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論文的「神」與「形」
社會實踐是常見的問題來源,問題包括法治實踐中的困境與爭議。首先,以法律條文為線索可以發現法律制度空白或者規範供給不足,是立法論問題所在的典型領域。其次,以案例、判例和法律事件為線索可以發現司法實踐的法律適用分歧,這即引申出解釋論的問題。
-
文學是可以促進法律的,廣義的文學強化了法律在其中的渲染和表達...
北京大學出版社在法學教材、學術出版方面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有口皆碑的出版品牌,這其中作者是強力後盾,專業的發行人員帶來市場信心,而讀者是進行持續性的文化生產的強大動力。 陳虎首先回憶了他與北京大學、與「法律與文學」的主題及與兩位對談嘉賓間的緣分,然後對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四個層次——感染、學習、交流和探討分別進行定義,並以此為基本框架,擬通過介紹、訪談、批評、問答等四個環節展開其與主講嘉賓之間的交流。 朱蘇力在主題發言中指出,劉星教授的《法律與文學:在中國基層司法中展開》一書在法律文學方面比其同名著作大有推進。
-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爭鳴」熱點總結:法學、經濟學、社會學
新年伊始,本期推出法學、經濟學、社會學三個學科2019年所關注爭鳴話題的概要總結,以饗讀者。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致敬學術,致敬真理,致敬偉大新時代!期望各位專家讀者一如既往地支持「爭鳴」版,為發展和繁榮當代中國學術貢獻更多思想精華。經濟學2019年,中國經濟堅持穩中求進,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法律與文學: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
北京大學出版社在法學教材、學術出版方面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有口皆碑的出版品牌,這其中作者是強力後盾,專業的發行人員帶來市場信心,而讀者是進行持續性的文化生產的強大動力。劉星首先表達了自己的困惑:具有「文學」才華的法學家不在少數,但法學家作為一個群體卻常常會反對法律與文學。他以「涉及法律的經典文學對法律人意味著什麼」為題,從四個層面闡釋了「經典文學中的法律隱喻」這一主題:第一,如何定義經典?如《感天動地竇娥冤》《威尼斯商人》等之所以可以稱之為經典,在於其絕少有可被替代的元素。
-
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2020年第4期法學要目彙編
編者按: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陸續推出2020年法學專刊、高校學報(法學文章)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月度目錄盤點。核心範圍參考CLSCI、CSSCI(含擴展版)及北大中文核心評價標準。本期推送高校學報及社科類綜合刊共17家期刊2020年第4期法學要目。
-
系統論法學的中國表述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讀者諸君手頭捧著的這本《法律系統的自我反思——功能分化時代的法理學》,就是偉江兌現自己 「把盧曼讀懂搞透,在具體問題中展現盧曼理論魅力」這一承諾的階段性成果。此書分為三個編章:「上編:功能分化時代的法理學」,「中編:法理學與中國社會的功能分化」,「下編:系統論法學的理論譜系」。
-
大數據:法學研究的重要維度
大數據依託於信息社會的信息採集,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對每一個被採集對象的行為進行合理的預測。在法學研究領域,無論是以法律為分析基礎的教義法學還是以社會為分析基礎的社會法學,其之間的爭論完全可以通過大數據的工具實證分析彌補其缺陷。
-
學法律如何選擇?法學前景如何?最好大學有哪些?帶你了解法學
一、法學專業概況培養具有社會責任、職業倫理、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的高層次、立體化法律人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了解外國的法律和法學動態;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鑑定、法醫等技術知識;有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成為既能從事立法工作和司法實務,又能從事法學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
二本裡比較強的法學專業,國家特色,區域內優勢!考公務員首選!
法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下面這幾所學校法學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在地區內有一定影響力,比較好就業。煙臺大學煙臺大學位於山東省煙臺市,山東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山東省「一流學科」建設單位,入選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
吳元元:認真對待社會規範——法律社會學的功能分析視角
長期以來,《法學》一直是國內最具中國問題意識,追求探索創新的法學雜誌之一。入選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第一批)、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指標A類期刊。在法學發展史上,一直不乏對於法律作為一個邏輯自洽、無所不包、自為自在的「物自體」想像,認為法律可以完美地自我運行,在此基礎上形成純粹邏輯演繹的法律科學,即便實踐中出現法律運轉失靈,那也是暫時的偶在的現象,依靠法律內部機制如法律解釋、法律推理、類推適用等足以解決,從而恢復法律體系圓融自洽。
-
《法學研究》2020年總目錄
《法學研究》2020年總目錄 1.人民法院改革取向的審視與思考 顧培東(1·3) 2.支持理論下民事訴訟當事人法律意識的實證研究 馮晶(1·27)
-
法學門類——法學專業解讀
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範,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如果學生非常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理性的看待社會問題,並且有較好的思辨能力,那麼推薦選擇法學專業。另外,如果考生明確規劃了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是成為律師、法官或檢察官,也可以考慮選擇法學專業。因為2018年4月28日後入學的學生,只有法律或法律相關專業畢業才能報考國家司法考試。
-
促進法律人類學學科發展
但到目前為止,當代中國的法律人類學研究尚未形成較為系統的知識體系、概念體系以及研究方法。要推進此項研究,筆者認為,至少需要從以下四點著重發力。處理好法學和人類學之間的界限和張力。所謂界限問題,即哪些研究對象、內容可以納入法律人類學的範疇。回顧法律人類學的名家、名作,首先必須要考慮或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法律人類學意義上的「法」。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李龍逝世,享年83歲
李龍畢生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曾兼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專家和湖北省政協委員等職。李龍先生焚膏繼晷,筆耕不輟。
-
論法律學說的司法運用
法律學說基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實踐邏輯,關切法律文明的歷史邏輯,反思法律認知的理論邏輯,做出符合法律實踐的闡釋,形成具有科學性的思想體系。法律學說作為整個法學體系不斷創新的基石,是彰顯法治文明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具有問題的批判力、思想的洞察力、現實的解釋力和理論的整合力。
-
韓承鵬 梁晶:富勒法律合法性原則的價值分析
例如有學者提倡取消死刑制度就是典型的法律強制力弱化的表現。法律強制力的弱化從社會發展的長遠來看,是時代發展的方向,是法制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法律與道德不可分乃至法律道德化的趨勢。富勒的法倫理思想的出現為自然法學提供了全新的空間和視域,且通過富勒的發展賦予了自然法學更高階段的實踐價值,使得自然法學具有了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生命力。
-
考研:最受歡迎的4所法學名校,難度都很大,但考上了就前途無量
近年來,考研的熱度居高不下,到法學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願望。當然也有不少人表示對法學這種聽起來死氣沉沉地專業表示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法學就是死記硬背,並且作為文科專業還不好就業。這種想法實在是大錯特錯,法學專業的就業面十分廣,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在只要你對於國家的法律足夠熟悉,找一份好工作簡直就是易如反掌。那麼在我國的大學裡最受歡迎最難考的四所法學名校都是哪些呢?
-
法學的純粹性與政治性 對凱爾森法律理論解讀
作者:河海大學法學院 甘德懷法學的純粹性與政治性 對凱爾森法律理論解讀 ——基於法律存在問題對凱爾森法律理論的解讀 原文出處:> 《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6年第2015秋期 第39-53頁 內容提要: 立足於法律本身是什麼即法律存在論的視角,本文認為,凱爾森的法律理論對此提供了一種獨特的回答,即從反形上學或者反價值的立場將法律存在歸結為一種規範的存在,主張法學的純粹性,從而導致法律認識論發生一個根本性轉向——從外在認識論轉變為內在認識論。
-
法學核心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彙編(一)
編者按:北大法律信息網(北大法寶)陸續推出2020年法學專刊、高校學報(法學文章)及社科類綜合刊(法學文章)月度目錄盤點。核心範圍參考CLSCI、CSSCI(含擴展版)及北大中文核心評價標準。因篇幅所限,分期推送,本期推送單月已出刊的9家期刊2020年第2期要目,順序與CLSCI一致。
-
深切悼念 | 著名馬克思主義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李龍先生逝世
、湖北省「荊楚社科名家」、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武漢大學人權研究院院長李龍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2日15時45分在武漢逝世,享年83歲。李龍先生畢生從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工作,曾兼任教育部「馬工程」重點教材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協會中國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工作專家和湖北省政協委員等職。李龍先生焚膏繼晷,筆耕不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