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煥鏞是我國植物分類學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蜚聲中外,被國際學界公認為「華南植物學研究的一流人物」。1919年,陳煥鏞取得哈佛大學林學碩士學位。同年十月,躊躇滿志的陳煥庸回到了祖國,開啟了我國現代植物學分類研究的圖卷,並最終成為「中國華南植物研究第一人」,並與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並稱「南陳北胡」。
陳煥鏞青年時期就對植物分類有濃厚興趣,他立志要改變我國植物學科研落後面貌。在當時,有很多國外的研究者來中國採集我國珍貴標本。作為我國學者自己採集植物標本的先驅之一,陳煥鏞為我國最早一批植物標本室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
1919年秋,陳煥鏞赴海南島考察,當時的海南島交通非常不便,生活極其艱苦在考察期間,陳煥鏞先是被毒蜂蜇傷,繼又罹患惡性瘧疾,終因體力不支,不得不遺憾地終止此次採集,前往上海治病。不過,這次考察讓他看到了海南植物資源的重要性,此後多次派人前往採集,為日後編纂《海南植物志》奠定了基礎。
1922年夏天,陳煥鏞又組成了鄂西植物調查隊,由宜昌出發,經興山、神農架東側到巴東,採得約近1000號標本,這是我國植物學家自己組織的第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調查隊。自此以後,植物分類學在我國逐漸成為一門重要學科。
同時,早在1930年,陳煥鏞就提出資源的保護策略,提出要有公共供熱、供水系統,提出森林資源保護要減少浪費,要注意副產品的開發,科學監管,實行可持續發展,限制工廠的煙塵。這些理念在今天看來也許沒有那麼耀眼,但這卻是80多年前陳煥鏞提出的理念。可見其科學的預見性多麼驚人。
陳煥鏞還重視培植活標本,1957年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精力,著手為華南植物研究所興建華南植物園及鼎湖山樹木園。從園址的選定至園內規劃均親自主持,並邀請全國植物學家和園林專家共同進行建園規劃。經40多年的精心培育,今天的華南植物園已逐步成為我國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其中木蘭園、叢生竹園和姜園面積之大、收集種類之豐富、研究水平之高均居世界首位。
去到華南植物園標本館的一層大廳,裡面懸掛著一張陳煥鏞年輕時的照片。照片中的陳煥鏞:瓜子臉,眼窩深陷,雙眼清澄明亮,望著前方,嘴唇微翹,露出一絲微笑。為祖國和科學奉獻一生的陳煥鏞,給後人留下的是他最年輕、最堅定、最有朝氣的形象。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毛菡 [責任編輯: 李浩]