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最後的純淨之海,科學家呼籲更多措施保護那裡的物種多性

2021-01-09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我們常說的「七大洲四大洋」中的四大洋指的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但是在進入21世紀後,國際水文地理組織將南緯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緯55°-62°間的太平洋的海域劃分為一個獨立的大洋,即南大洋。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全環繞地球未被大陸分割的大洋。

南大洋也是地球上最後的一片純淨之海,科學家們呼籲更多的措施來保護那裡的物種多樣性。

根據最近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目前南大洋的海洋保護區的面積至少需要翻一番,才能充分保護南極的生物物種多樣性。今年一個國際理事會正在審議的提案,將大大改善那裡受保護的各種生境,維持魚類種群數量,並增強該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

這篇新論文的作者、環境研究項目的助理教授卡桑德拉·布魯克斯(Cassandra Brooks)說:「與世界其他海洋相比,我們在南極擁有世界上最健康的海洋系統。但南大洋有大片地區完全得不到保護。」許多國際研究表明,世界上10%到30%的海洋應該受到保護。環繞南極洲的南大洋約佔世界海洋的10%,保護這片海域可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只有12%的南大洋海域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的一部分。海洋保護區,特別是「禁止捕撈」的海洋保護區,或不允許進行任何捕魚活動的海洋保護區的設立,已被證明能夠支持物種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南極地區有多達10000種物種,包括鯨魚、海豹、企鵝、魚類、珊瑚和巨大的南極海蜘蛛,其中的許多物種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不存在,非常獨特。據科學家所知,目前這些物種中,還沒有一個因氣候變化或其他人類活動而滅絕,這是值得慶幸的事,但也更應該珍惜。

如果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目前正在談判的其他海洋保護區得到實施,它們將覆蓋南大洋近22%的面積,並在其40多個獨特生境中實現至少10%的代表性。布魯克斯說:「作為海洋科學家,重要的是我們還有一些地方可以作為正在遭受氣候壓力的健康系統進行實際研究。」

但這個協會目前仍支持捕撈南極牙魚等國際商業漁業,這些牙魚作為智利鱸魚被出售。南極磷蝦作為魚粉和歐米伽-3脂肪酸丸等產品的原材料而被在南極地區養殖或捕撈。目前只有不到5%的南大洋保護區禁止捕魚。近年來,由於歐米茄-3丸的流行和對餵豬、雞和其他養殖魚的魚粉的需求,這些漁業面臨的壓力有所增加,而且可能還會繼續下去。與此同時,氣候變化對南大洋生態系統的壓力也在增加。

布魯克斯說,為了幫助提高這些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我們確實需要在南大洋設立更大面積的禁漁區。因為南極洲是一個屬於我們所有人的全球公地。」

南極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南大洋儲存了全世界90%的淡水,推動了全球海洋環流,調節了我們的整個氣候。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地球的所有系統都依賴於南大洋。南極洲也是是全球氣候變化最快的地區之一。浮遊植物群落和處於食物鏈最底層的磷蝦(企鵝和最上層的牙魚)的數量正在發生變化,整個系統都在變化。

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想知道:我們是否在保護那些真正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正確地區?因此,他們研究了南極海洋的各種棲息地,從海底到開闊水域,並研究了這些棲息地中有多少位於現有和擬議保護區內。他們發現,要使保護措施充分代表南大洋的生物多樣性,更好地保護許多海鳥和哺乳動物,就需要比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目前提出的更多且更強的保護措施。

我們希望南大洋這片海,能繼續純淨下去,更希望其他的大洋的生態系統也能得到恢復,這需要更強的措施,和更多人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南大洋裡發現怪異「無頭雞」,還激發了人類的保護心?
    雖然距離西方節日萬聖節還有一周的時間,但南大洋海域卻出現了一件「靈異事件」。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上最純淨的空氣,它為何如此純淨?你呼吸過嗎?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的生存也面臨了嚴峻的問題,不過有科學家在對地球的大氣進行研究的時候,卻發現了地球上最純淨的空氣,那麼這個空氣到底有多純淨呢?其實地球的環境之所以會出現惡化,其實是因為人類的活動而造成的。科學家表示,空氣汙染是因為氣溶膠引起的,它懸浮在氣體介質中的固態或液態顆粒所組成的氣態分散系統。
  • 《你好生活》與海相遇 呼籲保護海洋環境
    與海相遇、與海作伴、對海敞開心扉,由央視網、中視電傳聯合承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央視網聯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節目《你好生活》本周播出第十一期,常駐嘉賓尼格買提、孫藝洲、董力來到廈門,感受大海帶來的感動,加入海上防衛的隊伍,呼籲保護海洋環境。
  • 中國南大洋水體環境調查再次啟用新設備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23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23日首次使用「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裝備的海洋走航剖面儀,在南大洋太空人海的東經50度斷面開展水體環境調查。
  • 美科學家呼籲不再保護五大湖區灰狼
    灰狼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近日,26名科學家和野生動物管理專家聯名向美國聯邦辦公室致信稱,五大湖區的灰狼不再需要《瀕危物種法案》的保護。  這也是FWS所持有的論點,該機構已經嘗試若干次希望把五大湖區的灰狼拿到瀕危物種保護名單之外,最近一次呼籲是在2011年。但是聯邦地方法院宣判採取這一舉措為時尚早,可能會威脅灰狼恢復,到2014年為止,該機構不得不繼續恢復這種犬科動物的數量。  此次的新信函部分上是為了呼應今年年初50名科研人員聯名籤署的另一封請求信件,此前的信件則反對改變灰狼作為瀕危物種的地位。
  • 開展南大洋研究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5月9日-11日,國際南極與南大洋研究領域和中國極地科學與海洋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杭州,對南大洋觀測系統研究展開深入討論。為何「觀測南大洋」如此受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南大洋開展觀測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什麼規劃?為此,《中國海洋報》記者採訪了陳大可院士。  記者:為何要研究南大洋?南大洋觀測系統國際計劃的目的是什麼?
  • 縱橫太平洋,中國大洋45航次科考將探尋哪些深海秘密_滾動新聞_中國...
    新華社廈門7月12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大洋45航次科學考察12日從廈門起航,前往西太平洋典型海山區、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和中東太平洋一帶,進行為期將近120天的科學考察。科學家們縱橫太平洋,將重點探尋哪些海洋科學奧秘?會有哪些亮點?
  • 一隻黑臉琵鷺的南行記:棲息地保護迫在眉睫
    WWF(中國)物種項目主任範志勇告訴記者,衛星跟蹤能夠非常直觀地畫出候鳥的遷徙路線,找到黑臉琵鷺的遷徙地、越冬地,為其棲息地的保護提供更多基礎數據。自2003年以來,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和瀋陽理工大學合作,對遼寧黑臉琵鷺種群開展長期調查與保護,發現目前中國僅存的黑臉琵鷺繁殖種群位於遼寧莊河,其種群已經從十年前的7隻成鳥增長為77隻。
  • 現在連大洋深處也變暖了,科學家再也坐不住了發出警告
    佔據地球表面積75%以上的海洋,也昭示出物種生態所受到的波及,大量海洋生命在突然變暖的水環境中,表現出不適,甚至導致在一定範圍內,大規模地出現海洋生物群體性喪命的事件。而海洋的二氧化碳的更隨著氣候變暖,溶解吸收和儲存的能力也變得越來越低。從某種意義上講,已陷入了一種惡性的循環。
  • 太平洋島國呼籲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新聞—科學網
    第4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夕,在馬紹爾群島首都馬朱羅舉行的氣候變化專家小組會議9月2日呼籲,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應採取切實措施應對氣候變化。
  • 海為什麼是藍色的?這裡有答案→
    由河北省自然資源廳(海洋局)主辦,河北省自然資源廳宣傳中心及河北綜合廣播承辦的「保護海洋環境  珍愛生命搖籃-2020河北省海洋知識網絡挑戰賽」已於12月28日正式開賽,答題時間為期一周,每天都可以來挑戰答題哦,更有豐厚獎品等你前來挑戰!
  • 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行多處涉海遺產地申遺成功
    會議審議了35項擬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地提名,並對166處世界遺產地的保護狀況進行了審查。其中,共有包括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在內的多處涉海自然與文化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同時,由於小頭鼠海豚種群數量銳減,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 科學家在蘇利南發現紫色螢光蛙等24個新物種(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南美洲北部的蘇利南共和國日前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科學家在這裡意外發現了24個新物種,其中包括發螢光的紫色蛙。不過,科學家同時警告說,當地非法開礦活動可能危及這些罕見的生物。據英國媒體報導,發現新物種的是一支科學考察隊,帶隊的「保護國際」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成員李安妮 阿朗索6月4日報告說,考察隊的13名科學家2006年在蘇利南首都東南部80英裡(約合128公裡)處的地方發現了相當多的新物種。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談開展南大洋研究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記者朱彧)5月9日~11日,國際南極與南大洋研究領域和中國極地科學與海洋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杭州,對南大洋觀測系統研究展開深入討論。為何「觀測南大洋」如此受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南大洋開展觀測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什麼規劃?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該名錄指出,鰩魚屬的龍紋鱝和及達尖犁頭鰩常常被當作副漁獲物捕撈,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離滅亡「只剩下最後一步」。據《紐約時報》報導稱,鰩魚數量的下降,除了作為副漁獲物被捕撈,造成其瀕危的主要原因還有不受管制的非法捕撈活動。在水產品市場上,鰩魚肉往往被運往當地市場銷售,鰩魚鰭則被運往國際市場作為魚翅湯的原料。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極地大洋
    在亞熱帶鋒以南的南大洋面積約為77×106km2,約佔世界大洋總面積的22%,相當於南極洲總面積的5倍。南大洋將南極洲與其它大陸隔離開來,與南極大陸最接近的大陸是南美洲,它與南極半島之間隔著寬度約1000千米的德雷克海峽。南大洋的40~60S有咆哮西風帶之稱,風大浪高,對船隻航行構成嚴重威脅,使得南極洲在過去很長的時期裡曾是難以接近的大陸。
  • 劈波南大洋 決心號378航次將帶來怎樣的發現?
    在太平洋幾乎最南端的大洋,「喬迪斯·決心號」(以下簡稱決心號)科學鑽探船正載著31名地學科學家航向紐西蘭東南海域,在那裡,他們將對「南太平洋古近紀氣候」展開科學研究。        作為一艘科學鑽探船,決心號與大型郵輪、海上貨運輪不同,是一艘能在海洋裡「打鑽」的船,能鑽探8238米深的海底。        那麼決心號為什麼要打鑽?能鑽出來什麼呢?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進行時,科學家:未來20年是我們自救的最後機會
    提起物種大滅絕,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恐龍大滅絕。實際上恐龍滅絕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大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但地球上已知的大滅絕事件發生過5次,第一次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當時有85%的物種遭受了滅頂之災。最嚴重的一次是2.5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超過96%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地球物種幾乎團滅。
  • 《藍色星球2》:純淨之海,藍到深邃
    那洋溢著光輝的深藍、天藍,如鴿子蛋般純淨的藍色,是我們對海洋一如既往的印象。或波瀾不驚,任陽光灑落,波光粼粼,鷗飛魚翔;或怒濤萬丈,任狂風肆虐,雲湧波起,海天失色。這是一部怎樣美麗的紀錄片,讓我看到了海洋的磅礴氣勢,也體會到生命史詩的瑰麗宏大。美麗的極致的畫面,給了我更加深邃的明眸,去看穿,去望眼欲穿這片神奇的藍色。
  • 七大洲五大洋,原來增加這個大洋,快來漲知識吧!
    五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四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關於前四個,大家都沒疑問,以下是南冰洋簡介,或許對大家有幫助:南冰洋,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大洋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沒有被大陸分割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