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這種工具最早出現在19世紀,這種發明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不光攜帶起來非常的方便,而且價格也很實惠。但是隨著塑料的不斷使用,大家逐漸發現,這種物質很難分解,嚴重破壞了環境。而且經過統計發現,全球每年這種垃圾就有超過了3000萬噸,因為它們的體型比較小,質量也很輕,所以有2/3的垃圾,通過一些河水,或者是風力進入了海洋裡面。
雖然統計的是這些垃圾最後進入了海洋,但是令大家奇怪的是,我們並沒有看到它們的存在。或者更加嚴格的說,在很多的海洋裡面是看不到塑料垃圾的存在的,根據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一種是被海裡面的生物給分解了,還一種就是因為它們太小了,並沒有勘測垃圾的儀器發現。當然還有一種人認為,這個可能是因為人工的打撈,使得這些垃圾都被清理出去了。
經過一些研究發現,其實這些所謂的「消失」垃圾,都是一些微塑料,微塑料其實就是一些小於5mm的顆粒,自然是不容易被看見,或者被測量出來的。另外還有那些被稱為是永遠都不會變化的塑料,在海洋裡卻能夠經過一些簡單的處理,最終化解為最小的顆粒。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塑料都能夠通過這種處理變成微塑料的,更何況這些塑料的本身就已經非常微小了。就比如我們經常使用的洗護的產品,在它們這些品種裡面,是含有很多微塑料的顆粒的,對於這個知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或許有些人不明白其中的原理,會問為什麼要在洗護的用具放一些塑料顆粒,這個是因為在,這些顆粒實際上能夠達到一種去角質的效果。
其實在海洋裡面還有很多的微塑料,如果都將這些收集起來的話,大概有27萬噸的重量。根據專家的檢測,這些塑料裡面,有將近1%~4%是來自於我們平時使用的沐浴露,還有洗髮水等。這些產品都是微塑料的最終來源,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塑料,就比如釣魚用的線,或者廢棄的車胎等。
這些微塑料即使是很多聚集在一起,也很難被我們,因為我們的儀器是根本檢測不到的。雖然我們看不到這些塑料,但是不能就認為這些就沒事了,因為我們畢竟是吃海底生物的。這些微塑料長期泡在海洋裡面,就會被海洋裡面的生物吸進去,然後再被人類食用,最終進入人類的身體。另外,還有專家發現,其實像海洋裡面的珊瑚蟲等生物,他們最愛吃的就是這些微塑料的顆粒,它們先慢慢的咀嚼,一直到自己能夠全部吞下才結束。
還有一些報導表明,其實海洋裡面的微塑料,已經使得很多的像海鳥的生物滅絕了。因為它們在吃了這些東西之後,身體根本沒有辦法分解,最終導致死亡。和動物一樣,我們人類如果攝取過多的微塑料,同樣會導致身體出現問題,因此還是要控制海洋生物的食用。
一位海洋生物的學家說,現在針對海洋裡面的微塑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採用人工提取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工作量太大,而且因為顆粒實在太小,使得在提取的時候,精度也不夠。
專家還發明了一種「尼羅紅」的物質,這種物質在遇到微塑料的時候,就會呈現紅色。所以利用這種物質,我們就可以檢測海洋裡面物質的含量,從而判斷這一篇水域是否已經被汙染。另外在控制海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控制生活中微塑料物質的使用,堅持從源頭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