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至名歸!分子遺傳學第三座裡程碑終獲諾獎,華人科學家張峰失之交臂

2020-10-07 文匯網

諾貝爾獎組委會官網

「從這項技術被發明出來科學家們就知道,獲得諾貝爾獎是早晚的事。」當得知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兩位女性科學家埃馬紐埃爾 · 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詹妮弗 · 杜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他們在基因編輯方面做出的貢獻後,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覃重軍對此並不意外。

在他看來,分子遺傳學發展過程中在技術層面有三座裡程碑:一是基因測序技術;二是PCR(生物學的聚合酶鏈反應),一种放大擴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技術;三是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目前為止,三項裡程碑技術都獲得了諾貝爾獎組委會的青睞,說明它們對生命科學的貢獻實至名歸。

CRISPR/Cas9這項新技術使人們能更精準地對DNA代碼進行控制,換句話說,基因編輯技術使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改寫DNA這本由脫氧核苷酸寫成的生命之書。然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物理和化學誘變、同源重組等方式來對DNA進行編輯。但這些方法要麼編輯位置隨機,要麼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操作。

覃重軍列舉了他們團隊在2018年做的一項工作——把16條染色體合併成一條,在做融合時,按照方法在染色體上切割、連接的效率太低,而「基因魔剪」則可同時精準切割5-10個基因位點,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可以說,從微生物到植物、動物,所有的分子生物實驗室都在使用這項技術。」他說。

在兩位女科學家之前,也有人已經注意到這項技術。1987年,日本大阪大學的Nakata研究組在分析大腸桿菌時就發現,細菌中存在一些異常重複的序列;上20世紀80年代末,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學的Francisco Mojica再次在一種古菌種發現了類似的重複序列,這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不過兩位女科學家的貢獻在於在機理上把這一現象解釋得很清楚,可以說沒有她們的工作,這項技術就不可能擴展到高等生物上去。

不過,覃重軍也對一個人沒有上榜表達了遺憾,那就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終身教授、華人科學家張峰。據介紹,他證實了CRISPR能夠在真核細胞中起作用,從而揭示了它的巨大潛力,換言之,兩位女科學家的工作解釋了CRISPR在微生物的作用,張峰的工作讓CRISPR能夠應用於植物、動物包括人類細胞。

當然,諾貝爾獎總是獎勵最初「叩門」的那個人,獎勵原創是它的招牌,這也鼓勵科學家要做更多「從0到1」的創新。除了張峰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人都為CRISPR技術的進步作出了貢獻,這一不到10年的技術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強大的基因操作工具,推動生命科學不斷向前進步。

作者:沈湫莎

相關焦點

  • 分子遺傳學第三座裡程碑終獲諾獎 「基因魔剪」將生命科學帶入新的...
    昨天,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給了兩位女性科學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法國籍教授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弗·道德納。自從這兩位女科學家研發出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來,這把神奇的「基因剪刀」就將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原標題: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
  • 基因編輯獲2020諾貝爾化學獎,張峰為何不在名單內?ICG-15專家眾議
    名單揭曉的當天,第一財經曾以《基因編輯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華人科學家失之交臂》發文。文章介紹了,其實2012年底前,就有6所實驗室發表了關於CRISPR技術的文章,其中,由華裔科學家張峰帶頭的MIT Broad Institut實驗室引起業界高度關注,CRISPR Cas9的多項關鍵的核心專利握在張峰等人手上。
  • 與諾貝爾化學獎失之交臂的華人張鋒,卻因為專利已坐擁百萬
    之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應用這些技術創造了很多科學奇蹟。對於以前的科學家來說,想要改變一定的基因序列那可是非常困難的,需要幾年時間,但是經過他們兩個人的技術改變,編輯基因僅僅需要幾周的時間。這大大降低了基因編輯的門檻,而且為很多不可能實現的基因編輯創造了可能性。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有三年的獎項均與宇宙學及天體物理學相關,宇宙天體相關奧秘的研究可謂是近年來諾獎的大贏家。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 韋斯、基普 索恩和巴裡 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熱門華人候選人再度落選 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前,有媒體預測,「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
  • 三人分享760萬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與之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
    ,有三年的獎項均與宇宙學及天體物理學相關,宇宙天體相關奧秘的研究可謂是近年來諾獎的大贏家。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 韋斯、基普 索恩和巴裡 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熱門華人候選人再度落選 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前,有媒體預測,「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  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有三年的獎項均與宇宙學及天體物理學相關,宇宙天體相關奧秘的研究可謂是近年來諾獎的大贏家。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
  • 首次女性科學家共享的諾貝爾獎——2020化學獎
    專利糾紛和獲獎疑雲提到CRISPR,就無法忽略本次諾獎獲得者和張峰同學的專利官司。2014年,張峰同學所在的Broad研究所獲得了CRISPR專利授權,但Doudna所在的加州大學(UC)沒有。UC非常不服決定申訴,但在2018年,UC先後敗訴於專利局上訴委員會和聯邦上訴法院。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兩名女性科學家因共同發現了CRISPR Cas9基因編輯技術而名聲鶴立,這一技術為人們在人體和其他動物細胞上實現基因編輯奠定了重要基礎。一時間,基因編輯這項專業技術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而同樣發明了基因編輯CRISPR技術的華裔科學家張鋒卻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科學界在為之感到遺憾和惋惜的同時,也熱議其為什麼沒有得到諾獎。
  • 北京大學謝曉亮教授獲2017「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因其在單分子生物學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卓越成就,榮獲2017年度「求是傑出科學家獎」。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埃馬紐爾·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基因編輯技術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科學家張峰無緣獲獎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 圖片來自諾貝爾獎官網 2012年,在調查鏈球菌細菌的免疫系統時,這兩位女科學家發現了被稱為「基因魔剪」的CRISPR/Cas9(一種分子工具
  • 三人分享760萬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與之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熱門華人候選人再度落選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前,有媒體預測,「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
  • CRISPR技術獲諾獎,為什麼張鋒與諾獎失之交臂?
    然而,另一位基因編輯巨頭,最早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哺乳動物和人類細胞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卻與該獎失之交臂。華人科學家張鋒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的熱門人選。實際上,人們第一次發現CRISPR序列是在1987年,由日本分子生物學家石野良純(Yoshizumi Ishino)在大腸桿菌中偶然發現,但是第一次證明CRISPR/Cas9可以進行基因編輯,是美國分子生物學家杜德納和瑞典于默奧微生物研究中心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夏彭蒂耶在《科學》雜誌發表的第一篇研究論文。
  • 那些「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們
    ,華人科學家張鋒在其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將這項基因編輯技術引入到了哺乳動物體系中,但卻沒有獲得這一次的諾獎。雖然看今天的標題,我們想聊聊「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但我們先把大家已經很熟悉的張鋒老師放一邊,因為在最近各大公眾號的介紹下,大家也大致認識到他對基因編輯的貢獻了。
  • 「基因魔剪」原創者獲諾貝爾化學獎,華人學者張鋒與之無緣
    7個月後,華人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博德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張鋒於2013年2月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小鼠和人類細胞。理論需要實踐來證實,張峰不但首次實現了CRISPR在哺乳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還就此申請並早於夏彭蒂耶和杜德納率先得到了專利,與後者不同,張峰還申請了「適用專利加速審查機制」,適用程序的專利申請可在12個月內獲批。
  • 華人科學家張首晟,再也無法獲得諾獎的遺憾……
    2016年9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科學會堂聆聽了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張首晟做的報告,感覺他口才很好,講話語速很快,還挺帥氣,是一位既有才華又有能力的科學家。令人痛惜的是,這樣一位有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頂尖科學家,12月1日因抑鬱症意外離世,年僅55歲。
  • 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再落選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又發給了天體物理!與該獎再次失之交臂的華人科學家有多牛?三名美國科學家雷納韋斯、基普索恩和巴裡巴裡什獲獎,理由是「在LIGO探測器和引力波觀測方面的決定性貢獻」。熱門華人候選人再度落選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之前,有媒體預測,「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有望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