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和快速葉綠素的異同

2020-11-30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和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的異同

  早在1931年Kautsky和Hirsh就認識到光合原初反應和葉綠素螢光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次報告了經過暗適應的光合材料照光後,葉綠素螢光先迅速上升到一個值,然後逐漸下降,達到一個穩定值。此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步認識到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中蘊藏著豐富的信息。

  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

  

  圖1用脈衝調製式螢光儀測定螢光參數的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

  (註:引自許大全著《光合作用效率》2002)

  典型的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是圖1作用光後邊到次飽和脈衝光之前的曲線部分,圖1的整條曲線是為了計算所有螢光參數,通過在不同時間開啟飽和脈衝光來關閉反應中心獲得特殊的螢光參數。從葉綠素螢光動力學曲線我們主要來獲得原初光化學反應,以及光合啟動後實際光化學效率、光能的吸收利用等。

  脈衝調製式螢光儀,無論商家吹噓可以測定多少螢光參數,而實際上重要的就是圖1中測定的5個基本參數,其他一切參數都是根據這五個基本參數計算出來的。充分暗適應的葉片,在很弱的檢測光下,測定得到小螢光FO,這時所有反應中心處於開放狀態;接著開啟飽和脈衝光(0.7s)測得螢光Fm,此時所有反應中心處於關閉狀態;等待幾秒鐘,開啟作用光,此時螢光上升,然後隨著光合作用的啟動,螢光逐漸達到一個穩態,螢光達到穩態後測定的穩態螢光Fs;螢光達到穩態後開啟飽和脈衝光測得光下螢光Fm』;接著作用光關閉,同時開啟遠紅光測得螢光參數Fo』。用這五個基本參數計算我們在文獻上見到的脈衝調製式螢光儀測定的參數,計算公式如下:

  暗適應下PSⅡ的量子產額[FV/FM=(FM-FO)/FM];

  光適應下PSⅡ的量子產額[FV』/FM』= (FM』-FO』)/FM』];

  光適應下的PSⅡ反應中心開放的比例[qP=(FM』-FS)/( FM』-FO』)];

  光適應下PSⅡ的實際光化學效率[ΦPSII=(FM』-FS)/FM』](Genty等 1989);

  光適應下的非光化學猝滅[NPQ=FM/FM』-1](Demmig-Adams和Adams 1996)等

  其他可以見到的參數也是根據這五個基本參數計算出來。

  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

  

  圖2用連續激髮式螢光儀測定的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圖A: 時間坐標為線性形式;圖B: 時間坐標為對數形式)

  (註:引自李鵬民等文章「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應用」)

  圖2是典型的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又稱O-J-I-P曲線,測定該曲線,要求儀器的解析度非常高,每秒記錄10萬次以上。為了更好的從曲線上獲得信息,我們通常把時間坐標改為對數形式(圖2B)。目前只有英國Hanshatech公司的Handy PEA植物效率分析儀,可以測定完整的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

  從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上,我們可以得到五十多個螢光參數,通過對曲線上參數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PSII的原初光化學反應及PSII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主要應用在逆境生理、遺傳育種(Maldonado-Rodriguez等2003)、病蟲害防治(Bueno等2004)及汙染檢測(Appenroth等2001, Hermans等2003)等。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該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將會在更多研究領域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表1JIP-測定所用的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O-J-I-P)的參數(Table 1Formulae and glossary of terms used in the JIP-tes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O-J-I-P fluorescence transient)

從OJIP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上直接獲得的參數

Ft

暗適應後照光t時間時的螢光強度

F50μs或F20μs

用PEA在暗適應後照光50μs時或用Handy-PEA在暗適應後照光20μs時測定的螢光強度

F100μs

在暗適應後照光100μs時的螢光強度

F300μs

在暗適應後照光300μs時的螢光強度

FJ≡F2ms

在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J點處(2ms)的螢光強度

FI≡F30ms

在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I點處(30ms)的螢光強度

FP

在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的螢光處(P點)的螢光強度

tFM

從暗適應後照光到到達螢光所需時間

Area

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螢光強度F=FM及y軸之間的面積

從直接獲得參數導出的其它參數

FO≌F50μs或≌F20μs

當所有反應中心完全開放時的螢光,即暗適應後的小螢光強度

FM= FP

當所有反應中心完全關閉時的螢光,即暗適應後的螢光強度

FV≡Ft- FO

在t時的可變螢光強度

Vt≡(Ft- FO)/( FM- FO)

在t時的相對可變螢光強度

VJ≡(FJ- FO)/( FM- FO)

在J點的相對可變螢光強度

MO≡4(F300μs- FO)/( FM- FO)

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的初始斜率

Sm≡(Area)/( FM- FO)

標準化後的O-J-I-P螢光誘導曲線(圖1B)、螢光強度F=FM及y軸之間的面積

SS= VJ/MO

用O-J相標準化的螢光上升互補面積

N≡Sm/ SS= Sm•MO•(1/ VJ)

從開始照光到到達FM的時間段內QA被還原的次數

比活性參數(QA處在可還原態時,單位PSⅡ反應中心的活性)

ABS/RC= MO•(1/ VJ)•(1/φPo)

單位反應中心吸收的光能

TRO/RC= MO•(1/ VJ)

單位反應中心捕獲的用於還原QA的能量(在t=0時)

ETO/RC= MO•(1/ VJ)•ψO

單位反應中心捕獲的用於電子傳遞的能量(在t=0時)

DIO/RC= (ABS/RC)- (TRO/RC)

單位反應中心耗散掉的能量(在t=0時)

量子產額或能量分配比率

φPo≡TRO/ABS= [ 1-(FO/FM)]

光化學效率(在t=0時)

ψO≡ETO/TRO= (1-VJ)

反應中心捕獲的激子中用來推動電子傳遞到電子傳遞鏈中超過QA的其它電子受體的激子佔用來推動QA還原激子的比率(在t=0時)

φEo≡ETO/ABS= [1-(FO/FM)]•ψO

用於電子傳遞的量子產額(在t=0時)

φDo≡1-φPo= (FO/FM)

用於熱耗散的量子比率(在t=0時)

比活性參數(照光材料單位橫截面積的活性)

ABS/CSO≈FO

單位面積吸收的光能(在t=0時)

ABS/CSM≈FM

單位面積吸收的光能(在t=tFM時)

TRO/CSO= φPo•(ABS/CSO)

TRO/CSM= φPo•(ABS/CSM)

單位面積捕獲的光能(在t=0時)

單位面積捕獲的光能(在t=tFM時)

ETO/CSO= φEo•(ABS/CSO)

ETO/CSM= φEo•(ABS/CSM)

單位面積電子傳遞的量子產額(在t=0時)

單位面積電子傳遞的量子產額(在t=tFM時)

DIO/CSO= (ABS/CSO) - (TRO/CSO)

DIO/CSM= (ABS/CSM) - (TRO/CSM)

單位面積的熱耗散(在t=0時)

單位面積的熱耗散(在t=tFM時)

反應中心的密度

RC/CSO= φPo•(VJ/MO)•(ABS/CSO)

RC/CSM= φPo•(VJ/MO)•(ABS/CSM)

單位面積內反應中心的數量(在t=0時)

單位面積內反應中心的數量(在t=tFM時)

性能指數

PIABS≡(RC/ABS)•[φPo/(1-φPo)]•[ψO/(1-ψO)]

以吸收光能為基礎的性能指數

PICS≡(RC/CSO)•[φPo/(1-φPo)]•[ψO/(1-ψO)]

PICS≡(RC/CSM)•[φPo/(1-φPo)]•[ψO/(1-ψO)]

以單位面積為基礎的性能指數(在t=0時)

以單位面積為基礎的性能指數(在t=tFM時)

推動力(性能指數的對數)

DFABS≡log(PIABS)

以吸收光能為基礎的推動力

DFCS≡log(PICS)

以單位材料面積為基礎的推動力

  參考文獻:

  Appenroth KJ, Stöckel J, Srivastava A, Strasser RJ (2001).Multiple effects of chromate on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fSpirodela polyrhizaas probed by OJIP chlorophyll a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Environ Pollut,115:49-64

  Bueno M, Fillat MF, Strasser RJ, Maldonado-Rodriguez R, Marina N, Smienk H, Gómez-Moreno C, Barja F (2004).Effects of lindane on the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f the cyanobacteriumAnabaena.Environ Sci Pollut Res,11:98-106

  Maldonado-Rodriguez R, Pavlov S, Gonzalez A, Oukarroum A, Strasser RJ (2003). Can machines recognise stress in plants?Environ Chem Lett,1: 201-205

  Genty B, Briantais JM, Baker NR (198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ntum yield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and quenching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Biochim Biophys Acta,990:87-92

  Demmig-Adams B, Adams WWIII (1996). Xanthophyll cycle and light stress in nature: uniform response to excess direct sunlight among higher plant species.Planta,198:460-470

  李鵬民, 高輝遠, Strasser R J. 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應用. 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 2005, 31(6): 559-566

  Li PM, Gao HY, Strasser RJ. Application of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duction dynamics in photosynthesis study.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05, 31(6): 559-566

  許大全. 光合作用效率.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相關焦點

  • 葉綠素螢光測定、成像培訓講座
    而葉綠素螢光儀是研究作物光合作用的最有效輔助手段之一,對研究作物光合生理、高光效利用、光合調控、逆境脅迫以及植物與環境的相互用作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實驗室根據科研需求,再次購置可攜式葉綠素螢光測定儀。至此,實驗室已有可攜式葉綠素螢光測定儀、調製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和雙通道葉綠素螢光測量系統等葉綠素螢光測定、成像儀器。
  • FluorCam-OJIP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左圖:安裝照片;右圖:現場測試的OJIP快速螢光動力學曲線 OJIP快速葉綠素螢光誘導動力學曲線是最經典的螢光動力學曲線之一,是深入研究光合作用原初反應的便捷方法。、FluorCam泵浦成像和FluorCam超高速成像技術,研究了鋅和鎘脅迫對擬南芥OJIP葉綠素快速螢光動力學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Plant Physiology》(Analysis of OJIP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and QAReoxidation Kinetics by Direct Fast Imaging)。
  • 葉綠素螢光研究的全球趨勢及未來十年的預測
    脈衝振幅調製(PAM,Pulse-Amplitude-Modulation)國內一般簡稱調製葉綠素螢光,測量調製葉綠素螢光的儀器叫調製螢光儀,或叫PAM。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強大工具,與光合放氧、氣體交換並稱為光合作用測量的三大技術。由於其測量快速、簡單、可靠、且測量過程對樣品生長基本無影響,已成為光合作用領域發表文獻最多的技術。
  • 易科泰葉綠素螢光技術國內應用案例
    葉綠素螢光具有靈敏、快捷和對植物無損傷的特點,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一個敏感的探針。葉綠素螢光在植物脅迫、病害檢測、表型研究、突變體檢測等植物科學方面廣泛應用。PMG濃度均分別設置為0、1.25、2.5、5、10、20mg.Kg-1,複合脅迫中Cd2濃度設置均為5mg.kg-1,使用FluorPen100葉綠素螢光儀檢測螢光動力學曲線及參數的變化(陳佳月等.
  • 全球視角下葉綠素螢光技術的使用趨勢及展望
    在檢測植物光合作用方面,葉綠素螢光測定法是全球範圍內使用最廣泛的技術之一。由於葉綠素螢光是一個強信號(約佔吸收光線的2%)且幾乎不需要樣品製備,葉綠素螢光測定法成為了由表型驅動的作物育種研究(植物表型組學)的一個基本工具。葉綠素螢光測定法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後期,由考茨基(Kautsky,後人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螢光增強效應)提出。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C4植物的葉肉和維管束鞘細胞除了在結構上表現出這種特殊的「花環」,更重要的是形成其區別於C3植物的特殊光合途徑,使得C4植物能夠耐受更高的光強,並獲得更強的乾旱抗性。 而對於光系統II(PSII)來說,過剩光能最快速的分子適應機制是與葉黃素循環相關的非光化學淬滅(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過剩光能通過NPQ以熱能形式耗散,保護光系統II免受光抑制和光損傷。
  • FluorCam大型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河北農大
    ​近日,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為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安裝了一套FluorCam大型開放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該系統能夠快速靈敏、無損傷、反映光系統II對光能的利用,相比於葉綠素螢光儀,具有高通量和直觀易讀的特點,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狀況、植物與逆境脅迫關係的極佳工具。該系統的落戶為園藝學院對優質白菜、茄子品種的選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 會發出螢光的葉綠素(下)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是綠色植物、和某些細菌利用葉綠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主要是澱粉),並釋放出氧氣的生化過程。對於生物界的幾乎所有生物來說,這個過程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關鍵,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環,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倪卓婭博士、陸其峰研究員經過比較分析後,給出了相關線索和建議。  一切的起點,要從被稱作「光合作用的籤名」——葉綠素螢光現象說起。  植物葉綠色分子吸收光輻射後,大部分能量用於進行光合作用,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量耗散掉,很少一部分能量轉化為波長更長的光,即葉綠素螢光。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倪卓婭博士、陸其峰研究員經過比較分析後,給出了相關線索和建議。一切的起點,要從被稱作「光合作用的籤名」——葉綠素螢光現象說起。植物葉綠色分子吸收光輻射後,大部分能量用於進行光合作用,一部分光能轉化為熱量耗散掉,很少一部分能量轉化為波長更長的光,即葉綠素螢光。
  • 利用衛星遙感技術,來監測葉綠素螢光
    我們都知道植物是靠著光合作用來給自己提供「呼吸」的,而為這個過程發揮關鍵作用的就是植物的葉綠素。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葉綠素螢光,以此來研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早在幾十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葉綠素這種物質,並且植物學家也已經認可了這種通過對於鋁塑進行標記的螢光監測手段。
  • 專家報告 | 葉綠素螢光衛星遙感—原理與應用
    日光誘導葉綠素螢光(SIF)是近十年植被遙感領域最亮點的研究前沿。自然光條件下,SIF信號不到入射能量的1%,地表微弱且與反射光混疊的葉綠素螢光還受到大氣輻射傳輸的強烈幹擾,如何利用衛星遙感方式,將微弱的SIF信號,從背景反射光中高精度分離並探測出來,具有極大的科學挑戰。
  • 華南農大「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圓滿結束
    2016年6月7日下午,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樓213會議室座無虛席,一場「葉綠素螢光和植物表型論壇」正在熱烈進行中。接下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陳貽竹研究員以「用正確測定的葉綠素螢光參數來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光合行為」為題,詳細介紹了植物光合行為的一些基本概念、葉綠素螢光參數的生物學意義和測量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並舉例進行了說明。
  • ...論文:利用差示吸收-葉綠素螢光-氣體交換測量技術深入研究光合...
    近日,德美科學家運用差示吸收、葉綠素螢光和氣體交換測量技術在國際頂級刊物《Plant Cell》上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中用到的主要儀器(點擊連結可查看詳細信息):    光合氣體交換及葉綠素螢光同步測定:GFS-3000 +3055FL螢光附件    質子動力勢pmf測定:KLAS-100
  • 我國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圖為我國TanSat衛星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2017年7月,左;2017年12月,右)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TanSat衛星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於近日成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 用哪些葉綠素螢光參數可監測植物熱脅迫
    已經使用許多不同類型的測量來研究植物熱脅迫,包括NPQ,Fv/Fm,OJIP和量子光合產量Y(II)的葉綠素螢光測量。本應用指南討論了哪些協議是最有效,最快和最容易測量的。  NPQ:  儘管NPQ可用於測量熱脅迫(SchreiberU.2004),(TangY.,WenX.,LuQ.YangZ.,ChengZ.
  • 【人民日報】碳衛星獲得首幅全球葉綠素螢光反演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劉良雲研究員科研團隊利用2017年7月—12月的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的數據,開展了全球植被葉綠素螢光衛星反演研究,成功獲得2017年下半年的全球葉綠素螢光產品。
  •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應用研討會
    —— 會議時間 ——2020年7月7日 (周二) 14:30 – 15:30—— 會議主題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及其應用葉綠素螢光成像研究技術介紹、國際知名的 FluorCam產品功能介紹及安裝應用案例等—— 主講人 ——李 川北京易科泰公司Ecolab實驗室高級工程師研究領域:植物/藻類光合作用機理、植物逆境脅迫、植物生理生態、
  • 使用CCM-300測量樣品中葉綠素含量
    ——解決了非常小的葉片以及難以測定的樣品中葉綠素含量的測量  研究者通常使用化學分析法或吸收法計算葉綠素的含量。近年來,作為快速、非破壞性測量方法的吸收法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該方法仍然受到諸多的限制,尤其是對非常小的葉片,以及針葉、地衣等樣品的測定非常困難。
  • FluorCam螢光成像系統落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螢光成像系統,用於植物葉綠素(Chl)螢光成像分析和GFP綠色螢光蛋白成像分析。是唯一可以進行OJIP快速螢光動力學及QA再氧化成像分析的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Quenching analysis)ü光響應曲線(Light curve)üQA再氧化動力學(QA-reoxidation)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