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uorCam螢光成像系統落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近日,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安裝了FluorCam封閉式GFP/Chl. 螢光成像系統,用於植物葉綠素(Chl)螢光成像分析和GFP綠色螢光蛋白成像分析。

FluorCam封閉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為完備的葉綠素螢光成像設備,其主要功能特點如下:

?是唯一可以進行OJIP快速螢光動力學及QA再氧化成像分析的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

?可運行如下protocols:

üFv/Fm

üKautsky誘導效應(Kautsky induction)

ü螢光淬滅分析(Quenching analysis)

ü光響應曲線(Light curve)

üQA再氧化動力學(QA-reoxidation)

üOJIP快速螢光動力學(OJIP fast fluorescence induction with 1 μs resolution)

ü多光譜螢光成像分析(Multi-color fluorescence)

?可同時進行GFP螢光成像分析(選配)

?可進行紫外光激發多光譜螢光成像分析

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提供植物表型組學研究全面解決方案:

l從FKM細胞亞細胞水平葉綠素螢光成像、可攜式FluorCam,到大型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平臺

l從臺式、模塊式FluorCam葉綠素/多光譜螢光成像,到移動式、樣帶式及自動掃描式葉綠素螢光成像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FluorCam大型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河北農大
    ​近日,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為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安裝了一套FluorCam大型開放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該系統能夠快速靈敏、無損傷、反映光系統II對光能的利用,相比於葉綠素螢光儀,具有高通量和直觀易讀的特點,是研究植物光合生理狀況、植物與逆境脅迫關係的極佳工具。該系統的落戶為園藝學院對優質白菜、茄子品種的選育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 FluorCam-OJIP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落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近日,北京易科泰工程師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安裝了1套FluorCam封閉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該系統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進行OJIP成像分析的系統。
  • 新聞速遞|Azure SapphireRGBNIR和C400成像系統落戶中國中醫科學院...
    北京深藍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Azure Biosystems高性能的兩款產品SapphireRGBNIR和C400在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的落戶安裝培訓。感謝青蒿素研究中心老師及其團隊的大力支持,使我們的產品能夠順利入駐大牛的實驗室!
  • 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讓家蠶「吐出」蜘蛛絲—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譚安江研究組利用基因定點替換的方法在家蠶絲腺和蠶繭中大量表達蜘蛛絲蛋白
  • Fluorcam大型開放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 在河南農科院完成安裝
    河南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建設了國家油料改良中心河南花生分中心、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鄭州分中心、農業部黃淮海油料作物重點實驗室、花生遺傳改良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研究平臺。上右:QY值小於0.5的成像圖  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www.eco-tech.com.cn)和易科泰生態技術Ecolab實驗室致力於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國際先進生物生態科研技術,提供植物表型分析、作物脅迫敏感性與抗性檢測、光養生物反應器/藻類培養與在線監測、生態毒理學檢測技術方案和實驗服務與合作。
  •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等:《Cell》
    病毒、細菌等病原體能感染人和其它動物,也能感染植物。面對病原體的攻擊,植物怎麼辦?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植物已形成一系列複雜且巧妙的機制來感知來自病原體的威脅,並產生相應的防禦反應,從而阻止或消除病原體的入侵。植物細胞表面有一層細胞膜,可以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環境相隔離。病原體想要感染植物,需要先穿過細胞膜。發現有病原體入侵後,細胞膜能發出「警報」。
  • 2018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等財務處會計等崗位招聘...
    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系由原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與原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於1999整合而成。2015年經中國科學院批准建立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心面向國家糧食生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大戰略需求,聚焦植物遺傳多樣性、植物生長發育調控和植物與環境互作機理等關鍵科學問題,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和原創性的研究,以期建立起我國在植物前沿科學研究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並最終服務於農業和生態環境科學。
  •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赴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調研
    12月30日上午,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帶隊赴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調研。中心主任韓斌,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副主任郭金華等領導班子及相關研究組長代表,市科委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張全主任一行實地察看了卓越中心的實驗室、人工氣候室及公共技術服務中心等運行情況,並對中心的發展及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加強基礎研究,是當前國家面對深刻複雜發展環境和科技創新改革發展的關鍵舉措,科研院所應聚焦重點和優勢研究領域,加強高水平基礎研究的供給和支撐,實現創新引領。
  •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鵬博士一行來濱州考察
    12月25日至26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濱州籍博士張鵬,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濱州籍博士王勇,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人工氣候實驗室主任陳金星來我市現場考察。
  • 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9月24日,以色列Kamedis亞太中國藥用植物創新中心籤約落戶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據悉,該項目是以色列Kamedis公司聯合成都農高技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在亞太地區唯一一個集「研發+種植+中試+銷售」的中心,由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以色列科學與人文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伊蘭切特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並同四川農業大學等國內知名科研院所共同組成專家團隊。
  •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現植物根進化的分子源頭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作者CEMPS進展根是植物登陸後進化的器官化石證據顯示,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的共同祖先在泥盆紀中期出現了根起源事件。但是我們對這次根起源過程中的分子進化歷程知之甚少,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是生長素信號通路在根進化中如何被招募並主導根器官的發生。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同源轉座子維持普通小麥多倍體亞基因組...
    2021年1月8日,Genome Biology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張一婧研究組與河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河南科技學院合作完成的題為Homology-mediated inter-chromosomal interactions in hexaploid wheat lead to specific subgenome
  •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2020-05-20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設在該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歷經近3年的醫-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並在國際上首次開展臨床應用轉化研究。
  • Plant Com |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組發現在調控...
    2020-11-29 14:12:19 來源: BioArt植物 舉報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的協同進化機制
    12月9日,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王二濤研究組及合作團隊完成的研究論文Mycorrhizal Symbiosis Modulates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to Promote Rhizobia Legume Symbiosis,該研究通過定量微生物組、微生物共發生網絡及微生物群回接實驗等,揭示叢枝菌根共生與根瘤共生系統在植物根際層面的互作機制
  • 2018上海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科研...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因工作需要,現面向社會招聘科研管理處工作人員1名。一、崗位職責:負責處理本單位試劑耗材採購平臺帳目數據、票據、合同和結算工作,具體包括:1. 負責試劑耗材採購平臺所有帳目核對工作,完成平臺帳目審核操作;2.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它們對C4植物的高光與乾旱耐受性的貢獻又有什麼差別呢?一般的葉綠素螢光儀與葉綠素螢光成像儀都可以測量NPQ。但是這兩種儀器都不能分別測量不同顯微結構和細胞的葉綠素螢光動態變化曲線並計算NPQ等葉綠素螢光參數。目前國際上唯一具備這種測量能力的儀器只有FKM(Fluorescence Kinetic Microscope)多光譜螢光動態顯微成像系統。
  •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應用研討會
    >—— 會議時間 ——2020年7月7日 (周二) 14:30 – 15:30—— 會議主題 ——FluorCam葉綠素螢光成像技術及其應用葉綠素螢光成像研究技術介紹、國際知名的 FluorCam產品功能介紹及安裝應用案例等—— 主講人 ——李 川北京易科泰公司Ecolab實驗室高級工程師研究領域:植物/藻類光合作用機理、植物逆境脅迫、植物生理生態、
  • 2018上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招聘...
    人類大腦是自然界最複雜的系統,闡明人腦認知功能的神經基礎是人類認識自然與自身的挑戰。人類大腦有數百種以上不同類型、總數達1011的神經細胞(即神經元),神經信息是通過神經元之間的神經纖維聯接所形成的神經環路進行傳遞和處理。大腦功能,諸如感覺加工、學習、記憶、情感等,都涉及大腦不同腦區、不同核團和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協作。
  • 【學術前沿】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陳曉亞研究組繪製擬南芥葉片...
    【學術前沿】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陳曉亞研究組繪製擬南芥葉片胞外囊泡脂質圖譜 2020-07-30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