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細胞治療企業如何彎道超車?Lyell和Allogene研發值得借鑑

2020-12-04 中原新聞網

來源:藥聞社

本文來源於藥聞社原創;

如果喜歡,歡迎在文末處點個「再看」,感謝您的支持!

近年來,CAR-T療法成為了癌症治療領域的明星。CAR-T療法全稱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它是利用人體本身免疫系統存在的T淋巴細胞,靶向消滅癌細胞的方法。

跟傳統腫瘤療法相比,細胞療法首先是效率非常高,總的病情緩解率或者有效率高達70%左右,比常規的治療高出很多;此外在相當一部分受試患者中,病人的總壽命或者總生存時間得到了很大的延長,相當於一部分病人能夠達到治癒或者是接近治癒,這在所有腫瘤療法中,已經是相當震撼的結果。

業界預測顯示,CAR-T細胞療法未來的市場空間預計在35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國際上在CAR-T療法領域領先的公司包括諾華、凱特製藥(Kite Pharma)、Cellectis、Juno等。此外,輝瑞、新基(Celgene)等也積極介入這一領域。如2017年8月,美國生物製藥巨頭吉利德以119億美元收購凱特。2018年1月,美國新基公司(Celgene)以90億美元收購Juno公司90%的股權,之前該公司已擁有Juno近10%的股權。

傳統認為,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的前三強為諾華、新基Juno、吉利德Kite。不過近兩年來,美國新誕生的兩家細胞治療企業Lyell Immunopharma公司、Allogene公司作為細胞治療領域的後起之秀,大有與前三強並駕齊驅之勢。

2017年,首款CAR-T產品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迄今為止,全球範圍內獲批上市的也只有2款產品,包括用於B細胞前體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的Kymriah(曾用名CTL019,諾華製藥產品)和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療的Yescarta(凱特製藥產品KTE-C19)。截止2020年06月30日,全球獲批上市的幹細胞藥品已有41個。相比較而言,免疫細胞治療藥物的獲批速度進展緩慢。

不過,隨著CAR-T療法取得突破,細胞基因治療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進入快速大發展時期,預計至2030年,僅美國FDA就有望批准40至60種細胞和基因療法。因此,在歐美國家,細胞療法獲批速度呈爆發趨勢。而在我國,因2016年細胞治療亂象,國內被叫停細胞治療商業化臨床實驗,因而錯過了CAR-T細胞療法的快速發展期。

隨後於2017年11月,國家藥品審評中心受理我國首個CAR-T細胞產品IND的申請,使得我國細胞免疫治療重新回到國家支持的創新賽道。隨著科研投入的持續增加和技術實力的不斷加強,我國開展的細胞與基因治療臨床研究正在逐年增加,每年新增數量僅次於美國。國內企業奮起直追,跑出了如傳奇生物、永泰生物等快速成長的細胞免疫治療企業。

未來是成為歐美細胞療法的跟隨者,還是在細胞治療創新前沿能佔有一席之地?值得觀察。有觀點認為,國內企業可能需要跨過傳統CAR-T療法的模仿式創新,直接步入CAR-T療法的前沿創新領域,或許能實現在細胞治療領域的彎道超車。

Lyell和Allogene各領風騷 國內企業或可借鑑

近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的「細胞治療前沿及進展」分論壇上,Lyell Immunopharma公司聯合創始人Rick Klausner博士、Allogene Therapeutics聯合創始人David Chang博士出席了分論壇,並分享了兩家公司在細胞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RICK KLAUSNER博士,是美國Lyell lmmunopharma公司創始人兼CEO,也是美國癌症研究所第11任主席,他現在也擔任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癌症大挑戰項目主席,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以及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除此之外,Rick Klausner博士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細胞治療三巨頭之一,Juno Therapeutics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從事過接近30年過繼性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研究。

Lyell的團隊認為,雖然細胞治療的研發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在血液腫瘤方面,但是基於細胞的免疫療法尚未在實體瘤中顯示出實質性益處,而實體瘤代表絕大多數癌症,因此細胞療法仍然存在很大的開發前景。Lyell的目標是開發針對任何癌症的基於治療性細胞的免疫療法,重點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和實體瘤。基於史丹福大學和美國國家癌症中心的開創性工作,Lyell正在開發用於先前難治性腫瘤的下一代CAR-T細胞療法。

David Chang博士,美國Allogene公司聯合創始人、總裁、CEO,David Chang博士之前曾擔任Gilead子公司Kite的研發執行副總裁和首席醫學官。他在腫瘤藥物開發領域的創新方面擁有行業領先的業績,包括開發Yescarta。

Allogene公司力圖克服自體CAR-T療法的缺陷,其採用的策略是開發同種異體的CAR-T療法。與自體CAR-T療法不同,同種異體的CAR-T療法使用從健康供體中獲得的T細胞。除了用基因工程在這些細胞中表達CARs以外,研究人員還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限制了患者免疫系統對這些非自身細胞的免疫反應,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發生的可能性。這些細胞可以被冷凍儲藏起來,在患者需要時這些「現成」的療法可以馬上用於對患者的治療。與自體CAR-T療法相比,它能夠縮短患者等待療法的時間,提供更一致的T細胞原材料,而且根據Allogene公司的估算,一次生產流程可以產生用於治療100名患者的CAR-T細胞,大大提高了CAR-T療法的生產效率。

與傳統三強不同,Lyell和Allogene兩家公司的研發,是建立在新基Juno和吉利德Kite已有研發背景的基礎上,其目標是力圖改變現有CAR-T療法的不足之處,並將該療法運用於更大範圍的實體瘤領域,且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

細胞療法,曾在國內也掀起過熱潮。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後,監管層緊急叫停細胞免疫治療臨床應用,並出臺一系列政策規定加以重手整治,此前蓄勢待發的細胞免疫治療產業一夜入冬。2017年歐美跨藥企率先獲批CAR-T細胞療法上市,中國的細胞療法卻在寒冬期緩慢發展。

國內企業對於CAR-T技術的研究主要還是沿著兩個主線,一是沿著國外已經批准的適應症儘快在我國申報該適應症,並爭取儘快拿到批准文件;二是緊跟國際研發潮流,努力做好CAR-T在實體瘤方面的研發,爭取在相關領域或者適應症或者靶點上取得突破。基本上還屬於細胞療法傳統三強的跟隨者。

目前國內還未有一款獨立研發的CAR-T療法產品上市,在產品上市進度上已經慢於歐美藥企至少三年時間,未來如果國內細胞治療想要躋身於全球細胞治療領先行列,關注Lyell和Allogene的研發方向,並在這一領域加大投入,或許能夠有邁入全球CAR-T療法最前沿領域的成功機會。

Lyell:下一代過繼性T細胞療法

RICK KLAUSNER認為,在過去的5年,即便知道可以根除一些腫瘤或者是一些病人的B細胞腫瘤,還是不知道怎麼樣能夠100%消除這個腫瘤。即便是最先進的CD19靶點CAR-T療法,事實上都有很大局限,也許只有50%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病人能夠被治癒,另外的50%就治不了。科學家們需要搞清楚治不了的原因。

現在大的挑戰就是,治療實體瘤的外援性的T細胞療法,就是為了使得T細胞能夠在實體瘤當中起到作用,關鍵的障礙是,對於T細胞,不管是用CAR還是TCR來入侵腫瘤的時候,具備很大的困難性。它們進入腫瘤之後,會被推動到特別的分化途徑當中,這個過程叫做T細胞耗竭。

T細胞耗竭要麼發生在已經侵入了腫瘤細胞,要麼是發生在腫瘤細胞的邊緣,但是T細胞耗竭現象只存在實體瘤當中,血液腫瘤領域並沒有看到T細胞耗竭。

所以,T細胞耗竭成為治療實體腫瘤一個最主要的障礙,就像實體腫瘤已經學會了用這一點關閉或者是消除T細胞的效能一樣。可能有一些突變負荷比較高的腫瘤,可以考慮使用聯合檢查點療法,即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使得一些已經失活的細胞重新被激活。

但目前為止,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有實體瘤病人會對這個檢查點抑制劑有反應,大多數的完全耗竭的T細胞是沒有辦法再被激活的,即便是用了聯合檢查點療法也做不到,這就是目前的局限。

如何克服這個問題?T細胞耗竭是一個非常具體的細胞分化途徑,它是受到一個非常具體的轉錄因素層級的驅動,在這個層級的頂層有一個叫做AP-1家族的轉錄因子。

Lyell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對AP-1轉錄因子進行遺傳操控,也可以避免T細胞耗竭。他們已經在動物模型中證明此類T細胞能夠消除腫瘤,希望在今後12-18個月之內通過遺傳工程改造,將不會被耗竭的T細胞用於臨床試驗。

另一個難題就是生產製造能力。T細胞療法,尤其是CAR-T細胞療法,成本高,耗時長,操作困難。對此有三種應對對策,一是應用新技術來優化工藝和流程,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重新思考T細胞製備的細胞生物學,如之前提到的近乎神奇的T細胞子集,這樣所需要的劑量就會非常少,可能一滴血就能提取所需要的T細胞了。

Allogene: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帶來革命性轉變

Allogene有多個臨床管線資產,並計劃將更多的項目推向臨床階段。Allogene目前已進入臨床階段的療法分別是ALLO-501和ALLO-715。ALLO-501是一款靶向CD19的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用於治療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ALLO-715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其它表達B細胞成熟抗原的癌症,臨床前實驗展現出顯著的作用。Allogene還有Allo316,(一種抗CD70 AlloCAR-T治療藥物),CD70在多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甚至實體瘤(如腎細胞癌)中表達,因此Allogene計劃探索ALLO-316在腎細胞癌中的臨床療效。

Allogene打造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平臺

David之前曾經在Kite成功開發出自體CAR-T細胞療法,通過對比,他認為通用型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會使細胞療法發生革命性的轉變,因此Allogene的研發方向意味著在向傳統的自體CAR-T細胞療法劃清界限。

David認為,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的可及性比較高,更容易重複對患者進行治療,從單一健康共體提供的細胞,可以生成大量CAR-T細胞,滿足大量患者的需求。也不需要過於複雜的物流環節和製備過程,其成本由於可量產而大幅降低,製備過程效率較高。

此外,從一名健康供體中獲取細胞,可以製成治療100名癌症患者的CAR-T藥物,製備成本隨之降低。從患者的角度來講,速度以及可靠性至關重要,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是即用型的,又是由健康共體提供的細胞生成,因此可以高效的造福患者。

最後,自體CAR-T細胞療法主要依靠逆轉錄病毒學和細胞信號轉導,而同種異體療法由於其製備過程的高效性,可以進行多種基因編輯和基因工程,這也非常有利於創新產品的優化。

Allogene現在正在全力打造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平臺,這個平臺的名字叫做AlloCAR-T,這個平臺基於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算酶技術,以及Allogene自有的淋巴清除技術,還有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有了這個平臺可以驗證針現有靶點的療效,並進一步發現針對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的更多靶點。

現在Allogene有4個臨床項目以及16個臨床前項目,適應症既包括了血液腫瘤,也包括了實體瘤。Allogene一直在開發變革性的技術,利用使用改進T細胞的健康程度,並致力於下一代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平臺,主要基於免疫、逃逸機制。Allogene還繼續關注實體瘤的靶點篩選,以及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這些創新技術是Allogene的前沿研究領域。

來源:新浪網

相關焦點

  • 全球經濟下行,雷射企業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全球經濟大幅下滑不可避免,我國雷射企業也將度過復工復產漫長、交通物流管制、供應鏈停滯、市場需求嚴重萎縮、訂單大幅減少的困難局面。越是危險困難時期,越是有「彎道超車」機會我們知道,在同級別賽車中由於很難在直線賽道上建立起相對於其他車輛的超車優勢,所以很難見到有在直線賽道超車的情況,彎道超車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
  • 淋巴瘤治療:彎道超車的新一代BTK抑制劑,到底好在哪?
    這年頭發展太快,「彎道超車」已經變得有點危險了,一不小心就能整到溝裡去,比如做第三代基因測序儀的人,「彎道超車」直接去改造下一代的基因,這顯然不是醫學科技發展的正常狀態。但是,如果是以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基礎,再得到合理的資源和支持,做到「天時、地利、人和」,確實是可以做到安全的彎道超車,實實在在為醫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 齊魯首個PD-1/CTLA-4獲批臨床後,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十年發展,雙特異性抗體(BsAb)藥物在曲折中迎來曙光,第一個上市藥物曾因銷售額慘遭下架,如今已啟動生產恢復,欲重出江湖,在中國上市,作何信號?國內PD-1/CTLA-4雙抗藥企康方生物、康寧傑瑞你追我趕,齊魯製藥如何突圍?在創新藥的路上如何彎道超車?
  • 不僅要彎道超車,還要勇於換道超車 | 長江評論
    而碳基晶圓、晶片將有可能革新晶片的設計製造等關鍵技術,甚至在材料、設備上也會進行革新,為矽基之後的碳基集成電路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創新跨越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專家評論說,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恰好在此前幾天的2020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在演講中提出「開創新場景新賽道」。兩則新聞不約而同地關注到了「換道超車」。後發者追趕先行者,最終是要超車,而超車就有彎道和換道之別。彎道超車是將別人走過的路重新更快地走一遍,用幾十年走完別人幾百年的路。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細胞治療臨床研究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細胞基因治療的迅猛發展,令該產業的科研團隊和創新企業,都渴望探索更多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化、商業化的道路。據藥智網報導,美國和中國主導著癌細胞免疫療法的研發和臨床試驗。兩國正在開發的細胞免疫療法藥物數量相似(美國600個,中國508個),但中國正在進行的細胞療法試驗比美國多(中國871個,美國718個)。
  • PD-1/PD-L1賽道 基石藥業(2616.HK)憑什麼彎道超車?
    而在創新藥企中,研發關於PD-1/PD-L1靶點藥物的企業尤為多,國內獲得臨床批文並進行試驗的企業數就已經超過23家,競爭激烈。狀況上將唯一一家同時布局研發PD-1.PD-L1以及CTLA-4靶點藥物的基石藥業,與其他同類公司進行比對探討,到底憑藉什麼本事,實現彎道超車?
  •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打開APP 中國突破碳基晶圓技術,或實現彎道超車 海峽新資訊 發表於 2021-01-06 13:53:20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不菲的成就
  • 智庫|探究企業彎道超車與翻車的奧秘:技術向心力
    而那些對行業彎道不能適應的企業,則像履帶上的泥土一樣,在轉彎處被不斷甩出。文 | 林雪萍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知識自動化」(ID:zhishipai),原文首發於2020年9月1日,原標題為《林雪萍|技術向心力:彎道超車與翻車的奧秘》,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 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
    推薦語:不斷提速不斷強大,每一個領域都在彎道超車之中,肯定會打出更厲害的天和地下文轉載自作者:小鵬科技世界點擊關注,每天精彩不斷!導讀:中國量子計算機問世,速度比谷歌快100億倍,再次實現彎道超車!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電腦和網絡的環境中,我們很難想像離開了電腦和網絡的生活將會是什麼樣子的;雖然說現在的電腦和網絡都已經十分的發達了,但是科技發展的腳步卻是永遠都不會停歇的;如今在計算機領域,我國又研發出了量子計算機,可以說這也是整個科技領域的又一次巨大的突破;據悉,由中科院等團隊共同研究的量子計算機項目如今也終於取得了成功,我們成功地構建出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量子計算原型機「
  • Allogene宣布建造11.8萬平方英尺的細胞治療製造工廠
    「建立最先進的製造工廠是我們更快、更可靠、更大規模地提供現成細胞療法的戰略的核心,」 Allogene的首席技術官Alison Moore在一份聲明中說道,「這個製造工廠以及內部的工藝開發和表徵能力的持續建設將使我們能夠推進位造,並確保我們的Allo CAR-T細胞療法產品的供應。」
  • 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正是因為晶片的重要性,所以我們國家才會在晶片領域卯足了勁,其實這次的晶片禁令說到底也不算是一件壞事,至少讓國內的諸多半導體企業意識到自己的技術差距,從而有了迎頭追趕的鬥志。日本:中國自研光子晶片「彎道超車」,未來晶片將「一文不值」!
  • 細胞治療登上今年兩會!關於幹細胞、免疫細胞治療及收費,委員提出...
    2.建議允許試驗區內企業或醫院正在開展已通過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的項目,經初步觀察可能獲益、符合倫理要求的,經知情同意後,可在開展相關的醫院內用於其他患者,並成本性收費,其安全性數據可用於註冊申請;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全國政協委員、浦東新區政府副區長李國華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建議,在張江科學城建設國家細胞產業發展與監管試驗區。
  • 中國芯彎道超車的關鍵技術-碳基晶片
    雖然臺積電突破了五納米工藝,但它在兩納米工藝研發中是會遇到瓶頸的。因為受到材料器件和量子物理的限制,矽基晶片逼近物理極限就會出現量子隧穿導致的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的問題。所以隨著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現在的科學家都在尋找新的材料來取代矽,其中石墨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石墨烯來源於石墨,也就是鉛筆芯。科學他說到底也是玄學。
  • 中科院這次彎道超車,新型石墨烯晶片讓美優勢不再
    馬偉明院士大家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全電推進系統對於我們的航母和潛艇來說會是質的提高,而新一代航母的電磁彈射顯然還要指望馬偉明院士,畢竟也只有美國擁有電磁彈射技術,一旦我們使用了電磁彈射,那麼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馬偉明院士說過這樣一句話,要超就超美國,畢竟美國依然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這句話非常有道理,超越了美國,那麼我們就有可能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了!
  • 我國抗體藥物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元
    有行業人士表示,未來10年,中國的抗體藥真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雖然我國抗體藥物發展水平與國際的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是也在逐步追趕。 我國抗體藥物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圖片來源:製藥網)   數據顯示,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單抗產業市場規模已從2004年的5700萬元躍升至2017年115.65億美元,近五年平均年增長率達20.42%以上。
  •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教育部回應普及幼兒園,中國學前教育布局能否彎道超車?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有些領域我們必須彎道超車,譬如教育領域 紙白君的文字一向對其他領域的彎道超車是持不認同觀點的,但今天要對教育領域例外,因為這可能是我們社會和國家及個人彎道超車最有效的機會。
  • 無需光刻機的光子晶片,正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最近,華為晶片斷供,鬧得沸沸揚揚,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絕大部分人都在思考如何解決眼前的危機,如何獲取光刻機,如何得到晶片。在2G、3G、4G時代,中國都是追趕者,但在追趕的同時,中國並沒有忘記布局5G時代。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晶片產業,在現有的晶片領域盡力維持,對下一代晶片技術加大研發,實現彎道超車,如此才能一勞永逸解決晶片問題,甚至反過來鉗制美國。
  • 註冊臨床試驗數量超美國但無產品獲批,CAR-T彎道超車油門在哪?
    而 Celyad 所研發的自體 CAR-T 療法 CYAD-01 和 CYAD-02 也已經進入臨床試驗,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r / r AML / MDS)。國內公司:不同角度「加入」據 CDE 數據顯示,截止目前,CDE 共受理 CAR-T 產品臨床申報受理 46 個,涉及復星凱特、南京傳奇生物、優卡迪等 28 家企業。這 28 家企業中產品進展最快的莫過於復星凱特,而本土自主研發的產品的公司中傳奇生物、科濟生物、馴鹿醫療的研發速度都很快,已有產品在籌劃 III 期臨床試驗。
  • 美國新銳細胞療法公司Orca Bio、Lyell攜手進軍實體瘤,CAR-T賽道又...
    「Orca」)和 Lyell Immunopharma(以下簡稱「Lyell」)宣布建立研究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研發針對實體瘤的 CAR-T 細胞療法。該公司希望通過使用特定組成的幹細胞和免疫細胞與患者的免疫系統相匹配,來降低同種異體骨髓移植手術(alloBMT)併發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從而為患有血液及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方案。 目前該公司在研針對血液疾病的 T 細胞療法有兩款,OGFT-001 和 TRGFT-201。
  •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碳基晶片,也許帶來新啟示
    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11-21 15:54 來源:科技看天下 原標題:彎道超車的企業戰略有一定範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