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可調控幹細胞和腸道腸癌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第一項發現關於性激素對腸道幹細胞的影響的研究中,科學家揭示了甾類激素--在結構上和功能上類似於人類的類固醇激素--大大改變了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方式,最終影響這個關鍵器官的總體結構和功能。作者發現,蛻皮激素--一種由果蠅產生的類固醇激素--可以刺激腸道幹細胞的生長,導致雌性果蠅的腸道增大,並誘發其他關鍵的變化。這項研究還提供了一種機制來解釋性別在正常腸道功能中的腸道幹細胞的特殊作用。此外,該研究還提供了腸道中的激素可能加速腫瘤發展的證據。猶他大學亨茨曼癌症研究所(HCI)和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聯合報導了這一發現,並於近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圖片來源:Nature

HCI的幹細胞生物學家、猶他大學腫瘤學教授Bruce Edgar博士和海德堡大學DKFZ的Aurelio Teleman博士共同領導了這項工作。他想知道,性激素是否會影響腸道幹細胞的繁殖能力,並促進腸道生長。Edgar說:"為了更好地了解幹細胞是如何調控的,我的實驗室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研究果蠅的腸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知道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在它們的腸道中表現出差異--例如,雌性的腸道比雄性的更大,而且雌性比雄性更容易罹患腸道腫瘤--但我們不知道原因。"這項研究為這些差異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Edgar和Teleman的研究小組發現,蛻皮激素是一種性別特異性的激素,它可以極大地改變器官中幹細胞的生長特性,值得注意的是,該器官與生殖沒有直接關係。他們發現這些變化會影響整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他們發現,給雄性果蠅注射蛻皮激素,會導致它們原本分裂緩慢的幹細胞分裂速度加快,從而導致雄性果蠅腸道的生長。這表明,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幹細胞分裂的限制差異在於激素的循環水平。

在雌性果蠅的一生中,這一過程有利有弊。最初,雌性體內更多的蛻皮激素有助於生殖的進化關鍵過程。它促進腸道擴張,促進營養吸收,從而幫助蒼蠅產更多蛋。但到了晚年,卵巢產生的蛻皮激素最終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從而創造有利於腫瘤生長的環境,從而縮短雌性果蠅的壽命。雖然人類不產生蛻皮激素,但我們有相關的類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黃體酮和睪酮,它們有相似的作用機制。

這項研究的實驗工作主要由Sara Ahmed完成,她是海德堡大學Molekulare生物研究中心(ZMBH)和DKFZ的Edgar和Teleman實驗室的聯合博士生。Ahmed設計了一些實驗,利用各種遺傳工具來開啟和關閉果蠅腸道和卵巢中不同細胞類型的基因,這些細胞會產生蛻皮素。"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決定性的證據證明性激素改變了非性器官的行為,比如腸道,"Ahmed說。她進一步推測,這項研究的長期影響可能包括探索治療人類癌症的新途徑。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要了解類似的幹細胞-激素關係是否在人體器官中起作用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他們計劃將來對此進行探索。除了性激素在腸道幹細胞行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作者相信這項對果蠅的研究可能揭示了一種可能在人類生理學和病理學中發揮作用的新機制,因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包括結腸癌和胃癌在內的非生殖器官癌症的發病率在男性和女性中是不同的。

參考資料:

New clues from fruit flies about the critical role of sex hormones in stem cell control

Sara Mahmoud H. Ahmed et al. Fitness trade-offs incurred by ovary-to-gut steroid signaling in Drosophila,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462-y

來源:生物谷

相關焦點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機制
    2014年8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腸道中幹細胞的行為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或為腸癌的早期發現以及預防措施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幫助
  • 腸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取出雌果蠅腸道幹細胞並將其「雄性化」改造,發現三周後,這些細胞出現「雄性化」傾向,細胞會變小。7.Nature:利用CRISPR/Cas9構建出結直腸癌類器官doi:10.1038/nature14415科學家們經常利用含有蛋白WNT、R-spondin和表皮生長因子EGF的培養基長期培養小鼠和人類的腸道幹細胞,從而腸道幹細胞形成遺傳學和表型穩定的上皮類器官。
  • 《自然》研究——性激素對非生殖器官的調控
    性二態性起源於雄性和雌性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以及系統性激素差異。目前來說,性激素是如何影響非生殖器官的還不清楚,但考慮到許多疾病的性別偏見發病率,性激素與健康密切相關。而近日,HCI的幹細胞生物學家、猶他大學腫瘤學教授Bruce Edgar博士和海德堡大學DKFZ的Aurelio Teleman博士就在《自然》發布了一項關於性激素對非生殖器官的影響的研究結果。
  • 一蔬一果是腸道「守護者」,懂得食用,不易得腸癌
    腸癌近幾年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國,每5分鐘就有一位患者死於腸癌,這一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腸癌此前是「老年病」,其發病人群大多為中老年人。但近幾年,腸癌的患病人群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這其中不乏30歲以下的年輕白領。
  • 腸癌偏愛吃肉的人?不想腸道癌變,管住嘴,少吃三種「肉」
    腸道,是我們身體中很重要的消化吸收和廢物排洩通道。 飲食對腸道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在眾多食物中,最不適宜腸道胃口的就是「肉」。 腸癌偏愛吃肉的人? 生活中,有許多無肉不歡的人,可你知道嗎?腸道可不那麼愛吃肉,腸癌更偏愛那些愛吃肉的人。
  • 蛋白聚集可調控生物體衰老與長壽
    原標題:蛋白聚集可調控生物體衰老與長壽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安徽農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計山明教授研究發現蛋白聚集具有正向生物學功能,能夠調控生物體的衰老與長壽。該項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上。
  • 放屁多、臭就是腸癌?提醒:腸道有問題的3個表現,請留意
    那麼,放屁量增多,氣味明顯和腸癌有關嗎? 如果出現放屁量明顯增多的情況,而且產生難聞的氣味,不排除是腸癌引起。在腸癌發展過程中腸道功能受損,消化能力降低,有可能就會出現這種各種症狀。另外,常見的腸胃炎、腸炎等在其發展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這種信號。
  • 腸道病變很難察覺?身體頻繁出現的5個症狀,就是腸癌前兆
    但當腸道發生病變,特別是出現腫瘤時會使得腸道菌群失調,導致屁連續不斷,每天放屁次數增多而且很臭。 2、排便增多 正常情況下一天排便1~3次,但腸道發生病變後,排便習慣會發生很大改變,人們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加。早期腸癌可出現排便頻率高,腹瀉、便秘或者腹瀉跟便秘交替著出現。當病情越來越惡化時可出現血便和黑便。
  • 腸癌,發病隱匿,身體出現這3種跡象,及時做指檢,切莫拖延
    其實,這種飲食習慣,是嚴重傷害腸道的,因為,沒有煮熟的肉中,會有很多的寄生蟲和細菌。 進食到胃腸道當中 ,則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特別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誘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因此,這類半生不熟的肉,最好也要少吃。
  • 大便這樣就得小心腸癌
    如果不加以預防和控制,將對國人健康造成災難性後果。  1.大腸癌包括哪幾種,我國發病情況如何?  大腸癌主要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也可稱為結直腸癌。腸癌屬於下消化道腫瘤,一定程度上講,與吃得過好有關,因此也被認為是種「富貴癌」。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腸癌發病率略低,但增長速度卻比他們快。
  • 腸癌逐漸年輕化?若符合這6種情況,及時做腸鏡,進行腸癌篩查
    現代人的作息變得越來越不規律,再加上外賣的出現,導致很多人經常吃夜宵,飲食也因此變得不規律起來,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患上腸癌; 甚至其中不乏年輕人,而腸道作為身體中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一旦患癌不僅患者十分痛苦,治癒的機率也比較低,因此預防腸癌就顯得尤為重要。
  • 腸癌的症狀有哪些 了解腸癌的早期症狀
    腸癌,相信很多朋友並不陌生,腸癌只要發病還是因為飲食,生活規律還有遺傳導致的,發病年齡趨老年化,男女之比為1.65:1。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腸癌的症狀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主要症狀1.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裡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
  • 輔助性T細胞:調節腸道幹細胞自我更新分化
    從分子的角度來看,腸道是一個嘈雜的地方,各種人類細胞和微生物細胞彼此之間相互溝通,從而維持一種穩健而又健康的細胞群落。這個細胞群落的關鍵是腸道幹細胞(intestinal stem cell),它們產生多種細胞類型,從而有助於保持腸道功能正常。
  • 組蛋白修飾可調控mRNA剪切來決定胚胎幹細胞命運 | Genome Biology
  • Nature :腸癌背後的基因錯誤
    早在20世紀80年來來自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就發現了一種名為APC的腺瘤樣息肉基因的錯誤拷貝,而且研究者在10例腸癌患者中就發現有8名患者攜帶APC的錯誤拷貝。當APC錯誤在腸道內皮細胞中發生時就會引發接二連三的生長信號,從而促進細胞失控地複製,進而引發腸癌,而很多年來,研究者在多種疾病的研究中都肯定了APC錯誤的重要性。
  • 腸道幹細胞微環境的協同作用|Cell Regeneration
    腸道上皮細胞的快速自我更新現象是通過小腸隱窩處的多能幹細胞來實現的。小腸幹細胞區其實還充斥著各種間充質幹細胞。隨著單細胞測序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發展,小腸幹細胞微環境中細胞組成成分已經被鑑定出來。現在人們已經越來越清楚,由一群間充質細胞和潘式細胞為小腸幹細胞自我更新提供了多樣的外分泌微環境。
  • 經常放屁怎麼回事 是腸癌嗎
    經常放屁的原因  腸道菌群失調  如果放屁的次數非常頻繁,首先要考慮是腸道問題出現異常導致的,主要是腸道內的菌群失調。一般情況下腸道裡的細菌有兩類:有益菌和有害菌,想要保持腸道菌群環境穩定,益生菌的數量佔絕大多數,這正是因為這些菌類才可以保障腸道健康運轉。如果一個人身體內的益生菌數量較少,那麼就會影響到食物的消化,自然在食物消化之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氣體需要通過放屁的方式排出身體之外。
  •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02:34 2020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洛克菲勒大學Gabriel D.
  • 每天放屁都超過20次,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會是腸癌信號嗎?
    一般來說通過放屁就認為和腸癌有關太過片面,但是如果屁又多又臭,可能是腸道腫瘤壞死腐爛導致的,身體還會出現拉肚,大便稀,消瘦等症狀,正常人每天放屁不會超過10個,如果超出20個,要先排除飲食問題,是否和身體疾病有關。每天放屁超過20次,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1,當我們吃了大量的豆製品,甜食,紅薯等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屁就會變多。
  • 29歲男子,長期腹瀉,查出腸癌,2樣食物吃太多,不知控制惹得禍
    因為泡麵多用精製麵粉製成,本身缺少纖維素,加工過程中還會加入大量的油脂和鹽。如果長期吃這類食品,人體會因為缺乏纖維素和鈣而易患上腸癌。 而且吃得「過精」,會患慢性便秘,糞便在大腸中滯留時間過長,也會誘發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