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素螢光研究的全球趨勢及未來十年的預測

2021-03-01 葉綠素螢光遙感前沿

葉綠素螢光(Chlorophyll Fluorescence)是探測植物光合作用和脅迫的最廣泛使用的技術。脈衝振幅調製(PAM,Pulse-Amplitude-Modulation)國內一般簡稱調製葉綠素螢光,測量調製葉綠素螢光的儀器叫調製螢光儀,或叫PAM。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並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三大技術。由於其測量快速、簡單、可靠、且測量過程對樣品生長基本無影響,已成為光合作用領域發表文獻最多的技術。將暗適應的綠色植物或含有葉綠素的部分組織突然暴露在可見光下之後就會觀察到,植物綠色組織發出一種強度不斷變化的暗紅色螢光,螢光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稱為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這一現象最早是由Kautsky發現的,因此也稱為 Kautsky效應。植物發出的螢光強度隨時間而變化,在從暗適應到暴露在光下時,螢光強度先上升,然後下降。一般情況下,剛暴露在光下時的最低螢光定義為O點,螢光的最高峰定義為P點,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指的就是從O點到 P點的螢光變化過程,主要反映了PSⅡ的原初光化學反應及光合機構的結構和狀態等的變化,而下降的階段主要反映了光合碳代謝的變化,隨著光合碳代謝速率的上升,螢光強度逐漸下降。快速重複螢光測量技術(FRR,fast repetition rate fluorometry)快速重複螢光測量技術是短時間內進行高頻率激發光獲得瞬時螢光值,激發間隔時間達到毫秒級。目前應用主要集中在研究浮遊植物的生理狀態。日光誘導葉綠素螢光(SIF,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最近十來年,由於日光誘導葉綠素螢光可以實現全球尺度的觀測,受到廣泛關注。

本文比較了這幾個平臺的優勢和基礎理論,並提出了關於哪種方法最準確和最有用的許多論據。迄今為止,尚無數據評估每種方法的確切流行程度和影響力。因此本研究採用了過去十年中(2009-2019)四個平臺中的文獻計量學,使用各種指標評估了四個常規平臺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

總體而言,儘管PAM是目前最流行和最具影響力的平臺,但SIF越來越重要,在未來十年內,它的普及度和影響力都可能超過PAM。OJIP目前是第二受歡迎的平臺,但主要在發展中國家使用。最後,FRR的觀察趨勢表明該平臺可能仍然是一個利基研究平臺。

註:CHI指中國,DEV指其他發展中國家,InD指其他發達國家

論文連結:

https://spj.sciencemag.org/journals/plantphenomics/2020/6293145/

相關焦點

  • 全球視角下葉綠素螢光技術的使用趨勢及展望
    每天收到這樣的好資訊近日,Plant Phenomics在線發表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lonso Zavafer等人題為《Global Trends of Usage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and Projections for the Next Decade》的研究論文
  • 全球與中國螢光免疫分析儀行業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螢光免疫分析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應用(一)    二、應用(二)    三、應用(三)  ……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螢光免疫分析儀發展現狀對比    一、2016-2026年全球螢光免疫分析儀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螢光免疫分析儀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全球與中國螢光檢測儀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並介紹螢光檢測儀營銷渠道,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策略建議,最後還採用案例的模式研究分析了螢光檢測儀新項目投資可行性。,螢光檢測儀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應用(一)    二、應用(二)    三、應用(三)  ……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螢光檢測儀發展現狀對比    一、2016-2026年全球螢光檢測儀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螢光檢測儀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我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圖為我國TanSat衛星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2017年7月,左;2017年12月,右)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TanSat衛星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於近日成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 【人民日報】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的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成功獲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
  • 專家報告 | 葉綠素螢光衛星遙感—原理與應用
    日光誘導葉綠素螢光(SIF)是近十年植被遙感領域最亮點的研究前沿。自然光條件下,SIF信號不到入射能量的1%,地表微弱且與反射光混疊的葉綠素螢光還受到大氣輻射傳輸的強烈幹擾,如何利用衛星遙感方式,將微弱的SIF信號,從背景反射光中高精度分離並探測出來,具有極大的科學挑戰。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葉綠素螢光本身並不是新發現,早在幾十年前,植物學家已經認可葉綠素螢光是有效監測植物生理狀態變化的直接無損方法。隨後,散布於全球的實驗室都在小範圍觀測植物螢光現象。而真正的考驗,則是從數百公裡外的太空為全球植被的葉綠素螢光畫張「全家福」。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葉綠素螢光本身並不是新發現,早在幾十年前,植物學家已經認可葉綠素螢光是有效監測植物生理狀態變化的直接無損方法。隨後,散布於全球的實驗室都在小範圍觀測植物螢光現象。而真正的考驗,則是從數百公裡外的太空為全球植被的葉綠素螢光畫張「全家福」。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來監測葉綠素螢光
    我們都知道植物是靠著光合作用來給自己提供「呼吸」的,而為這個過程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植物的葉綠素。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以此來研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早在幾十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葉綠素這種物質,並且植物學家也已經認可了這種通過對於鋁塑進行標記的螢光監測手段。
  • 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和快速葉綠素的異同
    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和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的異同   早在1931年Kautsky和Hirsh就認識到光合原初反應和葉綠素螢光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次報告了經過暗適應的光合材料照光後,葉綠素螢光先迅速上升到一個值,然後逐漸下降,達到一個穩定值。此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步認識到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中蘊藏著豐富的信息。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一般的葉綠素螢光儀與葉綠素螢光成像儀都可以測量NPQ。但是這兩種儀器都不能分別測量不同顯微結構和細胞的葉綠素螢光動態變化曲線並計算NPQ等葉綠素螢光參數。目前國際上唯一具備這種測量能力的儀器只有FKM(Fluorescence Kinetic Microscope)多光譜螢光動態顯微成像系統。
  • 會發出螢光的葉綠素(下)
    《自然-化學》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參與光合作用的分子能像非生命物質那樣,表現出相同的量子效應。儘管在此之前,就有研究指出,量子相干性在光合作用的能量傳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作用。但這次是科學家第一次在涉及到光合作用的生命系統中證實了量子效應的存在。該研究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植物、陽光以及與其相關的許多事物,還可能為我們帶來酷炫的新技術。接下來就讓恐龍哥哥為你解讀一下。
  • 葉綠素螢光測定、成像培訓講座
    植物光合作用是作物產量形成的基本反應,多年來,科學家對作物光合作用機理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由於光合作用極為複雜,缺乏有效的研究儀器設備等
  • 易科泰葉綠素螢光技術國內應用案例
    葉綠素螢光具有靈敏、快捷和對植物無損傷的特點,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敏感的探針。葉綠素螢光在植物脅迫、病害檢測、表型研究、突變體檢測等植物科學方面廣泛應用。  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獨家代理的歐洲PSI公司的FluorCam葉綠素螢光系統及手持式螢光儀等產品,已經得到全國各大高校、農科院等研究機構的認可和使用,與中科院植物所、中國農大等頂尖單位進行合作交流。同時,國內外發表的文獻已經超過500多篇,本文就近期國內用戶發表的文獻進行介紹。
  • 國際首套2017年全球30米土地覆蓋與TanSat全球葉綠素螢光數據集...
    期間,科技部正式發布國際首套2017年30米解析度全球土地覆蓋數據集與2017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監測科學試驗衛星(TanSat)全球葉綠素螢光數據集,並宣布數據集將通過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面向全球免費共享。科技部黃衛副部長作為GEO中國聯合主席向其他三位聯合主席、GEO秘書處主任及主辦方代表贈送了數據集。
  • 東吳宏觀:如何預測中國未來十年股債收益率?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川閱全球宏觀摘要後疫情時代宏觀投資策略在資產配置中的地位並非削弱,鑑於此,我們策劃了這個全球宏觀投資策略的系列研究,系列一《【東吳宏觀·深度】橋水為什麼看好中國資產?本文為此系列第二篇重磅深度,從長期宏觀經濟假設出發,構建長期收益率預測模型,忽略周期性因素的擾動,對未來十年中國的股債收益率進行測算。經濟增長和通脹等核心宏觀變量是股債長期回報預測的基礎。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取決於勞動力、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通過生產函數法對中國未來十年的長期經濟增長進行預測。
  • FluorCam-OJIP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科院海洋所將利用該系統開展海藻光合功能基因、遺傳發育及新品種選育等研究。左圖:安裝照片;右圖:現場測試的OJIP快速螢光動力學曲線 OJIP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是最經典的螢光動力學曲線之一,是深入研究光合作用原初反應的便捷方法。
  • FluorCam大型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河北農大
    ​近日,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為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安裝了一套FluorCam大型開放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該系統能夠快速靈敏、無損傷、反映光系統II對光能的利用,相比於葉綠素螢光儀,具有高通量和直觀易讀的特點,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狀況、植物與逆境脅迫關係的極佳工具。該系統的落戶為園藝學院對優質白菜、茄子品種的選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 ...論文:利用差示吸收-葉綠素螢光-氣體交換測量技術深入研究光合...
    近日,德美科學家運用差示吸收、葉綠素螢光和氣體交換測量技術在國際頂級刊物《Plant Cell》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中用到的主要儀器(點擊連結可查看詳細信息):    光合氣體交換及葉綠素螢光同步測定:GFS-3000 +3055FL螢光附件    質子動力勢pmf測定:KLAS-100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2016年6月7日下午,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樓213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場「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正在熱烈進行中。接下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陳貽竹研究員以「用正確測定的葉綠素螢光參數來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光合行為」為題,詳細介紹了植物光合行為的一些基本概念、葉綠素螢光參數的生物學意義和測量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舉例進行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