻射損耗。通過這一發現,黃維課題組實現了外量子效率達到21.6%的高效鈣鈦礦LED器件,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
    發光效率為105lm/W的量子點(QD)的白光LED已研發出。其是以液體為基礎的,據研究人員稱,它可以幫助LED實現與固體薄膜中結合量子點的LED相比兩倍的效率。研究人員表示,隨著進一步發展,新型LED可達到200 lm / W以上的功效。
  • 如何提高LED背光的發光效率
    如何提高LED背光的發光效率 國際led網 發表於 2019-09-18 16:16:10 LED相對於CCFL的最大缺點是發光效率低,CCFL通常在80~100流明
  • LED行業的2019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陳長江(音譯)及其同事利用納米級3D列印技術在其他傳統LED的表面上創建了微觀的不對稱金字塔陣列,能夠使LED的光提取效率高達90%。9月臺灣國立師範大學納米研究團隊成功地用納米材料製造UV LED。這是第一次實現在石墨烯表面產生紫外線。
  • 科學家意外創造全新LED設計,發光功率提升1000倍
    這種限制通俗來講,就是 LED 只在低電流 (僅幾十毫安) 下可以最有效地工作,而隨著輸入電流的增大,發光效率反而會逐漸降低。這意味著要維持照明效率,LED 必須在較低的電流下工作,且由於 LED「光效下降」效應,我們必須增大 LED 器件的面積,或在一個燈泡中增加更多的 LED,從而在不犧牲效率的同時增加亮度,這不僅限制了所有商用 LED 的性能提升,也將亞微米級 LED 和雷射器的輸出功率限制為納瓦。不過,新的研究發現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
  • LED行業的2019 - 同花順財經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陳長江(音譯)及其同事利用納米級3D列印技術在其他傳統LED的表面上創建了微觀的不對稱金字塔陣列,能夠使LED的光提取效率高達90%。4月據外媒報導,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已知的半導體可用於構建能夠進行超級注射的同質結構,可為高效藍光、紫光、紫外和白光LED以及光學無線通信(Li-Fi)光源等的設計開闢全新途徑。
  • 美國新工藝 可修復用於透明LED屏幕的「分子級薄膜」
    通過超強有機酸處理由二硫化鉬製成的單層半導體,研究人員能夠讓材料的效率實現百倍增長。首席研究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Ali Javey表示:「這項研究是『一片完美的單層光電材料』的首次展示,此前我們從未聽聞如此薄的材料可以做到」。
  • 科學家克服矽融入鋰電池難題 可打造輕便、高容量電池
    來自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團隊近日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設計方案,克服了將這種材料融入鋰離子電池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展示出了一種輕巧的多用途設備,可以為衛星和太空衣供電。過去幾年間,科學家提出了多種潛在的解決方案,包括矽轉變成海綿狀的納米纖維或微小的納米球,然後再將它們集成到設備中。來自來自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團隊希望藉助名為「Buckypaper」的碳納米管薄片來加強矽的可靠性,這種碳納米管薄片被用於開發下一代飛機的隔熱罩。這些薄片與微小的、納米級的矽顆粒配對,團隊稱這種排列方式很像一副牌,矽顆粒夾在每層牌之間。
  • 羅島納米成功研發新一代固態納米孔測序儀,原理機在蘇州完成驗證
    而另一種技術路線固態納米孔DNA測序則具備優良的機械物理性能,在極大地提高測序準確率(最高可達99.999%)的同時,憑藉價格低廉的半導體工藝製備的矽基片和氮化矽薄膜,極大地降低測序成本。另外,固態納米孔可以重複使用,通過大規模量產的方式,進一步降低單次測序的成本,被業內公認為測序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 納米尺度的發現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來生產清潔水這個問題也困擾了人們數十年。為了幫助設計改進膜,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和三維計算模型,在納米尺度上了解水是如何流過屏障的。結果表明,均勻的膜密度降低到納米級,而不是膜的厚度,是改善水流的關鍵。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賓州州立大學和杜邦大學的研究小組近日在《科學》雜誌上報告說,改善均勻性可以將效率提高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