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植物園陰生植物展上展出了一株小巧可愛、葉片卵圓形的苦苣苔科植物——卵乍一看圓報春苣苔(Primulina rotundifolia),好像這棵植物沒有特別之處,但是講起它的歷史,可是在植物分類學史上擁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為止,我國植物分類學史上有記錄的最早的一份植物標本採集記錄就是卵圓報春苣苔。
去年,上海辰山植物標本館CSH的葛斌傑和馬金雙兩位老師在查詢Global Plants網站上的標本數據時,赫然發現其中有號標本的採集時間早於1904年(由黃以仁在四川峨眉山採集的臺灣相思(Acacia confusa)被認為是「最早由中國學者採集的,有確切採集人和採集時間的植物標本」)。而這號標本是採於1888年11月廣東省東南部北河流域的卵圓唇柱苣苔(Chirita rotundifolia (Hemsl.) D. Wood)(標本館藏號K000858353),當初是Hemsley於1890年以Didymocarpus rotundifolius Hemsl. 進行了發表,且指定了該號標本為模式(1972年又將本種處理為新組合,以Chirita rotundifolia重新發表)。這號標本是由中國人採集的,只是記錄不夠規範,致使具體的採集人我們不得而知。
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屬現如今已經不復存在了。原唇柱苣苔屬屬下唇柱苣苔組,聯合原小花苣苔屬、原文採苣苔屬的2個種,被併入原來的單種屬——報春苣苔屬中,因此卵圓唇柱苣苔也改名為卵圓報春苣苔。
受天氣和展廳環境影響,主辦方在展覽期間會不定期調整展出的植物種類,希望看到卵圓報春苣苔的要趕快哦!
致謝:
此植物引種自中科院廣西植物所,感謝溫放博士提供植物材料。
圖:如是說、資料圖
審核:茅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