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值得觀看的飛機科普文章!

2020-08-19 陳北航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看過飛機飛行表演的人很多,但了解一點飛行表演的人卻很少,了解較深的更少了。比如你知道你所觀看的飛行表演動作的專業名稱和由來嗎?你知道飛行表演的其它動作嗎?飛行表演裡面的門道很多,但這些知識也並不難理解。多了解一些知識總是好的,以備別人詢問時能夠解答。

本篇文章將向大家介紹飛行表演的學術界名稱:「特技飛行」。還有飛行表演中的部分知名常見動作的學術名稱,這些動作的起源,飛行表演的起源和我國飛行表演隊的起源等等。一般表演飛機會在飛機的機尾部或者是在飛機的機翼下方外掛發煙器,這就是飛行表演時飛機周圍產生五顏六色煙霧的原因。這種發煙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酐,之所以採用硫酸酐是因為它沸點只有44.8℃,在大氣中強烈發煙並且形成難以沉降的硫酸霧,有很好的觀賞性。具體方式是將硫酸酐以液態形式裝在飛機內的高壓容器中,當飛行員打開閥門後,硫酸酐會從高壓容器中噴出再與周圍空氣中的水汽結合形成煙霧。在硫酸酐中加上不同的配料,煙霧就呈現出五顏六色的顏色。麻煩的是這種方法產生的煙霧對飛機表面有腐蝕性,因此在設置噴嘴時必須保證煙霧噴不到機體上。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煙器一代又一代的改造,現在已經採用環保物質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種情況下無發煙器也能從飛機旁邊看到煙。這種情況叫「機尾煙」,又稱「尾跡雲」,俗稱飛機拉煙。飛機拉煙因為成分不同可分成廢氣尾跡,尾跡和對流性尾跡。而廢氣尾跡又可分為廢氣凝結尾跡和廢氣蒸發尾跡。其中最常見的是廢氣凝結尾跡,它的形成是因為飛機飛行時消耗燃料後產生的水汽和熱量隨廢氣排出飛機機外,進入大氣層並與飛機周圍空氣迅速混合而形成凝結尾跡。

這裡就有點難理解了,但是仔細閱讀並加以思考,相信你能夠理解的。所謂的「特技飛行」是指表演飛機在沿著三個軸在短時間內做綜合旋轉動作。這三個軸分別叫縱軸(滾動軸),橫軸(俯仰軸),立軸(偏巷軸)。國際上一般規定了9組飛行動作造型:直線和轉彎、滾動轉彎、直線的組合、螺旋、縋頭機動、尾滑機動、斤鬥、S型和8字型、滾轉、直線、斤鬥和滾轉的組合,在正飛和倒飛中可以實現數千種組合。

而特技飛行比較常見的動作有「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滾筒機動」「殷麥曼翻轉」「庫爾比特」等等機動動作。

先說「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這個動作是在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亮相,當時蘇聯飛行員駕駛著「蘇-27」戰鬥機突然性快速抬頭,並且沒有按照往常一樣駕駛著飛機向上爬升而是讓飛機以尾部在前,頭部在後的姿態繼續向前飛行,飛行抬頭的角度達到了120度。使人們大飽眼福,事實上這也是蘇聯在展示「蘇-27」的高機動性能。「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的操作是起先飛機正常水平飛行,接著突然快速拉起飛機頭部,仰角度數迅速增加(最大達110度),使飛機整體形成一種飛機尾部在前,飛機前部在後的姿態。看上去仿佛是條仰頭的眼鏡蛇由此得名,對飛機的機動性能要求高。

「滾筒機動」的起源就早了,它是1905年由美國的尼爾·馬洛尼最先操作的。「滾筒機動」的操作是飛機沿著自身的水平軸線進行360度的滾轉動作。這個動作雖然不複雜,但是實用性很高。在執行攻擊任務時戰鬥機可以通過滾筒機動來搶佔有力位置。在防禦時戰鬥機甚至可以通過桶滾機動來躲避來襲飛彈。值得一提的是「滾筒機動」在世界第二次大戰時挽救了許多飛行員的性命。

「庫爾比特」起初是在1995年由俄羅斯特技飛行員弗羅洛夫在巴黎航展上駕駛「蘇-37」完成的動作。由於該動作像古代印度的一種名為庫爾比特的兵器,因此得名。但是這個動作也被稱為弗羅洛夫輪盤。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動作對飛機要求高,只適用於帶矢量發動機的噴氣式飛機。在這裡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矢量發動機」,矢量發動機的噴口可以向不同方向偏轉以產生不同方向的推力的一種發動機。通俗地講就是發動機的噴口可以轉動,使得不同方向也有推力。

「殷麥曼翻轉」起源於1915年,當時德國王牌飛行員馬克斯·殷麥曼率先完成了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又稱「半筋鬥滾轉」。是由一個半筋鬥接一個半滾轉來完成的,然而現在的這個動作已經和最初的動作不相同了。這個動作實際上就是將保持水平飛行的戰機拉起,在完成半個半個筋鬥達到倒立飛行時不繼續向下俯衝,而是將機身翻轉180度恢復為水平飛行姿勢。操作為飛機起先是按照平飛然後向上爬升,在筋鬥的頂點飛機突然做了個半滾,由倒飛姿態重新轉入正常飛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動作的操作者曾經讓對手的英國飛行員就怕避之不及。

事實上特技飛行中的機動動作大多起源於實際的戰爭中,大多由技術高超的飛行員無意中飛出了的特別動作。而且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也發明了許多驚險的動作,這就是最初的特技飛行來源。特技飛行很好看,但是背後飛行員會因為過載過大,頭部供血不足隨之引起周邊視覺消失和視野縮小。

當過載繼續增大時中心視覺會消失,還會出現兩眼發黑的黑視現象。當然科學家們也研究出了對策,特技飛行時飛行員都會穿抗荷服。但是特技飛行時飛行員由於精力高度集中,體力消耗大,因此容易疲勞。此外特技飛行對飛機的要求很高,所以並不是所有飛機都能作特技飛行,客機和運輸機等等大型飛機都不能作特技飛行。

所以特技飛行就是人類在不斷挑戰人類本身和飛機的極限。特技飛行也是人們對飛機性能的追求、對人體本身和飛行極限的挑戰。歷史上也有不少的特技飛行事故,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下。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特技飛行事故發生在2002年7月27日,烏克蘭的一架「蘇-27」戰鬥機在進行飛行表演時出現墜毀,造成了78個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的重大事故。沒錯,就是上敘表演「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的「蘇-27」,當然不是同一架哈。事實證明特技飛行中不僅需要高機動性能的戰鬥機,更需要一定技術的飛行員。

1961年印尼總統蘇加諾在訪問中國前向中國政府提出一個要求:在他的專機進入中國領空後,中國要按照國際慣例起飛八架戰鬥機護航。但是那時候中國還沒有專門執行護航任務的部隊。周恩來總理得知後認為這符合國際禮遇,便欣然答應了這一要求,隨後指示時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專辦。中國空軍首次為國外元首護航成功後,周總理便囑咐空軍應成立護航表演飛行隊,這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來歷。

感謝你能閱讀本篇文章,希望本篇文章對你能有幫助,使你了解的知識更多。

相關焦點

  • 科普文章要有科學性
    科普文章是用於宣傳科學技術知識的,在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質方面起重要作用。這類文章必須要把科學性、知識性和通俗性、趣味性很好地結合起來。科普文章如果錯誤地宣傳科技知識,甚至宣揚假科學、偽科學,則失去其存在價值,甚至造成負面影響。
  • 讓科普文章變得靠譜起來
    然而,自媒體信息流中的含金量有時候讓人感到頭疼,為博取眼球而發布低俗文章並不鮮見,還有的打著科普的幌子,看上去有理有據有章法,但實際上是不靠譜的偽歷史、偽科學、偽常識等。其中,有的結論毫無說服力,有的迴避關鍵問題,有的材料使用方法不當,但對外行人來說,卻足以產生一定的誤導作用。科普文章不靠譜,是信息傳播失真的典型表現。
  • 科普時代來了!醫生寫科普文章可參評高級職稱
    近日,山西省日前召開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會發布一系列安排中,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了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引起人們的熱議。三、優秀的科普作品不一定需要太多時間:大家或許會說,醫生每天太忙了,哪裡有時間寫科普?其實,一個優秀的科普作品是可以不用太長時間完成的,相反,一個冥思苦想的文章,很可能不是一篇好的文章,因為有感而發,與命題「作文」是兩個概念,有感而發的文章是從腦子裡面蹦出來的,寫起來並不費時間。
  • 如何寫好科普類的文章?
    一、什麼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面向大眾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專業現象和問題,把已有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使之為讀者所能理解的文章。許多人認為一般人寫不出科普,實際上,許許多多的人不僅能寫,而且能寫出非常好的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人們了解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二、科普文章怎麼寫首先,定好主題很重要,你選的主題是你感興趣的,這也決定了這篇文章的受眾面。想要原創,選擇那些沒人寫過的。
  • 航空迷:航空航天知識科普—飛機姿態角測量俯仰角和傾斜角定義
    我們在觀看飛機飛行特技表演時,會看到所表演飛機的飛行姿態在短時間內發生這急劇的變化,那麼大家想一想,這個時候在座艙內的飛行員是如何準確的判斷出飛機的飛行姿態的呢?其實呢,在我們的飛機上有專門用來測量飛機飛行姿態的儀表,飛行員就是通過觀察認讀這些儀表來確定飛機的飛行姿態的,在我們飛機上測量飛行姿態的儀表主要有地平儀和轉彎側滑儀,它們的主要作用就是測量飛機的姿態。那麼飛機姿態我們怎樣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本次要一起分享的內容。
  •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從科普的鐵律說到升力的詮釋
    一旦這一條失守,科普將失去存在的價值,正如我上文裡所說,沒有科普很可怕,內容錯誤的科普更可怕。所有從事科普或事實上以自己的言談和作品產生科普效應的人,都應以此要求自己——在科學與技術的傳播中,務必謹言慎著。
  • 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從科普的鐵律說到升力的詮釋
    一旦這一條失守,科普將失去存在的價值,正如我上文裡所說,沒有科普很可怕,內容錯誤的科普更可怕。所有從事科普或事實上以自己的言談和作品產生科普效應的人,都應以此要求自己——在科學與技術的傳播中,務必謹言慎著。我倡導三心三不說:要有敬畏心,對自己不懂的領域與方面,不瞎說;要有謙卑心,對知之不深的話題,不胡說;要有責任心,對較熟悉、有積累的內容,也務必做好準備,不亂說。
  • 霍思燕兒子4歲就懂飛機起飛原理,被科普書餵大的孩子真不簡單
    杜江提出問題,為什麼會有黑天和白天,小嗯哼立刻舉例回答道「中國天黑了以後,美國那邊就亮了,這時地球自轉的科普知識噢!」之後杜江又向嗯哼提出一個更難的問題,為什麼飛機可以在天上飛?本以為這樣的題會難倒他,畢竟嗯哼只是一個四歲的小孩,但是沒想到嗯哼也知道,而且回答堪稱兒童科普類的典範。
  • 物理科普 | 隱形飛機之謎
    長相奇特的隱形飛機了解隱形飛機前,還是先科普一下雷達的工作原理。雷達是利用電磁波探測目標的電子設備。那麼飛機是怎麼實現隱形的呢?隱形飛機不是真的肉眼都看不到了,而是讓敵方雷達偵測不到本方飛機。隱形飛機能夠極大地減弱雷達接受到的電磁波信號,從而實現隱形。
  • 【科普】老年人乘飛機應注意的事項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出行工具也隨之升級,飛機已經變成一種大眾常見的代步工具,飛機的特點是速度快,適合遠距離出行,極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現在,老年人乘飛機出行非常常見,旅遊,看望子女,都會有可能要乘坐飛機,那麼,老年人乘飛機出行要注意什麼呢?小蘑菇在這裡給大家一一說明。 有許多國際航空公司要求:「超出70周歲以上的老人乘坐飛機,需提前出示二級甲等或三級甲等醫院門診的健康證書或病例證明,或籤定免責聲明。」您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
    受疫情影響,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線下講座沉寂了這麼久,在大小科迷們的期盼中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東航技術甘肅分公司的工程師賀淼主講。因話題精彩、內容豐富,為了讓科迷們更好的接受理解相關知識,我們特設置為上、下兩場,分別於10月3號、4號在甘肅科技館內作題為《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的科普知識的講座,大小科迷們共計250多人現場聆聽講座。
  • 山西省衛計委:醫生寫科普文章可參評高級職稱
    其中引起熱議的是:為鼓勵更多的醫療專業人員投入到健康教育及科學普及工作中,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全國率先把撰寫科普文章納入了2017年度全省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條件。從單純重視SCI論文,到凸顯科普的重要性日益顯現,高級職稱評審的導向讓醫務人員覺得新鮮。
  • 飛機上排洩物都去哪了?真會從頭頂掉下來?終於知道答案了
    飛機衛生間的排洩物都去哪裡了?真的會從頭頂掉下來嗎?
  • 【民航科普小知識】揭秘飛機跑道的標準和參數
    飛行區等級用兩個部分組成的編碼來表示,第一部分是數字,表示飛機性能所相應的跑道性能和障礙物的限制。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飛機的尺寸所要求的跑道和滑行道的寬度。  滑行道的寬度由使用機場最大的飛機的輪距寬度決定,要保證飛機在滑行道中心線上滑行時,它的主起落輪的外側距滑行道邊線不少於1.5~4.5米。在滑行道轉彎處,它的寬度要根據飛機的性能適當加寬。  滑行道的強度要和配套使用的跑道強度相等或更高,因為在滑行道上飛機運行密度通常要高於跑道,飛機的總重量和低速運動時的壓強也會比跑道所承受的略高。
  • 【科普知識】碳纖維複合材料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優勢有哪些?
    【科普知識】碳纖維複合材料在飛機結構中的應用優勢有哪些?,不僅可以促進飛機結構重量的減輕,並且可以進一步增加結構強度。一方面,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加入可以減少飛機製造的結構重量;另一方面增加了飛機結構的強度,從而為飛機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2、良好的抗疲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疲勞特性主要影響因素是壓縮應變和高應變水平。疲勞性能通常進行壓-壓(R=10)和拉-壓(R=-1)的疲勞試驗,而金屬材料一般進行R=0.1的拉-拉疲勞試驗。
  • 飛機為什麼不堵車?南航學生視頻科普飛行「小竅門」
    明明感覺飛機離開廊橋了,為啥在起飛跑道上又「停」下了?天空中這麼多飛機飛來飛去,是用什麼方法讓它們不在空中「堵車」的?這些在外出旅行中經常會遇到的民航問題,多半都可以從南航學生團隊製作的科普視頻「空中回家路」系列中找到答案。視頻淺顯而生動的講解,吸引了大批視頻彈幕網站B站粉絲的圍觀,甚至還有網友催更。
  • 【民航小科普】風與飛機的速度
    「飛常準」的微博發了一條飛機提早到達的微博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些人說飛機的提早到達與風向有關,而有些則不同意。那麼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風與飛機的速度有關的微博。首先聲明我只是一名乘務員兼職安全員,裡面涉及專業知識很高的地方不能做到100%標準,但也是請教過飛行員等專業人員。內容我會寫的簡單易懂一些。
  • 東擎教育空乘常識科普:飛機緊急撤離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科普一下。 緊急撤離也叫應急撤離,是指飛機遇到較大危險、威脅人們生命安全時,在陸地或水上進行緊急迫降後,機組按照相應預案和應急操作程序,聽從機長和乘務長的指揮,快速應對,密切配合,維持客艙秩序,迅速指揮旅客撤離。緊急撤離包括陸地撤離和水上撤離兩種。
  • 影評《幽靈公主》,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
    文章純原創,素材來源自網際網路,喜歡的網友可以收藏一下,點個關注!(文章中的內容有小編自己的觀點,意在傳播娛樂中的正能量,如果有侵權的話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影評《幽靈公主》,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
  • 為什麼說《恐龍王》是值得父母帶著孩子觀看的電影?
    導讀:大家好,我是小編啦,很高興和大家相聚在這裡,下面給大家來聊聊影視劇中的那些事吧,下面給大家來說一部適合父母帶孩子觀看的電影了,這部電影不是熊出沒大電影而是《恐龍王》,這部電影雖然是講的恐龍故事,但是影片沒有血腥的地方,還是很適合小朋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