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成院士:作為高端人才被美國限制出境,回國後他撐起有機化學的...

2021-01-09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科學家 ,作者採集工程

中國科學家

依託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所搜集的珍貴史料,展現老科學家們的學術生涯、精神世界及突出貢獻。弘揚科學精神、培育科學文化,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技人物專題宣傳平臺。

自由基,作為有機物中最有活性的一部分,關於它的研究一直都是各國前沿化學研究的重點。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位科學家,他的研究覆蓋了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輔酶NADH模型形式上負氫轉移反應機理等,幾乎囊括了有機自由基化學的各個領域。他曾在1987年、1995年兩次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並且在執教期間培育出了60多位研究生,為祖國的有機化學培育了大量人才。

他就是有機化學家、化學教育家、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有成。

劉有成院士

一路求學,立志報國

1920年,劉有成出生於安徽省舒城縣城衝鄉的一個清貧的書香家庭,由於家庭困難,劉有成小學時輟學了一年。儘管如此,憑著優異的成績,他還是依靠獎學金完成了之後的中學學業。如此艱難的求學經歷不僅沒有挫傷他的學習熱情,反而更加堅定了他求學的信念。

1937年底南京淪陷後,合肥告急,劉有成跟隨學校逃難。他們從安徽舒城出發,步行翻越大別山到達湖北武漢。師生到達武漢時正逢武漢會戰,劉有成親眼看到日本飛機來轟炸,中國的飛機卻無力反擊,他當時深受觸動,立下了讀書報國的志向。

1938年9月,劉有成順利考入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農業化學。抗戰時期,內遷至重慶的中央大學為了減輕貧困學生負擔,設有公費、獎學金、貸金等救濟學生的制度。當時的劉有成只能靠政府發放的貸金勉強度日,生活十分艱苦。直到1940年,品學兼優的他獲得了穆藕初獎學金,才總算解決了生活問題。

在中央大學,劉有成遇到了對其學習方向的選擇影響深遠的兩位老師——倪則壎和高濟宇。

這兩位教授是我國化學界的老前輩,早年他們留學美國,學成後滿懷著愛國之心與報國之志回到祖國,他們曾在南京大學的前身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任教,分別從事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們的學識和涵養十分豐富,講課十分精彩,激發了劉有成對有機化學的濃厚興趣。

滿懷著對有機化學的深深嚮往,劉有成更加刻苦努力地學習,學習成績也愈發的出類拔萃。

專心學術,學有所成

1944年,劉有成依憑優異成績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研究生獎學金,次年8月,進入利茲大學學習有機化學。

在利茲大學,劉有成師從有機化學系教授、英國著名的生物甲基化專家F·查林傑進行微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

1948年12月,劉有成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後繼續深造學習。他飛越大西洋,開始了留美深造的旅程。

劉有成先是在美國西北大學師從著名教授Byron Riegel攻讀有機化學。1951年,他發表論文《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文中介紹了用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17-α-乙炔基睪丸素-20,21-14C的方法,這篇論文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也因此被收入國外出版的同位素標記化合物製備專著。

20世紀50年代,有機化學中的自由基化學開始興起,為了學習和研究自由基,1951年10月,劉有成前往芝加哥大學,師從國際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之一M·S·Kharasch教授進行研究工作。

在Kharasch教授的指導下,劉有成開展了格式試劑與二氯化鈷的反應、過氧化物分解的反應,以及氣相溴化的反應和光反應等自由基化學的基礎研究工作。他發表的有關自由基重排反應的論文《自由基重排反應》是國際上關於該問題的首次報導。

在美學習期間,他不僅專注於有機化學的研究,還積極參與各種學術討論,同各個國家的學生、學者進行交流合作,並同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這些學術圈的人脈資源為他之後的研究、任教提供了不少幫助。

1954年,M·S·Kharasch教授為劉有成寫的推薦信

紮根西北,有機「發芽」

同錢學森等高級知識分子一樣,劉有成在回國時也遭到了美方的處處阻撓。1951年,他就著手辦理了回國手續,然而就在即將離開的前幾天,他突然接到美國移民局的一封信,命令他不得擅自離開美國,並將他列入港口的黑名單。直到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美國政府應國際壓力同意分批放中國留美人員回國,劉有成才初見回國的曙光。

1954年12月21日,劉有成抵達廣州。歷經十年的海外求學,他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1955年1月,劉有成接受高等教育部的安排,前往蘭州大學工作。

「我們那時回國的人,回來的目的就是要回到中國來。到哪工作,我服從分配。祖國哪裡最需要,我就到哪裡去。」回憶起這段時光,劉有成堅定地說。

1954年,劉有成(一排右一)乘坐威爾遜總統號回國,在菲律賓附近海域時與回國留學生合影

為建設大西北,劉有成舉家搬遷,離開了生活、交通條件較好的南京搭乘火車前往蘭州。

他回憶:「我們剛去蘭州的時候,城市建設比較落後,連自來水都沒有,都是從黃河打上來的水,需要放進水缸裡打明礬澄清後才能喝。當時公共汽車也比較少,出門有時候得乘馬拉車。」

為了配合蘭州化工廠和蘭州煉油廠的石油科研需求,他開展了石油化學專門化教育,講授有機物化學結構理論和石油化學課程,為新中國培育了大批的石油化工人才。

在艱苦的條件下,劉有成白手起家,著手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自由基化學研究小組,他和他的助手及研究生一起,開始了對硫醇對炔屬化合物加成反應的研究,闡明了反應機理和立體化學。接著又從事共軛高分子的系統研究,成功地合成了具有半導體性質的聚苯乙炔共軛高分子,這是在國內最早開展的有機半導體的研究工作,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

自由基化學的種子開始在西北大地上萌芽。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劉有成同許多知識分子一樣,遭受了相當大的打擊與磨難。但他矢志不渝,始終堅定地跟著黨走。「文革」結束後,科學界迎來了新的春天,劉有成等科學家也相繼恢復工作。

為了促進我國有機化學的發展與應用化學科技的進步,作為國內有機化學研究領頭人的劉有成迅速投入到了新的工作當中,他全力開展科研和教學,並很快在自由基化學、單電子轉移反應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科研成果。不僅如此,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劉有成還積極參加了各種海內外學術會議,在了解最新學術動態的同時,向學界同行積極介紹蘭大有機化學的科研成果。

在他的努力下,1984年蘭州大學組織籌建了國家級的應用有機化學研究實驗室。一年後,該實驗室被劃為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蘭州大學成為國內有機化學領域的領頭羊。

除此之外,劉有成還積極推動學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1985年,劉有成與加拿大皇后大學化學系尹國聲(Jeffrey K·S·Wan)教授合作,在蘭大成功舉辦了「國際自由基化學研討會」,為發展自由基化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開了新道路。

1985年,劉有成在國際自由基化學討論會上致辭

執教科大,桃李天下

1994年春,74歲的劉有成告別工作39年的蘭大,前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已到古稀之年的他,儘管身體條件大不如前,但在自由基化學研究、教學領域的熱情卻絲毫未減。

那時中科大的有機化學方向只有一個教研室,不僅專業課程很少,而且專業學生也很稀缺,科研力量十分薄弱。劉有成來到中科大後,便迅速著手開始補齊有機化學這塊短板。

除了繼續加強有機化學領域的教學工作,劉有成還利用自己積攢的學術圈人脈與學術影響,先後召集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吳雲東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林國強院士等學術大家來校任教,並藉此打造了一支朝氣蓬勃的學術科研團隊。

正是由於他的努力與付出,中科大有機化學專業先後於1998年和2007年獲得了化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國家重點學科認證,並且它還與化學系中原有的無機化學和化學物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相配合,使得中科大的化學學科轉為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從而大大提升了中科大在全國高校中的地位。

據劉有成院士的助手郭慶祥回憶,在中科大任教期間,劉有成不僅對自己的研究生認真負責,面對前來請求幫助的本科學生,他也是極其熱心。有一段時間本科學生畢業後偏向於選擇前往海外讀研,面對來找自己寫英文推薦信的孩子,劉有成院士總是十分認真負責,有必要時他甚至會找任課老師和班主任了解情況。正是這種對學生認真負責且不失關懷的態度,使得劉有成先生為許多學生所愛戴。

2008年仲秋,在中科大建校五十周年慶典之際,劉有成拿出30萬積蓄捐獻給學校,設立「劉有成獎學金」。

他說:「我出生於清貧的書香世家,沒錢念書,只有靠獎學金才能完成學業,並且出國深造,這些難得的機遇是我料想不到的。在長達五十多年的工作時間裡,我體會到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這一真諦。」

劉有成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奉獻的意義。如今,他培養的學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在各自的單位擔當重任;「劉有成獎學金」資助的學生,也一個個順利完成學業,在各自的崗位上建功立業。

1995年,劉有成(一排左二)與諾貝爾獎得主R·A·Marcus教授合影

劉有成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他曾說:「我走過的路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榮辱與共的。」

在祖國貧苦之際,劉有成捨棄高位厚祿,毅然決定回到祖國投身於科學建設;在祖國漸趨富強之際,他又能不耽於安逸,積極投身到前沿的科學研究裡。他的無私奉獻與治學嚴謹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與物質財富。

劉有成

(1920.11-2016.1)

有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文:採集工程項目辦公室/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

參考文獻:

1.《第十屆全國物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即將召開》,科學通報(2013年6月20日)

2.《一位自由基化學的回憶——劉有成訪談》,張志輝、龍瀛、劉培,中國科技史雜誌 (2011年4月12日)

3.《慶賀劉有成院士90壽辰》,王官武,科學通報(2010年8月25日)

4.《學者品格 良師風範——記中國自由基化學的開拓者劉有成院士》,高彤,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9年5月15日)

5.《劉有成:為祖國耕耘自由基》,張志輝、劉培,中國科學報(2015年3月27日)

6.《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科學信息(1991年12月27日)

7.《無私奉獻,治學嚴謹——百年劉有成》,郭慶祥風雲之聲(2020年10月30日)

8.本文圖片來自於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絡版)

來源:中國科學家

原標題:《劉有成院士:作為高端人才被美國限制出境,回國後他撐起有機化學的半邊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劉有成
    劉有成是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回顧他的一生,少年時期刻苦讀書立志報國,青年時期潛心科研為國奉獻,中年時期培養人才貢獻突出,即使到了晚年也依舊牽掛我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這樣的一生,堪為典範。劉有成1920年生於安徽省舒城縣。在求學時期,他一直成績優異。
  • ...100周年學術會議」暨「2020年中國科大有機化學學科建設研討會」
    2020年11月6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著名有機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我國有機自由基化學奠基人、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劉有成先生誕辰100包信和校長首先代表學校歡迎各位專家的到來,並介紹了劉有成先生的生平以及在科研、育人、社會服務等方面突出貢獻。他表示,劉有成先生為國家科技和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深切緬懷劉先生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希望大家以本次紀念活動為契機,深入思考,集思廣益,探討中國科大有機化學學科的未來建設和發展,共同推動有機化學學科更進一步。
  • 厲害了,一門八院士——記自強不息的蘭州大學化學學科
    導讀 11月22日,中科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蘭州大學化學系校友吳驪珠、張錦當選院士,至此,恢復高考以來蘭大化學已經培養了八位院士。蘭州大學不僅為國內化學學科發展培育了眾多奠基人、開拓者,更向全世界輸出了大批優秀化學人才。
  • 他是生物界頂尖人才,拒絕國外挽留回國效力,妻子與他並肩作戰
    其實,施一公除了明星校長的身份,還是致力於科學和醫學領域研究的著名學者,曾為我國的科學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和傑出成就,擁有中科院院士和美籍院士的雙重身份,得到了科學界和社會的好評。當初他們相識於清華大學的化學實驗室,作為學妹的趙仁濱總是向施一公請教學術問題,而施一公也不厭其煩,很耐心和仔細的為趙仁濱講解實驗方法和過程,二人多次進行學術交流,在一起完成很多實驗課題。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化學史上的今天 | 2月8日——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摩西·岡伯格
    1866年2月8日,猶太裔美國化學家摩西·岡伯格出生於烏克蘭。岡伯格是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他於1900年發現第一個自由基。在嘗試製備更為立體擁擠的六苯乙烷的過程中,岡伯格發現了三苯甲基自由基,成為人類首次發現可以穩定存在的自由基,因為這樣他被認為是自由基化學的奠基人。從德國回國後,岡伯格繼續在密西根大學任教,1927年他升任化學系主任,直至1936年退休。1931年,岡伯格曾擔任美國化學學會主席。岡伯格成年後一直和他的妹妹索菲婭在安阿伯市居住,兩兄妹未曾結婚。
  • 他師從錢學森,從美國學成回國,愛惜人才,破格錄取殲20總設計師
    羅時鈞,是我國著名空氣動力學家和航空教育家,1947年被公派前往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航空工程系留學,導師是錢學森,他是錢學森帶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他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選擇回國,立志航空救國!他的回國之路,同樣也是充滿坎坷!
  • 國內人才爭相赴美發展,他卻全職回國任教清華,連美國國籍都不要
    高級精英人才更改國籍奔赴他國,是大家最不願見到的事,所以每每有此類消息曝出,人們便會義憤填膺地咒罵對方是無恥白眼狼,以此發洩心中的不滿。不可否認,現今確實有很多精英會因為國內物質條件不夠優越,或是自我追求與現實情況相衝突等原因,而選擇出國發展。
  • 最大夢想是為祖國培養高端人才
    無論自己是在校求學,還是科研攻關;無論是在國內發展,還是在國外深造,一路走來,他始終銘記祖國一路扶持和培養的恩情。唐本忠的座右銘是「快樂做科研」。如今,他最大的夢想,就是為國家培養一批高端人才,服務祖國的發展需要。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加入「北京大學」,他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他不僅被稱為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同時還擁有諸多頭銜。他既是生物物理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又是舉世聞名的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他就是科學家謝曉亮。
  • 海外的高端人才回家了
    原來這件事的起因是微軟級別最高的中國AI科學家沈向洋,宣布回國了。他是微軟必應和微軟小冰的締造者,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首席科學家,還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的外籍院士。發表了100多篇頂尖論文,擁有超過50項美國專利。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 棄美籍歸國, 呼籲人才回國效力, 追求中國夢
    比起關注娛樂八卦新聞,科學人才的相關事件才值得我們關心。隨著祖國越來越強大,更多的頂尖人才,願意放棄海外的生活,甚至放棄國籍,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這對於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只有他們願意為祖國建設做貢獻,中國才能夠離中國夢越來越近。北大院長饒毅,他就是一個願意放棄美國優渥待遇,回歸祖國懷抱的精英人才。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四院院士高華健,加入美國後稱自己愛國,他到底哪裡愛國?
    2012年,美國國家工程院授予高華健工程院院士;2015年中國科學院授予高華健外籍院士;2018年,美國科學院授予高華健院士;2019年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授予高華健院士。一個中國四川的「川娃子」成為享譽盛名的四院院士,建立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超音速和超彈性斷裂力學。
  • 28位院士逝世!老一輩離世,新生代不願回國,我國人才青黃不接
    兩天之內,我國兩位院士相繼辭世!至此,今年以來,我國已經有28位院士與世長辭。北京師範大學張新時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新時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國逝世。
  • 美國最重視的人才中美院士謝曉亮棄美回國創高科研發抗疫新武器
    1962年6月出生於北京的謝曉亮,他從小就擁有驚人數學和化學天賦,被稱為「神童」,27歲,他的博士後工作還沒有到期,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2006年當選生物物理學會會士 (fellow)2008年當選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2009年獲得 美國能源部 勞倫斯獎2010年當選中國化學學會榮譽會士(
  • 他北大畢業,加入美國國籍,成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回國發展引熱議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頂尖科研學者在國外學成後,選擇了回國發展,進入到我國頂尖高校,積極投身在祖國的偉大事業當中,為我國科研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貢獻出自己的才智。他身上擁有諸多頭銜:生物物理化學領域的行業專家;單分子生物學、無標記光學成像、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外號「四院士」學者,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他一個人實現了這個成就;美國生命醫學大獎——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的第一位華人。
  • 又一華人院士在美被捕,理由荒唐至極,這只會加速他們回國的進程
    又一華人院士在美被捕,理由荒唐至極,這只會加速他們回國的進程 不管什麼時候,人才都是一個國家最重要、最寶貴的財產。尤其在經濟、科技等領域,高端人才更是各個國家爭相拉攏的重要資源。
  • 創造多項記錄,將愛滋病治療費降低92%,他的成果讓美國人刮目相看
    博士研究生期間,姜標的導師是周維善院士和潘鑫復教授。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他在油菜甾醇內脂的合成研究和穩定的金屬含氟試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博士畢業後,姜標到上海有機所開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於1991年被特批晉升為副研究員。
  • 四川「布鞋院士」:公費留學回國奉獻,教書育人培養遙感技術人才
    李小文對金庸小說的喜愛由來已久,在美國定居的那段日子裡,由於國內的文學作品相對缺乏,他就經常跑到圖書館中去借閱金庸的小說。經過一日的忙碌,在小說中放鬆自己,李小文覺得,該做的事做了,有時間就看看小說,是他這個知識分子最大的樂趣。有情有義,毅然回國報恩情。在1979年進入遙感所攻讀碩士學位的李小文,翌年便被國家選中公費前往美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