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研究——性激素對非生殖器官的調控

2021-01-09 澎湃新聞
《自然》研究——性激素對非生殖器官的調控

2020-08-10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性別二態性是指同一物種不同性別除生殖構造以外的差別,包括體型、顏色、用作求偶或打鬥的身體器官,如裝飾羽毛、鹿角、犄角和獠牙等。性二態性起源於雄性和雌性細胞之間的遺傳差異,以及系統性激素差異。

目前來說,性激素是如何影響非生殖器官的還不清楚,但考慮到許多疾病的性別偏見發病率,性激素與健康密切相關。

而近日,HCI的幹細胞生物學家、猶他大學腫瘤學教授Bruce Edgar博士和海德堡大學DKFZ的Aurelio Teleman博士就在《自然》發布了一項關於性激素對非生殖器官的影響的研究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蛻皮激素,即一種由果蠅產生的類固醇激素,可以刺激腸道幹細胞的生長,而這些變化會影響整個器官的結構和功能。

研究發現,給雄性果蠅注射蛻皮激素,會導致它們原本分裂緩慢的幹細胞分裂速度加快,從而導致雄性果蠅腸道的生長。這表明,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幹細胞分裂的限制差異在於激素的循環水平。

而在雌性果蠅的一生中,這一過程有利有弊。最初,雌性體內更多的蛻皮激素有助於生殖的進化關鍵過程。它促進腸道擴張,促進營養吸收,從而幫助雌果蠅更多產卵。但到了後期,卵巢產生的蛻皮激素最終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從而創造有利於腫瘤生長的環境,從而縮短雌性果蠅的壽命。

雖然人類不產生蛻皮激素,但人體有相關的類固醇激素,如雌激素、黃體酮和睪酮,它們有相似的作用機制。這項研究強調了當器官間信號改變幹細胞行為以優化器官大小時,在健康特徵方面的權衡,更深入研究也將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關鍵詞 >> 性激素,幹細胞,腫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性激素可調控幹細胞和腸道腸癌
    在第一項發現關於性激素對腸道幹細胞的影響的研究中,科學家揭示了甾類激素--在結構上和功能上類似於人類的類固醇激素--大大改變了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方式,最終影響這個關鍵器官的總體結構和功能。他想知道,性激素是否會影響腸道幹細胞的繁殖能力,並促進腸道生長。Edgar說:"為了更好地了解幹細胞是如何調控的,我的實驗室和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研究果蠅的腸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們知道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在它們的腸道中表現出差異--例如,雌性的腸道比雄性的更大,而且雌性比雄性更容易罹患腸道腫瘤--但我們不知道原因。"這項研究為這些差異以及它們是如何產生的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 乾貨| 你真的懂性激素六項嗎?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
    乾貨 | 你真的懂性激素六項嗎?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性激素檢查應用非常廣泛,除了上面提到的幾種情況,生殖系統腫瘤、進入圍絕經期的中老年女性、肥胖、多毛的女性、出現精液異常(少精、弱精、死精等)、陽痿、激素相關腫瘤的男性等,也要進行這方面的檢查。
  • 性與生殖器官
    生命物質在生殖方式上由細胞的分裂方式逐漸進化為以兩性結合的生殖方式,生命物質的生殖器官也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我們知道植物的花朵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花蕊是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分為雌蕊和雄蕊。花蕊是花的組成部分之一,位於花的中央部分,為高等植物所擁有。
  • 突變馬陸長出6對多餘生殖肢:揭示基因調控奧秘
    這隻突變的馬陸並不僅僅是「怪胎」,它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許多有關肢體發育和基因調控的奧秘。哺乳動物的內、外生殖器官位於距離不遠的位置,並且通過各種管道連接。對於馬陸來說,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它們的性腺(卵巢和精巢)都位於體內,在第三體節的位置。如果換在人體上,大約是胸骨附近。雌性馬陸的外生殖器位於第三體節,但被包裹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
  • ...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
    清華生命學院、醫學院與鄭州大學在《自然》合作發表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調控研究的論文清華新聞網5月11日電 5月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醫學院那潔研究組與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孫瑩璞研究組緊密合作,在《自然》期刊發表題為《人類早期胚胎染色質研究揭示基因組激活前後表觀遺傳轉換規律》(Chromatin
  • 研究發現調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學機制
    扁平化是葉片等植物器官最為常見的形狀之一。另一種常見的器官形狀是輻射對稱,如根、莖。不同的器官形狀如何產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多年來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了眾多能夠影響植物器官形態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怎樣介導器官三維形態的變化(又稱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焦雨鈴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
  • 論甲狀腺功能與女性生殖
    甲狀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狀腺素為調節機體代謝的重要因素,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生育年齡人群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4~5
  • 研究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教授魏海明、傅斌清和田志剛課題組合作研究發現,蛻膜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高表達轉錄因子PBX1,能夠增強生長因子轉錄,促進胚胎發育;NK 細胞 PBX1 功能異常與不明原因復發性流產病因存在相關性。
  • 自然課堂 | 探秘·植物的器官
    植物的器官可分為營養器官及生殖器官。營養器官通常指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而生殖器官則為花、果實、種子等。營養器官的基本功能是維持植物生命,這些功用包括了如:光合作用等。但在某些狀況之下,可能有 無性生殖/營養生殖,意思是指,這些營養器官可能成為繁衍的親本,由這些器官生長出新的個體。植物和我們人類一樣,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
  • Cell發表關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中基因表達網絡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該項工作系統、深入地研究了人類多個發育階段原始生殖細胞(PGC)的轉錄組和DNA甲基化組,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不同於小鼠原始生殖細胞的關鍵獨特特徵。因此,對人類早期胚胎以及原始生殖細胞的發育過程進行深入的研究對於理解人類胚胎發育特徵以及對於反覆流產、胚胎停育、不孕不育等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基因組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方式,是調控細胞分化發育過程中基因表達的主要機制之一,它並不改變基因序列,但是可以遺傳給後代,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在胚胎發育、幹細胞分化、癌症發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Plant Cell: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調控機理
    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是重要的產量性狀,大小調控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然而,植物決定其種子和器官最終大小的分子機理目前並不清楚。為了揭示植物種子和器官大小調控的分子機理,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雲海研究組已在擬南芥中分離了一些大種子和器官的突變體da (DA是漢字「大」的意思)。其中,da1-1 突變體形成大的種子、器官和粗壯的植株。
  • 巴西發現新種類昆蟲 兩性生殖器官顛倒(圖)
    原標題:巴西發現新種類昆蟲 兩性生殖器官顛倒(圖) 這是史上首次發現兩性生殖器官顛倒的動物案例。(資料圖片)  綜合外國媒體21日報導,最近,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洞穴昆蟲,其雌性個體擁有類似陰莖的生殖器官、雄性個體的生殖器官則形似陰道。這是史上首次發現兩性生殖器官顛倒的動物案例。  羅德裡戈·弗雷拉是一名洞穴生物學家,現就職於巴西拉夫拉斯聯邦大學。
  • 科學家發現茉莉酸調控根器官再生的機理
    植物受到由生物或非生物脅迫引起的物理傷害以後,可以通過激活生長過程完成組織和器官再生。然而,人們尚不清楚植物遭受機械損傷以後激活器官再生的分子機理。在特定逆境脅迫下,植物通過茉莉酸途徑抑制主根生長而促進側根發生(Sun et al., 2009, Plant Cell; Chen et al., 2011, Plant Cell)。
  • 性激素6項檢查是哪6項,不達標的後果嚴重嗎,或無法生育?
    女性朋友對於性激素6項應該並不陌生,當女性朋友出現月經不調,不孕不育問題的時候,會到醫院進行檢查,此時醫生都會要求檢查性激素6項。關於性激素6項不達標可能無法生育這個問題的確存在,所以女性一定要關注性激素6項的數據問題。
  • 自然的生殖方式才是最好的
    世界上第一個試管嬰兒、現年28歲的路易絲·布朗經過自然懷孕和順利分娩,於1月10日產下一名男嬰。路易絲和丈夫都欣喜若狂。  1978年路易絲以試管嬰兒的方式在英國出生,震驚了世界。在試管嬰兒之後,人工生殖技術又有了長足的發展,隨之而來的還有其他令人心驚肉跳的項目,複製人、利用轉基因培養超人、培養人畜混雜的胚胎或後代。所有這些當然不可避免地讓人產生疑問:人工生殖技術究竟是科技送給人類的禮物還是災難?  對這種災難的擔心是自然的,但是就人、生物和自然進化的角度來說,其實有兩大因素制約著人工生殖技術向災難發展。
  • 淺談超聲消融對女性生殖內分泌的影響:子宮內膜和卵巢功能的變化
    ,在婦產 科學尤其是子宮肌瘤的治療上受到關注,已有大量 研究顯示 UA 能 夠 減 小 子 宮 肌 瘤 的 體 積 且 能 緩 解 相關症狀[1]。而超聲波對女性生殖器官有何影響是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隨著二胎開放、孕婦高齡化等現 象的出現,我們需要尋找對生殖功能影響較小的治 療方式。早先利用超聲波終止恆河猴妊娠後發現術 後恆河猴的生殖細胞、生殖器官等均未受到明顯影 響[2]。最近臨床 試 驗 表 明,UA 不增加自然流產或 妊娠併發症,說明 UA 治療婦科疾病是有妊娠意願 患者的可選方式[3]。
  • 科學網—受體調控讓花粉管「搶婚」難
    中外研究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
  • 為何自然界中的雄性生物,排洩器官和生殖器官,會進化成同一個?
    地球上的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會根據環境的變化改變自身,研究動物進化的過程中,將意外發現了一個巧合,眾多哺乳雄性生物,排洩和生殖使用的是同一個器官,讓很多人不解,難道這僅僅只是一個巧合嗎?說完生物的進化,我們再說一開始提出的理論,對於動物而言進化是它們必須要做的事情,一些哺乳動物在進化的過程,會用同一器官用來排洩和生殖,比如蛔蟲、鳥類生物、兩棲生物等等。
  • 教你看懂性激素六項報告單
    性激素六項檢測(生殖激素六項檢測)是女性生殖內分泌科的常規檢查,通過測定性激素水平來了解女性內分泌功能,診斷與內分泌失調相關的疾病。那麼性激素六項檢查報告上都有哪些項目和指標?  性激素六項有哪些項目呢?
  • 《Nature(自然)》雜誌發表北京大學湯富酬、喬傑團隊研究成果 闡述...
    今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官方微信發布消息,8月2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課題組和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Nature,IF:43.07)在線發表研究成果「Reconstituting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impla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